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簸箕李灌区水利风景区规划现状及相关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94.76 KB
- 文档页数:2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对灌区内的水利设施进行规划、建设、运营和
维护的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管
理体制不完善。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水利、农业、环保等,但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2.技术水平不高。
灌区水利
工程管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但目前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满足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
3.资金投入不足。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
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政府对灌区水利工程的投入不足,导
致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
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
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2.提高管理人员
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3.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灌
区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保障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其运行效
率和服务水平。
4.推广先进技术。
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
灌区水利工程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是一个
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灌
区水利工程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簸箕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成效与分析摘要:经过节水改造,渠道的输水能力大幅度提高,缩短了灌溉周期,大大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一方面有效的改良了农田,另一方面解决了灌区上游总干两侧土地沙化问题,改善了沿渠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和保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但灌区资金缺乏投入,水价偏低,水费长期不到位,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引水能力不足,灌区供水短缺等因素制约着灌区的长期发展,因此要采取措施:大力开展农村节水工作、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快水价改革步伐。
关键词:节水改造;建设成效1 灌区节水改造现状簸箕李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滨州市最西部,灌区涉及滨州惠民、阳信、无棣和德州庆云四县,设计灌溉面积10.9万hm2,灌区年水利净效益3亿元。
灌区始建于1959年,渠首有东、西两座引黄闸;总干渠1条,长36.83km;干渠2条,其中一干渠长45.6km,二干渠长66km;支渠144条,总长927.5km。
干渠共有跨河大型渡槽7座,倒虹吸2座,支渠以上渠道建筑物1364座,支级以上排水沟(河)72条,中、小型水库14座,大、中型河道节制闸13座。
簸箕李灌区于2005年至2009年相继被水利部列为节水技术改造试点和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区,累计投资10188.92万元。
先后完成了总干渠渠首东西渠连接试验段工程;总干(东条渠)崔寨村南至周家桥下段11.243km的渠道衬砌及沿渠水土保持;二干渠4.1km的渠道防渗衬砌、沿渠水土保持和堤顶路面硬化;改建、重建总干交通桥2座、生产桥3座、二干渠交通桥2座;改建总干渠支渠进水闸5座、二干渠支渠进水闸22座;维修改造支渠进水闸9座;新建小型扬水站一座;建设沙河管理所420m交通道路;改造石皮、白杨两处测流站。
2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成效2.1节水效果明显,供水效益增加经过节水改造,渠道的输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引水、输水、配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缩短了灌溉周期,大大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
略析水改造工程存在的问题1 灌区及基本情况簸箕李灌区位于黄河下游,涉及滨州市惠民、阳信、无棣三县和德州的庆云县,设计灌溉面积163.5万亩。
灌区始建于1959年,50多年来,灌区历经了1960年开灌,1962年停灌,1966年复灌的灌溉历程,主要渠道有东条渠、西条渠、总干渠、一干渠和二干渠,主要建筑物为2座引黄闸、4座渡槽及桥梁等,引黄闸设计流量50m3/s和75m3/s。
2 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情况灌区自2005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对大型灌区实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大好时机,相继连续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通过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灌区内干渠和末级渠的田间工程状况有了明显改观,输水和用水效率大幅提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国家共下达11期投资计划,计划总投资3316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1205萬元,地方配套资金21960万元。
截止目前已完成建设10期,共完成干级渠道衬砌47.419公里、改造配套干级渠系建筑物237座,完成投资约25242万元。
2.1节水改造工程内容灌区自2005年开始,先后完成了总干渠衬砌,徒骇河渡槽改建、夹河渡槽改建、二干渠衬砌、一干渠衬砌、刘庙渡槽改建等工程,累计投资25242万元。
2.2工程效益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工程条件,节水改造项目投入运行后,实现了远距离输沙,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灌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渠道衬砌后,减少了渗漏现象,防治了两岸土地次生盐碱化。
工程实施后比改造前减少送水损失268万m3/年,节水效果明显,促进了供水结构的优化,据计算,簸箕李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建设,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8万亩以上,年增产粮食400万kg。
3存在问题及成因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的目的就是保障供水、减少损失、降低农业灌溉水价。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取得明显节水成效的同时,灌区的引水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对灌区内广大农户来讲,并没有减少水费支出,没有享受到节水工程带来的效益,每年有节水改造工程,每年摊交的农业水费却没有变化。
簸箕李引黄闸现状及改建探讨摘要:该文通过对簸箕李灌区引黄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引黄闸存在引水能力不足、闸门老化、防洪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灌区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只有尽早实施改建该引黄闸,才能彻底改变灌区引水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并对工程实施后带来的一些效益进行简要评价。
关键词:簸箕李;引黄闸;现状;存在问题;改建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5)22-120-02簸箕李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岸,山东省滨州市西部,是全国大型引黄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7.87万hm2,抗旱补源面积3.03万hm2,承担着滨州市惠民、阳信、无棣3县工农业生产、沿海滩涂开发及城乡近百万人供水任务,自1966年复灌以来,为灌区3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近年来渠首引水能力下降、用水需求增长等诸多原因,导致供需水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灌区经济发展和下游群众的饮水安全,灌区群众对改造引黄闸、改善用水条件的要求极为迫切。
黄河水是灌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如果不改变簸箕李引黄闸的引水条件,就无从实现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居民的安定团结,因此,改建簸箕李引黄闸迫在眉睫。
1 灌区工程现状簸箕李灌区是滨州市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粮棉果蔬生产基地,多年来,国家及省市各级一直把灌区的建设治理放在重要位置。
经过40a的建设,灌区的灌排系统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引、输水工程体系。
灌区渠首有2座水源工程:簸箕李闸和簸箕李西闸。
簸箕李闸是灌区渠首的主要引水工程,西闸作为灌区的补充水源。
簸箕李闸于1976年建成,为3m×3m的6孔箱式涵洞,设计闸底板高程18.60m (大沽高程下同),设计引水流量75.0m3/s,加大流量90m3/s,设计闸前水位20.77m,相应大河流量300m3/s,闸后输水渠设计水位20.60m,设计渠底比降1/7 000,到目前,该闸已运用33a,已超出了30a的使用年限。
灌区灌溉管理现状的改善措施与效果评估一、简介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生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为管理不善、技术手段不足以及水资源的有限性,灌区灌溉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灌区灌溉管理的现状以及对改善措施的评估。
二、现状分析1. 管理问题灌区灌溉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导致水资源浪费和不均衡分配;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综合管理的能力;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影响了灌溉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2. 技术手段不足传统的灌溉方式普遍采用人工检修,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易损坏等问题;灌溉设施老化严重,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不广泛,缺乏先进的智能灌溉系统等。
3. 水资源有限性水资源是灌溉的重要基础,但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灌区灌溉面临着水负荷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
三、改善措施1. 管理措施(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制定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和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能力。
(2)加强对灌区用水和水资源利用的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用水计划和灌溉方案,确保合理分配。
(3)推广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灌区灌溉的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
2. 技术手段改进(1)推广现代化灌溉设备,例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培训灌区农民,宣传和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农民的灌溉管理水平。
(3)利用遥感、GPS等先进技术,实现遥测遥控,提高灌溉的精确度和效率。
3. 水资源管理(1)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
(2)推行节水灌溉政策,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设备,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
(3)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工作,禁止乱采乱用和水污染行为,保护水环境,确保持续的灌溉水源供应。
四、效果评估1. 灌区灌溉管理改善的效果(1)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灌溉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
灌区灌溉管理现状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估近年来,灌区灌溉管理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评估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我们需要对灌溉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一、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灌区灌溉管理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益、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农民收入增加等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对灌区灌溉管理前后相关数据的对比,了解其在经济效益上的变化。
2. 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估灌区灌溉管理的优化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通过对灌溉效率的提升、减少水分流失等措施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灌区灌溉管理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贡献。
3. 农作物产量增加评估良好的灌区灌溉管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对灌溉设计合理性、水肥一体化管理等因素的评估,我们可以分析灌区灌溉管理对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影响。
4. 农业经济效益评估灌区灌溉管理对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业产值、农村经济发展等指标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灌区灌溉管理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
5. 农民收入增加评估合理的灌区灌溉管理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通过对农民耕地收益、农民就业情况等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灌区灌溉管理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
二、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影响评估1. 土地资源利用评估灌区灌溉管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耕地面积变化等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灌区灌溉管理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 水资源保护评估灌区灌溉管理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保护水质,以维持水生态平衡。
通过对水质状况、水生态指标等的评估,我们可以了解灌区灌溉管理对水资源的保护效果。
3.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灌区灌溉管理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指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指标的评估,我们可以了解灌区灌溉管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程度。
4. 水土流失控制评估合理的灌区灌溉管理对水土流失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浅析发表时间:2018-09-17T17:00:41.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傅伟建[导读] 摘要:农业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田水利的设施与管理,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它在农业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金华市安地渠道管理所浙江金华 321051 摘要:农业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田水利的设施与管理,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它在农业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做好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目前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为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提供科学合理有实用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应对措施 1 引言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形势下,我国环境问题不断加剧,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国水利部门开始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施工管理的探究,以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农牧业的发展建设。
2 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灌区水利工程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大量实践结果更是直接证明,灌区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库的修建,一方面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份,有效实现农作物的增产,为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因此,作为相应的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充分重视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的安全管理,但是目前灌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其大大阻碍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要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灌区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当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灌区的水利工程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利工程的管理涉及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灌区管理机构的规范运作等多个方面。
然而,目前的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
由于经费有限,许多灌区的水利设施面临着老化和损坏的问题,无法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
这不仅影响了农田的灌溉效果,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灌区水利工程的投资,提高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水平,确保水源供应的稳定性。
其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存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灌区的规划应考虑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田需求等因素,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然而,一些灌区的规划不合理,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充分利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灌区规划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再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灌区管理机构存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导致工程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困难。
此外,一些灌区管理机构的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灌区管理机构的培训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规范。
最后,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缺乏监管的问题。
一些灌区存在用水浪费、违规用水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健全灌区水利工程监管制度,加强对灌区用水行为的监管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综上所述,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投资不足、规划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缺乏监管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灌区水利工程的投资,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加强对灌区管理机构和用水行为的监管。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