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简版)

  • 格式:ppt
  • 大小:459.00 KB
  • 文档页数:2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国的政权性质
• •
“临时之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 国政权。
北洋军阀的封建割据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北洋军阀的封建割据:
北洋军阀形成于袁世凯时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 、皖、奉三大派系。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各派军阀自立称雄,从 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
• 1914年 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 1915年 发表《讨袁声明》,发动“护国运动” 1916年 发动护法运动 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 元帅 1917年 被迫辞去大元帅职, 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 列宁复函孙中山,向“中国革命的领袖” 致敬,“共同进行斗争” 1918年 《建国方略 心理建设》付梓 发表《护法宣言》 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 1925年 病危,口授遗嘱、《致苏联遗书》 在《遗嘱》及《遗书》上签字 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叙述为什么会选择暴力革命
• 他《伦敦蒙难记》中承认,他早期曾投身于‚以和平 之手段、渐进之方式请援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运动, 只是在多次碰壁之后,‚然望治止心愈坚,要求之愈切, 积渐而知和平手段不得不易以强迫‛。 • 1904年,他在题为《支那问题真解》的英文稿中又一 次指出:‚我辈虽有种种不平,而犹欲勉与周旋,乃终不 可得。是以支那人翻然欲该前失,建设东亚平和,以为世 界之平和,必当思适宜之方法以达到其目的。所谓‘欲得 平和不可不决裂者,亦时机拶逼之而出’者也。‛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次完整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封建帝制,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及其 主子帝国主义。 2、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 念深入人心。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 的队伍不断壮大起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 力量。
缺乏广大民众的支持和革命军事力量的依靠。
思考
• 辛亥时期的志士仁人什么选择了革命?
称行被 他者中 为”国年 “。国, 中也民国 国有党民 国人尊政 父称为府 。他“通 为永令 “远全 现的国 代总, 中理尊 国”称 之;其 父中为 ”国“ ,共中 而产华 民党民 间则国 普称国 遍他父 为” “。 革孙 命文 先 1940
• 中山先生年表 革命 1883年 与陆皓东捣毁神像 1884年 “始有志于革命” 鼓动“勿敬朝廷”,被视为“大逆 不道”,与陈少白、尢列、杨鹤龄为“四 大寇” 《致郑藻如书》 1894年 《上李鸿章书》 兴中会成立 1895年 香港密谋起义失败,陆皓东等就 义 1896年 伦敦蒙难
• 1924年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并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筹办黄埔军校 发布《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通过《国共合作草案》、《国民党与世界革 命运动草案》 发布《北伐宣言》,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应冯玉祥之邀,同意北上 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和反对军阀, 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 发表《入京宣言》
问题讨论
影响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是一场发生在1911年,旨在推翻清 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这场革命最 终颠复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 国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 为辛亥革命。 •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 爆发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辛亥革命另一 种广义的用法,指自清末开始中国出现的多次革 命运动,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为止。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取得了推翻清朝,结束帝制,建立 民主共和国的伟大胜利,可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 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并未改变。这种结局表明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影响
• • • •
1、推翻了帝制,尝试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2、 破除了传统文化 3、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4、西方思想体系的深入 5、社会与文化的变化

问题讨论
1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 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戊戌维新运动相 比,虽然都是为了反帝反封,但有着本质的不同:
2、辛亥革命算不算失败?
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里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 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真正改 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只不过起到了改朝换代的作用,由北洋军阀的 封建割据取代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它只能算是一次失败 的革命。
• 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 响。

列宁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中国人民的 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 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国代表会议 文献》,《列宁全集》第21卷第163页,人民出 版社1990年版)。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 源自文库终结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准殖民治 辛亥革命爆发 的历史背景 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资本主义的发展
孙中山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 亥 革 命
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前期活动
辛亥革命从 爆发到失败
辛亥革命评析
理论宣传 组织 活动 军事斗争 1、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袁世凯称帝与张勋 复辟 3、北洋军阀的封建割据与旧民主主义革 命的终结 历史功绩 历史 局限
• 1898年 拜会康、梁 1899年 两党合作失败 1900年 惠州起义失败 1904年 加入致公会 1905年 同盟会成立 • 《民报》创刊,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 三民主义 1906年 提出“五权宪法” 1907年 潮州黄冈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钦州、廉州、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
• 1908年 钦州、廉州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 武昌首义 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 宣誓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发表《孙大总统对外宣言》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辞临时大总统职 受任全国铁路督办 1913年 宋教仁被刺 发动二次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袁世凯和张勋之流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发动“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 战争,讨伐袁世凯和张勋之流的复辟行为。“二次革命”虽然迫使 袁世凯取消了帝制,但护法战争却由于陈炯明的叛乱归于失败。 护法战争的失败,宣告了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终结,同时也使孙中山深刻认识到,要改造中国,振兴中华,必 须寻求新的力量,探索新的道路。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 __刘少奇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 为以後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___周恩来

“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 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 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___ 何香凝
关于革命派为什么要革命的其他言论
• 陈天华在1905年12月7日的《绝命辞》中自称:‚去岁 以前,亦渴望满洲变法,融化种界,已御外侮。然则近则 主张……欲使中国不亡,惟有(与清王朝)一刀两断‛。 • 1896年12月3日香港《支那邮报》的一篇文章曾这样概 括:‚至革命派之缘起,虽无追溯,而其大致要有不慊于 满清之行事。近中日一战,而此派遂斩然露头角。孙逸仙 博士之辈之初意,原欲已和平之手段要求立宪政体之创行 而已,迨至和平无效,始不得不出于强力。‛

同盟会是一个有明确政治纲领和完整组织机 构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 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已经进 入新的阶段。 •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对三民主义的辩证认识
民族主义:以“革命排满”、“光复汉族” 为主题的民族主义对于唤起广大群众参加革命具 有极大的号召力,但带有民族复仇主义的局限, 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真正独立 的主张,甚至还幻想“世界列强赞成中国之革命 事业”。 • 民权主义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 心问题,但它只主义了政体的变革,却忽略了国 体的变革,尤其表现出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 缺乏反封建的彻底性。 • 民生主义触及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具有 反封建的革命性,但它带有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性, 不可能真正解决封建土地所有证问题。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 、如果不发生辛亥革命,清王朝当时实行的 “新政”和“预备立宪”能不能使中国走上现代 化道路?
5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难以行 通?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支撑资产阶级共和国大厦。
当时的中国缺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条件(民主法制 与公民社会)。 近代民主思想启蒙不足(封建思想文化影响太深)。
孙中山对清政府腐败的揭露
• “至中国现行之政治,可以数语赅括之曰:无论为朝 廷之事,为百姓之事,甚至为地方之事,百姓均无发言或 与闻之权;其身为民牧者,操有审判之全权,人民身受冤 抑,无所吁诉,且官场一语等于法律,上下相蒙相结,有 利则各保其私囊,有害责各委其责任。婪索之风已成习惯, 官以财得,政以贿成。间有一二被政府惩治或斥革者,皆 其不善自谋得也。然经一番之惩治或斥革,而其弊害乃逾 甚。……夫满政府既藉苞苴科敛、卖官鬻爵以自存,则正 如粪土之壤,其存愈久而其秽愈甚;被人民怨望之潮,又 何怪其潜之而暗长乎! • ——孙中山:《伦敦蒙难记》
• 1921年 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 《建国方略 物质建设》付梓 会见李大钊 1922年 以大元帅名义发动员令,命令各军分路 出师北伐 与陈炯明失和,北伐失败 李大钊由京到沪会见交谈,并介绍李大钊 加入国民党
• 1923年 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公布《中国 国民党党纲》,《中国国民党总章》 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复命廖仲恺与越 飞商谈中苏联合细节 再建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 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国国民 党党纲草案》 发表《关于粤海关关余问题宣言》,抗议美、 英干涉中国内政 李大钊抵广州,协助完成国民党改组和召开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年夏,孙中山曾上书建议李鸿章在中国 ‚建华盛顿之功勋‛,并具体提出了四项改革纲 领,即‚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 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 其用,货能畅其流。‛希望李鸿章能够接受他的 上书,厉行变法,以筹自强。 结果上书遭贬,促使了孙中山的思想觉悟。 这使孙中山认识到,无论是满族专政还是汉族人 掌权,只要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就不可能给资 产阶级以民主。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靠和平 手段是不行的,只有通过革命道路,靠暴力夺权。 由此,孙中山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