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导致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0.24 KB
- 文档页数:1
Journal of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2018Apr,Vol.32,No.2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8年第32卷第2期病例报告垂体后叶素引起低钾及低钠血症1例马欣1,刘莹2,万钧3,陆进2*(1.邯郸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河北邯郸056001;2.中日友好医院药剂科;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029)患者女性,78岁。
主因“间断咳嗽、咳痰、咯血60年,低热3个月,再发3天”,于2016年7月8日入院。
患者60年前因支气管扩张症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
近3个月偶有咳嗽,少许黄色粘痰,间断低热,无畏寒、寒战,可自行恢复正常。
3d前患者出现咯血,约5ml/d。
入院当天咯鲜血20ml,以“支气管扩张症并咯血”收入院。
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0.27×109/L,中性粒细胞7.43×109/L,红细胞4.14×1012/L,血红蛋白125g/L,C反应蛋白20mg/L,红细胞沉降率69mm/h;血清电解质:血钾3.7mmol/L,血钠139mmol/L。
入院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并咯血。
给予头孢他啶2g q12h抗感染,垂体后叶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垂体后叶粉)6U溶于氯化钠注射液29ml以2.5ml/h q12h静脉泵入联合酚磺乙胺1g qd止血治疗。
2016年7月11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追问病史,患者近期无不洁饮食,给予吉法酯保护胃黏膜,甲氧氯普胺肌注改善恶心、呕吐症状。
2016年7月12日患者诉恶心明显,清晨呕吐少许胃内容物,复查血钾2.8mmol/L,血钠118mmol/L,考虑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为垂体后叶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
停用垂体后叶注射液,同时给予10%浓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及枸橼酸钾颗粒口服1.45g Tid,后复查血钾4.0mmol/L,血钠137mmol/L,患者恶心、呕吐缓解。
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致低钠性脑病的护理吕聪燕【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致低钠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从护理的角度对9例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致低钠性脑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补钠措施和对症处理可使患者尽早恢复.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素血时,应动态监测血钠浓度和观察患者精神神经症状,尽快发现低钠性脑病并予及时正确处理.【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2(027)008【总页数】2页(P756-757)【关键词】垂体后叶素;低钠性脑病;护理【作者】吕聪燕【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大咯血是呼吸科常见急症,因其止血困难、病程迁延反复、随时可能窒息而危及生命。
尽管现在有介入治疗,但垂体后叶素以其止血起效快,疗程相对较短,便宜易施行等特点,是内科的“止血刀”。
它的作用机制是使肺小动脉收缩,减少肺循环血量,使肺循环血压下降,以达到止血目的。
但在使用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副作用易见,常见的副作用为低钠血症,重度低钠血症可因血钠下降后脑细胞水肿导致低钠性脑病。
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淡漠、嗜睡、抽搐、昏迷[1]。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遵医嘱正确处理低钠性脑病,对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显得极为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1年9月大咯血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6~79岁。
大咯血原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各4例,肺癌1例,所有病例垂体后叶素治疗前血清钠正常,垂体后叶素止血时以0.882U/h持续静脉泵入,48h后患者陆续出现恶心、呕吐、烦躁4例;表情淡漠、嗜睡3例;抽搐1例;昏迷1例。
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查血钠浓度,确立低钠性脑病诊断,其中血钠115~120mmol/L 5例,血钠120~125mmol/L 4例。
垂体后叶素致低钠血症、桥外溶解综合征标签:垂体后叶素;咯血;低钠血症;桥外溶解综合征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腔咳出称为咯血,是呼吸科常见急症之一。
根据咯血量可分为少量咯血(100 ml/24 h )、中量咯血(100~500 ml/24 h)及大量咯血(>500 ml/24 h或>150 ml/次),严重时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及死亡。
在治疗大量咯血时通常会使用起效快、疗程短、效果确切的垂体后叶素[1],该药主要不良反应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腹痛、恶心、呕吐,同时也可以导致严重的低钠血症[2]。
当低钠血症的临床症状较轻微时,可以消除病因为主,当症状严重时可行静脉疗法,但要注意补液的量、速度、浓度,以免发生不可逆的脑桥及桥外溶解综合征(EPM)。
1 临床资料患者,男,因“间断咯血10余年,突发咯血1晚”入院。
患者在12年前无明显诱因首次出现咯血,本次因再次出现咯血,量约300 ml,伴胸闷、意识模糊急诊入院,入院后仍有咯血,量约200 ml。
入院查体及检验:右侧呼吸音弱,可闻及吸气相喘鸣音。
电解质:K+ 4.12 mmol/L,Na+ 139 mmol/L,Cl- 107.5 mmol/L,余生化、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外院CT提示:右下肺斑片状阴影,可见局限性支气管扩张,诊断为咯血查因,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肺血管畸形?入院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予以泵入垂体后叶素(24 IU/d)、白眉蛇毒血凝酶(1 kU,静脉推注,3次/d)、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云南白药(0.5 g,口服,3次/d)止血,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
使用垂体后叶素共120 IU(24 IU/d×5),后咯血量逐渐减少,查离子提示电解质紊乱(K+ 2.99 mmol/L,Na+ 118.1 mmol/L,Cl- 85 mmol/L),当日给予补钾4.5 g,补钠共17 g后复查电解质K+ 3.88 mmol/L,Na+ 111 mmol/L,Cl- 83.4 mmol/L。
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患者引起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作者:李志波林淑媚冯起校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15期[摘要]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治疗咯血患者中引起低钠血症的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0月因咯血在我科住院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引起低钠血症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6例患者中24例(52.17%)无临床症状,血清钠为(127±3) mmol/L。
22例(47.83%)出现临床症状,恶心、呕吐、纳差20例(43.48%),头痛、乏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7例(15.22%),昏迷1例(2.17%)。
结论:在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患者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动态监测血清钠的浓度,注意低钠血症的发生,并予及时纠正,防止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 咯血;垂体后叶素;低钠血症[中图分类号] R4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096-02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患者有因窒息而引起死亡的可能。
而垂体后叶素是呼吸科治疗咯血的常规用药,效果确切,被誉为“内科止血钳”[1]。
有部分患者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引起低钠血症,严重的可引起低钠性脑病,相对于高血压、胃肠平滑肌痉挛、心肌缺血等,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增加了医疗风险。
现对2000年1月~2008年6月因咯血在我科住院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的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为临床安全使用垂体后叶素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6月因咯血而收治我科的患者105例。
其中46例(43.81%)发生低钠血症。
男性30例,女性16例。
年龄16~72岁,平均28.4岁。
垂体后叶素致低钠血症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临床使用垂体后叶素致低钠血症及相关情况。
方法: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部感染发生咯血而使用垂体后叶素者132例,其中46例发生低钠血症,采取限制每日总摄入量(包括补液量及口服量)或停用垂体后叶素,动态检测血清钠浓度。
结果:46例低钠血症患者中28例无临床症状,血清钠为126.4±3.2 mmol/L;18例出现临床症状,血清钠为110.6±6.4 mmol/L,其中恶心、呕吐14例,肌无力10例,肌痉挛8例,嗜睡7例,精神错乱5例,抽搐4例,昏迷4例,二次昏迷1例,头痛、失明1例;一般经治疗后在1~2 d血清钠接近正常,症状消失,无1例死亡,也无后遗症发生。
结论:对于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时,要注意低钠血症的发生,应动态监测血清钠浓度;治疗开始即应补钠及适当限制入水量,切忌在血钠过低后急剧地补钠,否则可导致渗透性脱髓鞘病变,表现为不可逆精神失常。
【关键词】咯血;垂体后叶素;低钠血症垂体后叶素作为内科止血钳,在治疗出血性疾病,特别是咯血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导致低钠血症。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本文现对使用垂体后叶素所致低钠血症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因咯血住院而使用垂体后叶素患者132例,均系2006-2009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咯血患者,所有患者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并摄胸部X线片,必要时行胸部CT 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及痰病原体检查。
全部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其中77例行3次痰涂片找抗酸酐菌检查、50例行胸部CT检查、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发现肺结核60例(52.6 %)、支气管扩张22例(16.7 %)、肺炎29例(25.4 %)、肺癌9例(7.9 %)、肺结核并感染5例、恶性淋巴瘤并咯血3例,5例未明确病因。
垂体后叶素Posterior Pituitrin 【异名】垂体素、垂体后叶等。
【主要成分】为动物脑垂体后叶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内含催产素(缩宫素)和抗利尿素(加压素)。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缩宫素,小剂量可增强妊娠末期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的血管起止血作用。
作用较麦角快,但持效时间短(约0.5小时),故常与麦角合用,效应可维持1小时以上。
本品所含的抗利尿素具抗利尿和升压作用。
由于含抗利尿素,现产科已少用。
【适应证】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全、宫缩乏力、引产、肺出血、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尿崩症等。
【不良反应】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
【用法用量】肌注:一般每次5~10单位。
静注或静滴:一般每次5~10单位,极量20单位,用5%葡萄糖液稀释。
对产后出血,必须在胎儿和胎盘已娩出后才肌注1次10单位;如作预防性应用,可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静注10单位。
对临产阵缩弛缓不正常者,可用本品催生,但须慎用,可5~10单位,以5%葡萄糖液500ml 稀释后缓慢滴注,并严密观察。
对肺出血,可静滴5~10单位后,再静注5~10单位(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
【注意事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胎位不正、产道狭窄障碍者禁用;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垂体后叶素引起严重低钾血症并低钠血症6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垂体后叶素引起严重低钾血症并低钠血症,应引起临床医生关注关键词垂体后叶素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垂体后叶素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逐渐得到重视,但引起低钾血症则多被忽视。
本文回顾6例持续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引起严重低钾血症并低钠血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999年5月~2000年4月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二院和龙湖区珠池医院呼吸内科总共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病人14例,其中6例持续静脉滴注并严格复查电解质变化情况,作为本文观察对象。
6例病人年龄介于18~75岁,平均47岁。
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致低钠血症的药学监护王玉;叶晓芬;柳杰【摘要】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以及临床药师在治疗期间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药物治疗,分析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协助医师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血电解质浓度,避免不良后果发生.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咯血症状好转,血钠水平恢复稳定.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3页(P1082-1084)【关键词】垂体后叶素;临床药师;支气管扩张;咯血;低钠血症【作者】王玉;叶晓芬;柳杰【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常州 21300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3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大连 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3.1;R969.3垂体后叶素是由动物脑腺垂体中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含催产素和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其中加压素有升压和抗利尿作用,能直接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尤其对内脏血管),可降低门静脉压和肺循环压力,有利于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止血。
除上述作用外,也有垂体后叶素可能因含有抗利尿激素成分而引起低钠血症的报道[1]。
本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治疗过程中发生低钠血症,下面就低钠血症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药师开展相关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1 病例概况患者,男,74岁,体质量55 kg。
因反复咳嗽、咯血、咯脓痰10余年,咯血再发4 d于2016年9月14日入院。
10余年来反复咳嗽、咯脓痰,带臭味,伴喘息,反复咯血,血量不等,间断痰中带血丝到大量咯血,多次在外院治疗,并行两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4 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咳嗽、咳痰伴咯血,咯血症状逐渐加重,每天多达200 mL,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6 ℃,脉搏90次·min-1,呼吸18次·min-1,血压140/78 mmHg(1 mmHg=0.133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