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本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32
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孟德尔遗传定律,也称为遗传的基本定律,主要涉及到基因在杂合状态下的独立性以及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离。
而同源染色体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孟德尔遗传定律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但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对于理解孟德尔定律和遗传规律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这正是孟德尔定律中基因分离的实质。
因此,对于遗传学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孟德尔遗传定律与染色体遗传物质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遗传的规律,即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母双方基因在子代中以一定比例分离和组合。
这一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孟德尔在提出这一定律时,并未明确涉及染色体这一概念。
后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源染色体与遗传规律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一条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这个过程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也为生物种群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基因家族。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这一过程正是孟德尔遗传定律所描述的基因分离现象。
此外,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也会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使得子代的遗传信息更加丰富多样。
孟德尔遗传定律与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离和组合规律,而染色体遗传物质的研究则为孟德尔定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通过对染色体的观察,科学家们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遵循一定的遗传规律。
这使得孟德尔遗传定律得以成立,并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同源染色体概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遗传学的基本框架。
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基因在杂合状态下的独立性和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离规律,而同源染色体则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三大遗传定律是指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定律一:单因素遗传规律,也称分离规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花的杂交实验,发现性状表现会按照一定比例分离出现在子代中。
这个比例是3:1。
它的细胞学基础是在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成对分离,每个子细胞获得一份染色体。
定律二:双因素遗传规律,也称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花的杂交实验,发现两个性状会同时遗传,而不是分别遗传。
它的细胞学基础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成对分离,每个子细胞获得一份染色体,因此可以随意组合。
定律三:连锁遗传规律,也称联锁规律。
这个定律是由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的。
他发现,某些基因是联锁的,它们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有时会一起遗传。
它的细胞学基础是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并不总是成对分离,有时会发生染色体互换,导致基因的连锁性发生变化。
简述遗传三大定律的内容
1 遗传学发展史
遗传学作为一门科学自1866年德国医学家培根发表他的著作《千
变万化的生命》,正式步入正轨之后,历经三位出色的遗传学家——
裘伯、牛顿和莱布尼茨开创和发展,让其变成了一个人类对自身起源
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
2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
1、裘伯定律:
被称为“父本遗传”的定律,任何两个个体之间的遗传特征,其
中有一半是来自于父亲,而另外一半则来自于母亲。
2、牛顿定律:
也称“阿克里德遗传”,它认为进化的遗传特征由双亲所遗传的
特征的叠加而形成,而任何个体的组成都是由双亲给它遗传的某一特
性决定的。
3、莱布尼茨定律:
也称“等位基因”染色原定律,它指出,由单倍体组成的染色体,比如种类丰富的人类等,要维持有限种类的不同型态,只要能改变提
供变异性的等位基因结构。
它也说明,在不同的时期中,一个基因可
以表现出两种或更多的可能性。
3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对人类的应用
这三大定律让人类对自身的起源与发展有了重大的贡献,它们把
遗传学的原理应用到工业生物学中来,帮助我们了解到,怎样通过控
制和改变人类群体的遗传特征,来自强自弱,使民族日益健壮。
同时,它也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基因材料中,育出新品种,让人类具有更
好的繁殖能力,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知识点以及遗传的基
本规律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知识点是孟德尔的基因定律和配对定律。
1. 孟德尔的基因定律:
- 定律一:单性别定律(第一定律)- 每个个体的所有个体特征均由一对自我配对的基因决定,这些基因分离,同时传递给后代,但每个后代只能获得一对基因之一。
- 定律二:同等分割定律(第二定律)- 在基因自由组合的配子中,每个基因均以等概率分配给后代,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2. 配对定律:
- 配对定律是指在有性繁殖中,父母所带的两对染色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分开,并且配对的染色体按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个配子中。
- 配对定律的基本规律是随机分离和随机结合,即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的组合是随机的,结果是多样化的基因遗传组合。
基本规律包括:
- 显性和隐性遗传:某些基因表现出显性特征,而其他基因则以隐性方式表现,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组合在一起时才会展现出来。
- 随机分离和独立性:在遗传过程中,配对的染色体会以随机的方式分离,相互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 基因的独立性: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基因的表达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这些定律和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基因传递方式。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专题七遗传的基本定律[竞赛要求]1.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人类遗传病与优生)2. 孟德尔定律遗传定律的演变(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现性,超显性,互补作用,累加作用,上位性,重叠作用,抑制作用,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基因诊断)3.性染色体和性连锁基因(性染色体概念,性别决定类型,伴性遗传,人类常见的性别畸形)。
[知识梳理]一、孟德尔定律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 ×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是: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适用范围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细胞核遗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例,卷发与直发为一对相对性状,且卷发为显性,直发为隐性。
父母俱为卷发,如基因型俱为Aa,则有可能生出直发(aa)的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自由组合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只适用于不连锁基因。
例,卷发直发(A或a)与双眼皮单眼皮(B或b)两种形状互不干扰,各自遗传。
卷发、双眼皮为显性,直发、单眼皮为隐性。
俱为卷发、双眼皮的夫妇,若其基因型俱为AaBb,其子女表现性有卷发单眼皮,直发单眼皮,卷发双眼皮,直发双眼皮四种可能。
连锁互换定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换,就会使位于交换区段的等位基因发生互换。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例,有一种叫做指甲髌骨综合症的人类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NP表示)与ABO血型的基因(IA,IB或i)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患这类疾病的家庭中,NP基因与IA基因往往连锁,而NP的正常等位基因np与IB基因或i基因连锁,又已知NP和IA之间的重组率为10%.由此可以推测出,患者的后代只要是A型或AB型血型(含IA基因),一般将患指甲髌骨综合症,不患这种病的可能性只有10%。
因此,这种病的患者在妊娠时,应及时检验胎儿的血型,如果发现胎儿的血型是A型或AB型,最好采用流产措施,以避免生出指甲髌骨综合症患儿.。
第五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选择题1.(2014 .上海模拟)图一为某二倍体生物(AaBb)细胞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二表示其中某一时期的细胞图像,正确的选项是( )A.图一若为减数分裂,则A与a的分离和A与B的组合发生在cd段某个时期B.图一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图二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图二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2.(2014.福建厦门模拟)某人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由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B.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B1和C1;B2和C2C.DNA数目相同的是A1和B1;A2和B2D.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3.(2014 . 四川雅安模拟)下列与细胞功能及细胞生命历程等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中只有细胞分化B.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细胞吸收K+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增大而加快C.有丝分裂中如果细胞中存在染色质,则说明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未离开生物体的细胞不具有全能性4.(2014. 重庆模拟)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一动物正在分裂的三个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B.甲、乙、丙中核DNA含量的比例为2:2:1C.若三个细胞来自同一器官,该器官可能是卵巢D.若三个细胞为亲子代关系,则关系为甲→乙→丙5.(2014.安徽阜阳模拟)基因型为AaX B X b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右图(①、②代表X染色体),该卵细胞产生过程中()A.卵母细胞未能进行染色体复制B.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未能联会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关同源染色体未能分开D.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染色体组成与其都相同6. (2014.重庆模拟)下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C.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7.(2014 .四川绵阳模拟)甲→丁为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l、lC.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D.乙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8.(2014.北京模拟)右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B.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则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C.若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则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D.如图基因N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9.(2014.天津模拟)遗传学上,将杂种后代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C.性状分离D.分离定律10.(2014.重庆模拟)番茄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
杂合的红果肉的番茄自交获F1。
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无性状分离 B.F2中性状分比离3:1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的占2/5 D.在F2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11.(2013·北京市石景山区模拟))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统计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得到如下曲线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12.(2014.山东潍坊模拟)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13.(2014.浙江宁波模拟)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不存在相互作用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 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14.(2014.安徽滁州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15.(2014.广东揭阳模拟)图甲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乙表示某种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出现的异常“十字型”结构,其上的字母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均相同B.图甲中位于染色体2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都只能在雄性个体中表现C.图乙中的现象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图乙中只有一个四分体,因为含有四条染色单体16.(2014.福建福州模拟)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17.(2014. 四川成都模拟)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交配结果如下表所示。
)A.1:1:1:1 B.3:1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18.(2014.广东深圳模拟)假设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
现有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在他们所生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A. 7/16B. 9/16C. 3/8D. 3/1619.(2014.浙江杭州模拟)一对黄色卷尾鼠杂交,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卷尾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B.鼠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C.上述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子代中可能不存在黄色纯合子20.(2014.石家庄模拟)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
右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21.(2014.天津十二区联考)某种蛙的眼色有蓝眼(A_B_),绿眼(A_bb、aabb),紫眼(aaB_)三种,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蓝眼蛙与紫眼蛙交配,F1仅有蓝眼和绿眼两种表现型,理论上F1蓝眼蛙和绿眼蛙的比例为()A.1:l B.3:2 C.9:7 D.3:122.(2014.江南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③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与细胞质DNA 平均分配④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23.(2014.黑龙江牡丹江模拟)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
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
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不可能是()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24.(2014.广州模拟)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动物个体①②的生殖方式完全相同B.图中a、b、c三种细胞的产生方式,仅c为有丝分裂C.动物个体②的产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经过一定的处理也可回复到类似受精卵时期的功能D.动物个体①之间在性状上也不完全相同,动物个体②在性状上跟c也不完全相同,可能的原因均有基因发生突变或由环境条件引起等25.(2014.浙江杭州模拟)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B.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26.(2014.济南模拟)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27.(2014.福建厦门模拟)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⑥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②⑤28.(2014.成都模拟)关于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人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HIV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流感病毒的核酸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29.(2014 .湖南十二校联考)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右图所示,则Fl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30.(2014.临沂模拟)某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该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