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作文训练之二——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目标: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二、教师引导:结合第一单元的《一面》、《童年的朋友》《我的老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选取第一次作文中的肖像描写的优秀片断,让学生自己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点评。
1、五位同学的学生作文中的外貌片断描写(即第一次作文课布置的作业)2、教师引导学生一一进行点评,指出每一篇作文的优点与缺点。
四、请一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朗读作文《老师的目光》。
老师的目光老师的目光,有时让人害怕,有时让人高兴,有时令人伤心,有时让人充满力量.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教室里静悄悄,只听见老师在黑板上沙沙的写字声。
我们正在教室做数学题目,题目很简单,我很快就做完了.这时有的同学发出信号,我便把书本移了过去,好像很害怕被老师发现,当我回头的时候,有一双利箭似的眼睛正看着我,我好害怕,我把本子收回来了。
这时老师的目光多吓人啊!发语文卷子了,我提心吊胆地做在座位上,恭候老师读分数。
当我听到“邓琴琴69.5分”时,老师那和善的眼睛立刻向她投去了和善的目光,她高兴极了,飞快的从老师手中接过卷子,老师笑了,她也笑了。
这时老师的目光多好看呀!大扫除开始了,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把教室的靠边的一扇窗户擦干净,我接过抹布“呼”的跳上窗台,完成老师交给我的光荣任务。
透过玻璃,看见外面同学们正在忙忙碌碌地干活,老师还和他们在一起干活。
,我把窗户擦得干干净净,放出了耀眼的光,这时,老师还夸奖我呢!老师的眼灯睛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星星。
它,就是我们心中的航标。
教师进行重点讲评。
1、这位同学主要写了老师的眼睛,围绕眼睛写了三件事,有详有略,前两件事略写,第三写擦玻璃是详写。
2、文章地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写出了师生之间真挚的爱,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4.2概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分析并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题点必备知识1.人物形象构成2.熟记人物形象术语(1)性格类正面: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目光敏锐等。
反面:胆小怯懦、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等。
(2)品质类正面: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知错就改等。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等。
①拼搏类正面: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等。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等。
②奉献类正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等。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等。
③职责类正面: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于律己等。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等。
④大爱类正面:热爱集体、家国情怀、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深明大义、见识高远、顾大体识大局、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疾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等。
指定语段分析⼈物的⼼理或性格特点教案《指定语段分析⼈物的⼼理或性格特点》教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说⼈物形象的塑造⼿法,我们都知道“⼀切的形式都是为了内容”,⼩说家运⽤各种⼿法其⽬的是为了塑造鲜明的⼈物形象,⾼考对⼈物形象的考查有两种命题形式:①指定语段分析⼈物的⼼理;②整体概括与分析⼈物形象。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指定语段分析⼈物的⼼理。
⾸先,请⼤家齐读学习⽬标。
⼆、学习⽬标(⼀)掌握分析指定语段⼈物⼼理或性格特点的⽅法(⼆)学会规范答题三、考点解读(请⼤家认真、仔细阅读“考点解读”,明确考查重点)这⼀命题⾓度是对⼈物形象的局部考查,往往结合⼩说中对⼈物的某⼀⽅⾯的描写来进⾏,多侧重要求考⽣揣摩⼈物的⼼理、情感活动。
全国卷会在选择题中以选项形式考查对语段中⼈物⼼理或性格特点的分析。
四、答题⽅法(⼀)知考什么1、请依据画线①处的⽂字,简要分析⼩格的⼼理活动。
(2015·安徽⾼考)2、赵⽼板在鉴定钧瓷时,⼩说先⽤“淡淡”,后⽤“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物怎样的⼼理?(2014·浙江⾼考)3、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2014江苏⾼考)其他设问⽅式:让学⽣默读以下⼏个题⼲,⾃⼰归纳此类考点有哪些关键字词;请各别学⽣找出每题中的关键字词,再归纳。
(1)×××语句,可以看出⼈物怎样的⼼态?(2)⼩说⼈物×××的⾏为折射出⼈物怎样的⼼情?请结合⽂本分析。
(3)结合⽂本内容,分析×××的⼼理变化过程。
主要标志(1)题⼲中有;明确:语句或语段(2)题⼲中有等词语。
明确:“⼼态”“⼼理”“性格”(⼆)知答什么(这个环节利⽤微课展⽰)1、准确分析指定语段⼈物⼼理或性格的“2步”第⼀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
看看⼈物在这⼀语段之前或之后发⽣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揣测出⼈物的内⼼活动。
写好人物心理描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写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描写人物心理。
4.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人物心理描写实例分析。
4. 学生写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心理,选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心理描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技巧。
3.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给予个别指导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内心的变化。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心理描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心理描写方法。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予个别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练习作品和学生自我评价。
3. 评估标准:能够理解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掌握基本描写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书籍。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
3. 网络资源:相关写作网站、心理描写案例分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第3-4课时: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第5-6课时: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掌握技巧。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教学重点:1. 人物描写的方法。
2.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2. 如何在阅读中捕捉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小英雄雨来》的相关资料,人物分析的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小英雄雨来》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2. 提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阅读课文,分析人物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雨来的性格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人物描写方法学习1. 教师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在课文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描写人物。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物描写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雨来性格特点的分析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谁能举例说明人物描写的方法?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分析人物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各组讨论、交流,完成分析报告。
3. 各组展示分析报告,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物分析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人物分析短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2.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写好人物心理描写(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写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描写人物心理。
4.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人物心理描写实例分析。
4. 写作练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写一个包含人物心理描写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人物心理描写文章,引发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
3. 实例分析:教师分析一些经典的人物心理描写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描写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编写一个包含人物心理描写的故事。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写作练习。
6.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运用人物心理描写技巧的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优秀的人物心理描写文章。
2. 人物心理描写实例。
3. 写作练习素材。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让学生直观感受心理描写对丰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心理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 讲解概念:简述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解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语文学科《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心理活动描写,掌握常见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2、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3、养成素质教育作文写作习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心理活动描写片断训练,掌握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教学难点:1、学生通过心理活动描写片断训练,掌握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
2、培养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相互检查,相互学习的写作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让学生举手说出每一张图片里人物此时的表情和产生的这种表情的前后心理活动。
二、组织教学:1、教师通过评价学生对图片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引入主题——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2、分析心理描写的概念: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怎样写好人物的心理呢?(1)观察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推测其心理活动。
(2)心理描写与多种描写相结合。
4、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心理描写的方法(1)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在内心独白前可加"想","心里说"等词语。
例:这是一节我们期待已久的语文课,因为老师要公布半期考试成绩了,看着老师走进教室,我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开始发试卷了,第一个140分,第二个130分,第三个、第四个----,我的心不由得怦怦真跳起来,“150分的总分,我能得多少分啊,会不会不及格,会不会刚及格---”。
“苟中艳!”老师念到了我的名字,“128分!”我这颗在空中悬了半天的心终于回到了他的家。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 让学生理解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生动地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4.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优秀作品赏析。
4. 学生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
3. 示例: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心理描写,让学生感受心理描写的力量。
4. 练习: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尝试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5. 反馈: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写作实践中运用心理描写的具体情况。
1. 优秀作品集:提供一批优秀的小说、散文等作品,供学生赏析和借鉴。
2.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人物心理描写的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3.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教学讲解和展示。
4. 评价量表:制定合理的学生作品评价量表,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会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心理描写。
4. 能够运用心理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1. 准确地观察和分析人物心理。
2. 灵活运用心理描写方法,生动地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
2. 示例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心理描写,让学生感受心理描写的力量。
3. 实践法: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尝试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描绘人物内心世界。
4. 反馈法: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人物性格的作文教案教案标题:描写人物性格的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人物性格的概念,并能够用适当的形容词和词组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一篇描写人物性格的作文。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学生练习用的练习纸和铅笔3. 一些描写人物性格的例子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写人物性格的作文的重要性,并讲述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发展的影响。
2. 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一些你们喜欢的电影或书中的角色吗?你们为什么喜欢他们?步骤二:讲解人物性格的概念(10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解释人物性格的概念。
可以使用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善良”,“勇敢”,“聪明”等。
2. 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些常见的人物性格特点,并引导学生提供相关的形容词和词组。
步骤三:示范写作(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篇描写人物性格的范文,并解释范文中使用的形容词和词组。
2. 与学生一起分析范文的结构和组织,并讨论如何使作文更有吸引力和流畅性。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小组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并列出相关的形容词和词组。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他们选择的角色的性格特点。
步骤五:个人写作(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小组讨论和分享的结果,撰写一篇关于所选角色性格的作文。
2. 鼓励学生使用多样化的形容词和词组,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3. 提醒学生注意作文的结构和语法正确性。
步骤六:分享和反馈(10分钟)1. 邀请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作文,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提供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另一个角色,撰写一篇对比该角色与之前所选角色性格的作文。
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指定语段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的意义和目的。
2.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介绍指定语段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的概念。
2. 解释为什么要在阅读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3. 探讨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分析的经验和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阅读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的方法和技巧。
章节二:分析人物的外貌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人物的外貌特征来分析其心理或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特征与内心世界的关联。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物外貌特征与内心世界的关系。
2. 分析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特征来推测其心理或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人物外貌的文本。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外貌特征与内心世界的关联。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外貌特征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章节三: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其心理或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言行举止背后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物言行举止与心理或性格特点的关系。
2. 分析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推测其心理或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文本。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言行举止背后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章节四: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分析其心理或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冲突。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物心理活动与心理或性格特点的关系。
2. 分析如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推测其心理或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文本。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及其行为表现。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人物性格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及其行为表现。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人物性格的观察和描述。
2. 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识哪些性格特点的人?他们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性格特点。
二、新课讲解1. 教师介绍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及其行为表现,如:- 外向型:善于交际、开朗、乐观、自信、热情。
- 内向型:沉默寡言、稳重、独立、谨慎、内向。
- 热情型: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善于表达。
- 冷静型:冷静、理智、自律、沉稳、不易被情绪左右。
2. 教师举例说明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性格特点,进行角色扮演。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3. 其他同学根据描述,评价该角色的性格特点是否准确。
四、写作练习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的朋友”为主题,描述你朋友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2.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朋友,进行写作。
3.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观察和描述人物性格。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描述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和写作练习中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及其行为表现,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观察和描述人物性格。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了对性格特点的理解。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人物性格教案人物性格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情绪特点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人物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物性格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人物性格,以及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掌握培养良好人物性格的方法-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物性格-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友善宽容的人物性格二、教学内容1. 人物性格的定义和作用2. 培养良好人物性格的方法3. 分析人物性格的案例研究三、教学过程1. 人物性格的定义和作用首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的概念和作用。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人物性格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意识到人物性格对于我们的行为举止、情绪特点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培养良好人物性格的方法接下来,教师介绍培养良好人物性格的方法,并通过一些案例和故事进行说明。
- 培养自律:讲述自律的实例,并让学生分析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自律能力。
- 培养诚实守信:通过讲述诚信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诚信的意义,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 培养友善宽容:通过讲述友善宽容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友善宽容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讨论。
3. 分析人物性格的案例研究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鲜明人物性格特点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可以选择一位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让学生分析其性格特点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和作用,并培养他们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的最后,通过一些小练习或者问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人物案例,让他们分析其性格特点,并说出相应的培养方法。
通过评价,检查学生对于人物性格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作业或者讨论活动。
阅读方法指导微课(五)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阅读方法微课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学会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们就以几则寓言故事为例,分析一下“狐狸”的性格特征。
在你的印象里狐狸是什么样子的呢?“聪明”“狡猾”这是大家对狐狸最普遍的看法。
读一读《乌鸦和狐狸》这个小故事,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狡猾,诡计多端。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个小故事中大篇幅地运用了语言描写。
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一下。
读完狐狸的话我们知道狐狸是用好听的、虚假的话骗乌鸦呢!看来狐狸为了得到乌鸦的肉真是绞尽脑汁啊!你一定还发现作者在写狐狸的话时运用了很多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也可以看出狐狸想要得到这块令它垂涎三尺的肉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啊!我们还可以通过抓提示语的方法体会狐狸的话,狐狸夸赞乌鸦时“甜言蜜语、细声细气”,真是一只花言巧语、诡计多端的狐狸啊!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狐狸动作的词语,从“卷动尾巴”“踮起脚尖走近”“一眼不眨地盯着”“屏住呼吸”这些动词的描述,一只贪心、馋嘴、狡猾的狐狸立马呈现在我们眼前。
乌鸦在面对狐狸的花言巧语时如果能加以判断就不会落到这个下场了。
我们通过抓关键词的手法分析狐狸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品味了狐狸丰富的情感,清晰地认识了狐狸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我们又会遇到怎样的狐狸呢?运用刚学习的阅读方法读一读《狮子、狼和狐狸》这则寓言。
这个故事中的狐狸很聪明。
虽然有的故事中的狐狸诡计多端,但有时候他们也很聪明,这篇小故事中的狐狸就用智慧保护了自己,除去了想要陷害它的狼。
故事中的狼奸诈、狡猾,想利用狮子除掉狐狸,可是狐狸一下就识破了狼的阴谋,几句话就令狼付出了代价,作者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反衬,通过对狼的描写来反衬狐狸的聪明,作者的这种写作手法可真巧妙,不禁让我们感叹:这真是一只聪明的狐狸啊!《乌鸦和狐狸》这个故事中狐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用好听的、夸张的、虚假的话来骗人,就是狡猾;《狮子、狼和狐狸》这个故事中的狐狸用智慧来保护自己,就是聪明。
《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教案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我们都知道“一切的形式都是为了内容”,小说家运用各种手法其目的是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有两种命题形式: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
首先,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一)掌握分析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的方法(二)学会规范答题三、考点解读(请大家认真、仔细阅读“考点解读”,明确考查重点)这一命题角度是对人物形象的局部考查,往往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描写来进行,多侧重要求考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活动。
全国卷会在选择题中以选项形式考查对语段中人物心理或性格特点的分析。
四、答题方法(一)知考什么1、请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2015·安徽高考)2、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014·浙江高考)3、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2014江苏高考)其他设问方式:让学生默读以下几个题干,自己归纳此类考点有哪些关键字词;请各别学生找出每题中的关键字词,再归纳。
(1)×××语句,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心态(2)小说人物×××的行为折射出人物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本分析。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的心理变化过程。
主要标志(1)题干中有;明确:语句或语段(2)题干中有等词语。
明确:“心态”“心理”“性格”(二)知答什么(这个环节利用微课展示)1、准确分析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性格的“2步”第一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看看人物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步,抓人物描写,扣关键词。
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注意: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例:《蓝袍先生》中,“我”要杨马娃伸出手,准备抽打他时,有句这样的描写“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运用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杨马娃对挨打的无奈,内心对“我”有些反抗。
(三)知怎么答以《三维设计》P193 的《蓑衣》为例,做好相关的题目。
蓑衣(节选)张炜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
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
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
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
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
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
达子还是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
……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
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
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
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
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
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
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
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
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问:请依据画线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题干已经明确 划线语句 ,属于 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 的题型。
(此处给学生6分钟合作探究:1、请一、二、三区的同学结合上文,找出与划线部分有关的情节,揣测小格的内心活动。
2、请四、五、六区的同学抓划线部分的人物描写,并紧扣关键词语,揣摩流程:审题 分组叫个别学生回答上述两个题目。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叫个别学生找出相关情节,说说情节对划线部分的作用 叫个别学生找出划线部分的关键字词,并分析其能反映小格内心怎样的心理。
最后总结相关情节和关键字词的作用,展示表格划线处的答案)第三步:规范作答:表现了小格复杂的心理:因达子要帮忙,小格内心有所触动,可是由于自尊要强,犹豫后还是决意自己翻地。
答题步骤: 先总后分;概述情节,揣摩人物心理。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①画线语句情境是小格认为达子在看她的笑话下发生的,“小格的心里一热”,说明她 心中有所触动 。
②上文达子要帮忙翻地,小格“不,不。
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是犹豫后的决定,说明姑娘的 自尊心 占了上风,她是一个 要强 的人。
分清描写,抓关键词①“垂下眼睫”这一动作是“心里一热”后 内心自尊挣扎 的表现;②关键词“执拗”已经明确了人物的 自尊要强 。
归纳答题步骤)五、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
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
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
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
瞅你赶得这个巧!”这时有人轻轻叩门。
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
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
”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
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
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
无定拿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
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
街是条偏街,在城郊。
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
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
门边一辆垃圾车……“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
去年冬天死啦!”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
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
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问: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给6分钟让学生自己读文本并按解题方略规范作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