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8.4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8.1《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2)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等温图像;(3)能运用玻意耳定律分析和求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过程中压强和体积的关系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实验得到一定质量的气体等温变化过程中压强和体积的关系,理解四种不同坐标下的等温图线及其物理意义.(2)学习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问题探索物理规律,理解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2)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
二、重难点重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和体积的关系.难点:让学生养成分析气体变化过程、确定初始条件的习惯及等温线中的信息。
三、学情分析学生只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以来只在选修3-3涉及压强知识,所以学生对于理解气体的三个参量: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音引导和分析很重要,因此从生活实际场景出发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教学设计很必要,让学生在生活化实验中体会物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5分钟)抛出生活场景引导提问:夏天自行车打气不易太满,容易爆胎压瘪的塑料瓶如何快速有效复原思考提问实验讨论思考交流从生活场景启迪学生思考,学生的代入感较强,实验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步步诱导引出气体的三个参量等知识储备新课教学(25分钟)课堂“特殊”吹气球比赛气球手动爆破一、气体的等温变化(定性分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即引出气体的等温变化这一概念。
二、气体的等温变化(定量分析)——实验探究教师进行实验介绍:研究对象是什么?被封闭的空气柱。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2、会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用电子表格与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体会科学探究过程;3、理解气体等温变化p-V图像的物理意义;4、会用玻意耳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启发他们大胆猜想;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亲近感和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并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p-V图像的意义,在实验注意事项中强调玻意耳定律的适应条件。
【教学难点】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记住玻意耳定律并不困难,而运用玻意耳定律分析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则是个难点。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模式进行教学,即在教学中不断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思考。
【教学用具】实验器材:DIS实验系统(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压力表,注射器;课件:PPT课件《气体的等温变化》(包括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一、气体状态的描述对比对运动物体的描述参量、指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一定时,气体便为一个稳定的状态.二、实验探究学生展示:同学演示挤压矿泉水瓶,把瓶盖蹦出实验。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相等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相等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确定二个以上物理量之间关系时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猜想与假设:通过视频猜想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它们的数学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实验的方案很多,但本节是要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来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德育教育 ——《气体的等温变化》课例研究蔡科发布时间:2023-05-09T05:38:00.478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5期作者:蔡科[导读] 摘要:《气体的等温变化》是一堂实验课,通过DIS实验探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感受得出玻意耳定律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探究课可以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本堂课的德育教育渗透在如下几个方面:在介绍中国古代对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的利用中,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市 200030摘要:《气体的等温变化》是一堂实验课,通过DIS实验探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感受得出玻意耳定律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探究课可以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本堂课的德育教育渗透在如下几个方面:在介绍中国古代对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的利用中,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团队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体现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这就明确指出德育工作并不只是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物理课堂中。
《气体的等温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气体实验定律,在解决热学问题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玻意耳定律既然是实验定律,这一课时的主题自然是通过DIS实验探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感受得出玻意耳定律的过程和方法。
整堂课在师生的互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实录实录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快速往前推动一个玩具火箭筒,玩具火箭以较快的速度飞出去。
)【学生对老师在上课时让同学玩玩具感到非常新奇,对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师:为什么火箭筒末端的活塞一往前推,原来静止的火箭就能飞出去呢?生:是筒内的气体推动火箭,使之加速。
第八章第1节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设计】用演示实验得出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定性关系,再用分组实验探究定量关系以教材图8.1—1实验器材,演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随体积变化而变化的定性关系,从而引出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P18实验案例,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明确了以下问题,就能够保证后面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思考问题:(1)在这个实验案例中,我们研究的是哪一部分气体?(2)怎样保证这部分气体的质量是一定的?(3)实验中为了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实验中如何测量出所研究气体的体积V 和压强p?教师:在测得了封闭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数据以后,我们就可以研究它们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
今天,我们使用更好的办法来做这个实验。
(1)介绍利用压强传感器和计算机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器材和方法。
(2)带领学生测量两组实验数据,然后学生分组独立实验。
(3)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处理获得的实验数据。
①各组p、V数据的乘积有什么特点?你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②利用计算机描绘出p—V、Vp1—图像,你由图像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从演示实验中直观得到定性关系为:压强随体积减小而增大,随体积增大而减小。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后回答:(1)注射器内封闭空气(2)保证密封良好(3)缓慢改变封闭气体的体积、不能用手接触封闭气体的注射器管壁(4)利用刻度尺读出空气柱长度L,空气柱长度L乘于横截面积S就可得到气体的体积。
气体的压强直接由压力表读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做实验,并对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由分组实验获得的结论引出玻意耳定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关系,这个结论我们叫做玻意耳定律。
让学生阅读教材,在学案上整理出玻意耳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和成立的条件。
板书:二、玻意耳定律1.定律内容一定质量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铜山区茅村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第八章 气体- 13 -课题:1.气体的等温变化姓名: 班级: 时间:2016-2017高二年级物理学案总第(7)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等温变化的p -V 图象和p -1V图象.学习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并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学 习 内 容笔记(教师复备)活动一 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问题设计]1.在图1中,C 、D 两处液面水平且等高,液体密度为ρ,其他条件已标于图上,试求封闭气体A 的压强.2.在图2中,气缸置于水平地面上,气缸截面积为S ,活塞质量为m ,设大气压为p 0,试求封闭气体的压强.例1 如图5所示,活塞的质量为m ,气缸缸套的质量为M .通过弹簧吊在天花板上,气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缸套和活塞间无摩擦,活塞面积为S ,大气压强为p 0.则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A .p =p 0+mg SB .p =p 0+ M +m gSC .p =p 0-Mg SD .p =mg S活动二 玻意耳定律 1.等温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在 不变的条件下其压强与体积发生的变化叫等温变化.2.玻意耳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体积V 成 .(2)公式: =C 或者 . 3.成立条件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是实验定律,只有在气体质量一定、 不变的条件下才成立.4.常量的意义 p 1V 1=p 2V 2=常量C图1图2图58.1气体的等温变化 编写:张贵洲 审核:李金英- 14 -该常量C 与气体的种类、质量、温度有关,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该常量C (填“大”或“小”). 5.利用玻意耳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并判断是否满足玻意耳定律的条件. (2)明确初、末状态及状态参量(p 1、V 1;p 2、V 2) (3)根据玻意耳定律列方程求解.注意:用p 1V 1=p 2V 2解题时只要同一物理量使用同一单位即可, (填“一定”或“不必”)转化成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例2 如图6所示,一根一端封闭的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有一段h =19 cm 的水银柱将一部分空气封闭在细玻璃管里.当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如图甲),管内空气柱长L 1=15 cm ,当时的大气压强p 0=76 cmHg.那么,当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放置时(如图乙,水银没有流出),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是多少?活动三 p -V 图象1.p -V 图象:同一条等温线上每个点对应的p 、V 坐标的乘积是 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是不同的双曲线,且pV 乘积越大,温度就 ,图3中T 2 T 1.2.p -1V 图象:直线的斜率k =pV ,故斜率越大,温度 ,图中T 2 T 1.例4 如图8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p -V 图象,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保持不变 B .一直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课堂检测1. (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为3 atm ,保持温度不变,当压强减小了2 atm ,体积变化了4 L ,则该气体原来的体积为( ) A.43 L B .2 L C.83L D .3 L图6图3图4图8学后总结(教后反思)。
第八章8.1、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2)知道玻意耳定律是实验定律;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气体等温变化的p-V 图象的物理意义;(4)知道用分子动理论对玻意耳定律的定性解释;(5)会用玻意耳定律计算有关的问题。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从实验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当需要研究两个以上物理量间的关系时,先保持某个或某几个物理量不变,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得出某些规律,然后再进一步研究所涉及的各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并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2.学生往往由于“状态”和“过程”分不清,造成抓不住头绪,不同过程间混淆不清的毛病,这是难点。
在目前这个阶段,有相当多学生尚不能正确确定密闭气体的压强。
教具:1.定性演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橡皮膜(或气球皮)、直径为5cm左右两端开口的透明塑料筒(长约25cm左右)、与筒径匹配的自制活塞、20cm×6cm薄木板一块。
2.较精确地演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对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过程先m一定,a∝F;再F一定,a∝,现在我们利用这种控制条件的研究方法,研究气体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①怎样保证气体的质量是一定的?②怎样保证气体的温度是一定的?(密封好;缓慢移活塞,筒不与手接触。
)二.较精确的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压强与体积的关系(1)介绍实验装置①研究哪部分气体?② A管中气体体积怎样表示?(l·S)③阀门a打开时,A管中气体压强多大?阀门a闭合时A管中气体压强多大?(p0)④欲使A管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管应怎样操作?写出A管中气体压强的表达式(p=p0+h)。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会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用电子表格与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p-V 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气压传感器,自制可固定注射器,数据采集器,气球,空矿泉水瓶,底部钻孔的水瓶,注射器,乒乓球【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安放好器材,打开电脑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与分组实验的电脑建立连接。
二、引入新课:1、观看热气球视频:燃烧器喷出熊熊烈焰,巨大的热气球缓缓膨胀,可以带领人们到空中旅行,早在16世纪人们就开始利用热气球进行探险之旅,时至今日,热气球早已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服务,如果有朝一日,同学们也可以乘坐热气球翱翔于天空,想必也会对它的工作原理很感兴趣吧。
2、师问:室内打足气的轮胎放到烈日下暴晒,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出现呢?出现这个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参量发生变化了呢?学生:可能会爆胎,因为轮胎内的气体温度升高,进而引起轮胎内压强变大,有可能超过轮胎的限度,引起爆胎。
师问:怎样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原状呢?又是什么参量变化了呢?学生:可以放进热水里,温度变高,引起压强变大,进而恢复原状总结:由此知道,对于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高中阶段通常就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气体的状态,叫做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三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时,我们就说气体处于某一确定的状态;当一个状态参量发1/ 10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我们就说气体发生了状态变化。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等温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2. 掌握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气体等温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2.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真空泵、注射器、气体发生器等。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气体等温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等图片和文字说明。
3. 准备相关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等温变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气体等温变化的现象,并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气体的实物,如氧气瓶、气球等,让学生感受到气体真实存在并与生活休戚与共。
再通过一些现象,如活塞式抽气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气体产生进一步的好奇心。
接着引出课题——气体的等温变化。
2. 知识讲解(1)气体压强的微观诠释: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以及分子的密集水平。
通过演示实验或动画展示气体压强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气体压强的观点。
(2)等温变化中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通过讲解理想气体的观点,让学生理解该方程的含义。
再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如空调系统的等温变化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方程的应用。
(3)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等温变化的能量分析:通过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使学生理解气体等温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再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如冰箱工作原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加深对气体的等温变化的理解。
例如,可以应用气球、吸管和漏斗制作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然后向漏斗内吹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其中的物理原理。
4. 教室总结与反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气体压强的观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实践活动的意义等。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文档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反思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的不理想,各位专家、老师给我提出了非常珍贵的意见。
上课后的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高三复习课的上法,我有了新的认识。
现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课前没有做学情调查,不摸学生的底,应该提前有针对性的出些题测验摸底,这样可使备课有针对性,并且可以选择难度适当的例题和练习题。
二、对近几年高考题进行分析,并使学生对高考怎么考,评卷的标准以及怎么能得分做到心中有数。
三、对本节课学生习惯性错误、思维障碍应有预见性。
四、例题讲解的线索应是:如何审题→如何进行状态分析→如何列方程,并且让学生把握得分点。
而这也恰恰是我做的非常不到位的地方,首先,选的例题状态不够明确,简单使学生在开头的入门阶段遇到障碍,其次,例题的讲解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确定题目中气体共出现几个状态并分析各状态参量。
题目千变万化,教会了这道题,学生又会遇到新的问题,但我想,如果教会了学生审题、分析状态、列出方程,他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再有时机上这堂课的话,我想效果应该比这次要好的多
五、上课讲的多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反思
1.《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是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内容,教学一般分两课时,本课时为新授课,故侧重于方法、侧重于过程、侧重于对规律及微观本质的正确理解;
2.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本节课有很好的实验方法教育素材,故在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渗透了一定量的科学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直觉猜想及验证、“化曲为直”等;
3.教学中期望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实验方法的应用和研究过程的剖析,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积累对物理方法和物理规律的美感、增强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为正确理解玻意耳定律和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本课时实验探索教学设计中,较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和计算完全由电脑完成,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投入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中;
5.课堂上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开始,充分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未知世界的一般流程,并坚持渗透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6.教学中对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数据,从而得出简洁的物理学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多练习多体验,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并且多给时间让学生从图像中找出规律,以提高学生认识图像与应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7.教学中学生参与小实验及视频材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8.物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反之也能解释自然界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有效杜绝物理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物理观的形成。
***
《 8.1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反思
1.《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是高中
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内容,教学一般分两课
时,本课时为新授课,故侧重于方法、侧重于过程、侧重于对规律及微观本质的正确理解;
2.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本节课有很好的实验方法教育素材,故在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的过程中渗透了一定量的科学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直觉猜想及验证、“化曲为直”等;
3.教学中期望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实验方法的应用和研究过程的剖析,使学生了解科
学研究的过程、积累对物理方法和物理规律的美感、增强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为正确理解
玻意耳定律和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本课时实验探索教学设计中,较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实验数据分析过程
中的重复性劳动和计算完全由电脑完成,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投入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中;
5.课堂上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开始,充分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未知世界
的一般流程,并坚持渗透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6.教学中对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数据,从而得出简洁的物理学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多
练习多体验,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并且多给时间让学生从图像中找出规律,以提高学生认识
图像与应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7.教学中学生参与小实验及视频材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8.物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反之也能解释自然界
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有效杜绝
物理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物理观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