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48
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学设计(3《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3、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三、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3、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分段。
4、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圆明园怎样被毁灭的。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圆明园的资料。
四、巩固练*。
练*朗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遭毁灭的命运,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悲愤和耻辱,唤起读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课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他们进行课文教学是合适的。
但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景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此外,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课文的情感;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并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疾首。
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有限,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情景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 导入新课;2. 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4. 情感体验;5. 小结与拓展。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圆明园的印象,引出课题。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4.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验课文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痛心疾首。
5.小结与拓展: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3 圆明园的毁灭》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感受其璀璨的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民的心痛,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
本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因此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全面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同时,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认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感受圆明园的璀璨文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圆明园毁灭给祖国文化史带来的巨大损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文化遗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资料: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珍藏文物等方面的资料。
3.课堂活动用品:如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辉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第【1】篇〗文本分析:本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文章。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信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要点把握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导语: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壮丽。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以及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介绍圆明园的创建、扩建和达到鼎盛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圆明园在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地位。
2.2 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讲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布局和园林景观,强调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2.3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详细阐述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毁灭过程,分析毁灭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侵略者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摧残。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以及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
3.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圆明园吗?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5.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讲授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毁灭过程和原因。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4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圆明园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5 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4《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五上《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众星拱月”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2.了⅛?文章结构,感受课文脉络的清晰,抓住关键语句,结合资料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精妙的选材。
3.学习第2自然段中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产生振兴中华的贲任感。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表达特点,能够结合相关资料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L课前交流:曾经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景点,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2.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一座皇家园林。
齐读课题:14课《圆明园的毁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L检查生字词出示第一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岛瑶台艺术瑰宝出示第二组:侵入统统销毁灰跳(指导书写:毁)2.交流:再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一组写辉煌,一组写毁灭(1)课文哪几段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哪几段写了圆明园的辉煌?预设:1、5写毁灭,27写辉煌(2)默读第2-4自然段,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预设:第2段一布局笫3段一球筑第4段一文物三、精读课文,感受辉煌自主学习:自由读2-4自然段,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画出让你感受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语句,试着写写感受。
(一)品布局精美L圆明园的布局怎样呢?能不能试着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预设:众星拱月2.出示图:瞧,圆明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小园,环绕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这就叫一一众星拱月。
3.这样布局你有何感受?预设:精美(板书:布局精美)过渡:建筑和文物又是怎•样的?文中有没有一些概括性强的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预设:宏伟珍贵(板书:建筑宏伟、文物珍贵)过渡:作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笔墨花的最多的就是建筑,有哪些建筑景观呢?(二)研建筑宏伟1.初步感知景观(1)请同学们殿读第三自然段,结合作业本中的这张图,我们可以把建筑景观进行分类。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终稿)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圆明园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2. 圆明园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教学活动:1. 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3.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第二章:圆明园的辉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
2.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艺术价值。
2.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圆明园的辉煌历史。
2. 学生讨论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遗产的意义。
3. 教师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原因。
第三章: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细节。
2. 圆明园毁灭对中国的文化损失。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2.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毁灭过程的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圆明园毁灭对中国的文化损失。
第四章:圆明园的重建与保护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建和保护工作。
2.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重建工作和成果。
2. 圆明园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圆明园的重建成果图片。
2. 学生了解圆明园的重建工作和保护措施。
3. 学生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1. 圆明园的历史教训和意义。
2. 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明园的历史沿革和毁灭过程。
2. 学生分享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和感受。
第六章:圆明园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3 圆明园的毁灭》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圆明园在英法联军入侵时遭遇毁灭性破坏的文章。
本文详细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以及其被破坏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鉴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于百年前,学生可能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侵略者的行径有所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运用想象和对比等手法,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想象等手法,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想象等手法,深刻体会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造成的巨大损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感受圆明园辉煌与毁灭的氛围。
2.运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深刻体会毁灭的痛惜。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和看法。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理解课文大意。
3.图片展示:展示圆明园的辉煌景象和毁灭后的残垣断壁,引导学生对比感受。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和看法。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毁灭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以及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的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圆明园为例,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 资料:收集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文献、报道等资料。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道辉煌的风景,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
3. 课堂讲解:结合课件,详细讲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毁灭原因和过程。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6. 案例分析:以圆明园为例,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圆明园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
9.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1. 历史背景2. 建筑风格3. 毁灭原因4. 毁灭过程5. 保护文化遗产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
(2)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2)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小组讨论(1)讨论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2)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生活。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喜爱程度,改进教学方法。
3.教学内容: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资源1.课文《圆明园的毁灭》2.圆明园图片3.生字词卡片4.课件5.教学视频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