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高考备考化学重难点突破(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20
高考化学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附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酸,当 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当 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当 X 是强碱时,A 、B 、C 、D 、E 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1)A 是_____,Y 是_____。
(2)当X 是强酸时,B 是_____。
写出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当X 是强碱时,B 是_____,写出 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 4)2S O 2 H 2S 2232SO +O 2SO ƒ催化剂 NH 3 2233NO +H O=2HNO +NO 【解析】【分析】本题中C 、D 的变化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 比C 多一个氧原子,A 为(NH 4)2S ,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SO 2→SO 3,NO→NO 2,Na 2SO 3→Na 2SO 4等,由此可推断Y 为O 2,由于E 为酸,则D 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 3、NO 2等,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 为H 2S ,C 为SO 2,D 为SO 3,E 为H 2SO 4,Z 为H 2O ,当X 是强碱时,则B 为NH 3,C 为NO ,D 为NO 2,E 为HNO 3,Z 为H 2O ,据此答题;【详解】(1)由上述分析推断可知,A 为(NH 4)2S ,Y 为O 2,故答案为:(NH 4)2S ;O 2; (2)当X 是强酸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H 2S ,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SO +O 2SO ƒ催化剂,故答案为:H 2S ;2232SO +O 2SO ƒ催化剂;(3)当X 是强碱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 是 NH 3,D 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NO +H O=2HNO +NO ,故答案为:NH 3;2233NO +H O=2HNO +NO 。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和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4+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明年的高考会以氮的氧化物所造成的硝酸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和工业合成氨、制硝酸等生产流程为背景,考查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氮气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⑵化学性质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二、氨和铵盐1、氨⑴结构与物理性质易液化。
⑵化学性质⑶制法⑷用途:工业原料(生产氮肥、硝酸等),有机合成原料,制冷剂。
2、铵盐⑴物理性质: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⑶NH4+的检验:三、 硝酸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⑴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H 2)⑵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4HNO 3(浓)2↑+O 2↑+2H 2O ① 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原因是HNO 3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硝酸的缘故。
② 浓HNO 3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且置于冷暗处,瓶塞不能用橡胶塞。
⑶强氧化性加热光照或3、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染料、炸药等。
【典例1】【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8题】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答案】C【命题意图】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科研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息息相关。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学习目的,只有了解了化学原理,我们才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生产效益、科研水平,生活的更安全、健康、环保、和谐。
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盐的成分、性质等关键字眼,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考察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察了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能力。
它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
在今后的考试中份量会逐渐加重。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化学试题(新高考新教材)大题突破练(一)化学工艺流程题1.(2023·辽宁锦州一模)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以某硫化锌精矿(主要成分是ZnS ,还含有少量FeS 等其他成分)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Zn 和H 2SO 4,基态S 原子占据最高能级的原子轨道的形状为,S O 42-的空间结构为。
(2)“焙烧”过程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焙砂”中铁元素主要以Fe 3O 4形式存在,写出“焙烧”过程中FeS 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含尘烟气”中的SO 2可用氨水吸收,经循环利用后制取硫酸,用氨水吸收SO 2至溶液的pH=5时,所得溶液中的c (SO 32-)c (HSO 3-)=。
[已知:K a 1(H 2SO 3)=1.4×10-2;Ka 2(H 2SO 3)=6.0×10-8](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锌粉(过量),所得“滤渣”的成分为(填化学式),分离“滤液”与“滤渣”的操作名称为。
(4)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稀硫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
①下列设想的加快浸取反应速率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填字母)。
A.将稀硫酸更换为98%的浓硫酸 B.将硫化锌精矿粉碎 C.适当升高温度②硫化锌精矿的主要成分ZnS 遇到硫酸铜溶液可慢慢地转化为铜蓝(CuS):ZnS(s)+Cu 2+(aq)CuS(s)+Zn 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已知:K sp (ZnS)=1.6×10-24,K sp (CuS)=6.4×10-36] 2.(2023·河北名校联盟联考)某软锰矿含锰50%,是重要的锰矿石。
其主要成分如表:软锰矿主要成分杂质MnO2MgO、FeO、Fe2O3、Al2O3、SiO2等杂质某科研团队设计制备高纯度MnCO3。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解析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氮的氧化物既是可导致酸雨的物质,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物质,加大对氮的氧化物的治理是环境保护重要举措。
(1)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的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现有V 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 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①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 mol·L-1。
②若所得溶液中c(NO3-)∶c(NO2-)=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n∶m =_________。
③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NO3-和NO2-浓度的比值c(NO3-)∶c(NO2-)=_________。
【答案】6NO2+8NH37N2+12H2O NO2 NH3 2NO+2CO N2+2CO2 (m+n)/V 3∶2 (n-m)/(3m+n)【解析】【分析】(1)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3)①根据气体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计算;②根据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计算;③同一溶液中,c(NO3-):c(NO2-)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易错点11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易错题【01】氮的固定易错题【0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 2O 、NO 、N 2O 3、NO 2(或N 2O 4)、N 2O 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2)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 2与N 2O 4之间存在平衡:2NON2O4,在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中要考虑该平衡的存在;(3)NO 、CO 均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易错题【03】硝酸的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Fe 2+、H 2S 、SO 2、Na 2SO 3、HI 等还原性物质。
如稀硝酸与Fe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Fe 2++4H ++NO -3===3Fe 3++NO↑+2H 2O 3中N 元素显+5价,处于最高价态,因此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
②反应过程中,HNO 3的还原产物一般为HNO 3(浓)―→NO 2,HNO 3(稀)―→NO 。
③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④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非不发生反应,故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
易错题【04】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 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NH 3↑+H 2O浓氨水+NaOH 固体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且OH -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 3的生成浓氨水+CaO 固体 CaO 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 +CaO==NH 3↑+Ca(OH)2(1)牢记一条转化主线,侧重物质之间转化的条件及产物: N 2――→H 2NH 3――→O 2NO――→O 2NO 2――→H 2O HNO 3――→NH 3NH 4NO 3(2)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价态转化规律”,认识不同价态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NH 3――→O 2NO――→O 2NO 2――→H 2O HNO 3(3)明确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关系:N 2――→O 2NO――→O 2NO 2――→H 2O HNO 3易错题【06】(1)N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P 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P 元素,原子半径小于P 原子。
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1.为落实“五水共治〞 , 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 ( 主要含 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 ), 设计了如下流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固体 1 中主要含有 Ca(OH)2、CaCO3、CaSO3B.X 可以是空气 , 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4废水时 , 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 NO 2N2↑+2HO【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NO、CO与碱不反响。
(2)审清题目 , 看清楚流程中相关问题。
【解析】选 B。
废气中 CO2、SO2能与石灰乳反响生成CaCO3、CaSO3, 故A项正确 ; 气体 1 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O、CO和氮气 ,NO和 NO2按 1∶1 的体积比能与 NaOH溶液反响生成亚硝酸钠 , 所以 X可以是空气, 但不能过量 , 过量会使 NO2的量增加 , 从而有 NaNO3生成 , 故 B 项错误; 气体 2 的成分为 N2和 CO,因此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 CO,故 C 项正确 ; 含NH4废水用 NaNO2溶液处理后得到无污染的气体 , 因此会生成 N2, 其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NH4 + NO2 N2↑+2HO,故 D项正确。
2. 以下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2具有氧化性 , 可用于漂白纸浆4HCO3受热易分解 , 可用作氮肥2(SO4) 3易溶于水 , 可用作净水剂D.Al 2O3熔点高 , 可用作耐高温材料【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题干要求性质与用途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 而不是独立看前后两句话是否正确。
(2)弄清楚物质所具有的这些用途是它的何种性质所决定的。
【解析】选 D。
SO2具有漂白性 , 可以用于漂白纸浆 ,A 项错误 ;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 , 可用作氮肥 ,B 项错误 ;Fe 3+水解生成胶体 , 可用于净水,C 项错误 ;Al 2O3的熔点高 , 不易熔化 , 故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 项正确。
专题十氮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认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
4.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氮及氮的氧化物结合环保问题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热点角度)2019江苏,16生活实践分析与推测氨及铵盐火箭燃料——联氨的结构与性质(热点角度)2016全国卷Ⅱ,26学习探索理解与辨析硝酸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探究2015北京,12学习探索探究与创新PH3、H3PO2、PCl3等的性质及其应用(热点)2018全国卷Ⅱ,11A学习探索理解与辨析高考怎么考选择题常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角度考查氮的固定、氮氧化物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非选择题常结合工艺流程、实验、化学反应原理考查硝酸、氨气、铵盐等物质的性质,要关注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磷及其化合物一般会结合物质结构等进行考查,砷及其化合物会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结合工艺流程、物质结构等进行考查,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预计2022年高考对氮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保持稳定,磷、砷及其化合物可能结合磷矿石等新材料进行命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迁移应用的能力。
考点1 氮及氮的氧化物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氮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考点2 氨及铵盐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2 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考点3 硝酸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3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性质探究与计算高分帮 “双一流”名校冲刺析素材·情境应用素材16 PH3、H3PO2、PCl3等的性质素材17 As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探模型·主题探究模型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情境命题模型——工艺流程题11.氮气(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氮的固定(2)氮气的性质2.氮的氧化物 [重点](1)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笑气,有麻醉作用)、NO、N2O3(亚硝酸的酸酐)、NO2(主要的大气污染物)、N2O4、N2O5(硝酸的酸酐)等。
完整版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不含K+SO B.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4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CO3D.向待测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待测液NH中一定有+4【答案】D【详解】A.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K+,A不正确;SO或Ag+ B.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2-4等,B不正确;CO C.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2-3 HCO 等,C不正确;或3D.向待测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气NH,D正确;体为NH3,从而证明待测液中一定有+4故选D。
2.X、Y、Z、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W可能的组合有( )①C、O2②Na、O2③Fe、HNO3④S、O2 ⑤N2、O2 ⑥H2S、O2 ⑦NH3、O2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答案】A【详解】①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①符合;②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符合;③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铁,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③符合;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硫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④不符合;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⑤不符合;⑥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⑥符合;⑦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⑦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①②③⑥,故答案为:A。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氮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欲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氨气。
①请在图中烧瓶内绘出导管所缺部分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吸收多余的氨气,烧杯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氨有很多重要性质。
①将酚酞溶液滴加到氨水中溶液呈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出现白烟,说明有氯气泄露,同时还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氨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水(或稀盐酸、硫酸等) 氨水显碱性 8NH3+3Cl2===N2+6NH4Cl 作制冷剂、制化肥等【解析】【分析】(1)①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和氧气不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据此写出该反应方程式;③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也极易溶于酸,据此分析氨气的吸收方法;(2) ①氨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大于氢离子浓度,据此进行分析;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规律,推断出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详解】(1)①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即导气管应该“短进长出”,如图所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专题十一氮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和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4+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明年的高考会以氮的氧化物所造成的硝酸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和工业合成氨、制硝酸等生产流程为背景,考查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氮气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⑵化学性质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味二、氨和铵盐1、氨⑴结构与物理性质⑵化学性质⑶制法⑷用途:工业原料(生产氮肥、硝酸等),有机合成原料,制冷剂。
2、铵盐⑴物理性质: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易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⑶NH4+的检验:三、硝酸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⑴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H 2)⑵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4HNO 3(浓)2↑+O 2↑+2H 2O ① 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原因是HNO 3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硝酸的缘故。
② 浓HNO 3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且置于冷暗处,瓶塞不能用橡胶塞。
⑶强氧化性加热光照或3、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染料、炸药等。
【典例1】【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第8题】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典例2】【2014年高考海南卷第13题】(9分)4种相邻的主族短周期元素的相对位置如表,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周期、第____族,其单质可采用电解熔融的_____方法制备。
(2)m、n、y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3)气体分子(mn)2的电子式为_______,(mn)2称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类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2、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O NH NH二、金属与硝酸的反应规律和相关计算1、金属与硝酸反应规律⑴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H2。
还原产物:浓HNO3→NO2,稀HNO3→NO。
⑵Cu与HNO3反应:Cu与浓HNO3反应时,若Cu足量,开始时还原产物为NO2,随反应进行,浓HNO3变稀,还原产物为NO,最终得到NO2与NO的混合气体。
⑶Fe与稀HNO3反应:Fe过量,氧化产物为Fe2+,Fe不足,氧化产物为Fe3+。
2、计算方法⑴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3-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诶还原产物(NO和NO2),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⑵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⑶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3-在H2SO4提供的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做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3-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三、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1、方程式法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①3NO2+H2O=2HNO3+NO;②4NO2+O2+2H2O=4HNO3;③4NO+3O2+2H2O=4HNO3;④2NO+O2=2NO2。
不同情况及剩余气体的体积+NO+NO2、原子组成法4NO 2+O 2和4NO+3O 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 2O 5的组成,即上述反应中的②③两种情况中的总反应式都与N 2O 5+H 2O=2HNO 3等效。
这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利用混合气体中的N 、O 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2:5,剩余O 2 N(N):N(O) =2:5,恰好完全反应 >2:5,剩余NO 3、电子守恒法当NO 2或NO 转化为HNO 3时要失去电子,若上述两种气体与O 2混合通入水中时,O 2得电子,且得失电子数必然相等,这是电子守恒法解答此类题目的依据。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因为NH3极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时要防止倒吸。
2、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备NH3。
3、NH3为碱性气体,易被酸性物质吸收,故不能用浓H2SO4,P2O5干燥; NH3可与CaCl2反应,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其常用的干燥剂为碱石灰、生石灰等。
二、金属与硝酸的反应规律和相关计算1、硝酸与金属反应时,表现氧化性和酸性。
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NO3->H+,不论与何种金属反应,得到电子的是NO3-而不是H+,因此还原产物不是H2,而是氮的低价化合物,如NO2、NO、N2O及NH4+等。
2、浓硝酸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水,硝酸只表现氧化性。
1、【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A.C2H5OH B.HNO3 C.NaOH D.HCl2、【2014年高考重庆卷第1题】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用作净水剂 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3、【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7题】CO 2的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 3捕获CO 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反应:NH 3+CO 2→+H 2O 。
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 3H 6N 3O 3B .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 .属于共价化合物D .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4、【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7题】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A .H 3O +和OH -B .CO 和N 2C .HNO 2和NO 2-D .CH 3+和NH 4+5、【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5题】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高温下,0.2mol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N AB .室温下,1L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离子数目为0.1N A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 (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6、【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①无色溶液中:K +、Cl -、Na +、HCO 3-、OH -②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MnO 4-、NO 3-、SO 42-、Na +、Fe 3+③水电离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O-、HCO3-、NO3-、NH4+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Na+、SO42-⑤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 K+、CO32-、Na+、AlO2-⑥pH=0的溶液中:Fe2+、Al3+、NO3-、Cl-、SO32-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7、【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7题】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u溶于稀硝酸HNO3:Cu+2H++NO3-=Cu2++NO2↑+H2OB.(NH4)2F 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8、【2014年高考山东卷第10题】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9、【2014年高考海南卷第5题】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 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 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 D.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10、【福建省莆田八中2015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考试】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11、【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12题】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2、【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10题】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13、【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4NO2(g)+ O2(g) △H >0 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2N2O5(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 s)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 =125(mol/L)3,1000s时转化率为50%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T1>T3,则K1> K3 D.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则T1 <T214、【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C.加热0.1mol/L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15、【2014年高考山东卷第13题】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c(NH4+)/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16、【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