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知识线索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命题规律该专题主要阐释了自占希腊罗马以来两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单元。
从内容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都是新课程高考的主要内容。
从命题角度看,往往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引人人文思。
人文精神的理解把握;还要注意启蒙运动对中国及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化的作用、中国民主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
2.题型推测高考中可能会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古希腊的内容属于新加内容要被关注;建议要适量的训练材料解析题和开放性的题目。
尤其关注思想史部分的纵横向比较与延伸,并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尤其与政治制度方面的结合。
3.热点问题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然后分清和理解人文精神发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宏观掌握人文精神发展的线索的伺时,注意理解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认识仁人志士为实现人文思想而进行斗争的精神及对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Ⅱ.重点知识再现一、人文主义的产生(一)、智者学派1.历史背景:(1)、经济政治条件:前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文化中心。
(2)、面对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到人本身。
2.概况:前5世纪(1)、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2)、研究领域: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等。
(3)智者学派思想主张①普罗泰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认为的产物,其约束力也是相对的,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3.智者学派的影响①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2024高考历史复习【必修3】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③促使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④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⑤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1、原因:(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天主教的权威受到质疑(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3)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3、开始的标志:德意志维登堡大学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4、性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5、马丁路德主张:(1)只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6、影响:①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
②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③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④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补充]1、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2、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相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4)与统治者的关系上相似: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高二历史知识点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1/ 7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2/ 7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总结◇【考纲要求】1、古代希腊的人文思想与智者学派、苏格拉底;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
◇【课程标准】1、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
2、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需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世的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占据了中心地位。
3、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日益成熟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开始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发现人类才是世界的中心和主宰,现世社会才是人类实现自己价值所在。
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4、启蒙思想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把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追求自由、民主、法治。
◇【知识整合】★知识点解读一、智者运动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识”;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3、斯多亚学派: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①、代表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②、主要观点:人与自然界都产生于最高理性——逻各斯;人生来就带有理性;人人生而平。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提纲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产生:智者运动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成熟:启蒙运动实质:是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实践的历程。
核心:人的地位和内涵的变化。
主线:人,包含“人”在各时期地位的变化;各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时期为达到对“人”的目标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及活动。
“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关心人、重视人的价值。
一、人文精神的萌芽:前5~前3世纪古希腊(一)智者运动1、背景:(1)希腊工商业发展(根本原因)(2)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3)平民地位的提高以及个人主义的成长(4)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繁荣、文化多元化(5)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直接原因)2、性质: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智者: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4、内容:从认识自然到认识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人在社会中的作用)5、代表:普罗塔戈拉(1)思想核心:“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人决定客观事物是否存在;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主角、中心(传统中神是万物的尺度)。
(2)积极性:A、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B、一定程度上适应希腊当时民主政治发展。
(3)局限性(实质):A、倾向于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认识的共同性)B、是主观唯心主义(过份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易产生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高中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及其发展知识点剖析人民版必修 3【一理】读考纲理考点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认识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论述文艺中兴和宗教改革期间的认识文艺中兴的盛行理解文艺中兴期间人文主义的含义人文主义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欧洲启发运动认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看法理解启发主义期间的人文主义㈠“理”考点及内在联系㈡“理”三级考点的因素、重点⒈认识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论述⑴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省人类自己。
普罗泰戈拉是主要代表,他在《论真谛》中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⑴看法:以为人的感觉是判断全部的准绳,否认神的意志是权衡全部的尺度,建立了人的尊严和威望。
⑵评论:①归纳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表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实质。
②反对迷信,重申自由,以为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主张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利于成立正常的社会次序和社会公德。
⑵苏格拉底⑴看法:①倡议“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修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②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心里深处的道德知识。
即“美德即知识” 。
③提出“认识你自己”,以为教育能够令人认识自己灵魂以内已有的美德。
⑵与普罗泰戈拉看法的异同A、同样点:以人为研究对象,必定人的价值。
B、不一样点:①智者学派否认全部对人的拘束,以为人个人全部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略社会道德。
②苏格拉底重申个人的要求一定知足必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申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⒉认识文艺中兴的盛行⑴背景:①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土,能接触到大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⑵过程:第一在乎大利盛行,16 世纪此后,从意大利流传到欧洲其余国家。
⑶表现:第一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现,在文学、艺术、科学等很多方面,硕果累累。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西方的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知识框架
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高潮)。
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
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需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
4、15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三、不同阶段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线索: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价值标准跟人的感觉、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评价: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①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②评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①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②评价: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B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⑤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的觉醒。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
思想。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A 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冲破宗教神学桎梏,思想解放;
B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 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三、欧洲宗教改革
(一)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2、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盘剥;
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的就,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这一主张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1、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改革主张:“信仰得救”(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影响: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
局;
(三)加尔文宗教改革
1、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评价)
2、改革影响: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辩护;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
据;加尔文不仅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实践中取得了胜利被称为欧洲宗
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1、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2、作用:
①进一步打破天主教会精神枷锁,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②打击教会的经济、经济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启蒙运动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条件: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因素:成长中的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成熟,反对专制统治日益强烈,与封建势
力矛盾日益加深;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严重挑战教会的谬误权威。
(二)概况
1、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理性主义”,即倡导“人权”、“民主”“法治”反对天主教权、专制王权,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民主法制社会!
2、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3、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伏尔泰:反对天主教和封建专制,提倡英国式君主立宪制和自由、平等、民主政治;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提出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康德:三大批判,提出“人非工具”(人本思想),尊重他人。
(三)历史意义:
1、性质:欧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作用: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近代科技革命
(一)近代科技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自然科学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欧洲出现了许多科学巨匠;
4、研究手段的进步
5、国家重视
(二)近代天文学
1、哥白尼:日心说,根本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用自制望远镜证实日心说的正确性;
(三)牛顿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内容包括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意义:①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理论的基础②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③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科技革命④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达尔文进化论
1、1859年《物种起源》主要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1871年《人类的起源》,提出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3、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五)瓦特和蒸汽机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急需解决动力问题;
2、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六)爱迪生与电的运用
1、电的发明
2、“发明大王”爱迪生:电灯
3、电的广泛运用的意义:
极大推动了工业生产,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诗歌、小说与戏剧
1、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2、雪莱:《西风颂》
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的百科全书)
4、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5、贝克特:《等待戈多》
二、音乐与美术
1、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开创交响曲新形式
2、莫奈:印象派画家《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3、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牧神午后.前奏曲》
4、现代艺术:塞尚(现代绘画之父)、高更、凡.高
三、电影与电视
(一)电影
1、电影的诞生: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2、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
3、卓别林:《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二)电视
1、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2、电视的功能:传播资讯、远程教育、娱乐、展示优秀作品;
3、意义: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