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当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道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其深刻的哲学意义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我们现在的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产生非常大的现代意义。
一、现代社会中的道家思想。
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的发生,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有很多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自生的生存,这一切都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使然。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的思想。
同样,道家还主张“和谐”,这一思想深深地渗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道家的这一表述深刻而富含哲学意味,“道法自然”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顺其自然发展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整体的和谐在于各自都按照自己的状况自然而然的发展,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二、现代科学中蕴含的道家思想。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类一步一步的靠近了真理,并通过这些发现的自然规律加以合理的利用,转化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并推动了我们继续研究自然规律的热情,这一点,在道家思想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古代道家的热爱自然,探索自然与当代人类在科学上的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
比如在医学上,现代人也追求科学的养生之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它所提倡的形神兼养,正好符合现代医学上对于健康的定义,即身心健康,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启示科学的研究。
三、现代经济规律中体现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道德经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论述,这里就体现出一种“无为”的哲学思想,“自然无为”即顺应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不要强制去干涉、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这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为政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不能过度的去干涉一些正常的经济活动,能够让经济体在市场中合理的竞争,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从而避免扰乱经济活动的规律,促进经济的繁荣。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摘要: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思想内容涵盖法律、政治、哲学、养生等等诸多方面,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天下。
本文从世界观生命观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分析了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关键字:道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道”是自然万物产生发展的总根源,也是自然万物最根本的“存在”;“道”的整体性与普遍性使自然万物成了彼此联系的统一整体;“道”是无形无为的,以“德”为载体得以表现。
总之,“道”一方面具有客观实在性,即是自然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法则,一种天然的自在状态;另一方面它还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至高的生存境界,即摆脱浮华世俗、追求平等朴素的价值取向。
一、“道”的世界观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学派,它以老庄思想为基本内核。
老庄思想博大精深,意在探究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人生的真谛。
老庄思想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理念和借鉴,同时也有助于使人类的精神从社会的重压下得到解脱,归于恬静与充实。
老庄思想独树一帜,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诠释、被发展,很多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而言仍然历久弥新,极具生命力。
虽然道家思想曾被认为是消极避世的,缺乏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种观点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偏见。
与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更内在更有生命力的精神支柱,而老庄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派。
老庄思想的合理内核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需求: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强调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
二、“道”的生命观道家在哲学本质上还是一种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的理论核心是其生命观。
道家生命观是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观念体系,是道家诸子对生命产生的本源、生命形成的机制、生命构成的要素、生命发展的过程、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的价值表现、生命的存在方式、生命的修养原则以及生命的终极境界进行长期探所形成的理论结晶。
从动态视角来看,道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现出三种形态, 这就是春秋时期的老庄道家、战国中后期到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以及魏晋时期的玄学新道家。
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辩内涵、反对独断的开放胸怀以及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繁衍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我国乃至世界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是集精华与糟粕,科学合理的东西与非科学合理的东西,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进步内容与落后的思想等于一体的,如果我们经过科学得到分析、阐释和改造,其积极的现代价值是十分明显的,在理论、现实、精神等各个层面都具有与现代的对接性。
所以,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理论层面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融通性;探讨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同相异、相通相融关系,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使道家哲学思想文化获得提升、发展和发扬光大的需要。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有赖与中国的经济、政治特点相结合,同时吸收包括道家思想在内的中国文化的有益养分,从而充实和丰富自身;另一方面,道家思想要实现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转化,也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加以改造,使其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得到愈来愈多人们的认同,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或融合,正是使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获得充分体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而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契合融通的根据,既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又在于道家思想中具有当代社会价值的合理因素。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包括道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而丰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则是当前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现实层面上与社会实践的渗透亲和性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家思想还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道家思想的利与弊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演绎自身的传奇,同时对我们后世社会发展也有很大作用。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历史的洪流中,统治者一般会采取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儒内法”,而道家思想一直被放在若即若离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作用也被大家忽略了。
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之一的道家文化虽然有其时代的固有弊端,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在道家学派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道可以用于区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和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认识了道就可以认识世界万物。
道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曾经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比如说老子、关尹、列御寇、庄周。
学习道家的思想有利于我们了解道家思想的利与弊,从而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政治理想方面,道家的思想家们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社会,把“道”或“至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境界,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
他们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历史,带有浓重的复古倾向,否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性特征,轻视人类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标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相违背,但是他们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揭示了人与人质之间利害冲突不可避免的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敢于批判敢于否定,勇敢批判现实,改变现实。
在政治主张方面,道家提倡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二,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三,绝圣齐贤,绝仁弃义;第四,慎征罚。
道家认为如果不尚贤就可以制止社会纷争,他们虽然想制止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但是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尚贤与争之间的关系,尚贤并不是社会纷争的根源,不尚贤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社会纷争。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道家思想的利与弊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演绎自身的传奇,同时对我们后世社会发展也有很大作用。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历史的洪流中,统治者一般会采取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儒内法”,而道家思想一直被放在若即若离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作用也被大家忽略了。
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之一的道家文化虽然有其时代的固有弊端,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在道家学派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道可以用于区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和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认识了道就可以认识世界万物。
道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曾经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比如说老子、关尹、列御寇、庄周。
学习道家的思想有利于我们了解道家思想的利与弊,从而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政治理想方面,道家的思想家们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社会,把“道”或“至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境界,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
他们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历史,带有浓重的复古倾向,否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性特征,轻视人类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标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相违背,但是他们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揭示了人与人质之间利害冲突不可避免的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敢于批判敢于否定,勇敢批判现实,改变现实。
在政治主张方面,道家提倡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二,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三,绝圣齐贤,绝仁弃义;第四,慎征罚。
道家认为如果不尚贤就可以制止社会纷争,他们虽然想制止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但是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尚贤与争之间的关系,尚贤并不是社会纷争的根源,不尚贤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社会纷争。
道家思想的当代启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派,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已经过去了数千年,然而道家思想中的一些核心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作用。
本文将探讨道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和谐共生的理念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主张和谐共生。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
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而不是互相对立。
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其一部分。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返璞归真的价值观道家思想主张返璞归真,回归内心的本真。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的欲望,追逐名利成就,这使得人们的心灵日益空虚。
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我们应该关注内在的价值观,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
三、无为而治的智慧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从容不迫地应对挑战,让自然的力量自行发展。
在当代社会,人们时常忙于追求成功和权力,却忽略了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利,而是要放下功利心,顺应自然的规律。
我们应该学会从容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各种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四、道法自然的行动原则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即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功利,忽略了与自然的关系。
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行动。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发展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自我修身的道德准则道家思想主张修身养性,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个人的品德与修养,而追求物质和权力。
然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修身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陶冶情操,培养道德品质。
道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摘要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本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如何影响现代生活,从而为人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我修养提供指导。
本文将首先概述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随后分析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具体影响,最后提出如何将道家思想融入现代生活的建议。
1.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核心理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虚其心,实其腹”等。
1.1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规律而妄为。
这一理念鼓励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在治理国家或个人生活中,不应过度干预,而应顺其自然,让事物按其自然趋势发展。
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鼓励领导者实行宽松政策,给予市场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过度焦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
1.3 虚其心,实其腹“虚其心,实其腹”强调心灵的修养和内在的充实。
这一理念启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心灵的滋养,要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2. 道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道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心理健康道家思想提倡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对于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焦虑,从而维护心理健康。
2.2 生活方式道家思想倡导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现代人在追求绿色生活、低碳环保等方面,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2.3 教育观念道家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对现代教育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4 政治治理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理念,对现代政治治理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将其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实行宽松政策,提高国家治理效率。
3. 融入道家思想的建议3.1 提高自我修养现代人应注重内心的修养,培养宁静、平和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道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1、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强调道是因为在道家哲学中,道即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道存在的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自然而然。
“道法自然”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
道家思想深刻反映了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2、反对急功近利,要修身养性,顺从内心
每当我们去旅游景点的道观参观时,不难发现道士往往悠哉悠哉,亦或喝茶畅谈,亦或挥墨弹琴,泰然处之,静心养性,这就是道家人的生活状态。
无为而自然,恬静而悠哉。
比如中原腹地郑州的中岳庙以及泰山山顶的碧霞祠,都是著名的道观景点。
如此仙风道骨,如此诗情画意,顺从内心,一心修仙,陶冶情操,远离尘世。
而现代人,脚步匆匆,心事重重,仿佛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每个人神情紧张,去争分夺秒的改造这个世界,殊不知,这个世界也因人类的肆意妄为的破坏带来了负面反映。
现代人类也应该多学习道家思想中的心境,释放内心的自由,获得内心的愉悦。
3、反对违反自然规律,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道家讲的顺其自然运用到我们当今社会就是在发展经济,改造世界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盲目改造,讲究科学规划,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和谐共处,共享美好地球!。
道家思想的利与弊道家思想的利与弊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演绎自身的传奇,同时对我们后世社会发展也有很大作用。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历史的洪流中,统治者一般会采取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儒内法”,而道家思想一直被放在若即若离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道家的作用也被大家忽略了。
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之一的道家文化虽然有其时代的固有弊端,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在道家学派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道可以用于区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和判断人类社会生活的善恶,认识了道就可以认识世界万物。
道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曾经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比如说老子、关尹、列御寇、庄周。
学习道家的思想有利于我们了解道家思想的利与弊,从而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政治理想方面,道家的思想家们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社会,把“道”或“至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境界,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一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
他们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历史,带有浓重的复古倾向,否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性特征,轻视人类社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标准,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相违背,但是他们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揭示了人与人质之间利害冲突不可避免的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敢于批判敢于否定,勇敢批判现实,改变现实。
在政治主张方面,道家提倡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二,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第三,绝圣齐贤,绝仁弃义;第四,慎征罚。
道家认为如果不尚贤就可以制止社会纷争,他们虽然想制止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但是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尚贤与争之间的关系,尚贤并不是社会纷争的根源,不尚贤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社会纷争。
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道”与“德”。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的本来面目,推崇“无为而治”,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那么,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然有什么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呢?道家思想中的“道”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往往以“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的方式被描述。
其实,“道”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就是“道法自然”。
在哲学上,它很容易联想到“自由主义”的思想,即最好的政策是尽可能少地干涉市场,让市场在自由的环境下尽可能地发展。
类似的,道家思想在思考政治、社会发展时,也更希望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涉,让其自由地运转。
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面对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单一的政策往往难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变化的环境。
政府的职责不只是管理,更要承担起监管、协调和介入的角色。
在处理社会问题的时候,过度干涉可能会助长虚假恶性竞争和不健康的游戏规则,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放任自流同样有悖于道家思想中“实行德行”的理念。
道家思想中所体现的“无为而治”精神,更多的是一个指引方向,而不是具体实现方法。
在个人发展上,道家思想强调的是“德性修养”,即修身养性的过程。
人生可以有多种境遇,但必须有一个追求“真、善、美”道德和价值的内在动力,从而建立一种做人的准则。
这种准则不局限于物质或力量的追求,而是要客观真实并具有普遍性。
当生活中困难与挑战摆在我们面前时,通过它们,我们能够逐渐发掘自身的潜能和能力,并不断完善自己。
从一定程度上,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度快速增长,也会增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无论是从个人的生命投资还是社会的长远利益考虑,德性修行都应成为我们追求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向。
虽然当下的价值观缺乏道德束缚,甚至受到市场和消费主义的驱动,但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道家思想中的个体修行之道,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将其转化为符合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做法。
道教文化: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道教文化是我们中华名族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世代人们也是根据它的思想来辨认理性思维。
一直以来道教的思想遭到了国人的误解卷耳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它最能反映我们华夏民族原始思维的特点,它是华夏文化的个性,是华夏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精粹之一。
道家哲学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倾向,是中国文化理性思维的源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乃至生活之中“道”的痕迹和影响无所不在。
“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之理。
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道家崇敬自然,主张不以人主动参与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无为而治”则是要求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去追求人的意志实现。
道家文化渗入到各行各业,主要在于道家的无为而治的主导思想。
道德经中所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要意思是人依靠大地生存,地上万物依靠天上的太阳照耀生长。
日出与日落,月亮、星星的昼伏,所形成的大自然景象,就是天然的和谐之道、起始之道。
人类的祖先崇拜自然,在祭天地的过程中认识了大地四季轮回,太阳的昼出夜伏,发现了万物生长都随四季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但确是自然的。
后来黄帝、老子便把这种现象称“无为”。
“无为”思想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们尊重自然,尊重他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为了构建和谐、保护这种和谐,人们立了许多规矩,这许规矩便是现在的法律,法律是和谐的基本保障,法律是和谐的最低标准。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这在带给人类极大的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出现了诸如生态危机、社会关系失调、道德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严重问题。
物质文明带来的严重异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对自然主义思想的大力张扬:主张回归自然,不脱离自然,与自然和谐为一。
道家理想人格在当代消费社会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道家理想人格被认为是一种追求内在自由、平和和内在的完整的人。
在当代消费社会中,这种理想人格可能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的方面:
1. 道家理想人格的人可能会更关注自我完善和内在发展,因此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可能会更加关注个人成长和发展。
2. 道家理想人格的人通常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满足,因此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可能会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3. 道家理想人格的人通常会追求自然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可能会更加关注环保和自然。
消极的方面:
1. 道家理想人格的人可能会对过度消费和消费主义产生反感,因此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可能会对这些物质主义的态度更加持有怀疑态度。
2. 道家理想人格的人可能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比较关注,因此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可能会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健康。
3. 道家理想人格的人可能会对权威和竞争产生反感,因此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和平和协作的态度。
儒家、法家和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摘要】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现实管理中既有其合理性,并为现实中的管理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但是也存在一些过时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的为现代的管理工作服务,我们要深刻的理解三家的管理思想,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关键词】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积极性、局限性。
【内容】(一)开篇简介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沉淀了很多优秀的思想文化,它们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流一样一直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并且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在这其中,就有着我国伟大的古代管理思想体系,他们不断的发展完善,并在当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的得以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也为提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企事业单位效率的提高,今天,当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任何事物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和它消极的一面,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管理思想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不同,它们在当代表现除了一些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一些局限性。
我们只有深刻的分析出它们的这些积极性和局限性,不断的挖掘它们的深刻涵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的为我们所用!(二)儒、法、道三家的主要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三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三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三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道家思想对现代意义总结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流派之一,大约始于春秋时期,达到鼎盛时期在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伦理道德、政治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
首先,在伦理道德方面,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传统的伦理道德往往注重责任、义务和规则,但道家思想强调随缘、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着高压的竞争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使得许多人感到困惑和疲惫。
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而是追求心灵的平衡与内心的安宁。
其次,道家思想对现代政治理念具有重要影响。
现代民主制度是世界各国政治的主导形式,然而,道家思想通过强调无为而治、非权谋政治等理念,对民主政治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道家思想强调尊重自然和反对权力的过度集中,这对于现代社会中权力滥用、腐败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考途径。
通过推崇无为而治、不争不抢的理念,我们可以避免政治斗争和权力欲望的蔓延,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此外,道家思想对现代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繁忙和拥挤。
而道家思想则提供了一种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倡导远离功利主义和浮躁,追求心灵上的富足和修身养性。
通过道家思想,现代人们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体验内在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放弃执着和渴望,但现代社会以物质财富和功利为导向,很多人难以拒绝这种诱惑。
其次,道家思想对于社会治理和实践方面的指导还相对不足,难以直接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中。
最后,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可能容易导致消极的结果,例如对于应对社会问题和改革的迟缓。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在伦理道德、政治理念和生活方式方面为现代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共4个版本)
1.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表现在其强调身心健康和自然平衡。
道家思想认为万物有道,强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健康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问题,人们
的精神世界也日益被物质主义所掩盖。
道家思想提倡弘扬自然文化,回归内心,追求心灵
的平衡和健康,从而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2. 道家思想强调“不为,而成”,追求无为而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忙于工
作和生活,容易陷入劳累和焦虑中。
道家思想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
能真正的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道家思想提倡做事不必强求,学会放松心态,耐心等待机遇
的到来。
3. 道家思想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破坏、乱象交加,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时有发生。
道家思想提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强
调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
4.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表现在其强调个人追求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
一些人为了个人的追求和私利,忽视了社会责任和群体利益,导致了社会的不平衡和不公。
道家思想推崇“天下万物皆知一,而人以万物为一”的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
平衡。
只有在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之间达到平衡,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共处。
道家思想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参考)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和。
他们恰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可或缺和赖以互补的两个方面。
在此意义上来说,儒道本是一家。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他们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即便是在儒学一统天下的时期,道家思想也并没有泯灭,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儒学、佛学之中,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这正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潜隐特点。
儒、道两家思想,一个刚健有为,一个柔顺因循;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这是他们达到相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
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
从历史渊源来看,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度逐渐解体,我国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一部分奴隶主贵族逐渐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经济和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成为贫民或者奴隶。
其中一部分人结草为庐,结伴而耕,避世隐居。
《论语》中把他们叫做"逸民"或"隐者"。
这些人对弱肉强食、离乱痛苦的现实社会,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一样,他们痛斥"天下无道"!在这同一个时代,儒家和道家走着两条不同的道路。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他与那些逸民、隐者的区别就在于"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
用孟子的话来解释,就是:"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孔子一向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但实际上不管天下"有道"还是"无道",他似乎没有一点退隐的意思。
为了改变这个"无道"的世界,尽管他四处碰壁,却百折不挠,骨子里还是那股劲:"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道家思想的积极性道家思想是我国思想宝库之中的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的,历经两千多年,依然散发着光辉。
其思想核心是“道”,老子认为道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也是天地万物生长的法则。
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对当代同样具有时代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调节人们的生存状态,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众多问题。
品味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感受其顺性和谐,道家的思想智慧能让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让心性变得澄澈。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提倡无为,告诉我们应该辅助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逆“道”行事。
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人不能违背自然,妄自作为。
例如,自然给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如果人们过度的开采资源,不注重环境的保护,违背自然的规律,最终也将会遭受到自然的惩罚。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指国家对私人的活动采取少干预的态度,他主张无为、清净使人民潜移默化,以无事无欲使人民富足、淳朴。
他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民返回无欲、淳朴、自然的状态中去。
老子的无为治国思想在安定国家,稳定民心等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有道的人,就像水一样,能够滋润万物,本能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
利万物、不争、就下这三大特性,也是有道德的人必须具备的品格。
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博施而不望报。
其中,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真的很需要道德的约束与扶持。
如果人们的道德素质能够得到提升,那么生活中将会减少很多冲突与摩擦,人们就能够相互友爱,关系更加文明和谐。
当然,也勿庸讳言,和任何传统思想文化一样,道家思想既有精华亦有其糟粕,我们在评价道家思想的历史贡献时,应以现代意识和科学态度,对道家思想进行全面的认识。
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辩内涵、反对独断的开放胸怀以及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活水源头之一,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繁衍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我国乃至世界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是集精华与糟粕,科学合理的东西与非科学合理的东西,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进步内容与落后的思想等于一体的,如果我们经过科学得到分析、阐释和改造,其积极的现代价值是十分明显的,在理论、现实、精神等各个层面都具有与现代的对接性。
所以,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层面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融通性;
探讨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同相异、相通相融关系,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使道家哲学思想文化获得提升、发展和发扬光大的需要。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有赖与中国的经济、政治特点相结合,同时吸收包括道家思想在内的中国文化的有益养分,从而充实和丰富自身;另一方面,道家思想要实现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转化,也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加以改造,使其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得到愈来愈多人们的认同,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或融合,正是使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获得充分体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而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契合融通的根据,既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又在于道家思想中具有当代社会价值的合理因素。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包括道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而丰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则是当前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现实层面上与社会实践的渗透亲和性
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家思想还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这样那样的作用,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
道家思想与现实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不是现代人有意识地要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实践生活的自作多情,以古恋今,而是二者之间具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渗透亲和性。
具体实例不胜枚举。
例如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与现代管理、“有生于无”与开拓创新、“反者道之动”“柔弱胜刚强”与竞争意识等,为我们机关文化建设和行政管理提供精神营养。
又如道家思想中关于人与天地万物相统一的整体观念,“知常曰明”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意识,“知和曰常”的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崇尚和谐思想,以及“知止不殆”、“知足不辱”的适度观念等,深刻地启发着我们当今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由此可看出,发掘道家哲学
思想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各个领域积极的社会价值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三、精神层面上对人们心理的抚慰调适性
随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自然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社会危机、伦理危机、精神危机等,道家思想中的积极精神对治这些危机,以精神文化的历史惯性作用在当今充分表现出来。
譬如,在现代人的生活旋律中,时常受竞争、压力、困难、逆境的困扰,道家文化中的人生观念和哲学智慧,总能对此给人以心理的抚慰和调适。
例如,道家思想中的“不争”观念对调节人们的心理具有平衡、调适抚慰和缓解等作用。
又如“弱胜强”、“柔胜刚”、“圣人不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观念,能够起到抚慰调适人们心灵的作用;对人们欲壑难平的执着欲望产生降压、缓解之功。
还如,道家提出的“身重于物”和“少私寡欲”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树立“身外之物”观念和淡化做官心理,缓解由于利益冲突和权力之争而激化了的人际关系,调解人的生活节奏,可以起到一种解酒剂、清醒剂的作用,而且也为淡泊名利的人生取向提供了理论根据。
在人生历程中,人既需要“争”、“不知足”、“不敢后人”,也需要“知足”、“不争”、“吾不敢为天下先”。
“争”与“不争”、“知足”与“不知足”、“不敢后人”与“不敢为天下先”是相辅相成的。
奋发进取的“不知足”,善于开拓、敢于拼搏的“不敢后人”思想,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但是有时人也需要清净无为的“不争”与“知足”,只有“知足”才能“不辱”,只有“不敢为天下先”才能“不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身心放松,养精蓄锐,以利再战。
这种“知足”、“不争之德”、“不敢为天下先”,也是道家为人类提供的一种高超的生活艺术。
道家主张的“上德若谷”、“以德报怨”、“宠辱若惊”、“功成而不居”、“人贵自知之明”等思想,以及它的“无名”、“无功”、“无己”的人生理想境界说,虽有某些消极因素,但它在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现代高尚人格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则是一剂针砭社会疾病和人的心理障碍的良药,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效力,闪烁着人生艺术的智慧之光。
当然,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也存在消极方面的影响,结合现代实际,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老子认为:“道可道,非恒道。
”(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大概的意思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规律,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后人分析他所说的"道",是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或规律.它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
它虽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东西。
然而它又超越于时间空间以外.所以,不能靠感觉器官去认识,也难以用普通字词去表示,只能用比喻和描述来说明它的存在。
这样,他的观点就可以让象我这样的人找到了信仰上帝的根据.他的"道"正是圣经所启示的上帝是一回事.<<圣经.罗马书>> 1章20节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这对于当代中国所提
昌的无神论,唯物论,等等来说,肯定具有消极影响.
二、庄子说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以江湖".原句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泉水乾涸了, 两条鱼为了生存, 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苟延残喘。
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 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我理解:“相濡以沫”,可能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更高的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放弃强烈的感情来换取平淡的生活。
忘记应该的,放弃能够的,就是一种幸福.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因为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与当代提昌的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发愤图强等等的道德观念肯定与格格不入.有点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的嫌疑.
三、庄子的"坐忘"境界.庄子曾说“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直译的意思是: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叫做坐忘.我理解这句话是要沉入于忘的境界.忘记外界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相合为一的得道境界.这与当代所提昌的"知识就是力量"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也具有消极的影响.简言之,道家的无为思想对应现在的物质社会不是格格不入。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既有其积极地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也有其消极的影响,我们应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