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际比较看内蒙古区情——《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内蒙古》报告之二
- 格式:pdf
- 大小:323.44 KB
- 文档页数:4
从省际比较看内蒙古区情原文作者:佚名一、从产业结构看,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对缓慢,服务业发展不足内蒙古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XX年的::演进为20XX年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提高到%。
20XX年,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演变为::34。
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有所降低。
(见表1、2)与全国相比,20XX年内蒙古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全国水平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个百分点。
(见表1、2)与其他省市相比,20XX年第一产业比重分别高于江苏、浙江、广东和辽宁个、个、个和个百分点,与山东持平;第二产业比重分别高于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和山东个、个、7个、个和个百分点;内蒙古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低于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和山东个、个、个、个和个百分点。
20XX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山东个百分点,比江苏、浙江、广东和辽宁分别高出1个、个、个和个百分点。
(见表1、2)表1 20XX年、20XX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对比单位: % 数据来源:内蒙古(DRC)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系统。
表2 20XX年、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单位: % 数据来源:内蒙古、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统计年鉴。
二、结构看,我区存在大不强、中小数量少的问题,结构有待继续完善内蒙古小、中、大型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XX年的::演进为20XX 年的:35:,小、中型总产值比重有所上升,大型总产值比重下降。
(见表3)与全国相比,20XX年内蒙古大型比重低于全国个百分点,中型总产值比重高于全国个百分点,小型总产值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见表3)与其他省市相比,大型总产值比重中,江苏、山东分别高于我区个和4个百分点;中型总产值比重中,低于浙江个百分点;中小总产值比重,分别低于江苏、浙江、山东个、7个和个百分点。
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报告导读本报告对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做出全面梳理,从地区生产总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理解,洞悉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第一节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 (1)第二节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7)一、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7)二、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三、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四、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1)表2: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表6: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2: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7)表13: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8)表14: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呼伦贝尔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近年来内蒙古总体经济运行状况及经济发展趋势作者:张晶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15期一、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状况(一)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位跃居到第16位,人均生产总值步入全国前列2001年至2007年,内蒙古生产总值由1713.81亿元增加到6091.12亿元, 6年间增长1.82倍,年均增长18.9%,不仅快于同期全国8.1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平均增长11.7%的增速高出7.2个百分点。
生产总值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24位前移到2007年的第16位,前移8位。
人均GDP翻了一番多,步入全国前列。
继2002年我区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016美元,2005年超过2000美元,达到2024美元,2006年又登上2500美元的台阶,达到2514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04美元,2007年达到3339美元,自2004年开始我区人均GDP已经连续四年居全国第10位。
城乡居民收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5536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78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2%,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973元增加到2007年的3953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23位和第20位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第10位和第15位。
这标志着内蒙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地区、城乡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出现了积极变化。
呼包鄂三市率先发展,对全区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
2007年,呼包鄂三市经济总量达到3526.83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3.2%,比上年增长21.2%,增速快于全区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一、概述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独特地理优势的地区。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产能和能源基地之一。
本文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自然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内蒙古的煤炭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非常丰富。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支撑。
三、产业结构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能源产业、农牧业和制造业。
能源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占据着经济的重要地位。
农牧业是内蒙古的传统产业,畜牧业和农业是该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制造业在内蒙古的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
四、经济发展成就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近年来,内蒙古的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9年,内蒙古的生产总值达到了2.8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近2倍。
人均GDP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为内蒙古的居民生活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五、面临的挑战尽管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能源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传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存在资源消耗过快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其次,农牧业发展受限于内陆地理条件,农业生产受到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制约。
此外,内蒙古的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和技术升级。
六、未来发展前景内蒙古自治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为内蒙古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合作平台。
另一方面,内蒙古也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然而,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内蒙古不同收入层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不同收入层次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各收入群体的消费习惯和特点,旨在为地方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其他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二、数据与方法本研究基于内蒙古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涵盖了不同收入层次的城镇居民消费数据。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本文将消费结构划分为食品、居住、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主要类别。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和对比,探究各收入层次城镇居民的消费特点。
三、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总体特点首先,食品支出在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消费中占比较大,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比逐渐降低。
其次,居住和教育娱乐支出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显示出内蒙古城镇居民对居住条件和教育娱乐需求的提升。
此外,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支出也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
四、不同收入层次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分析1. 低收入层次居民消费结构低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等基本生活需求上。
食品支出占比较高,居住支出也较为显著,因为基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是他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教育和娱乐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部分家庭需要为基本生活开销精打细算。
2. 中等收入层次居民消费结构中等收入层次的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开始关注教育娱乐、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消费。
食品和居住支出仍然占比较大,但教育和娱乐支出的增长表明这部分居民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和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
3. 高收入层次居民消费结构高收入层次的居民在消费结构上表现出更高的多样性和品质追求。
食品和居住支出占比较低,而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等支出占比较高。
这部分居民更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愿意为提高生活质量投入更多资金。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内蒙古不同收入层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各收入层次的居民在消费结构和习惯上存在差异。
2012年内蒙古各市GDP 和人均GDP 排名2012年,内蒙古GDP 达15988.34亿;人均GDP64417.16元,超过1万美元,位居全国第5位。
从各市盟来看,鄂尔多斯、包头和呼和浩特GDP 领先,兴安盟GDP 最低。
从人均GDP 来看,内蒙古有一半地级城市人均GDP 超过1万美元,其中,前三名均超过2万美元,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和包头人均GDP 分别为30748.26美元、29128.80美元和20142.55美元;兴安盟人均GDP 最低,为3806.30美元。
2012年内蒙古各市GDP 和人均GDP 排名GDP 排名 地级市2012年GDP (亿元) 2011年常住人口(万) 人均GDP (元) 人均GDP (美元) 人均GDP 排名 1 鄂尔多斯 3660.5 199.93 183089.08 29128.80 2 2 包头 3409.5 269.3 126606.02 20142.55 3 3 呼和浩特 2525.6 291.19 86733.75 13799.02 5 4 通辽 1700 320.06 53115.04 8450.4175 赤峰 1569.35 431.93 36333.43 5780.52 116 呼伦贝尔 1335.82 269.75 49520.67 7878.568 7 锡林郭勒盟820.2103.31 79392.12 12631.00 6 8 巴彦淖尔 815.5 166.3 49037.88 7801.75 9 9 乌兰察布 780 213.46 36540.80 5813.51 10 10 乌海 562.56 54.14 103908.39 16531.44 4 11 阿拉善盟 454.76 23.53 193268.17 30748.26 1 12兴安盟 385.16160.9923924.47 3806.3012。
2014年内蒙古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4年,内蒙古生产总值(GDP)达到17769.5亿;全区人均GDP为71146.0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各市盟来看,鄂尔多斯、包头和呼和浩特GDP总量领先,分别为4162.18亿、3636.31亿和2894.05亿。
从人均GDP来看,鄂尔多斯、阿拉善盟和包头位列前三,鄂尔多斯市人均GDP为206303.84元,折合33584.66美元;阿拉善盟人均GDP为31127.10美元;包头市人均GDP为21401.41美元。
兴安盟人均GDP最低,为4668.83美元。
(注:常住人口数据采用2013年末最新数据,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6.1428)2014年内蒙古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人均GDP人均GDP排名2014年GDP排名地级市2013年GDP(亿元)2014年GDP(亿元)2013年常住人口(万)人均GDP(元)(美元)1鄂尔多斯3955.94162.18201.75206303.8433584.660112阿拉善443.51456.0323.85191207.5531127.10022包头3503.023636.31276.6131464.5721401.410310乌海570.13600.1855.31108512.0217664.91043呼和浩特2710.392894.05300.1196432.9715698.54057锡林郭勒902.4947.59103.8991210.9014848.42064通辽1811.821886.8311.8760499.579848.86076呼伦贝尔1430.551522.26253.1960123.239787.59089巴彦淖尔834.89867.46167.151912.638450.97095赤峰1686.151778.37431.341232.786712.38108乌兰察布833.75872.14212.341080.556687.591111兴安415.34459.85160.3428679.684668.8312全省16832.3817769.52497.6171146.0211582.022014年,内蒙古实现生产总值17769.5亿元,增长7.8%。
《内蒙古不同收入层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地方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本文以内蒙古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的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局发布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统计数据。
我们将收入水平划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五个层次,选取每个收入层次的人群进行消费结构分析。
三、消费结构分析1. 食品类消费在各个收入层次的消费中,食品类消费始终占据主要地位。
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类消费占人均总消费的比重逐渐降低。
高收入人群的食品类消费比重明显低于低收入人群。
这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开始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类型的消费中。
2. 居住类消费居住类消费在各个收入层次的消费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居住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
高收入人群的居住类消费占人均总消费的比重相对较高,显示出他们在住房、家居等方面的投入更大。
3. 交通通讯类消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类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重要支出。
在各个收入层次的消费中,交通通讯类消费的比重都有所上升。
但高收入人群的交通通讯类消费明显高于其他收入层次的人群,这主要得益于他们更频繁的出行和更高的通讯需求。
4. 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在各个收入层次的消费中都有所体现,但比重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
高收入人群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其他收入层次的人群,显示出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更高。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内蒙古不同收入层次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在食品、居住、交通通讯以及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戴晶晶(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市自治区;南北跨度达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
全区设9个地级市和3个盟,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
一、内蒙古经济区域划分由于内蒙古地理跨度较大,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也各不相同,因此全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大差异。
在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时,按照空间地理位置,进行合理分区,能有效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
目前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区域划分,大多学者按照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划分,本文参考前人对内蒙古经济区域的分法,将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划为东部经济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和鄂尔多斯市划为中部经济区,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划为西部经济区。
二、各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现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内蒙古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2002年至2009年间,内蒙古的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平均年增长18.5%。
全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至2015年间,从4944.25亿元增加到了17831.51亿元。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GDP 总量达到了16103.2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4.0%,人均GDP 达到63786元,同比增长3.6%。
鄂尔多斯市GDP 总量达3579.81亿元,居内蒙古最高。
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地理、资源、历史等原因,区内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表现明显。
下面就以全区12个盟市的一些经济数据进行说明分析。
2017年内蒙古统计公报显示,全区GDP 总量达到16103亿元,全区GDP 总量的排名依次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乌海市、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