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录音新闻》教师稿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录音新闻文稿【精选3篇】录音新闻文稿【精选3篇】一一、教材分析《录音新闻》这则录音广播稿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放射胜利的状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
教学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真实地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同学对此比较生疏。
由于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同学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纳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放射胜利的状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帮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力量。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三、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放射胜利的状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帮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力量。
五、课时支配: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着科技的进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常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放射胜利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月,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放射还很不简单,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放射胜利的盛况吗?今日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感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出示目标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放射胜利的状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帮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力量。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三、检查预习同学沟通积累的词语(给下列字注音):翱硕大悫顷刻停靠四、朗读课文1.老师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明确:黑体字报道的是大事,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大事,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录音新闻》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报道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
了解这一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1、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谈论对新闻的认识。
(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真实、准确、及时;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朗读课文1、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
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
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学生评析。
4、探究练习: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这则广播稿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表达上运用口语和书面语,报道事件条理清楚。
教学本篇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播音时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步骤:1.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①记者们分别从什么地点报道了什么内容?在报道方法上有什么不同?②课文安排材料的顺序是什么?③将本文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④从题目及内容看,本文有哪些特点?2.模拟播音,体验文中情感:①由录音新闻的特点,体会括号中录音的作用,并安排学生模拟。
②模拟播音。
③教者作适当点评,结合探究练习第三题,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3.小组读书、讨论下列问题:①第2段中,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②第3段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③比喻句的运用有什么好处?(结合探究练习第二题讨论)④第二部分报道了哪几点内容?⑤末段中,负责人的讲话包括几层意思?4.自由读,感悟:①教师播放一小段录制的录音新闻,让学生感受其特点;②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边读边赏,想象描写的场景,感悟现场的气氛,体会文章的感情。
5.总结:师生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的写作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6.课外阅读《飞向太平洋》,比较两者的异同。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这则广播稿,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现场感强。
可进行模拟播音比赛。
此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思维、答辩能力。
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①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模拟播音,准备比赛。
②理解全文内容,画出美词佳句及疑难处,设计成问题,准备提问。
2.活动安排:①将全文分为四部分(1-4,5-7,8-12,13-16),小组抽签、准备。
②活动形式:每小组播音后,其他组学生作点评,并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时间5分钟)(教者对提问、解答要多鼓励,对不能回答的问题,要适当引导。
《录音新闻》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录音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会正确使用录音设备,进行新闻采访和录音;(3)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2)通过采访实践,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3)通过新闻编辑,提高文字表达和信息整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新闻职业素养;(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录音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录音新闻的采访技巧;3. 录音新闻的报道格式;4. 录音新闻的编辑与制作;5. 录音新闻的发布与传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录音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报道格式;2. 教学难点:录音新闻的采访技巧和编辑制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录音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报道格式;2. 实践法:分组进行采访实践,编辑制作录音新闻;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采访心得和新闻制作经验。
五、教学准备:1. 录音设备:录音机、麦克风、耳机等;2. 新闻素材:相关新闻稿件、采访资料;3. 教学课件:录音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报道格式;4.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录音新闻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录音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报道格式,引导学生理解录音新闻的价值和作用。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采访实践,学生互相扮演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使用录音设备进行录音。
4. 成果展示:各组分享采访成果,讨论录音新闻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借鉴和学习。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各组的采访和制作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录音新闻的采访技巧和制作要点。
七、作业布置:2. 下周课堂上,各组展示自己的录音新闻作品,进行交流和点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顺序。
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3.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
贡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难点: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谈论对新闻的认识。
(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真实、准确、及时;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
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翱翔停泊硕大倾斜参数经纬
运载气氛瞬间沉寂协作闷雷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2、掌握本文的结构
明确:1、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和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第一部分(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第二部分(8-15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
第三部分(16段)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
20、《录音新闻》教师稿教学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培养合理安排文章顺序的水平。
2、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水平——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3、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难点: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升口头表达水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
同学们,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新闻传播途径吗?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那么,你们知道录音新闻吗?(结合预习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录音新闻。
(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检查预习1、学生自主解答“写作背景”,其他同学补充2、黑板默写,其他人自主默写,指名学生纠错3、开火车解释字词4、学生自主解答思考题三、学习探究自主学习1:模拟播音,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1)由录音新闻的特点,体会括号中录音的作用,组长安排学生模拟播音。
(2)模拟播音【点拨】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铎,一学生读王惠悫。
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老师作适当点评,结合“探究•练习”第三题,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总结: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使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自主学习2: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讨论分析:(1)填表完成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
(可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过程。
先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再报道运载火箭的落水情况。
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从一小时准备开始写起,再写到“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然后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
录音新闻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2分)翱翔()停泊()呼啸()硕大()顷刻()参数()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⑴出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混播。
呼啸:⑵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扶摇而上:⑶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雀跃:⑷这一个个兴奋的报告,拓破了机房内的沉寂。
沉寂:3.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的好处:(10分)⑴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⑵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4.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10分)⑴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感情:语速:语调:⑵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感情:语速:语调:⑶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感情:语速:语调:⑷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感情:语速:语调:5.“……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一声春雷”中“一声春雷”比喻。
(10分)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片断练习:请用一个片断写写你的故乡的一件新鲜事。
(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分)突然,一个标志着立秋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
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收火箭出水以后,在飞向预定溅落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发来的各种信息。
(出潜艇“一分钟准备”时的操作实况:“各战位注意!一分钟准备……”压低混播)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一片战斗气氛。
20、《录音新闻》教师稿
教学目标:
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培养合理安排文章顺序的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3、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难点: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
同学们,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新闻传播途径吗?
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那么,你们知道录音新闻吗?(结合预习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录音新闻。
(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主解答“写作背景”,其他同学补充
2、黑板默写,其他人自主默写,指名学生纠错
3、开火车解释字词
4、学生自主解答思考题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1:模拟播音,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1)由录音新闻的特点,体会括号中录音的作用,组长安排学生模拟播音。
(2)模拟播音
【点拨】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铎,一学生读王惠悫。
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老师作适当点评,结合“探究•练习”第三题,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总结: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
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自主学习2: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讨论分析:
(1)填表完成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
(可在文中划出)
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过程。
先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再报道运载火箭的落水情况。
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从一小时准备开始写起,再写到“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然后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
报道运载火箭的落水情况,先测量船的情况,后报道直升机的情况,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报道的。
2、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
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一、(1 ~ 7 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二、(8 ~ 15 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三、( 16 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自主学习3:深度探究
1、课文第2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既写出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
2、第3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先”“接着”“最后”“不一会”,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一小时之
内的准备情况。
3、课文最后一小节中,发射区讲话负责人的讲话共有哪三层意思?请用简介的语言加以概括。
一是火箭发射很成功;二是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斗;三是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贡献的决心。
4、赏析精彩片段——第七段
小组阅读、讨论:
(1)本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组织的?
明确:(时间和空间顺序)
火箭刚出海面→升高了,腾空而去→越飞越高,直至消失(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效果好不好?
明确:前一句写出了火箭尾部火焰使海水翻腾的壮观景象
后一句写火箭腾空而上的壮观景象。
比喻恰当、生动形象。
(3)如果你是播音员,看到如此景象,会以怎样的感情、语速和语调来播音呢?
明确:充满激动之情,语速渐快,语调兴奋。
(请用这样的感情、语速和语调齐读这7小节)
模拟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