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四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PDF)
- 格式:pdf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0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5)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
中国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但是“师法造化”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全然不同,造化并非一山一水,亦非万物之集合。
造化是大衍运行、生成化育,是创造和变化。
造化有道却无定法,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所以中国文人画家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
起兴是在时机之中由一物一景引发的感怀兴致,世界与人的共在关系由此情激荡而出。
所以此时所说的世界,既非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亦非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当是时,万物皆备于我而有我在焉。
山水者,本是天地之假名,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承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用古人的话说——自有沟通天地之工。
这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
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说,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彻底扰乱以至于粉碎了。
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因而它也就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
在这种境遇中,山水画早已经被抛掷到一种不及物状态,深深地陷入其表述与本体的危机。
山水画是一种回忆,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现实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
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
而今日艺术家,则无时不以艺术创作自律,动辄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诩,距山水之道远矣。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67)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舌尖上的中秋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
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天上的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
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
”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
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
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
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
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
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
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
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
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这就是丝路的前身。
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
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
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
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86)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
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捉摸)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遨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
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的根蔓提供了(必要/必须)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伸/延续)。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
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鼎礼膜拜....了。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裹挟.(xiá)厮守B. 秾.丽(nóng)鼎礼膜拜C.蛇虬.(qiú)遨翔D. 按捺.(nài)盘根错结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琢磨必须延续B. 琢磨必要延伸C.捉摸必要延续D. 捉摸必须延伸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 ,B ? 、C 。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0)高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
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
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
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经典的确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
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
”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
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
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
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9)注意事项:1.本试卷含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共150分2.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人,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
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则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
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甚至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4)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乐、舞三者最早应是相结合的,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后,它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但是诗与乐始终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美学中,关于“乐”与“诗”的理论,就有很多记载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乐”在古代是与器乐歌舞合为一体的。
在孔子之前的典籍中有关“乐”的记载通常是与“德”有关系的。
《左传》文公七年记载晋郤缺向赵宣子提到《夏书》中的话,就阐述了“九功之德,皆可歌也”的看法:“《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
九功之德皆可歌也。
”可见,在中国古代“乐”与“德”是不能分开的。
《尚书•尧典》中记载了舜“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说法,这是最早对诗有记载的典籍。
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诗主要的作用与“乐”是相同的,是在宗教性、政治性的祭祀和庆典的仪式上祷告上苍,颂扬祖先、记叙重大历史事件功绩的唱词。
这些词由祀礼而生的“诗”在《诗经》的《颂》和《大雅》中可以看到。
直到《国风》之后产生的诗,才开始具有抒发个人感情的真正意义上的诗。
通过史书的记载不难看出,先秦之前的“承”与“诗”都是为祭祀、祷告上苍、颂扬先祖的活动服务的。
当诗、乐从祭坛和祷告中走出来,变为大众所认可的文学和艺术之后。
诗、乐也就具有了审美的功用作用,美学理论是离不开艺术的。
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涉及最早的就是诗、乐、舞三者的结合。
在孔子之后,诸子百家们在他们的论述文章中对诗、乐的探讨更为广泛。
首先对诗、乐情有独钟的当数儒家的鼻祖孔子了,在孔子时代诗乐是结合的,孔子虽然论诗乐分别有侧重,但是,孔子认为诗乐是相通的。
2020届___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中国传统叙事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被历史叙事所占据,这阻碍了文学叙事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有宏大的叙事作品如《荷马史诗》,而中国只有《左传》和《史记》等历史作品。
这种背景下,中西小说的文体产生机制也不同。
在西方,近代小说的产生源于史诗、戏剧、历史散文以及传奇等因素。
而在中国,小说文体的产生机制则受历史文体的影响更大。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存在“多祖现象”,但这些“多祖”所遗传的基因,从小说艺术构成形态着眼,则是多重文化和文体因素的共同构成。
尽管有多种不同的研究结论,但研究者们对中西小说文体发生的总体认识是相对一致的,即西方小说是文学的产物,而中国小说是历史的产物。
然而,既然中国的历史叙事在《左传》《史记》的时代就已经发展到那样高的水平,为何小说叙事却迟至唐代中叶才走向成熟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叙事并不能完全代替小说叙事,必须有待其他因素的介入,才能促使小说叙事从历史叙事中分离出来,走向自身的独立。
这种“其他因素”并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与远古历史叙事共生并存的神话或子书,也不是文学内部其他文体的发展,而是一种富有威势与成效的外来因素。
在中国文明发展到唐代文化鼎盛时期,小说叙事的“多祖”因素,如神话和子书叙事,已经逐渐退隐幕后。
此时,宗教叙事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___叙事。
宗教叙事带来了与历史叙事完全不同的叙事形态,尤其是对叙事虚实观念的冲击,结束了《左传》《史记》以来的历史叙事统治地位。
这种外来因素促成了小说叙事的独立,也就是小说文体的独立。
本规划旨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轨道系统等快速交通网络,是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大湾区还是中国国际化水平最高和全球投资最活跃区域之一,有众多世界级创新企业。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0)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 5 0分,考试时间1 5 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 0分)一、现代文阅读(3 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最新整理)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24)高三年级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光纤(xiān)攻讦(jié)潜规则(qiǎn)泥古不化(nì)B. 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C.复辟.(bì)晕.船(yùn)瞭.望台(liào) 沆.瀣一气(hàng)D.木讷.(nè) 剽.(piāo)悍引吭.(hánɡ)高歌飞来横.(hénɡ) 祸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经过大动作的反赌扫黑行动,扭曲、丑恶的足坛歪风邪气被重拳击破,盘根错结的利益交换被连根拔起,中国足球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B.经过几十年的历练、感悟,杨丽萍已把孔雀舞演绎得炉火纯青,但谈及最大的心愿时,眼神里闪烁出欢欣亮光的杨丽萍则梦想着“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来,种种花草”。
C.汪国真的诗用明白畅晓的方式呈现了青年人的生活,更主要的是,传递了一种超然、豁达、飘逸、恬淡的人生态度。
这种人生态度,正是他的诗歌倍受年青读者欢迎的原因。
D.现代家居装饰,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然与人文的互补,所以在当下,自然风格的家具备受青睐,它们简约凝练,摒弃了繁琐的流线形,也采用夸张的色彩,用料考究又不失天然本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有赖于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来完成,需要各级公务员用创新的精神,更加投入地把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反之..容易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