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及血管生成素的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4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上皮细胞诱导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的机制及其功能研究陈婉燕;岳耕羽;徐小林;庄园【期刊名称】《陆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6)9【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机制。
方法收集2021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胃镜室H.pylori阳性患者的胃镜标本以及H.pylori感染小鼠的胃组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ANGPTL4在胃组织中的表达部位;用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和胃类器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ANGPTL4的表达;探讨H.pylori感染诱导ANGPTL4表达的调控机制;利用ANGPTL4重组蛋白刺激胃上皮细胞,检测其对密封蛋白1 (claudin 1,CLDN1)表达的影响。
结果 H.pylori感染能显著诱导胃上皮细胞ANGPTL4表达增加,且具有毒力因子CagA依赖性、细菌浓度依赖性和感染时间依赖性(P<0.05);相对于未感染组和CagA敲除(△cagA)H.pylori感染组,野生型(wild-type, WT)H.pylori感染组的人和小鼠胃类器官ANGPTL4表达显著上调(P<0.05);调控机制方面,阻断信号通路NF-κB可明显抑制胃上皮细胞ANGPTL4表达增加(P<0.05);功能机制方面,ANGPTL4重组蛋白通过激活通路ERK下调胃上皮细胞CLDN1表达(P<0.05)。
结论 H.pylori依赖毒力因子CagA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ANGPTL4;ANGPTL4激活通路ERK下调胃上皮细胞CLDN1表达,从而影响H.pylori感染相关胃部疾病的发展。
【总页数】10页(P997-1006)【作者】陈婉燕;岳耕羽;徐小林;庄园【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药学与检验医学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44;R378.99;R341【相关文献】1.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miR-155的表达及意义2.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白介素—8表达的机制3.CK2介导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诱导人胃腺癌上皮细胞内IL-8表达的机制研究4.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在脂质代谢和心血管疾病中功能和机制的研究进展5.下调血管生成素样蛋白7表达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患者组织中IL-1β、IL-6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林洁【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6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60例参与研究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法分别检测两组胃组织中IL‐1β、IL‐6表达情况以及 H p感染情况。
结果观察组IL‐1β、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Hp感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 Hp感染患者的IL‐1β、IL‐6表达与未受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L‐1β、IL‐6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胃癌的形成, Hp感染可能与胃癌形成具有相关性。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IL‐1βand IL‐6 in gastric cancer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Hp) infe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gastriccancer .Methods Sixty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60 healthy volunteers participating in this res earch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IL‐1βand IL‐6 levels in gastric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using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Hp infection was detected by adopting the rapid urease method .Results The levels of the IL‐1βand IL‐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 .05);the Hp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the IL‐1βand IL‐6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p infection patients and non‐Hp infection patients(P<0 .05) .Conclusion Increase of IL‐1βand IL‐6 levels may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gastric cancer and Hp infect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rcinogenesis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14)001【总页数】3页(P40-41,44)【关键词】胃癌;IL-1β;IL-6;幽门螺杆菌感染【作者】林洁【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中医院内三科 434200【正文语种】中文胃癌在恶性肿瘤当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且多种多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并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风险增加众所周知,胃黏膜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当幽门螺杆菌侵入胃黏膜时,它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并可能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
这些变化不仅会损伤胃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还可能诱导细胞DNA异常增殖以及抑制DNA修复和凋亡机制。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一项由中国学者进行的队列研究发现,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相比,已知带菌者患上胃癌的风险增加了2到6倍。
这个结果表明了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二、幽门螺杆菌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探索幽门螺杆菌如何通过不同机制参与诱导胃癌。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致癌机制。
1. 慢性炎症反应当幽门螺杆菌侵入胃黏膜后,它会引起局部和系统性炎症反应。
这个过程会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产生,并促进肿瘤形成所需的细胞增殖和迁移。
2. 细菌致突变作用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特有的外毒素CagA对宿主细胞产生致突变作用。
CagA进入宿主细胞后,会与多个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干扰正常的细胞信号传导路径。
这一过程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炎症反应,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风险。
3. 激活慢性细菌消灭机制在胃中产生足够的胃酸是人体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重要机制。
然而,当人体暴露于长期低盐或低酸环境时,会导致免疫系统激活以提高成活率。
这也会使得本应死亡的幽门螺杆菌能够继续存活并引起更严重的黏膜损伤和癌症风险增加。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的影响除了直接参与诱导胃癌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对胃黏膜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变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常见的人体
胃肠道病原菌,它的感染与许多胃肠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胃癌。
随着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变相关基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最新研究表明,许多基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细胞凋亡、DNA
修复、氧化应激、细胞周期和细胞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例如,Il-1β和TNF-α等炎症因子基因的多态性与HP感染易
感性和胃癌风险呈正相关。
而TP53、MTOR、AKT、BCL2、MMP-7、EGFR、VEGF等多个基因的突变/过表达与胃癌的发
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差异可能对HP感染和胃癌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如有些人体内的IL-10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抑制和胃癌风险
降低呈正相关。
而在中国人群中,胃癌家族史与TGFBR1、RASSF1A、RUNX3和BMP4等多个基因的甲基化和突变紧密相关。
通过对HP感染和胃癌变相关基因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HP
感染和胃癌变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更可以为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需加强基因标记鉴定、生物信息分析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探索,以发现更多适用于
不同人群的HP感染和胃癌变相关基因标记,为精准化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CXCL1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The effect research of CXCL1 in gastric cancer angiogenesis摘要:目的探讨CXC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胃癌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Western-Blot检测79例胃癌组织、18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XCL1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XCL1和CD34的微血管密度(MVD)表达上调(P均< 0 05),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组织中CXCL1的表达和CD34-MVD呈正相关。
结论胃癌组织中CXCL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参与胃癌微血管生成进而影响胃癌的侵袭转移。
关键词:胃癌;CXCL1;胃血管;CD34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XCL1 and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CXCL1and angiogenesis in gastric cancercarcinoma. Methods: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CXCL1 and CD34 in 79cases of gastric cancer and 18 cases of nonneoplastic gastric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XCL1 and CD34-MVD were both high in the gastric carcinoma and which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tumor differentiation and nodal metastasis( P < 0.05 ). Conclusion: The high expression of CXCL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tastasis of gastric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tumor angiogenesis.Keywords : Gastric carcinoma; Chemokine; Tumor angiogenesis; CD34引言血管生成可以为肿瘤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必要条件,CXC家族趋化因子是具有多种功效的细胞因子超家族,它们可以趋化白细胞的迁移,调节血管生成和血管重构,是肿瘤发病过程中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近年来趋化因子/受体生物轴作为肿瘤血管的调控分子已成为肿瘤转移研究的热点[1],CXCL1是CXC类趋化因子的一员,能够通过其特异性受体CXCR2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生成,介导肿瘤的生长和转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