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治疗方法集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治疗近视的方法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法1、针灸治疗:按局部取穴(即眼部穴位)为主,全身取穴为辅的取穴原那么,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的需要,选出2-3个穴位组,定期轮换使用穴位。
(1)体针:常用以下数组穴位:承泣、睛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太冲,照海、丝竹空等,每天针刺1组,轮换取穴,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常取穴神门、肝、脾、肾、眼、目1、目2或在耳区寻找痛点,或用王不留行籽等压穴,每天自行按摩3-4次。
(3)梅花针:用梅花针轻轻打刺太阳穴;或打刺背部脊椎两侧(华佗夹脊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推拿法:主穴取攒竹下3分,配穴取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睛明,可自我推拿或相互推拿,即以食指指端按住穴位,先主穴,后配穴,对准穴位作小圆圈按摩,共10分钟。
通常1个月为1个疗程。
3、验光配镜:配镜的原那么是选用使病人获得正常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
治疗近视的方法总结出远化镜是控制近视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
,大局部传统的近视控制方法如各种眼部按摩、理疗磁疗、穴位剌激、药物贴等都不可靠。
因为,都不能有效抵消近视主要原因“看近〞,也不能阻断近视病程中的关键环节—周边视野后离焦及调节滞后。
临床观察说明:远视化离焦镜可有效控制80%以上近视发生开展。
而且使用方便,是在看书学习中或在看电视电脑的娱乐中使用,学生很容易长期坚持而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远化镜分类可按远化看近焦点的方式不同分为三大类:1.虚焦远化镜类:可将看近时的屈光焦点虚拟到5米以外的远方,直接抵消“看近〞,并可提供远视化离焦(前离焦),抵消看近时的周边视野后离焦,如贴片式远化镜、台灯式远化镜等。
2.调焦远视化镜:可引导眼屈光系统作看远—看近的调焦运动,引导眼球作360度视野扩大灵敏运动的方法。
如灵敏度远化镜或谐振灵敏度远化镜等。
3.移焦远视化镜:可将看近时的屈光焦点移到5米以外的远方,直接抵消“看近〞,并可提供逐渐加强的远视化离焦(前离焦),抵消看近时的周边视野后离焦,如自动远化镜等。
中医治近视的方法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法将综合考虑人体整体状况、症状和病因,通过中药、穴位按摩、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法。
一、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近视主要是肝肾不足,眼睛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中药治疗主要从补肾滋阴、益气活血、调理肝经等方面入手。
1.补肾滋阴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山药、枣仁、茯苓等。
这些药物具有滋阴益肾的作用,能够有效滋养眼睛、改善视力。
2.益气活血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菊花、当归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供应,减少眼睛疲劳。
3.调理肝经常用的中药有柴胡、枳实、淡竹叶等。
这些药物具有调理肝经、舒缓肝气作用,能够改善肝气郁结引起的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
二、穴位按摩中医认为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调理眼睛的血气运行,改善视力。
1.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太阳额骨与眼眶下缘的凹陷处。
每天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摩太阳穴,每侧按摩5-10分钟。
2.攀龙穴攀龙穴位于两眉之间,微微凹陷处。
每天可以用双手的大拇指按揉攀龙穴,每次按摩5-10分钟。
3.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眉眼之间的鼻梁上方凹陷处。
每天可以用双手的大拇指按揉睛明穴,每次按摩5-10分钟。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近视的常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
1.痛经穴痛经穴位于腕关节横纹的两端。
可以用一根细针或针灸针轻轻刺激痛经穴,每次刺激1-2分钟,每天1-2次。
2.攒竹穴攒竹穴位于两眉之间,微微凹陷处。
可以用一根细针或针灸针轻轻刺激攒竹穴,每次刺激1-2分钟,每天1-2次。
3.睛明穴睛明穴位于眉眼之间的鼻梁上方凹陷处。
可以用一根细针或针灸针轻轻刺激睛明穴,每次刺激1-2分钟,每天1-2次。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近视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一蹴而就。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注意眼部卫生,适当休息眼睛。
中医治疗近视古籍近视,即远视眼,是指眼球过长或者眼轴过长,导致光线在眼睛内无法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使得远处物体看不清楚。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人们长时间保持近距离视觉工作的增多,近视患者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
而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近视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治疗方法在古籍中有所记载,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眼药洗涤法:这种方法在《黄帝内经》中有所记载。
洗眼药方主要有菊花、绿豆、金银花等。
其中,菊花被认为具有清热明目、化风散痛的作用。
使用时将菊花煮汤,等到水稍微凉了后,用棉球蘸取菊花汤液,轻轻擦洗眼睛周围的皮肤和眼睑。
金银花则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因风热引起的近视。
使用金银花泡水,然后用来洗眼,可以缓解眼睛疲劳和干涩。
2. 中药熏眼法:中药熏眼法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被认为可以明目、退翳。
其中,《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一种古方:将生地黄、杜仲、菊花等草药磨碎,加入瓮中,点燃使其冒烟,然后用烟熏眼睛。
这种方法被认为可以补肾益精、明目消翳。
3. 针灸疗法:古籍中也有关于针灸治疗近视的记载。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了“治内焦以泻其目”的方法。
内焦是由于肝经受阻、热毒内熏所致,泻其目即以针灸的方式治疗,可以通过调理肝经来改善近视。
此外,《黄帝内经·灵枢》中还有关于调理脏腑以治疗近视的方法。
4.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近视的一种常见方法。
古籍中提到了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穴位,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有助于缓解近视症状。
如太阳穴、睛明穴、承泣穴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近视的效果因人而异,具体疗效取决于个体的情况以及施治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因此,在使用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法之前,最好到正规的中医机构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法在古籍中有所记载。
这些治疗方法以草药、针灸、穴位按摩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平衡来改善近视患者的症状。
治疗假性近视的方法
治疗假性近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动态视力训练:通过不断地调整视线距离和注意力集中点,帮助眼睛调节焦距,缓解近视症状。
2. 视光矫正:配戴适合的眼镜或隐形眼镜,使得光线能够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减轻近视症状。
3. 视力矫正手术:比如LASIK手术,通过激光技术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改善屈光不正和近视问题。
4.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尤其注意书写、看电视、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适当休息眼睛。
5. 加强室外活动:推荐经常户外活动,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同时获得远距离视觉刺激。
6. 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眼部疲劳和干涩,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减轻或缓解近视症状,并不能完全治愈假性近视。
如果症状加重或者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眼科医生的意见。
幼儿园体检眼睛不知道可是近视,治疗方法近视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是指看远处的物体时,视力变得模糊不清。
幼儿园体检中未发现近视,但实际上幼儿确实存在近视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幼儿对视力问题不敏感,对视力不清晰的感觉不太明显。
接下来介绍一下治疗近视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治疗方法1. 矫正视力:治疗近视的首要方法是矫正视力。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配镜,即戴上近视眼镜、隐形眼镜等方式,矫正近视度数。
2. 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是治疗近视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控制方法比较多样,包括:(1)做眼保健操:通过做眼保健操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眼睛疲劳,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2)暂时停止戴镜:制约眼球调节机能的是眼镜,暂时停止戴镜对远离近视有一定的作用。
(3)视觉训练:通过视觉训练的方法,让受训者的视觉敏感度变得更高,可以减缓近视的发展。
(4)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眼药水、中药等,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二、注意事项1. 戴镜注意事项:对于近视患者来说,戴眼镜是一种重要的矫正近视度数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佩戴合适的眼镜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镜片的加工和镜框的选择应该在眼镜店的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2. 要学会适度调节用眼方式: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适度调节用眼方式,减少长时间近距离劳动,比如看电视、看手机、看书等。
建议坚持每小时休息5分钟,看远方景色或闭目休息,放松眼部肌肉。
3. 定时定量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以帮助缓解眼疲劳,减轻过度疲劳对眼睛的伤害。
建议定时定量做眼保健操,不要熬夜,不要疲劳使用电子产品。
4. 保持室内、室外光线适宜:室内和室外的光线都要适宜,室内光线至少要保证每平方米300-500lux,而室外光线以及午后的阳光要保持适宜,不要眯眼观察。
5. 加强营养摄入:适当摄入含有丰富维生素A、D、E及蛋白质、钙、磷、铁等的食品,可有效预防近视。
总之,治疗近视需要及时而有效的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护眼睛,预防青少年近视问题的发生。
北京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
北京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缺陷,人们长期看近物时,眼睛结构会发生变化,使瞳孔缩小,进而使近处的物体清晰,但是远处的物体则变得模糊。
北京的医疗技术在眼科上是比较先进的,有多种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
1. 矫正性激光手术:矫正性激光手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无创的、厚度获取手术,它可以帮助恢复眼睛的正常聚焦功能。
它可以精准地改变晶状体的曲率,从而使眼睛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矫正性激光手术是很安全的,几乎不会有副作用,手术过程中也会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所以可以在一个简短的时间内实现手术效果。
2. 角膜塑形术:角膜塑形术又称角膜腔内激光切割术,是用激光切割角膜,来矫正近视眼视力。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矫正眼视力,使非球面畸变现象消除,从而使眼视力大大改善。
角膜塑形术不会对眼部组织造成任何机械损伤,也没有副作用,很快就可以完成手术,可以在大约30分钟内完成,并可以立即恢复视力。
3. 硬膜外手术:硬膜外手术是一种将视网膜的表面进行调整,从而矫正近视眼的手术。
一般来说,此类手术手术采用伤口小,微创的伤口复合,几乎无疼痛感受。
硬膜外手术的疗效非常的好,
手术的恢复期也非常短,一般只需要7天至14天的护理期即可完成恢复,且疗效良好。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介绍,以上手术方法都是无创、安全、高效的,在治疗近视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治疗方案,使视力更好。
怎么治疗近视最好治疗近视最好的方法5个治疗近视的最好方法(1)远近交替互看法:此法无安全可以替代部分拉眼球的机器设备,也就是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一分钟,然后再看远方,再看手掌。
这样远近交换几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劳。
另外,如果让孩子坚持每天练一会乒乓球,对消除眼睛疲劳,恢复视力很好的效果。
打乒乓球博主亲自试过也是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方法。
(2)转眼球方法:每天找一个固定的时间转动眼球,顺时针方向转30圈,逆时针方向转30圈。
对缓解眼睛的疲劳程度效果特好。
如果你休息时间长,两个方法转得50——100圈更好。
(3)眨眼睛疗法:此法要经常进行,只要休息的时候,就眨眼100-300次,方法是头向后仰并不停的眨眼,特别是电脑一族要记得常眨眨眼睛哦,眨眼睛疗法是预防干眼症最有效的方法。
(4)眼保健操:这个就不用多讲了,只要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5)眼膏治疗法:真目明眼膏能有效地补充眼部营养,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调节视神经,从而有效消除视疲劳,改善和提高视力。
近视的误区误区1:激光近视矫治手术人人适合,多数人都认为一旦眼睛近视了,等度数变高就可以去做准分子手术。
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
苏云主任表示,作为一种在最精密的器官上进行的精密手术,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其实有严格的适应条件。
如果存在角膜过薄、患有眼底疾病、年龄过小(一般认为低于18岁)、近视还没有稳定甚至还在发展等情况,就不适合做准分子手术。
误区2:没达到1.5是医生手艺不好,很多近视患者在接受近视手术后抱怨医生“手艺不好”,没有让自己视力恢复到1.5。
专家表示,每个人眼球条件不同,术后视力恢复水平也会有差异。
临床上看,绝大多数近视患者接受手术后视力都能在1个月内恢复到1.2乃至1.4、1.5的良好水平,但也有极少数800度以上的患者术后视力只恢复到1.0,每年可能还有一两例患者只能恢复到0.8,这是与其眼球的生理问题相关。
另外,从专业的因素分析,如果主刀医生故意不给矫正到1.5,那一定是有严格的医学考虑的。
中医如何来治疗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远视力模糊或看不清远处物体,但近处视力正常。
根据中医理论,近视是由于肝经肝火亢盛、肾精不足、脾虚湿困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近视,中医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药眼药水等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如何治疗近视。
一、中药治疗1.中药内服:中医认为近视主要是肝气郁结、脾湿偏盛所致,因此需要调理肝气、健脾化湿。
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当归、川芎、茯苓、猪苓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眼睛供血情况。
2.中药眼药水:中药眼药水可以直接用于眼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近视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决明子、菊花等。
决明子具有清热明目、排毒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眼部疾病。
菊花具有散风清肝、明目的作用,可以缓解眼部疲劳和炎症。
二、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近视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近视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阳穴、睛明穴、丝竹空穴等。
针灸治疗近视需要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适当的刺激与调理可以有效改善近视症状。
三、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视力,预防和治疗近视。
常见的眼保健操有眼球转动、上下左右移动、眼睛远近视等动作。
这些动作可以增强眼部肌肉的运动,改善视力疲劳,保护眼睛的健康。
四、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也对近视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的补充维生素A、C、E等有益于眼睛的营养物质。
此外,多进行户外活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近视。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近视从调理肝气、健脾化湿入手,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眼保健操等综合疗法来改善近视症状。
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和治疗近视的重要环节。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耐心配合,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治疗近视的最好方法
治疗近视的最好方法取决于近视的程度和个人情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矫正视力:最常见和简单的方法是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近视。
这些视力矫正器具可以改善近视的视力,并在远离使用时提供清晰的视觉。
2. 角膜塑形术:角膜塑形术是通过使用特殊的角膜接触镜,在睡眠期间重新塑形角膜,从而暂时地矫正近视。
这种方法适合那些不喜欢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人,但其效果是临时的,需要每天使用接触镜。
3. 屈光手术:LASIK和PRK是两种常见的屈光手术,适用于近视患者。
这些手术通过使用激光来去除角膜上的组织,从而改变角膜的曲率,以矫正近视。
这是一种永久性矫正方法,但需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并具备其它适合条件才能进行手术。
4. 视力治疗:一些视力治疗方法,如视觉训练和眼球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改善近视。
这些方法通过锻炼眼部肌肉和改变用眼习惯来改善视力,并可能减缓近视的发展。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重要的是定期检查眼健康,远离长时间用眼,合理安排近距离用眼时间,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保护眼睛的健康。
最好在专
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眼睛近视的方法眼睛近视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和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现代医学在眼科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中医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改善眼睛近视。
1.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治疗眼睛近视方面,针灸可以通过调整全身的气血流动,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视力问题。
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太阳穴、承泣穴和睛明穴等,可以通过针刺或按摩的方式刺激这些穴位。
2.药膳疗法:中医认为视力问题与肝肾虚弱有关,因此一些具有滋补肝肾的药材可以通过食用或煮汤的方式进入体内,起到滋补作用。
常用的药材包括枸杞、山药、龙眼肉等。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一种通过调理身体来改善眼睛近视的方法。
一些常见的中药方剂有效地用于改善视力问题,如参芪丸、明目地黄丸等。
这些中药方剂具有滋补肝肾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4.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眼睛近视方面,可以在背部的相关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眼睛的视力问题。
5.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的方法。
在治疗眼睛近视方面,可以通过按摩眼周的穴位,如太阳穴、睛明穴等,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和改善视力问题。
此外,中医还提倡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来改善眼睛的健康。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适时休息和做眼保健操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眼睛近视。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眼睛近视的方法包括针灸疗法、药膳疗法、中药治疗、拔罐疗法和中医按摩等。
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改善眼睛近视的重要措施。
中医治疗眼睛近视需要长期坚持,同时也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到需要改善眼睛近视的人们。
第一步:洗净手,眼部用干净热毛巾(温热适中)热敷2次,每次大约1分钟。
第二步:穴位按摩,被按摩者坐姿,下颌部位抵到桌上垫起,脊椎挺直。
按先后顺序按摩鱼腰、承泣、太阳和睛明穴四个部位,大约30分钟。
第三步:做眼操:眼观旋转物正反各30圈,然后观左右侧抓各60次。
每次至少达到15分钟。
做眼操时双眼必须圆睁,仿佛防止要观看的物体逃跑,效果最佳。
第四步:到户外找到远处明确的物体睁大眼睛观看至少10分钟。
第五步:养成正确的姿势看书,严谨躺着看书、电视。
平日尽量少眯眼睛看书、电视。
穴位释义:
一、鱼腰穴:
穴名释义:眼眉形状如鱼,本穴位于其中点,故名。
异名:光明;眉中;吊睛。
定位取法: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仰卧或正坐仰靠取之。
功效:镇惊安神,疏风通络
主治:1)目赤肿痛,眼睑跳动,眼睑下垂,目翳,近视,急性结膜炎。
2)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眉棱骨痛。
二、承泣穴:
定位取法: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需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效果显著。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1)承泣。
承,受。
泣,泪。
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
功能作用: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
按摩时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
一般都采坐姿。
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
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
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病症: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四、睛明穴:
取穴方法: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等。
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人体穴位配伍:配球后穴、光明穴治视目不明。
(1)睛明。
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
明,光明穴之意。
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
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
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五、攒竹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解剖: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疾病: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
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1)攒竹。
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故名。
六、四白穴
取穴方法: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解剖: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眼保健操中,也有“揉四白穴”一节。
四白穴位于眼眶下方的凹陷处,按揉时,手指不要移动,按揉面不要太大,连作四个八拍。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动。
四白: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
七、球后穴:
定位:于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取穴:靠坐位。
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穴位解剖: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与眶下壁之间。
分布有颞浅动、
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功用:热明目。
主治病症:视神经为,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表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
刺灸法: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0.5-1寸;可灸。
按摩手法:
按摩是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人体的皮肤、肌肉、关节神经、血管以及淋巴等处,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仉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缓解肌肉的痉挛和疼痛。
按摩长于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所以最常有于伤科疾病和各种痛证。
按摩的一般手法
1.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有节奏地按压
2.摩: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柔和的摩擦
3.推:用手指或手掌向前、向上或向外推挤皮肤肌肉。
4.拿:用一手或两手拿住皮肤、肌肉或盘膜,向上捍起,随后又放下。
5.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旋转活动。
6.搓:用单手或双手搓擦肢体
7.掐:用手指使劲压穴位。
8.点:用单指使劲点按穴位。
9.叩:用掌或拳叩打肢体。
以下情况不能按摩:
1、流感、乙脑、脑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它急性传染病的病人。
2、急性炎症的病人,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等。
3、某些慢性炎症如四肢关节结核、脊椎结核、骨髓炎。
4、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及肺病的人。
5、恶性肿瘤、恶性贫血、久病体弱而极度消瘦虚弱的人。
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的病人。
7、大面积的皮肤病人或患溃疡性皮炎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