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4《近似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25.06 KB
- 文档页数:2
2.14近似数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2.给出一个数,能按指定的精确度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教学分析:重点:近似数的准确求法的理解.难点:近似数在实际情况下的取值.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是以小学所学过的近似数为基础,通过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知识,对求近似数给出新的范畴,特别在引入有效数字的的概念后,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认识近似数.并以此来学习一类与实际生活中紧密联系的近似数.二、新课:1.知识探索:在有些情况下,一个数可以准确无误地表示一个量,如教材中所举的,通过点数统计出的全班的人数(48人),这是一个准确无误的数字.此外规定1m=100cm中的100,全班的学生数为48中的48都是准确数;但在大量的情况下则要用到近似数,如教材所举的测量课本宽度的例子,就不可能做到绝对精确,也不必要搞得非常精确.2.知识分析: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对于“精确到****位”,应使学生明白是指四舍五入到这一位.由准确数所取得的近似数与准确数之间的误差不超过精确到的那个数位的半个单位.如,教材上说我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意思就是说我国陆地面积的精确数S满足:≤-S(单位:万平方千米)≤5.05.0960960+3.知识形成: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 132.4 (2) 0.0572解:(1)132.4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2)0.057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0.0001).例2:用四舍五入,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 0.34082(精确到千分位)(2) 64.8(精确到个位)(3) 1.5046(精确到0.01)(4) 130542(精确到千位)解: (1)0.34082≈0.341 ;(2)64.8≈65 ;(3)1.5046≈1.50; (4)130542≈1.31×105.3.知识拓展:在实际问题中,并不都是通过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的.根据实际需要,还常常用其他的方法.例:某地遭遇旱灾,约有1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政府拟从外地调运一批粮食救灾,需估计每天要调运的粮食数.如果按一个人平均一天需0.5千克粮食算,那么可以估计出每天要调运5万千克的粮食.例:某校初一年级共有112名同学,想租用45座的客车外出秋游,因为888.245112=÷…,这里就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而要用进一法估计应该租用客车的辆数,即应租3辆.除了进一法,有的情况下还用到去尾法.例如:某小店现进25.2千克的糖,要把它包装成每袋0.5千克出售,问可包装几袋?解: 因为25.3÷0.5=50.6, 这里即不能用四舍五入法,也不能用进一法,而要用去尾法估计可包装50袋.例:要把一根100cm 长的圆钢截成6cm 的一段一段做零件.最多可以截得几段(不计损耗)?计算结果是66.166100=÷…,虽然十分位上的数字上大于5,但不足一段,所以只能截得16段,故结果应取近似数16.三、巩固训练:P 68 1.2.3.4.5.6.四、知识小结:本节是以小学所学过的近似数的知识为基础,对近似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主要能是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有效数字的知识点.五、作业:。
近似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由给出的近似数,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
2.给一个数,能熟练地按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等概念和给一个数,能按照精确到哪一位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难点:由近似数求其精确度。
【一】预习交流1.统计我们班各组的人数.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度【二】明确目标.【三】分组合作1、什么叫准确数?2、什么叫近似数?3、什么叫精确度?4、下列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⑴ 1 小时有60分。
⑵绿化队今年植树约2万棵。
⑶小明到书店买了10本书。
⑷一次数学测验中,有2人得100分。
⑸某区在校中学生近75万人。
⑹七年级十六班有61人。
【四】能力拓展思考,并回答问题1.近似数1.6千,精确到哪一位?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 0.34082 (精确到千分位)(2) 64.8 (精确到个位)(3) 1.5046 (精确到0.01)(4) 0.0692 (精确到0.1)(5) 30542 (精确到百位)上题近似数1.50末位的0能否去掉?近似数1.50和1.5相同吗?达标练习1、下列各数中,不是近似数的是()A. 王敏的身高是1.72米B. 李刚家共有4 口人C. 我国的人口约有12 亿D. 书桌的长度是0.85 米2、下列数中不能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38.5的数是()A. 38.53B. 38.56001C. 38.549D. 38.50993、近似数2.864×104精确到( )A.千分位B.百位C.千位D.十位4、近似数2.60所表示的精确值α的取值范围是()A.2.595≤α <2. 605B.2.50≤α < 2.70C.2.595 < α≤2.605D.2.600 < α≤2.6055、某校学生320人外出参观,已有65名学生坐校车出发,还需要几辆45座的大巴()A.4辆B.5辆C.6辆D.7辆6、做一个零件需要整材料钢精6厘米,现有15厘米的钢精10根,一共可做零件多少个()A.15个B.20个C.30个D.40个。
2.14近似数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对给出的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即精确到哪一位).对于给出的一个数,能按指定的精确度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2、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精确度的概念的掌握.难点:正确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根据精确度要求求近似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设计思路学生在四舍五入的基础上学习近似数还是比较容易的,首先,由π引出近似程度的问题,明确近似数与我们密切相关,再由近似数过渡到有效数字就顺理成章了.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位数,求下列各数的近似值.1.2.953(保留两位小数);2.3.569(保留一位小数);3.5.25(保留整数).【答案】1.2.95 2.3.6 3.5.二、展开1、探索下面我们猜一个谜语: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谜底:祖冲之)祖冲之在数学史上有一项伟大的发现,是什么?(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项发现比西方早了700多年,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通常计算中我们需对π取近似数,一方面完全精确有时办不到,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完全精确.练习: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七年级3班有54名同学;(2)月球离地球距离约38万千米;(3)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4)北京市约有1300万人口.在实际生活中既有精确数,也会遇到大量的近似数,而且对于许多数,没有必要绝对精确,只要求一定的近似程度就行了,这就是精确度问题.还是以π为例:2 2结果取3,叫精确到个位;结果取3.1,叫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结果取3.14,叫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2、例题例1.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1)0.85149 (精确到千分位);(2)47.6 (精确到个位);(3)1.5972 (精确到0.01).解:(1)0.85149≈0.851;(2)47.6≈48;(3)1.5972≈1.60.例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1)0.02076 (精确到0.0001);(2)64340 (精确到万位);(3)60340 (精确到千位).解:(1)0.02076≈0.0208;(2)64340≈60000=6×104;(3)60340≈60000=6.0×104.(3)练习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要求取近似值:(1)56.32 (精确到十分位);(2)0.6648 (精确到0.01);(3)78300 (精确到千位);(4)0.7096 (精确到千分位);(5)37024 (精确到百位);(6)30250 (精确到百位);(7)708.45 (精确到个位).解:(1)56.32≈56.3;(2)0.6648≈0.66;(3)78300≈7.8×104;(4)0.7096≈0.710;(5)37024≈3.70×104;(6)30250≈3.03×104;(7)708.45≈708.下面根据精确度的两种形式求取近似数.(4)例3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要求取近似值.①0.34082(精确到千分位);②64.8 (精确到个位);③1.5046 (精确到0.01);解:①0.341;②65;③1.50.注意:①只考虑精确到的那一位后面紧跟的那一位是舍还是入;②1.6与1.60不一样. (5)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近似数并不是按“四舍五入”法得到的.如:七年级3班共有54名同学,想租用38座的客车外出秋游.因为54÷38=1.421……,这里就不能用四舍五入法,二要用“进一法”(或叫收尾法)来估计应该租用客车的数量,即应租2辆.(6)练习:课本第68页练习的第1.2.3.4.5.6题.三、课堂小结1、如何确定近似数的有效数字?2、近似数0.0500与0.05一样吗?为什么?3、近似数0.0803与0.080300的精确度相同吗?四、布置作业:课本第69页习题2.14.3。
第 21 课时:近似数【教课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观点,并由给出的近似数,说出它精准到哪一位。
2.给一个数,能娴熟地按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近似数、精准度等观点和给一个数,能依据精准到哪一位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准度近似值。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揭露目标:1.问题:①统计班上喜爱吃肯德鸡的同学?②量一量课本的宽度。
认识正确数和近似数的观点,2.从学生原有认知构造提出问题:2在小学里我们计算圆的面积S=πR,π一般取多少 ?(3.14)这是一个精准的数吗?小数位数太多,不便于计算,常常保存两位小数,由“四舍五入”取π≈ 3.14 ,这就是“近似数”,小学里在小数计算中常常把最后答案取近似数。
3.达成练习:①将 3.062 保存一位小数得___;②将 7.448 保存整数得 ____;③将 15.267 保存两位小数得___。
学习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观点,并由给出的近似数,说出它精准到哪一位。
2、给一个数,能娴熟地按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二、自学指导 ( 课件出示 )仔细阅读教科书第66— 68 页知道什么是正确数、近似数,并会求近似数的精准度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保证人人独立仔细看书。
四、指引改正,指导运用1.观点:精准度:在实质问题中,我们常常要用近似数. 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是就精确度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 3.14159···。
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假如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例应为2,就叫做精准到个位;假如结果取 1 位小数,则应为 1.7 ,就叫做精准到十分位( 或叫精准到0.1) ;假如结果取 2 位小数,则应为 1.67 ,就叫做精准到百分位( 或叫精准到0.01) ;。
归纳: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准到哪一位。
近似数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操作初步掌握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以及误差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3.能够按照要求对一个数进行四舍五入,精确到某一数位.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按给定的精确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问题1:在实际生活中常碰到不可能取准确的数的时候,如1块月饼,平均地分给3个孩子,如何分?问题2:在生活中,你常听到某人的身高为1.7115米吗?问题3:在圆面积计算中,圆周率π常用怎样的数来代替计算?在生活中,有的数据无法取到精确数据或没有必要取到精确数据,因此取近似数.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一:区别准确数与近似数操作:(1)数一数今天班级上的同学数;(2)查一查你的数学课本的页数;(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度;(4)称一称你书包的质量.交流:在上面操作中获得的数据,那些是精确的?哪些是近似的?(1)、(2)中的数据是由计数得来的,是准确值;(3)、(4)中的数据是测量得来的,结果有差别,是近似的.1.准确值和近似数准确数: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数.近似数: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2.误差:探究解决操作(3),量一量课本的宽度,课本P45图1-21(1)是用只有厘米的刻度的尺去测量,得到的宽度约18.4 cm,课本P45图1-21(2)是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去量,得到的宽度约18.43 cm.这里得到的18.4 cm,18.43 cm是课本宽度的近似值,近似值与它的准确值的差,叫误差.误差=近似值-准确值.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程度越高,反之,越低.3.近似数产生的原因是不是只有测量才会得到近似数?其他什么情况下还可以得到近似数?在计数、计算等许多条件下,有时很难取得准确数,有时因不必要使用准确数,于是就使用近似数.例如在涉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常取π≈3.14.探究点二:认识近似数的精确度我们都知道,π=3.14159…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3.1,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3.14,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像上面我们取3.142为的近似数,它精确到千分位(即精确到0.001).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1.区别准确数与近似数例1下列数据中,不是近似数的是()A.某次地震中,伤亡10万人B.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mC.小明班上有45人D.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0 cm解析:A.某次地震中,伤亡10万人中的10为近似数,所以A选项错误;B.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m中的155为近似数,所以B选项错误;C.小明班上有45人中45为准确数,所以C选项正确;D.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0 cm中的21.0为近似数,所以D选项错误.方法总结: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叫近似数,一般用工具量出来的数都是近似数;能表示原来物体或事件的实际数量的数是准确数,一般通过计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2.认识近似数的精确度例2见课本P47例3.方法总结:若是汉字单位为“万”、“千”、“百”类的近似数,精确度依然是由其最后一位数所在的数位确定,但必须先把该数写成单位为“个”的数,再确定其精确度.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似数4.60与4.6的精确度相同B.近似数5千万与近似数5000万的精确度相同C.近似数4.31万精确到0.01D.1.45×104精确到百位解析:A.近似数4.60精确到百分位,4.6精确到十分位,故错误;B.近似数5千万精确到千万位,近似数5000万精确到万位,故错误;C.近似数4.31万精确到百位.故错误;D.正确.方法总结:解答此题应掌握数的精确度的知识,保留整数精确度为1,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之一,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之一等.3.按要求取近似数例4、例5见课本P46例1、P47例2.例6用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1)0.6328(精确到0.01);(2)7.9122(精确到个位);(3)47155(精确到百位);(4)130.06(精确到0.1);(5)4602.15(精确到千位).解析:(1)把千分位上的数字2四舍五入即可;(2)把十分位上的数字9四舍五入即可;(3)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把十位上的数字5四舍五入即可;(4)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四舍五入即可;(5)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然后把百位上的数字6四舍五入即可.解:(1)0.6328≈0.63(精确到0.01);(2)7.9122≈8(精确到个位);(3)47155≈4.72×104(精确到百位);(4)130.06≈130.1(精确到0.1);(5)4602.15≈5×103(精确到千位).方法总结:按精确度找出要保留的最后一个数位,再按下一个数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即可.4.根据近似数求原数或原数的取值范围例7近似数1.70所表示的准确值a的范围是()A.1.700<a≤1.705B.1.60≤a<1.80C.1.64<a≤1.705D.1.695≤a<1.705解析:若是向前进1得到的,那么a≥1.695;若是舍去下一位得到的,那么a<1.705,∴1.695≤a <1.705.方法总结:此题不是由准确数求近似数,而是由近似数求准确数的范围,这是对逆向思维能力的考查.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47练习第1、2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合作探究”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初步掌握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误差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能够按照要求对一个数进行四舍五入,精确到某一数位.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48习题1.7第1~6题.。
2.14 近似数【课程分析】本节要求学生了解近似数,对给出的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即精确到哪一位),能按指定的精确度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近似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多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知识就是近似数,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对精确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学习的近似数比以前学习学的更为具体.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近似数的精确度的确定,难点是对于大数根据要求确定近似数.【教法分析】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举出一些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生活中近似数的存在和作用,鼓励学生多举出一些熟悉的实例,以加深精确度与近似数的认识.近似数中近似理论比较深,不可能给学生讲的太深,由于理解不深,产生错误的可能性会增加,教学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对于“精确到某位”,应使学生明白是指四舍五入到这一位.如对3=3.333…,如果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即取3≈3.3,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按照四舍五入取近似数,应使学生明确,是指要精确到的那一位数后的一位“四舍五入”.在实际问题中,并不是都通过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的,根据实际要求,还常常用其他的方法.【学法分析】学习本节应明确:首先会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其次是搞清楚近似数精确到什么数位.学习中要注意和组内的成员合作,在自主探究中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对给出的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即精确到哪一位).过程与方法给出一个数,能按照指定的精确度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近似数的应用十分广泛,多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似数的意义.难点:对于大数根据要求确定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师: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数字有关的问题.问题:(1)七年级(4)班有42名同学;(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这里的42、3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4)王强的体重约是49千克.960万、49是准确数吗?这里的960万、49都不是准确数,而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二、推进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似数的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把像49,960万这些与实际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我们都知道,π=3.141 59…,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3.1,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3.14,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教师:出示例题:按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 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解:(1)0.015 8≈0.016;(2)304.35≈304;(3)1.804≈1.8;(4)1.804≈1.80.注意:(3)(4)两个答案中你发现了什么,能将(4)中的0去掉吗?学生讨论回答.补例: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132.4;(2)0.057 2;(3)2.40万.解:(1)132.4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2)0.057 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0.000 1).(3)2.40万精确到百位.三、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近似数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小结:谈谈你对近似数的认识.四、课后作业1.指出下列各数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1)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有209页,其中209是.(2)水星的半径为2 440 000米,其中2 440 000是.(3)小丫的年龄为14岁,其中14是.(4)《同步练习》的售量达100万册,其中100万是.【答案】(1)准确数(2)近似数(3)近似数(4)近似数2.下面近似数分别精确到哪一位?(1)0.090;(2)3.08×106;(3)7.6万.【答案】(1)0.090精确到千分位;(2)3.08×106精确到万位;(3)7.6万精确到千位.3.若6尺布可以做1件上衣,问10尺布能做这样的上衣多少件?【答案】1件.【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推进新课例题三、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
2.14近似数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的精确度;2.给出一个数,能按指定的精确度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教学分析:重点:近似数的准确求法的理解.难点:近似数在实际情况下的取值.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是以小学所学过的近似数为基础,通过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知识,对求近似数给出新的范畴,特别在引入有效数字的的概念后,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认识近似数.并以此来学习一类与实际生活中紧密联系的近似数.二、新课:1.知识探索:在有些情况下,一个数可以准确无误地表示一个量,如教材中所举的,通过点数统计出的全班的人数(48人),这是一个准确无误的数字.此外规定1m=100cm中的100,全班的学生数为48中的48都是准确数;但在大量的情况下则要用到近似数,如教材所举的测量课本宽度的例子,就不可能做到绝对精确,也不必要搞得非常精确.2.知识分析: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对于“精确到****位”,应使学生明白是指四舍五入到这一位.由准确数所取得的近似数与准确数之间的误差不超过精确到的那个数位的半个单位.如,教材上说我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意思就是说我国陆地面积的精确数S满足:≤-S(单位:万平方千米)≤960+5.09605.03.知识形成: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 132.4 (2) 0.0572解:(1)132.4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2)0.057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0.0001).例2:用四舍五入,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 0.34082(精确到千分位)(2) 64.8(精确到个位)(3) 1.5046(精确到0.01)(4) 130542(精确到千位)解: (1)0.34082≈0.341 ;(2)64.8≈65 ;(3)1.5046≈1.50; (4)130542≈1.31×105.3.知识拓展:在实际问题中,并不都是通过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的.根据实际需要,还常常用其他的方法.例:某地遭遇旱灾,约有1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政府拟从外地调运一批粮食救灾,需估计每天要调运的粮食数.如果按一个人平均一天需0.5千克粮食算,那么可以估计出每天要调运5万千克的粮食.例:某校初一年级共有112名同学,想租用45座的客车外出秋游,因为888.245112=÷…,这里就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而要用进一法估计应该租用客车的辆数,即应租3辆.除了进一法,有的情况下还用到去尾法.例如:某小店现进25.2千克的糖,要把它包装成每袋0.5千克出售,问可包装几袋?解: 因为25.3÷0.5=50.6, 这里即不能用四舍五入法,也不能用进一法,而要用去尾法估计可包装50袋.例:要把一根100cm 长的圆钢截成6cm 的一段一段做零件.最多可以截得几段(不计损耗)?计算结果是66.166100=÷…,虽然十分位上的数字上大于5,但不足一段,所以只能截得16段,故结果应取近似数16.三、巩固训练: P 68 1.2.3.4.5.6.四、知识小结:本节是以小学所学过的近似数的知识为基础,对近似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主要能是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近似数的精确度及有效数字的知识点.五、作业:P 69 2.3.4.六、每日预题:先简单认识计算器的组成,特别是各键的基本功能.。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4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4节主要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的求法以及近似数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之后,对数的进一步理解,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近似数的求法。
2.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2.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近似数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与近似数相关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值是如何得到的?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近似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近似数是对实际数值的一种估计,通常用四舍五入法取得。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近似数的求法,如将3.14159近似为3.14。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近似数的求解练习题,如将2.789近似为两位小数、将1.23456近似为整数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进行计算,如购物时找零、制作蛋糕时测量食材等。
让学生明白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讨论近似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如测量、计算、设计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似数在这些领域中如此重要?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近似数的概念、求法以及应用。
2.14近似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由给出的近似数, 2.给一个数,能熟练地按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学习重点:近似数、精确度概念和给一个数,能按照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学习难点:由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由精确度给近似数取近似值。
1.统计我们班各组的男﹑女生人数.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度和长度。
3在小学里有哪些取近似值的方法?
1、什么叫准确数?
2、什么叫近似数?
3、什么叫精确度?有哪些方式标注近似数的精确度?
4下列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⑴ 1 小时有60分。
⑵绿化队今年植树约2万棵。
⑶小明到书店买了10本书。
⑷一次数学测验中,有2人得100分。
⑸某区在校中学生近75万人。
⑹七年级十六班有61人。
5.下列近似数中,精确到千分位的是()
A. 2.4万
B. 7.030
C. 0.0086
D. 21.06
6.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32.4 (2)0.0572
7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和数取近似数:
(1) 0.34082(精确到千分位)(2)64.8 (精确到个位)
(3)1.5046(精确到0.01)(4)130542(精确到千位)
三.要点归纳
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四舍五入法,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 0.34082 (精确到千分位)
(2) 64.8 (精确到个位) (3) 1.5046 (精确到0.01) (4)34589500 (精确到千位)
2.上题近似数1.50末位的0能否去掉?近似数1.50和1.5相同吗?
3.请指出下列各近似数的精确度:
(1)2.36万 5.75×105
五.达标练习
1、下列各数中,不是近似数的是:()
A. 王敏的身高是1.72米
B. 李刚家共有4 口人
C. 我国的人口约有12 亿
D. 书桌的长度是0.85 米
2、下列数中不能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38.5的数是()
A. 38.53
B. 38.56001
C. 38.549
D. 38.5099
3、近似数2.60所表示的精确值α的取值范围()
A、2.595≤α <2. 605
B、2.50≤α < 2.70
C、2.595 < α≤2.605
D、2.600 < α≤2.605
4、某校学生320人外出参观,已有65名学生坐校车出发,还需要几辆45座的大巴()
A、4辆
B、5辆
C、6辆
D、7辆
9、做一个零件需要整材料钢精6厘米,现有15厘米的钢精10根,一共可做零件多少个()
A、15个
B、20个
C、30个
D、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