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萍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4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
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
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
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复效率。
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研究目标。
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字字落实。
第二: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
2)提问: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是什么?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⑤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惯。
⑥选:根据文意选,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
200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实施方案罗田县第一中学一、扫描200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通过审读2007年高考《考试说明》,分析2006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发现,较之2005年,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试题部分,稳中有变,变中呈新,传递出使人关注的诸多信息。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材趋向广泛2006年高考试卷中,纯粹用正史书籍中的人物传记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再,而是呈现出选材多元化,体裁多样化的特征。
这体现出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与考查的拓展阅读题材、提升阅读境界、熏陶阅读素养的精髓,也符合在《考试大纲》下各省市独立命题的自主、开放的要求。
(二)凸显语文特色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00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北京卷文言文阅读试题除大阅读材料外,第11题用断句形式考查考生的文言文句读与语言理解能力。
上海卷则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三)考查略有微调(1)实词容量增加(2)直接考查句式(3)重视文意分析二、2007年高考趋势推测(一)文本多元化2007年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将会更自由,选文的文体会更加丰富多彩,文本的内容也更加类多面广。
除以往侧重忠臣、孝子、良吏外,亦可能有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等入题;除正面人物形象外,历史上褒贬不一的甚至反面人物也可能出现。
(二)设计灵活化试题设计操作层面将更加灵活机动。
在试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题量和分值仍有可能再作调整。
三、关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赋分很高的一道题。
因为它是综合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2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改多年来的客观模式而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也相应由3分增至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增至10分,2006年依然保持这种比重。
2007年是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相信高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翻译这一考点上依然会保持这种高赋分,多赋分点的考查模式。
2文言文翻译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2、复习要点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3、达标练习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
3.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是。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2、问题展示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兒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兒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2)(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从此:自此以后B.公子妄人耳妄人:狂妄的人C.平原君乃免冠谢免冠:脱下帽子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面目:脸色、面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臣请为王言乐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指代“毛公”、“薛公”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D.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新课标)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文言翻译获奖学案(教师专用)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考查中最重要的题型,分值在各小题中最大,它带有综合性,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个别句子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能力.此题能直接反映学生文言文的功底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反映出学生沟通古今汉语、进行古今两种表达的语言转换能力。
一般选择作为翻译的句子都有一定的难度,或整个句子有省略跳脱的成分,或句子中有难以突破的“瓶颈〞或难以下咽的“鲠骨〞。
各省试卷近几年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变化不大,大多设两句,个别省份设3句。
句子有长有短,分数在6~10分之间。
经过一轮复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和到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但一轮复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❶翻译过于僵化,不懂得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不会使两者融会贯通。
❷不善于灵活运用调、换、删、补、并等翻译的一些基本手段。
❸对古代一些具有专业语体性质的词汇还掌握不够,如“致仕〞、“乞骸骨〞等尚不理解,造成翻译失分严重。
在一轮复习掌握了初步解题思路的情况下,要完成二轮复习的升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❶文言文的翻译是学生难以得高分的部分,鉴于此本节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❷教会学生在翻译时要养成“得分点〞意识,训练学生确切地把握文意,融会贯通上下文,准确地把握一系列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确保翻译不“失真〞。
❸教会学生运用对照、代入等方法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要点是否全面,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有语病等。
(近·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见本章第一节“以题说法〞)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教你审题错误!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①所翻译的语料取自文中,有语境的帮助。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5)(二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豫让者,晋人也。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第2课时)教学设计不分版本第二课时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假设家或无食,那么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日:“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波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假设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妊辞。
〞原平日:“府君假设以吾义行邪,那么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假设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巴。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
建湖二中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强化语境意识,采分翻译到位学习目标:1、通过自己对语句的翻译,归纳总结出语句翻译的规律和技巧2、通过训练,落实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2016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并且要求古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这一考点要求考生具备两项能力:第一能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准确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二、高考例题例1:(2015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例2:(2014年高考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三.方法指导(一).回归语境,翻译当先理解文言文翻译仍是二轮复习的重点,也是令考生最为头疼的部分。
因为经过一轮复习,很多考生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都能准确把握,字字落实,但翻译出来的句子往往还是支离破碎,词不达意,得分并不高。
其中症结在于太在意“翻译”而忽略了“理解”。
《考试说明》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即“理解”在前,“翻译”在后。
什么是“理解”?就是让词语回到句子,让句子回归段中乃至全篇,总之,就是回归语境。
这也许是走出翻译困境的唯一途径。
考生不仅要强化语境意识,而且要把这种语境意识用于翻译实际,进而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不断提高翻译能力。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复习学案设计
高三语文组郭丽萍
1、能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以提高得分率。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标准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修改)
1.失误一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误译:晋国侯爵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等。
2.失误二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失误三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4.失误四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5.失误五
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6.失误六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误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7.失误七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8.失误八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方法总结: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注意加点的字,并归纳总结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例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2011年福建卷)
[译文]
[例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2011年安徽卷)
[译文]
[例3]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2011年安徽卷)
[译文]
[例4]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2011年湖北卷)[译文]
[例5]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2011年江西卷)
[译文]
归纳总结(一)从例1至例5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特别关注。
[例6]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011年山东卷)
[译文]。
[例7]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2011年江西卷)
[译文]
[例8]则余亦迂甚矣哉!(2011年湖南卷)
[译文]。
[例9]若子才,无流不可,焉用赠?(2011年浙江卷)
[译文]
归纳总结(二)从例6至例9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
[例10]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010年全国卷)
[译文]。
[例11]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2011年重庆卷)[译文]
[例12]今与足下
..并生今世。
(2011年天津卷)
[译文]
[例13]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
..为则。
(2011年湖北卷)
[译文]
[例14]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
..守仓库。
(2011年江苏卷)[译文]
1.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祖(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 (wāi)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
②乃阳败面 口。
译: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
2.尝试自己出两道高考文言翻译题,并翻译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
①
译:
②
译:
2011年高考语文四川卷翻译题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5分)
译文: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5分)
译文:
2010年高考语文四川卷翻译题
(选自《汉书·酷吏传》)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4分)
译文:
(2)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6分)
译文:
2009年高考语文四川卷翻译题
(节选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4分)
译文: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6分)
译文:
小结:从高考翻译题的采分点和重庆近三年的文言翻译题来看,我目前的薄弱点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