外国文学史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8
一、荷马史诗的结构特点?1、史诗结构的巧妙和完整,历来为文学史诗家所称颂。
两部史诗各自涉及十年间发生的事件,又是如此广泛而全面的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荷马史诗并没有从头到尾的长篇累牍的叙述十年的事情,而是采取高度集中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一小段时间上,把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和画面,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
2、《伊利昂纪》全篇围绕阿基琉斯的发怒和息怒这一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
这一情节本身又写的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同时,十年的战争只写最后一年间五十一天的事,具体描写的也只是四五天的事,这样的结构有利于突出史诗所要歌颂的英雄主义思想,也有利于塑造英雄人物。
3、《奥德修纪》的主要情节也是由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构成。
具体描写的也只是五天的事,但也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另外,在叙述情节时,《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4、主干和插曲相结合的手法,也是史诗结构上的重要特色之一。
插曲在史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约占全诗的三分之二。
主干和插曲相结合的方法整个诗篇像一棵大树,主干分明,枝叶繁茂,更显得宏伟,丰满。
二、堂吉柯德的形象?1、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矛盾的人物。
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妖怪。
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主义的内容。
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他把锄*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
2、他性格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盲目行为。
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气馁,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3、因此,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
三、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保留浪漫主义文学的因素,而且在英国的社会条件和各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特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外国文学史是指世界范围内文学发展的历程。
它包含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基础和灵魂。
以下是针对外国文学史的一些复习资料整理。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创者。
古希腊文学史的分期,是从黑暗时代、古典时代、后古典时代及拜占庭时代四个时期划分。
在古希腊文学中,史诗、戏剧和哲学是三个主要的文学流派。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史诗的杰作,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代表作品包括埃斯库罗斯的《受降》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发展的,分为早期中世纪、高盛期和后期中世纪三个时期,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
其中,最有名的骑士文学是《亚瑟王传说》,其代表作包括色斯特、马拉勒、特雷瓦和克雷蒙等诗人的作品。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14世纪到17世纪中欧洲文学的一次大变革,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自由。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最为著名的文学流派是文艺复兴的诗歌。
代表作者包括但不限于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
启蒙运动文学启蒙运动是欧洲17到18世纪的一场运动,强调理性、进步和自由。
在这一时期,文学并未完全脱离宗教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成为又 called the Age of Reason,主要产生于英国和法国之间。
代表作品包括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和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威廉-里德》。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浪漫主义文学就是代表着文化与教育领域内的个人自由变革。
浪漫主义作品风格多变,代表作品包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拜伦的《唐璜》和斯坦达尔的《卡拉马祖》。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指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主流文学现象,对其对传统文学的价值和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极大。
四、名词解释1、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其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它被称为前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先声。
2、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并不注重对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
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多方面内容,将叙事、抒情、议论、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论辩性和战斗性。
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3、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湖畔派”三诗人,即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4、耶拿派耶拿派是指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和诗人诺瓦利斯、蒂克等人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自由和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
其中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诺瓦利斯的诗集《夜的颂歌》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宗教神秘色彩。
5、海德尔堡派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等人在海德尔堡出版《隐士报》,他们重视发掘德国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歌,给当时的德国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由此形成海德尔堡派。
格林兄弟是当时涌现出的童话作家,他们整理出版的《格林童话集》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品,这些童话具有奇异的幻想情节,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和正义。
6、拜伦式英雄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
1、《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文学巨著,是巴尔扎克主要创作的总称,内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
实际上包括了长、中、短篇小说90余部,人物2000多个。
这些作品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种种罪恶,成了社会的“百科全书”。
《人间喜剧》规模庞大,分类法与人物再现法运用巧妙。
2.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
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
其特点是:野蛮像中世纪的哥特部落;具有中世纪和与之相接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性和随之而来的恐惧,未知与神秘。
3、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基本内容是:鼓吹不以暴力抗恶,把宽恕作为救世的药方;鼓吹道德的自我完善,认为每个人以道德上完善自己,便可以摆脱利己和熏欲,消除罪恶;宣扬基督教博爱思想,作家反对官办教会的伪善,但主张信仰心中的上帝,认为信奉“博爱”可以拯救人类。
4、冰山原理: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感情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外国文学史名家作品整理第一章古代文学赫西俄德《神谱》、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奥维德《变形记》、寓言:《伊索寓言》古希腊文艺理论: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古希腊悲剧: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包括《阿伽门农》、《祭酒人》《报仇神》)、《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洛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圣经》史诗与谣曲:早期史诗:盎格鲁-萨克逊人《贝奥武甫》(流传迄今的欧洲最早而又最完整的一部史诗)、日耳曼人《希尔德兰布特之歌》、芬兰人《卡勒瓦拉》、中期史诗: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农根之歌》、俄国《伊戈尔远征记》----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南方骑士抒情诗:普罗旺斯情歌《破晓歌》北方骑士传奇:《压力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韵文故事(或称故事诗)长篇叙事诗:法国《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驴的遗嘱》、《吃桑葚的教士》、《农民医生》;英国《赛丽斯太太》;德国《神父阿米斯》市民抒情诗: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吕特勃夫(法)《吕特勃夫的贫困》、《吕特勃夫的婚姻》市民戏剧:法国《巴特兰律师》但丁:《神曲》、《新生》、《论俗语》、《飨宴》、《帝制论》《神曲》共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意大利文学: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法国文学:龙沙: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肯定自然,歌颂爱情,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拉伯雷《巨人传》(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蒙田《随笔集》西班牙文学:无名氏《小癞子》;洛卜•德•维加《羊泉村》英国文学: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埃德蒙•斯宾赛《仙后》克里斯托弗•马洛(大学才子派)《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薄伽丘:《十日谈》、传奇小说《菲洛柯洛》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长诗《爱情的幻影》《菲埃索拉的女神》、《菲娅美塔的哀歌》、《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喜剧和幕间短剧》、《迦拉泰》、《巴拿索神山瞻礼记》、《努曼西亚》《佩尔西雷斯和塞西斯蒙达》、《训诫小说集》第四章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清教徒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勒内•笛卡尔《方法论》、《心灵情感论》、弗朗索瓦•德•马莱布(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劝慰杜佩里埃先生》皮埃尔・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让•拉辛:《安德洛玛克》、《费德尔》、《爱丝苔尔》、《阿塔莉》让•德•拉封丹:《寓言诗》(《拉封丹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共称“世界三大寓言”)尼古拉•布瓦洛:《诗的艺术》布莱兹•帕斯卡尔:《致外省人书简》、《思想录》拉法耶特夫人(法):《克莱芙王妃》(欧洲第一部较有成就的心理小说)让•德•拉布吕耶尔(法):《品性论》弗朗索瓦•德•费纳龙(法):《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约翰•德莱顿(英):《论戏剧体诗》》、《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亚历山大・蒲柏(英):《夺发记》、《批评短论》、《致阿巴思诺特医生书》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德):《批评诗学试论》、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苏马罗科夫:《霍烈夫》、《西纳夫和特鲁沃尔》、罗蒙诺索夫:《俄文语法》、《论俄文宗教书籍的裨益》、《伊丽莎白女皇登基颂》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意大利):《阿多尼斯》、贡戈拉•伊•阿尔戈特(西班牙):《莱尔马公爵颂》、《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孤独》佩特罗•卡尔耐隆(西班牙):《人生如梦》格里美尔豪森(德):《痴儿西木传》奥诺雷•德•于尔菲(法):《阿丝特蕾》阿格里帕.多比涅(法):《惨景集》马莱布(法):《圣彼得的眼泪》清教徒文学(17世纪的英国文学以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这三部长诗表现了诗人对复辟时期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清教徒思想的赞颂。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1.2.自然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家,1)自然主义着重写人的生理本能,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把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精确而毫无保留的摄取下来,主张作家对社会也应持客观而科学的超党派超政治态度。
2)左拉本人的创作并不完全遵守自然主义理论的原则,自然主义文学上创作的典型代表是龚古尔兄弟。
3)自然主义对当时的欧美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80年代末德国还兴起了“彻底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提倡每秒体。
3.传统现实主义和20世纪现实主义的区别:1)从不同角度反应了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重压下冷酷荒诞的人际关系和极不和谐的生存环境,揭示了人性的扭曲,人的精神崩溃与道德堕落,人的自身价值的丧失,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
2)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
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心理描写,努力揭示人物隐蔽的内心活动与潜意识活动,在作品结构方面,揉进了寓言,神话故事等内容,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交叉结构与灵活多变的叙述方式,在情节安排方面,采用怪诞,梦幻,象征,隐喻等形式,真假虚实熔于一炉。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学。
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母亲》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典范作品。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5.海明威小说创作的特色:1)善于探索和追求,对待作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不肯因循守旧的精神,2)海明威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一种非常简洁,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避免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词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3)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的雪山和山上豹,《老人与海》中的大海。
外国文学史复习上(笔记整理)第一章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古罗马文学是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是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
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基本内容:和英雄传说。
①在神话的故事中,讲到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神的日常生活等。
②英雄传说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造出来的。
英雄实是部落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受人们的崇拜而被神化,如XXX取金羊毛、XXX、XXX、XXX等。
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想象力极强。
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eg:XXX的爱情故事、XXX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XXX盒子的故事(2)、故事性极强。
情节迂回,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
eg:XXX和XXX的故事、XXX的婚姻故事、XXX的故事(3)、哲理性强。
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
如: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XXX的故事、XXX的故事等。
古希腊神话的价值和影响。
(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是后世创作的源泉。
)(1)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荷马、XXX、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素材。
(2)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XXX《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XXX《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
(3)、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
XXX、XXX、拉辛、XXX、XXX、XXX、XXX等直至当代。
二、古希腊文学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1)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史称“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2)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时期,史称“大移民时代”,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3)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奴隶制发展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4)第四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三、古罗马古罗马文学的地位、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地位: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戏剧和散文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是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中介和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外国文学史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领域,里面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
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多样性。
1. 古典文学的辉煌1.1 古希腊的戏剧古希腊的戏剧是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你知道的,像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这样的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上演。
希腊戏剧不仅仅是娱乐,它还探讨了人性、命运和道德等深刻问题。
比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王子为了逃避预言,却最终走向了不可避免的悲剧。
剧中人物的内心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1.2 古罗马的文学影响罗马文学则继承了希腊的精华,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就是一个经典。
它不仅是史诗,更是罗马民族的象征。
书中埃涅阿斯的旅程,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新生活的渴望。
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
罗马的散文和诗歌,像西塞罗和贺拉斯的作品,也展现了对哲学和政治的思考。
2. 中世纪的沉默与复兴2.1 哥特文学的神秘进入中世纪,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期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宗教色彩。
比如,《神曲》的作者但丁,通过他的诗歌,展现了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书中描述的地狱、炼狱和天堂,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读起来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沉重的压迫感,以及对救赎的渴望。
2.2 文艺复兴的光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再次焕发出活力。
莎士比亚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文学界。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无论是《哈姆雷特》的犹豫与挣扎,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情爱情,都让人无法忘怀。
莎士比亚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类最深处的感受。
3. 现代文学的探索3.1 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进入19世纪,现实主义逐渐占据了文学的舞台。
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巴尔扎克通过《人间喜剧》展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则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探索了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中世纪文学
第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7世纪文学
歌德
诗散
法国《罗兰之歌》(最有代表性作品)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寓言:《伊索寓言》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俄罗斯《伊戈《玫瑰传奇》
组成《地狱》《炼狱》《天堂》特点:鲜明政治性、肯定新思想、艺术成就高、意大
局限:中世纪思想偏见观念
《飨宴》《论俗语》《帝制论》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浮士德博士传》
星社)《十四行.致海伦》(龙沙)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运动)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文学
寓言
施莱格尔兄弟。
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导论一、欧洲文学由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经由了发生、发展阶段、氏族阶段、奴隶阶段和封建阶段古代文学:12BC~5C 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体现的是世俗人本意识,主要体裁是神话和史诗中世纪(封建社会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期:一是历史意义是从5C~17C(1640年),二是文学意义是从5C~15C(以神为中心、基督教),包括宗教文学、市民文学和骑士文学,具有神本意识文艺复兴:15C~17C 是“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代表作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古典主义:17C的古典主义文学具有王权崇拜和君主专制的特点,主要背景是在文艺复兴中个人私欲膨胀、泛滥,社会急需秩序和规则启蒙文学:18C 这时期的文学具有反封建、反教会、政治性、革命性强,产生了特殊文学样式哲理小诗。
这时期的卢梭对情感自由的呼唤为19C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二、19C 繁荣和成熟期浪漫主义文学:18C末~19C30\40年代主要抒扬情感、自由、理想,既有主观性和抒情性。
主要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人想回归自然,空想主义的发展,主要代表人是英国兴起的湖畔诗人第一代:华兹华斯、雨果、惠特曼、霍桑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是写实性、客观性、批判性,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小仲马、屠格涅夫、契诃夫、列夫。
托尔斯泰、果戈理、普希金自然主义:左拉“艺术”唯美主义思潮的出现三、20C 作家不仅揭示社会问题,而且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现实主义(对19C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突破)现代主义:反传统性《尤利西斯》——西方“天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二战为界,具有解构性和颠覆性)问答题1、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的精神特质有何不同?A、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古希腊文学就蕴含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识。
1、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他们具有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烫印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拉德。
2、唯美主义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
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曲等领域。
它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是心灵的故乡,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
代表人物王尔德代表作品:《莎乐美》3、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
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後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
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派主要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4、多余人:是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
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等。
5、《莎乐美》:王尔德的其他戏剧都是喜剧,《莎乐美》是他唯一的悲剧剧本。
莎乐美的故事起源于《圣经》,剧中的莎乐美是一个象征形象:她为了能够吻到乔卡南的唇不顾一切,舍弃一切。
这个人物对王尔德尤其有象征意义,他对唯美主义的执着追求有如莎乐美对乔卡南的追求,而莎乐美作为朱迪亚的公主却惨遭盾击而死的结局似乎也预兆着王尔德大悲大喜的悲剧命运。
《莎乐美》虽然短小,但可算得上是王尔德戏剧中最具张力且最完美的作品。
《莎乐美》中唯美情趣及颓废成分发挥的淋漓尽致。
游戏人生轻松气氛荡然无存,代之以如死一般坚强的对于爱与美的病态的向往,一种几乎是非理性的固执苦求。
作家在此短小简洁的戏剧里不惜以诗意笔触渲染了色情调子,更加突出了作品的颓废特色,让人品味“爱的神秘比死的神秘更伟大”的颓废主题。
6、《威塞克斯小说》是哈代的系列小说总题名,包括《远离尘嚣》《还乡》等14部小说。
威塞克斯是哈代家乡的古地名,哈代用威塞克斯的同一背景把多部小说联成一体。
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罗曼史和幻想”、“爱情阴谋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主要内容是描写19世纪后半期英国宗法制农村社会的衰亡,表现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展示了英国农村的恬静景象。
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
7、《包法利夫人》法国福楼拜它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力作。
叙述了法国一个平民女子的悲惨命运。
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女性爱玛因不满夫妻生活的平淡无奇而通奸,最后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爱玛的悲剧是对污浊的令人窒息的现实的深刻揭露包法利主义是一种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是平庸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冲突的产物。
作为一种精神,他是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享乐生活盛行的污浊风气孕育而成的。
8、《唐璜》长篇叙事诗《唐璜》是英国诗人拜伦的代表作。
通过主人公唐璜在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唐璜的善良与正义。
讽刺了欧洲反动势力及糜烂的生活。
虽然因诗人的早逝而未能最后完成,但它仍以深厚的思想内容和无与伦比的独特风格代表了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9、社会问题剧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开创的现实主义戏剧的新形式,它通过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并加以讨论。
而在剧本的结尾,不作任何直接的结论,以引起人们深思。
它们都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传统观念和腐败现象做了毫不留情的攻击,从而震动整个欧洲。
代表作诗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19世纪七八十年代。
它的特征是:提出某个社会问题,剖析某个社会问题,最后是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
在社会问题剧中,人物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
剧作家正是通过这些符号和问题来表现其作品的主题和战斗性。
而作品主题的深浅和战斗性的强弱又仅仅决定于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的重大与否。
这样的“社会问题剧”是一种模式化的戏剧。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
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
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
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划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10、自然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注意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想和流派。
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的和人类社会。
不重设典型。
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及家。
第三、突出科学姓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代表作家是左拉。
11、为什么说草叶集既是个人历史又是美国的历史?《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诗集,是他一生经验的结晶。
整部诗集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它随着诗人的成长而成长,随着合众国的发展而发展。
从第一版到第九版,每一版都有所变化。
诗人不是写一些新诗就是改写其中的一些诗。
直到诗集从首版的14首增加到临终版的400首为止。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草业集》既是惠特曼自我心灵发展的史诗,又是美利坚民族发展成长的史诗。
它用文学诗歌的形式把美国社会以及自己的肉体情感道德思想以及个性忠实地表露出来。
12、怎样分析哈姆雷特的疯狂?“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此可见,哈姆雷特是莎翁笔下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疯狂,是他悲剧的根源,也是他人性中闪亮的一面,其一,父亲的暴亡和母亲匆忙的改嫁。
其二,鬼魂的出现。
其三,恋人的被利用和亲朋好友的背叛。
使我们“快乐的王子”变成“忧郁的王子”,最后变得疯狂,一步步走上毁灭的道路如果说在此之前哈姆雷特是假疯的话,那么奥菲利娅的死促成了哈姆雷特真正的疯狂。
这时的哈姆雷特已经失去了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统统离他而去,他心中耸立的高山一坐坐倒塌,崇高的理想,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一一离他而去,他一无所有了,这时,他是由假疯走向了真疯,内心的压抑摧毁了英雄的哈姆雷特,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渐渐走向了毁灭的边缘。
死,对哈姆雷特来说是一种解脱,这意味着逃脱了对世界承担的责任——至少是对丹麦承担的责任。
综观哈姆雷特的一生,他从快乐到忧郁,从忧郁到行动,到最后随着毁灭而复仇,悲剧的人生是疯狂搭界的,由假疯到真疯,他不断失去,直到最后变得一无所有。
在哈姆雷特内心充满了各种复杂的矛盾。
他是疯狂与真实的统一,内在的压抑终于把他推向死亡的边缘。
他的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我觉得,即使雷欧提斯不用毒剑杀死他,他自己也会走上自杀道路的。
论述题:1、安娜的形象分析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一方面,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
”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惊人美丽的头。
另一方面,安娜性格自身便有着不可弥补的局限性,面对社会,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对自由爱情与独立和要求,而面对得不到的爱情,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切都被操纵在渥伦斯基的手里,甚至在每一次口角之后都吓得浑身发抖。
她爱得愈深便愈没有安全感。
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妇女使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渥伦斯基的视线。
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
愈是临近悲剧的结局,安娜的内心矛盾冲突就愈是复杂,深刻,尖锐。
她一会儿恨得那么深沉,一会儿又爱得那么热烈;一会儿她表现得那么坚强勇敢,一会儿又显得那么软弱怯懦;一会儿她觉得自己有一千个理由值得骄傲,一会儿又感到自己屈辱卑下;一会儿她期待得那么殷切,一会儿又失望得那么可怜;一会儿充满了生的欢乐,一会儿又幻想着死的恐怖--她的内心永远充满了惊涛骇浪,她爱得那样深切,却又爱得那样痛苦。
她觉得自己酿造了一切罪过,又觉得一切罪过吞筮了她!如此一个丰满凸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成了作家笔下一种永远惊人的艺术力量。
爱情的幻灭是悲剧的直接原因。
为了爱情,安娜几乎牺牲了一切,换来的结局却是失望与憎恨。
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渥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与冷酷无情,这个罪恶的社会就是通过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
如果说安娜从前在跟卡列宁的关系上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那么现在,她在与渥伦斯基的关系上却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
她对渥伦斯基估计过高,期望过大。
她以为他能带她逃离“虚伪与欺骗”的社会,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错了,他带给她的永无止境的痛苦矛盾与恐惧,远远超过他带给她的生之欲望与欢乐。
他的爱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剧的绝境,她控诉这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安娜的惨死从多方面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特别是它的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作家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表现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结局。
他把安娜的命运写成一个悲剧,体现了生活自身的逻辑。
安娜的命运,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
她被逼上绝路,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更是对黑暗社会的一个反抗,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特别是在今天要求妇女解放的时代,这一种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深远而恒久2、于连的形象分析于连是世界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
对其形象分析, 在文学理论界有种种评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他虚伪、阴险,踩着女人的肩膀向上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阴谋家、野心家。
也有人认为他是当时反对封建权贵的勇士, 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代表。
更有人认为他是拿破仑时代的悲剧英雄。
《红与黑》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1783-1842)的代表作。
于连的性格是复杂的,并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
时代的变迁,不堪受辱的内心,受人歧视的社会地位以及向上爬而不能如愿的愤怒,形成了于连自尊、怀疑、敏感和积极反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