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 格式:docx
- 大小:16.16 KB
- 文档页数:3
杜牧《赤壁》诗词赏析 古诗 , 就是一个艺术作品, 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 或表达某种情感, 或描绘某种期待。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一篇绝句。
诗歌 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 思维独到, 见解新颖, 富有较高的艺术魅力。
今天,语文小编就跟大家分享杜牧《赤壁》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 去的大江之滨, 观“赤壁”而思史, 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 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 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 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 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 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 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 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 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 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 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 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 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 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 诗和绝句。
杜牧《赤壁》诗词赏析杜牧《赤壁》诗词赏析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一篇绝句。
诗歌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思维独到,见解新颖,富有较高的艺术魅力。
今天,语文小编就跟大家分享杜牧《赤壁》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这篇杜牧《赤壁》赏析是来自于语文网小编的分享,希望在对大家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调动我们自学、探讨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祝大家学习进步!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赤壁》杜牧古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杜牧古诗词鉴赏《赤壁》杜牧古诗词鉴赏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古诗词鉴赏非常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杜牧《赤壁》原文+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赏析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这首诗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赤壁》中考真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011·贵州铜仁)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2011·贵州铜仁)
19.①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②.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读《赤壁》回答问题。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2、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3、《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1分)
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1分)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四、古诗词赏析(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2分)
15.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联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咏史诗。
特点:借史实抒情。
2.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为下文论史抒怀做下铺垫。
3.“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19、B B
1、七绝诗咏史诗折戟
2、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独的心情(1分),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1分)。
15.①史册(1分)②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示例:耿耿忠心、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精神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