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等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24.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赏析简答题: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赏析简答题:1、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答:“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
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杜牧《赤壁》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赏析】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相比。
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又使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这些,都影响着他的诗的风貌。
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
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
晚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矛盾心理,感慨衰败不可避免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
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都有大量怀古伤今之作。
杜牧写这类诗,完全是一种大手笔的气概,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赤壁》写于杜牧官黄州刺史(842—844年)时,反映的心理状态和含蓄而俊爽的风格与《过华清宫》一致,但在写法上却别具一格。
《赤壁》的开头便与众不同。
《过华清宫》是由回望引起回想,杜牧还有很多咏史诗是一开头就高度概括,纵横驰骋。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一片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赤壁》诗歌比较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中认前朝的意思是通过断戟认清了三国历史。
B杜诗中的二乔是指大乔、小乔。
她们是吴国美女。
锁二乔形象描绘出假想中曹操得胜后的骄恣之态。
C胡诗中烈火西焚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激烈魏旗被焚点明战局已定胜负已明。
D胡诗中不假挥长剑是指周瑜不凭借兵力而是凭借人事谋略战胜了曹操。
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决战时刮起了东风否则周瑜不可能取胜。
B胡诗认为周瑜取胜不靠天时兵力而在于人事谋略与杜诗之论截然对立。
C两诗开篇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面但描写战争的手法却不相同。
D两诗对周瑜的评价不一样。
杜诗对周瑜揶揄、嘲讽之意胡诗却把周瑜写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3判断正误杜牧《赤壁》前两句写感怀的物由后两句是议论告诉我们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靠的完全是运气语气中包含着对周瑜的蔑视和对曹操的同情。
参考答案1A 2C 3错误《过零丁洋》阅读测试题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
2.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争生活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
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3.这两句诗表现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崇高的民族气节。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泥沙之中,经历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蚀,竟然没有腐烂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仍然能够辨认出是赤壁战役中留下的遗物,这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
仿佛当年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
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
这样用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篇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杜牧《赤壁》胡曾《咏史·赤壁》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答: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解析: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教训。
字面上是讲二乔,实际上是说这一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则家国难保。
而胡诗则是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析: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
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
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对比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中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默写古诗文(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4)杜牧《赤壁》用言论抒发感慨,隐含着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6)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2.默写与运用。
(1)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5)《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十二章》中其弟子子夏所说的话,告诉了世人要从学习、立志、提问、思考等方面来提升个人修养:“______,______。
”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5篇】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谈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消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觉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洁净出来识别一番,发觉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设东风不给周瑜以便利,结果唯恐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谈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由于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斗失败的缘由,只选择当时的成功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由于这次成功的关键,最终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忙周郎取得了成功,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便利,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成功,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闻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
假如曹操成了成功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定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24.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赏析简答题: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赏析简答题:1、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答:“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背景】《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
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镇和吐蕃贵族的入侵。
他认为,唐朝必须消除这两大祸害,加强团结,夺回失地,国家能够解决,人民才能受苦。
降低。
但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也没有表现出他的野心,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症。
故事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这是一场在三国历史形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
结果,孙和刘连军击败了曹军,34岁的孙武军指挥官周瑜是这场战斗中的头号人物。
诗人观看了古战场的遗物,表达了他对赤壁之战的独特见解。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赏析]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
沉埋在泥沙中的断戟还没有烂掉,经过一番磨洗确认它出自于前朝。
遥想当年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战机,恐怕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上早就锁上了东吴“二乔”了吧。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不是靠的安邦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练习]1.《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赤壁》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句子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a href=“http:///fanwen/shuoshuodaquan/”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说恼芾恚乙攀硕宰约荷环晔薄⒒巢挪挥龅目局榈氖涫?/p>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赋练习姓名:班级:分数:一、基础知识注音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嫠妇愀然横槊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戌扁舟....解释加点字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横槊赋诗...词类活用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⑴.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⑶.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⑷.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重要句式1.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3.客有吹洞箫者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渺渺兮予怀、凌万顷之茫然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而又何羡乎11.固一世之雄也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选择题。
《赤壁》赏析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3分) 古诗鉴赏。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指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 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0分) 阅读《赤壁》,完成以下问题。
(1)请从运用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该诗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写实,借“折戟”引起对赤壁之战的联想,为下文虚写做铺垫。
B.“前朝”指前一个朝代;“东风”指赤壁之战;“周郎”指东吴将领周瑜。
C.此诗借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感慨,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
D.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2)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并说出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杜牧赤壁练习题杜牧赤壁练习题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其中《赤壁》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展现了杜牧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些练习题,深入探究杜牧的《赤壁》。
1. 《赤壁》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通过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杜牧的《赤壁》以描绘赤壁之战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他以诗人自身的视角来观察战争的场景,通过对赤壁山水的描绘,将战争的悲壮与自然的美景相结合,表达了对英雄壮举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深思。
2. 诗中的“千古江山”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词语在诗中如此重要?“千古江山”指的是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山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辉煌。
在《赤壁》中,杜牧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他认为这场战争不仅是一次决定了历史走向的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通过使用“千古江山”这个词语,杜牧强调了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3. 诗中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是什么意思?它对整首诗的意境有何作用?“白发渔樵江渚上”是诗中的一个描写,指的是在江渚上的白发渔樵人。
这个描写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
白发渔樵人的形象象征着平凡的生活和普通人的命运,他们在战乱中艰难生存,但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园的深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个描写在整首诗中起到了衬托和对比的作用,使得战争的悲壮和人民的苦难更加鲜明。
4. 诗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怎样的描写?它表达了什么意境?“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诗中对战争英雄的描写。
这句话通过对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迈。
羽扇纶巾象征着高贵和儒雅,而谈笑间则表现了英雄们从容自信的态度。
樯橹灰飞烟灭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烈火和破坏力,表达了英雄们在战争中的壮丽和牺牲。
5. 诗中的“三国演义”的提及是什么意思?它对整首诗的意义有何影响?在《赤壁》的最后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提及了《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周瑜和小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春望》思维导图图解及练习图解诗文知作者知背景知内容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简介了解背景解析内容直击中考【2007年湖北省恩施】(一)欣赏《赤壁》,回答问题。
(4分)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答案】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回答均可。
【2017年四川达州】13.诗歌鉴赏。
(4分)【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分)【答案】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1分)。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1分)(共2分)(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1分)。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1分)。
(共2分)【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8.阅读《赤壁》,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A. 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 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 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赤壁》杜牧
1、诗中有起兴作用,借它物以引出自己所咏事物(诗中借古物引起对前朝人物
和事迹的慨叹,从而引发联想)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诗中用假设句,表明机遇可以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诗中表现赤壁之战
的取胜含偶然因素)(诗人认为要建立一番事业,除了具备一定内因外,一定的外部条件也十分重要形象的说明了条件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认为自己总会有所作为,能看出诗人的抑郁不平)(诗中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感叹)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
1、诗中融情与景,将凄凉的环境、孤独的情怀与浓浓的相思寄于雨中的诗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诗中勾勒了一幅期望与失望交替、愁绪于秋池共掌的虚实相生的画面,从中
反映诗人思亲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诗中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的境界,使时间和空间交会融合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当我们思念昔日好友,想想日后相见情景时,可以引用《夜雨寄北》中的名
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本诗中与“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7、与清代姚培谦在在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评论“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
人”,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羁旅的愁苦和思恋的真情的句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游山西村》陆游
1、诗中表现农家丰收喜悦和主人热情好客的醇厚品行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诗中运用比喻点明人生道路坎坷、曲折,但前景又无限美好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或不如意,在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遇时,只要我们不灰心丧气,脚踏实地,加倍努力,自然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4、诗中既写了春社欢快的气氛,又表现了民风的淳朴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近,柳暗花明又一村。
5、揭示出人生中迷茫与希望共存与转化的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
6、刻画出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
时夜叩门。
7、描摹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箫鼓追随春
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