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检测题精选汇编: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997.0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某学校组织历史专题图片展览,下列四幅图片在同一橱窗展出。
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专题名称()A.人文主义与经济发展 B.跟随新航路开辟的轨迹C.人和世界的发现 D.人类世界,天主教的天地2.与文艺复兴相比较,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A.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B.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C.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是()A.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C.以人的感觉为判定万物的准绳D.强调道德行为是以知识为基础4.“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这句话()A.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C.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 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称文艺复兴“为欧洲扩张提供了智力背景”,其含义是()A.人文主义为海外扩张提供了精神动力B.近代科学为海外扩张提供了知识条件C.哥白尼学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之一D.基督教神学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6.据说罗马城内有个“圣梯”,凡人攀爬一番,就可赦罪。
路德爬到中间便退了下来,人问其故,他答道:“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不在于表面礼仪”。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路德认为人得救与否不能靠善功、圣礼B.路德认为人得救与否关键在“人”本身而不在“神”C.路德认为攀爬圣梯是表面礼仪,应到教堂找神父忏悔才能得救1 / 7D.“信仰得救”是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7.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
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A.阐释智者学派的主张 B.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C.普及人文哲学知识 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8.下表是1277年巴黎主教坦皮尔从当时巴黎大学流行的各种观点中收集到的被宣布为异端的一些内容。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强调“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其实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中即有对这一理念的体现,那么这一理念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A.古希腊雅典的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2.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
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
这说明()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3.苏格拉底说:“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据此,苏格拉底主张()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性高于一切C.教育更重要D.哲学应研究人4.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伟大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工场手工业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运动D.意大利的统一运动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屋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①反映出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革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这说明()A.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D.宗教改革中改革家的根本目的是振兴基督教7.有人认为:“人文主义这种富丽豪华的运动只能以富庶而闻名的意大利作为最适合的土壤,一旦跨越阿尔卑斯山,传播到贫穷的北方世界,它就由对优美的古典文化的考据和模仿运动演变成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 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 2 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
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
⋯⋯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 B .康德C .卢梭D .伏尔泰2.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得罪了上帝呢?”对该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B .上帝意志不可违C.反对盲目信仰 D .妇女应得到解放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B.皇帝的权力和教皇的权力都在上升C.教皇的权力和皇帝的权力都在下降D.教皇和皇帝的权力都向原来的相反方向变化4.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
这说明他()A.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 B .有意恢复被湮没的人性C.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 D .崇尚古代希腊罗马制度5.“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
提出该主张的启蒙思想家是()A.卢梭B.孟德斯鸠 C .康德D.伏尔泰6.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伏尔泰认为人“说话的权利”源于()A.自然 B .教皇C .契约D .君主7.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2.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
”“信仰的奴役制”是指()A.“人皆上帝” B.“人皆僧侣” C.“因行称义” D.“理性至上”3.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有人提出:“但是如果法律禁止所有事情或者几乎所有事情该如何呢?”孟德斯鸠的解决办法是()A.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B.以行政权制约立法权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实行社会契约制度4.“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关于柏拉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②认为富有的“贤哲”应做统治者③认为武士们应该保家卫国④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⑤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6.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
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7.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一致的是()A.“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8.“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柏拉图说:“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如果教育得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每个人必须在他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据此你认为柏拉图()①肯定、重视人的价值①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①鼓励人们理性思考①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A. ①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①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显著的特点有()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以理性为旗帜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3.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
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4.雕塑家罗丹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批评从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理。
罗丹所说的“共同性格”是指()A.提倡绝对平均B.主张权力集中C.否定宗教信仰D.批判君主专制5.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6.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意大利()A.理性主义占据主导B.人文主义流行C.宗教改革正在进行D.无神论已经兴起7.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开展一、选择题1.策勒尔说:智者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城邦和家庭现存的权威。
它所提出的问题超过了它所解决的问题〞。
这说明智者运动〔〕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彻底否认了天主教的作用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将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2.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
智者学派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根据,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而那些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忧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两派争论〔〕A.加剧民主的衰败B.利于思想的进步C.促进阶级的分化D.造成城邦的衰落3.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鞭挞贫富差异D.具有人文精神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本来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认信仰上帝C.认为?圣经?应该是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5.年,马丁•路德在“致基督教徒贵族的公开信〞中提出:每人皆为教士,有权照他个人之判断以及个人的理解解释?圣经?。
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B.鞭挞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C.继承开展了人文主义思想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6.“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贫寒的说教7.15世纪时,在意大利的抄书职业者中间,懂希腊文的人地位最高,他们被冠以“写本人员〞的荣耀称号,报酬也很高;而懂其他文字的人仅仅被称为“抄书者〞。
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11题)17 ~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
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文学革命2.(2011年江苏高考13题)“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5.(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6.(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5题)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尽管人文主义者总是指责教会的各种缺陷,但没有人敢于承认自己是个异教徒,棋至是无神论者,“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渴望上帝的恩典” O这体现出人文主义者A.对教会权威的肓□崇拜B.坚持以宗教神学为中心C.对因信称义的质疑批判D.理性与信仰交织的矛盾2.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指出:“不仅加尔文教是具有现代性的,而且路德新教也是具有现代性的,尽管它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
”而恩格斯更是将之誉为“第一次市民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中的“现代性”是指新教A.建立了新的宗教信仰B.主张王权应高于教权C.推动了社会转型发展D.反映了普通市民需要3.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儿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
这反映了古代希腊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4.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认为,命运就在人自己身上,人同命运的矛盾实质上就是人自身内在的斗争。
据此可知古希腊A.人们认为可以掌控自身命运B.命运观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C.摆脱了宗教神学对人的控制D.否定了人的个性与自由意识5.'‘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6.表明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这一观点应该是指A.水是万物的本原B.认识你自己C.人是万物的尺度D.美德即知识7.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B.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治理D.人类有能力认识自然8."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16世纪),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A.“信仰自由”时代 B.“信息科学”时代 C.强调“理性”时代 D.“发现人”的时代2.“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出现除了是由两者具有的相似制度背景的推动外,更多的是它们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应时代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之所需,从这一方面看,它们的历史共性是A.都承载着历史的重托 B.要建立相同的社会制度C.以地主阶级为批判对象 D.均为统治者提供理论3.列宁指出,法国启蒙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是农民的利益,他们衷心相信农奴制度及其残余一经废除就会有普遍幸福,而且衷心愿意促进这一事业。
”这反映出启蒙运动倡导A.人民利益至上B.人生而平等C.天赋人权D.主权在民4.有学者认为,是宗教改革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宗教改革将普世的公教秩序移去,恢复民族的自主,成立了主权国家。
下列言论可以直接作为此观点论据的是A.“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B.“(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C.“神在创世以前拣选某些人来得救恩,完全是出于神自己至尊无上的旨意”D.“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不受任何人的管辖”5.当代学者伯尔曼这样评价路德改革的意义:“在路德主义获得成功的地方,教会逐渐地被作为无形的、无政治意义的和无法律意义的东西;仅有的主权和法律(政治意义上的)是世俗王国或公国的主权和法律。
”学者这样评价是因为马丁·路德改革A.摧毁了宗教神学对西欧人民的精神统治B.有利于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形成C.简化了宗教仪式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得到德意志境内国王和贵族的大力支持6.普鲁斯特认为,必须把《百科全书》编纂者们如狄德罗、伏尔泰等看成是一个独特的群体。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A.主张建立民族教会B.宣传“因信称义”C.主张建立廉俭教会D.宣扬“先定论”2.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两者主张的共同点有()①都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②都反对信仰天主教③都抨击对罗马教会的迷信④都利于冲破封建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马丁·路德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最有可能是()A.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而非苦修B.人要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不能靠教会C.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D.能否得到救赎是先定的,人无法改变4.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
”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的是(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B.志不强者智不达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A.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B.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C.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6.“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
”发表以上言论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康德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7.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前言中说:“我敢说,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
”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平等”比“自由”更重要B.寻求“平等”,更要捍卫“自由”C.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D.“自由”与“平等”必须紧密结合8.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
考点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2010·德州高二检测)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
……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
”这表明色诺芬()A.否定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主张将神人性化【解析】选D。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人和神一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
A、C明显错误;公元前6世纪时天主教还没出现,排除B。
2.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解析】选C。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解读信息能力。
材料中“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说明作者否认神的意志,“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说明作者注重反思人类自己。
3.(2010·西安高二检测)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对所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材料中以前只知“服从法律”到现在去“检验”法律的合法与否,可以看出当时希腊人自主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用理性思维去判断事物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
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解析】选B。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解读信息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诗中“德行、求知、智慧、向善”等体现了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最契合。
5.(2010·哈尔滨高二检测)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分析世界历史的结构时提出了广为流行的“轴心时代”理论。
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人类文明由质朴宁静的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到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
中国的孔子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对哲学进行了人文主义的阐释B.对人性做出了“性本善”论断C.对人生提出“舍利取义”的追求D.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苏格拉底提出“知德合一”、“认识你自己”,强调人的理性。
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都是以人为本,因此都是对哲学进行了人文主义的阐释。
6.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们都()A.以小说创作著称于世 B.对教会丑恶进行鞭挞C.系统提出“人的学问” D.用意大利方言进行写作【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大利“文学三杰”共性的认识。
只有薄伽丘擅长小说创作,彼特拉克第一次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进行创作。
三位文学家都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对教会及其世界观进行鞭挞。
7.(2010·怀化高二检测)“特来美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
”该材料最能体现()A.禁欲主义 B.英雄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解析】选C。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选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作品——《巨人传》。
从特来美修道院规可知“他”和中世纪的精神贵族僧侣阶层迥然不同,是一个符合典型人文主义的“人”的标准形象。
8.“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解析】选B。
本题考查解读信息与理解能力。
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形成了西方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9.(2010·南通高二检测)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D.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解析】选C。
题干的“人文主义”是指广义上的人文主义,考查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
A项为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B项则是宗教改革时期;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由;C选项则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禁欲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
因此,正确选项为C。
10.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解析】选C。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就是弘扬人的本能,这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精髓,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只不过是人文主义的某一表现形式而已,都涵盖在人文主义之下。
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而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出来。
11.(2010·哈尔滨高二检测)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B.人文主义、因行称义C.民主政治、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因信称义【解析】选A。
欧洲近代史之曙光是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否定教会的主导性作用,提出因信称义,所以两大潮流即是人文主义的潮流和因信称义的潮流。
12.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解析】选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
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A项符合题意。
13.(2010·广州高二检测)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
14. 1420 - 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歼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右图)。
该设计反映出()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前进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解析】选D。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
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的时间是1420 - 1436年,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封建专制势力非常强大,此时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尚未发生。
所以A、B、C均不正确。
15.(2010·天津高二检测)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与欧洲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主义共同的思想特征是()A.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现实生活的享乐 B.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平等C.反对私有制,批判圈地运动的罪恶 D.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辨别能力。
根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A项仅相符合文艺复兴,C项不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D项仅符合启蒙运动,所以应该选择 B项。
16.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A.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B.宽容他人C.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敬畏自然【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伏尔泰在引文中强调每个人说话的权利,狄德罗强调人享有自由的权利,这都是人的自然权利。
17.(2010·天津模拟)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批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三权分立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有一个公共意志,为了维护这个公共意志,大家都应遵守一定的社会契约。
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撕毁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材料中布拉德肖的言论体现了这一思想。
18.“法国大革命以一种无与伦比的群众动员的威力把这些普世伦理确认为一切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源泉。
”材料中的“普世伦理”是指()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法国大革命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因此大革命中的“普世伦理”应该指启蒙思想的相关主张思想。
19.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解析】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