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动力元件与执行元件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绪论1-1 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
1-2 液压传动装置由()、()、()和()四部分组成,其中()和()为能量转换装置。
1—3 设有一液压千斤顶,如图1—3所示。
小活塞3直径d=10mm,行程h=20mm,大活塞8直径D=40mm,重物w=50000N,杠杆l=25mm,L=500mm。
求:①顶起重物w时,在杠杆端所施加的力F;②此时密闭容积中的液体压力p;⑧杠杆上下动作一次,重物的上升量H;④如果小活塞上有摩擦力f l=200N,大活塞上有摩擦力f2=1000 N, 杠杆每上下动作一次,密闭容积中液体外泄0.2cm3至油箱,重新完成①、②、③。
图题1—3第二章液压油液2-1 什么是液体的粘性?2-2 粘度的表式方法有几种?动力粘度及运动粘度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什么?2-3 压力和温度对粘度的影响如何?2—4 我国油液牌号与50℃时的平均粘度有关系,如油的密度ρ=900kg/m3,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30号机油的平均运动粘度为( )m2/s;2)30号机油的平均动力粘度为( )Pa .s;3) 在液体静止时,40号机油与30号机油所呈现的粘性哪个大?2—5 20℃时水的运动粘度为l ×10—6m2/s,密度ρ=1000kg/m3;20℃时空气的运动粘度为15×10—6m2/s,密度ρ=1.2kg/m3;试比较水和空气的粘度( )(A)水的粘性比空气大;(B)空气的粘性比水大。
2—6 粘度指数高的油,表示该油 ( )(A) 粘度较大; (B) 粘度因压力变化而改变较大;(C) 粘度因温度变化而改变较小; (D) 粘度因温度变化而改变较大。
2—7 图示液压缸直径D=12cm,活塞直径d=11.96cm,活塞宽度L=14cm,间隙中充以动力粘度η= 0.065Pa·s 的油液,活塞回程要求的稳定速度为v=0.5 m/s,试求不计油液压力时拉回活塞所需的力F等于多少?图题2-7第三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3-1 静止流体力学3—1什么是液体的静压力?压力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压力的单位是什么?3—2在图示各盛水圆筒活塞上的作用力F=3000 N。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P4 小节习题:(1)机械能、液压能。
(2)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调节元件、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
(3)动力元件。
(4)机械能、机械能。
(5)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
(6)1.液压传动的优点1)能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且调速范围大。
2)容易实现较大的力和转矩的传递。
液压传动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运动惯性小。
3)液压传动装置工作平稳,反应速度快,换向冲击小,便于实现频繁换向。
4)易于实现过载保护,而且工作油液能实现自行润滑,从而提高元件的使用寿命。
5)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
6)液压元件易于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2.液压传动的缺点1)液体的泄漏和可压缩性使液压传动难以保证严格的传动比。
2)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传动效率较低。
3)对油温变化比较敏感,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下工作。
4)液压传动出现故障时,不易诊断。
P7 小节习题:(1)由于液体内磨擦力的作用,而产生阻止液层间的相对滑动。
(2)动力黏度、运动黏度、相对黏度。
(3)运动黏度,υ,m2/s,mm2/s。
(4)黏度较低。
(5) 40℃运动黏度,mm2/s。
(6)石油型、乳化型和合成型。
(7)水分、空气、微小固体颗粒、胶质状生成物。
(8)a.堵塞过滤器,使液压泵吸油困难,产生噪声,堵塞阀类元件小孔或缝隙,使阀动作失灵。
微小固体颗粒还会加剧零件磨损,擦伤密封件,使泄漏增加。
b.水分和空气混入会降低液压油的润滑能力,加速氧化变质,产生气蚀;还会使液压液压系统出现振动、爬行等现象。
(9)a.严格清洗元件和系统。
b.尽量减少外来污染物。
c.控制液压油的温度。
d.定期检查、清洗和更换滤芯。
e.定期检查和更换液压油。
本章习题1.填空题(1)法向力,N/㎡即pa 。
(2)压力和流量。
(3)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相对压力。
(4)输入流量。
(5)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
(6)功率损失、油液发热、泄漏增加。
综合测试题Ⅰ答案一、填空题1.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动力元件、执行元件2.层流;紊流;雷诺数3.粘性;沿程压力;局部压力4.吸油;压油5.端面、径向;啮合;端面6.过滤精度、通流能力、机械强度;泵的吸油口、泵的压油口、系统的回油路上7.压力,行程;速度,位置8.干空气;湿空气;湿度、含湿量二、选择题1.A;B2.A、C;B、D3.C;A4.D;C5.A、B、C;A6.C;B7.A;C8.D;A9.B;A10.A;D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名词解释1.当液体流经圆锥环形间隙时,若阀芯在阀体孔内出现偏心,阀芯可能受到一个液压侧向力的作用。
当液压侧向力足够大时,阀芯将紧贴在阀孔壁面上,产生卡紧现象。
2.在液压系统中,若某点处的压力低于液压油液所在温度下的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分离出来,使液体中迅速出现大量气泡,这种现象叫做气穴现象。
当气泡随着液流进入高压时,在高压作用下迅速破裂或急剧缩小,又凝结成液体,原来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了局部真空,周围液体质点以极高速度填补这一空间,质点间相互碰撞而产生局部高压,形成压力冲击。
如果这个局部液压冲击作用在零件的金属表面上,使金属表面产生腐蚀。
这种因空穴产生的腐蚀称为气蚀。
3. 变量泵是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
4. 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供油,通过改变泵的排量来改变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从而实现调速的回路称为容积调速回路。
5. 非时序逻辑系统是系统的输出只与输入变量的组合有关,与变量取值的先后顺序无关。
五、分析题1.解:1)进油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v 1= q min /A 1;出口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 v 2= q min /A 2因A1>A2,故进油节流调速可获得最低的最低速度。
2)节流阀的最小稳定流量是指某一定压差下(2~3×105Pa ),节流阀在最小允许开度 A Tmin 时能正常工作的最小流量q min 。
第二讲压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液压动力元件起着向系统提供动力源的作用,是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元件。
液压系统是以液压泵作为系统提供一定的流量和压力的动力元件,液压泵将原动机(电动机或内燃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是一种能量转换装臵。
第一节液压泵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2-1 液压泵工作原理图液压泵都是依靠密封容积变化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故一般称为容积式液压泵,图2-1所示的是一单柱塞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图中柱塞2装在缸体3中形成一个密封容积a,柱塞在弹簧4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偏心轮1上。
原动机驱动偏心轮1旋转使柱塞2作往复运动,使密封容积a的大小发生周期性的交替变化。
当a有小变大时就形成部分真空,使油箱中油液在大气压作用下,经吸油管顶开单向阀6进入油箱a而实现吸油;反之,当a由大变小时,a腔中吸满的油液将顶开单向阀5流入系统而实现压油。
这样液压泵就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原动机驱动偏心轮不断旋转,液压泵就不断地吸油和压油。
2.液压泵的特点单柱塞液压泵具有一切容积式液压泵的基本特点:(1)具有若干个密封且又可以周期性变化空间。
液压泵输出流量与此空间的容积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次数成正比,与其他因素无关。
这是容积式液压泵的一个重要特性。
(2)油箱内液体的绝对压力必须恒等于或大于大气压力。
这是容积式液压泵能够吸入油液的外部条件。
因此,为保证液压泵正常吸油,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或采用密闭的充压油箱。
(3)具有相应的配流机构,将吸油腔和排液腔隔开,保证液压泵有规律地、连续地吸、排液体。
液压泵的结构原理不同,其配油机构也不相同。
如图8-1中的单向阀5、6就是配油机构。
容积式液压泵中的油腔处于吸油时称为压油腔。
吸油腔的压力决定于吸油高度和吸油管路的阻力吸油高度过高或吸油管路阻力太大,会使吸油腔真空度过高而影响液压泵的自吸能力,压油腔的压力则取决于外负载和排油管路的压力损失,从理论上讲排油压力与液压泵的流量无关。
第一章习题答案1-1 填空题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传动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一种传动方式。
2.液压传动必须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依靠液体的(压力)来传递动力,依靠(流量)来传递运动。
3.液压传动系统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五部分组成。
4.在液压传动中,液压泵是(动力)元件,它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向系统提供动力。
5. 在液压传动中,液压缸是(执行)元件,它将输入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
6.各种控制阀用以控制液压系统所需要的(油液压力)、(油液流量)和(油液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实现各种不同的工作要求。
7.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只表示元件的(功能),不表示元件(结构)和(参数),以及连接口的实际位置和元件的(空间安装位置和传动过程)。
8.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在系统中均以元件的(常态位)表示。
1-2 判断题1.液压传动不易获得很大的力和转矩。
(X)2.液压传动装置工作平稳,能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但不能快速起动、制动和频繁换向。
(X)3.液压传动与机械、电气传动相配合时,易实现较复杂的自动工作循环。
(✓)4.液压传动系统适宜在传动比要求严格的场合采用。
(X)第二章习题答案2-1 填空题1.液体受压力作用发生体积变化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可用(体积压缩系数)或(体积弹性模量)表示,体积压缩系数越大,液体的可压缩性越(大);体积弹性模量越大,液体的可压缩性越(小)。
在液压传动中一般可认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
2.油液粘性用(粘度)表示;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三种表示方法;计量单位m2/s是表示(运动)粘度的单位;l m2/s = (10心厘斯。
3.某一种牌号为L-HL22的普通液压油在40。
C时(运动)粘度的中心值为22厘斯(mm2/s)。
4.选择液压油时,主要考虑油的(粘度)。
(选项:成分、密度、粘度、可压缩性)5.当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高,环境温度高或运动速度较慢时,为了减少泄漏,宜选用粘度较(高)的液压油。
第一章巩固与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液体2.负载阻力、负载3.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工作介质4.零位5.可压缩性、动态性、高压6.液体内部摩擦力7.运动、动力、相对8.运动粘度、υ、m2/s、cm2/s、1m2=104cm2/s9.高、低10.静压力、p11.流量、速度、面积12.等值的传递到液体内部的所有点13.无粘性、不可压缩14.平均流速、运动粘度、直径15.2.5二、选择题。
A、C、B三、判断题√××√××√××四、简答题略五、计算题1.解:依据公式1-3代入后得p=2.86×1042.解根据帕斯卡原理p B+ρgh=p a代入数字后得p B=9.25×104(p a)3.解.(1)依据公式1-80E=t1/t2代入后得0E=3(2)依据公式1-10007.6-4/E Eν=⨯代入后得ν=21.47(3)依据公式1-7μνρ=代入后得μ=1.93×10-2 (pa.s) 4.解(1)依据公式1-21e c H dRνυ=代入得eR=1875,故为层流根据公式1-30代入得p=8.1×104 (pa) (2)计算得R=2500e故此时为紊流根据公式1-30代入得p=1.6×105(pa)5.解将数代入1-36计算得:S=0.31×10-46.解将数代入1-39计算得:(1)q= 0.8×10-7m3/sV(2)q= 0.1×10-7m3/sV一、填空1.机械能、液压油输出、液压能2.容积、吸油、压油3.壳体、端盖4.吸油、压油5.卸荷槽、吸油、压油6.单作用、双作用、定子、转子、叶片、泵体7.排量、变量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变量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二、选择题C B、B、A、A、D、D、B三、判断题√××√√√√×√√四、简答题略一、填空题1.液压缸、液压马达2.单作用液压缸、双作用液压缸3.单活塞杆、双活塞杆、缸体、活塞杆4.大、小5.活塞、活塞杆、缸体、缸盖、密封圈6.单向、外力、成对使用7.叶片摆动式、齿轮齿条式、螺旋式二、选择题B、A、B、C、B A、B三、判断题×√××××××√×四、简答题略五、计算题略一、填空题1.方向、压力、流量、控制2.阀芯和阀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油液流动方向、油路间连接、方向3.手动、电动、机动、液动、电液动4.电液比例减压阀、液动换向阀5.系统压力、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6.调压、压力、安全、过载7.进口、出口、开、油箱相连8.通流面积、流量、运动速度9.针式、偏心式、轴向三角槽式、周向缝隙式、轴向缝隙式10.分流阀、集流阀、分流集流阀二、选择题D、A、A、B、B A、D、B、C、B A三、判断题√√√×√√×√××√×四、简单题略一、填空题1.储存油液、散发油液热量、沉淀污物、溢出油液中气体2.滤油器3.网式、线隙式、纸芯式、烧结式、磁性4.蓄能器5.蓄能器6.油管、管接头二、选择题D、B、C、C、B三、判断题×××√√××四、简单题略一、填空1.液压元件2.任意位置、停止后窜动3.功率损耗、降低发热4.液压缸、工作部件5.节流、容积、容积节流6.进油节流、回油节流、旁路节流7.差动连接、双泵供油、增速缸8.采用压力继电器、顺序阀、行程阀9.泄漏、制造精度、补偿二、判断题×√×√√√三、选择题A;B、ABD;B、B;C、B;C、B、A、C、C、B四、简答题略五、计算题1.(1)运动中A、B处压力为1MPa碰上挡铁后A处为5MPa、B处为3MPa (2)A、B处压力为5MPa2.4MPa、2MPa、03.(1)A点压力5MPa,C点压力2.5MPa(2)A点压力1.5MPa,C点压力2.5MPa(3)04.(1)A、B点压力为4 MPa,C点压力为2 MPa(2)首先计算I缸的负载为3.5 MPa,当1YA得电后,活塞运动过程中,A、B点压力为3.5 MPa,C点压力为2 MPa。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一部完整的机器一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 、 、2 、液体传动是主要利用 能的液体传动。
3 、液压传动由四部分组成即 、 、 、 。
4 、液压传动主要利用 的液体传动。
5 、液体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流体传动。
包括 和 。
二、计算题:1:如图 1 所示的液压千斤顶,已知活塞 1 、 2 的直径分别为 d= 10mm , D= 35mm ,杠杆比 AB/AC=1/5 ,作用在活塞 2 上的重物 G=19.6kN ,要求重物提升高度 h= 0.2m ,活塞 1 的移动速度 v 1 = 0.5m /s 。
不计管路的压力损失、活塞与缸体之间的摩擦阻力和泄漏。
试求:1 )在杠杆作用 G 需施加的力 F ;2 )力 F 需要作用的时间;3 )活塞 2 的输出功率。
二、课后思考题:1 、液压传动的概念。
2 、液压传动的特征。
3 、液压传动的流体静力学理论基础是什么?4 、帕斯卡原理的内容是什么?5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6 、液压系统的压力取决于什么?第一章绪论答案一、填空题第1空:原动机;第2空:传动机;第3空:工作机;第4空:液体动能; 第5空 :液压泵; 6 :执行元件; 7 :控制元件; 8 :辅助元件; 9 :液体压力能; 10 :液力传动; 11 :液压传动二、计算题:答案:1 )由活塞2 上的重物 G 所产生的液体压力=20×10 6 Pa根据帕斯卡原理,求得在 B 点需施加的力由于 AB/AC=1/5 ,所以在杠杆 C 点需施加的力2 )根据容积变化相等的原则求得力 F 需施加的时间3 )活塞 2 的输出功率第二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一、填空题1、油液在外力作用下,液层间作相对运动进的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叫做 。
2、作用在液体内部所有质点上的力大小与受作用的液体质量成正比,这种力称为 。
3、作用在所研究的液体外表面上并与液体表面积成正比的力称为 。
4、 液体体积随压力变化而改变。
《液压与气压传动》复习资料及答案液压传动试题一、填空题1.液压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传动介质元件五部分组成。
2.节流阀通常采用薄壁小孔;其原因是通过它的流量与粘度无关,使流量受油温的变化较小。
3.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有两种流动状态,一种是层流,另一种是紊流。
区分这两种流动状态的参数是雷诺数4.在液压系统中,当压力油流过节流口、喷嘴或管道中狭窄缝隙时,由于流速会急剧增加,该处压力将急剧降低,这时有可能产生气穴。
5.液压马达把液压能能转换成机械能能,输出的主要参数是转速和转矩6.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是该泵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的比值。
7.液压缸的泄漏主要是由压力差和间隙造成的。
8.外啮合齿轮泵中,最为严重的泄漏途径是轴向间隙9.和齿轮泵相比,柱塞泵的容积效率较高,输出功率大,抗污染能力差。
10.在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中,确定溢流阀的 时应考虑克服最大负载所需要的压力,正常工作时溢流阀口处于 状态。
11.常用方向阀的操作方式有 、 、 等三种。
二、选择题1.液压缸差动连接工作时,缸的( A )。
A .运动速度增加了B .压力增加了C .运动速度减小了D .压力减小了 2.液压缸差动连接工作时活塞杆的速度是( A )。
A .24d Qv π= B .)(222d D Q v -=πC .24DQv π= D .)(422d D Q -π 3.液压缸差动连接工作时作用力是( D )。
A .)(222d D pF-=πB .22d p F π=C .)(422d D pF-=πD .42d p F π=4.在液压系统中,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是( C )。
A .TM M∆=η B .M M M T T∆+=ηC .T M M∆-=1ηD .MM MT ∆+∆=η5.在液压系统中,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是(D )。
A .TQ Q∆-=1η B .T T Q QQ ∆-=ηC .TQ Q∆=ηD .QQ Q T T∆+=η6.液压系统的真空度应等于( B )。
第3章动力元件与执行元件3.1㊀液㊀压㊀泵液压泵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元件.液压泵属于动力装置,它由原动机(如电动机㊁内燃机等)驱动,把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以液体的压力和流量的形式输入到系统中去.3.1.1㊀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㊀㊀图3G1所示为单柱塞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柱塞2装在泵体3中,和单向阀5㊁6共同图3G1㊀单柱塞液压泵工作原理图1 偏心轮;2 柱塞;3 泵体;4 弹簧;5㊁6 单向阀;7 油箱形成密封工作腔a ,柱塞2在弹簧4的作用下始终紧压在偏心轮1上.原动机驱动偏心轮1旋转,柱塞2在偏心轮1和弹簧4的作用下在泵体3中作往复运动.当柱塞2伸出时,密封工作腔a 的容积由小变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7中的油液在大气压作用下,经过进油管顶开单向阀6进入密封工作腔a ,单向阀5在系统压力和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该过程为吸油过程;当柱塞2缩回时,密封工作腔a 的容积由大变小,其中的油液受到挤压,压力升高,单向阀6在密封工作腔a 压力油和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密封工作腔a 压力油顶开单向阀5进入系统,该过程为排油过程.原动机驱动偏心轮1不断旋转,液压泵不断地吸油和排油,这样就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由此可见,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容积变化进行工作的,所以把液压泵称为容积式泵.单柱塞液压泵只有一个工作腔,输出的压力油是不连续的.工程上,为了使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运行平稳,希望液压泵的流量连续且脉动量小,因此要用均匀排列的三缸以上的柱塞泵或其他结构形式的液压泵.2.液压泵的特点从上述单柱塞液压泵的工作过程,可以得出液压泵的基本特点:26㊀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1)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密封工作容腔.容积式液压泵中的密封工作容腔处于吸油时称为吸油腔,吸油腔体积增大吸入油液,完成吸油过程;密封工作容腔处于排油时称为排油腔,排油腔体积缩小排出油液,完成排油过程.(2)具有相应的配流机构.配流机构使吸油腔和排油腔严格分开,保证液压泵连续工作.图3G1所示的单向阀5㊁6就是配流机构.吸油时,单向阀5关闭,将单向阀5后面的排油管路(排油腔)与吸油腔隔开;排油时,单向阀6关闭,使吸油管路(吸油腔)与排油腔隔开.液压泵的结构原理不同,其配流机构也不相同.(3)具有一定自吸能力.液压泵能够借助大气压力自行吸油而正常工作的能力称为泵的自吸能力.3.1.2㊀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压力㊀㊀1)工作压力p液压泵实际工作时的压力称为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在工作过程中,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与液压泵的流量无关.2)额定压力p n液压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能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称为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实际工作中,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应小于或等于额定压力.3)最高允许压力p m a x按试验标准规定,超过额定压力允许短暂运行的最高压力称为液压泵的最高允许压力.2.排量与流量液压泵的流量为单位时间内排出液压泵的油液体积.1)排量V液压泵轴每旋转一周,按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而计算得到的排出(或输入)的油液体积,称为液压泵的排量.2)理论流量q t根据液压泵的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而计算得到的单位时间内排出(或输入)的油液体积,称为液压泵的理论流量,一般指平均理论流量.对于液压泵,有q t p=V p n p(3G1)式中㊀q t p 泵的理论流量;V p 泵的排量;n p 泵的转速.第3章 动力元件与执行元件27㊀㊀㊀3)实际流量q实际情况下,液压泵不可避免地存在泄漏,液压泵工作时实际排出的流量,称为液压泵的实际流量q p.它等于液压泵的理论流量q t p减去因泄漏㊁油液压缩等损失的流量Δq p,即q p=q t p-Δq p(3G2)㊀㊀需要注意的是,泵的泄漏和油液的压缩量是受工作压力影响的,压力越高则泄漏量与压缩量越大,因此,液压泵的实际流量随着工作压力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工程实践中,常把空载情况下液压泵的输出流量视为液压泵的理论流量.4)额定流量q n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如在额定压力和额定转速下),液压泵必须保证的输出(或输入)流量.3.功率与效率1)理论功率P t液压泵理论上所产生(或需要)的液压功率,即P t=Δp q t(3G3)式中㊀P t 液压泵理论功率;Δp 液压泵的进㊁排油口压力差.2)输入功率P i p液压泵的输入功率P i p为实际驱动液压泵轴的机械功率,即P i p=2πn p T p(3G4)式中㊀P i p 泵的输入功率;n p 泵的转速;T p 泵的实际输入转矩.3)输出功率P o p液压泵的输出功率P o p为实际输出液压泵的液压功率,即P o p=Δp p q p(3G5)式中㊀P o p 泵的输出功率;Δp p 泵的进㊁排油口压力差;q p 泵的实际流量.在实际的计算中,若油箱通大气,液压泵的进㊁排油口压力差用液压泵出口压力p p代入.4)容积损失与容积效率ηv p因油液的泄漏㊁压缩等损失的流量称为容积损失.液压泵的容积损失用容积效率来表示.液压泵的容积效率ηv p等于泵的实际流量q p与理论流量q t p之比,即ηv p=q p q t p(3G6)㊀㊀因此,液压泵的实际流量q p为q p=q t pηv p=V p n pηv p(3G7)㊀㊀容积效率表示液压泵抵抗泄漏的能力.它与工作压力㊁液压泵工作腔中的摩擦副间隙28㊀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大小㊁油液的黏度以及转速等有关.当工作压力较高,或间隙较大,或油液黏度较低时,因泄漏较大,故容积效率较低;当转速较低时,因理论流量较小,泄漏量比例增加,也使得液压泵的容积效率降低.5)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因运动部件之间和运动部件与流体之间摩擦而损失的能量称为机械损失.液压泵的机械损失用机械效率表示.液压泵的机械效率ηm p 等于泵的理论转矩与实际输入转矩之比,即ηm p =T t p T p (3G8)㊀㊀因摩擦而造成的转矩损失ΔT p ,使得驱动泵的实际转矩T p 大于其理论驱动转矩T t p ,即T p =T t p +ΔT p (3G9)㊀㊀机械效率与摩擦损失有关,当摩擦损失加大时,对于液压泵,同样大小的理论输出功率需要较大的输入功率,对于液压马达,同样大小的实际输出功率需要较大的理论输出功率,故机械效率下降;当油液的黏度加大或间隙减小时,因液体摩擦或运动部件间的摩擦增大,机械效率也会降低.6)总效率液压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称为液压泵的总效率ηp ,即ηp =P o p P i p =Δp p q p 2πn p T p =Δp p q t p ηv p 2πn p T t p ηm p =ηv p ηm p (3G10)㊀㊀因此,液压泵的总效率等于液压泵的容积效率与机械效率之积.液压泵的输入功率即原动机的驱动功率,也可写成P i p =Δp p q p ηp (3G11)3.1.3㊀液压泵的分类与图形符号1.液压泵的分类㊀㊀液压泵的种类较多,液压泵按排量是否可以调节而分为定量式和变量式两类;按结构形式可分为齿轮式㊁叶片式㊁柱塞式等.图3G2㊀液压泵的图形符号(1)单向定量液压泵;(2)单向变量液压泵;(3)双向定量液压泵;(4)双向变量液压泵按齿轮啮合形式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㊁内啮合齿轮泵.叶片泵分为单作用叶片泵㊁双作用叶片泵;柱塞泵分为轴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泵.齿轮泵㊁双作用叶片泵和螺杆泵是定量式液压泵;单作用叶片泵㊁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是变量式液压泵.2.液压泵的图形符号液压泵的图形符号如图3G2所示.第3章 动力元件与执行元件29㊀3.1.4㊀齿轮泵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㊁制造方便㊁外形尺寸小㊁重量轻㊁造价低㊁自吸性能好㊁对油液的污染不敏感㊁工作可靠.由于齿轮泵中的啮合齿轮是轴对称的旋转体,因此允许转速较高.其缺点是流量和压力脉动大㊁噪声高,排量不能调节.低压齿轮泵的工作压力为2.5M P a ;中高压齿轮泵的工作压力为7~21M P a;某些高压齿轮泵的工作压力已达到31.5M P a .齿轮泵的最高转速一般可达3000r /m i n 左右,在个别情况下(如飞机用齿轮泵)最高转速可达8000r /m i n .齿轮泵的低速性能较差,当其转速低于200~300r /m i n 时,容积效率过低,泵不能正常工作.1.外啮合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G3所示,装在泵体中的一对参数相同的渐开线齿轮互相啮合.这对齿轮与前后端盖(图中未示出)和泵体形成密封工作腔,当传动轴带动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泵的吸油腔的轮齿逐渐退出啮合,使吸油腔容积增大而吸油,油液进入齿间被带到排油腔.在泵的排油腔,轮齿逐渐进入啮合,使排油腔容积减小,将油液压出.齿轮泵齿轮啮合线分隔吸㊁排油腔,起到配油作用,因此外啮合齿轮泵不需要专门的配油机构,这是这种泵与其他类型泵的不同之处.图3G3㊀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图1 泵体;2 主动齿轮;3 从动齿轮1)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与流量根据齿轮泵的结构尺寸可计算其排量.外啮合齿轮泵排量的精确计算应依啮合原理来进行.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近似计算公式.可以认为泵的排量等于两个齿轮的齿间工作容积之和,假设齿间的工作容积与轮齿的有效体积相等,则齿轮泵的排量等于一个齿轮的所有齿间工作容积和轮齿有效体积的总和,即等于齿轮齿顶圆与基圆之间环形圆柱的体积,因此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为V p =πD h B =2πz m 2B (3G12)式中㊀D 齿轮分度圆直径D =m z ,m ;h 有效齿高h =2m ,m ;B 齿宽,m ;m 齿轮模数,m ;z 齿轮齿数.上述公式所表示的是齿轮泵的平均流量.实际上随着啮合点位置的不断改变,齿轮泵每一瞬时的容积变化率是不均匀的,即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变化的.2)流量脉动为了评价液压泵瞬时流量的品质,即液压泵的流量脉动,引入流量不均匀系数δq 和流30㊀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量脉动频率f q.流量不均匀系数δq可定义为瞬时流量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理论流量的比值.设q s h m a x㊁q s h m i n分别表示最大㊁最小瞬时流量,则流量不均匀系数δq可表示为δq=q s h m a x-q s h m i nq t pˑ100%(3G13)㊀㊀流量脉动频率f q是指单位时间内流量脉动的次数.对于齿轮泵来说,每转过一个齿时,流量脉动一次,所以流量脉动频率f q(单位H z)可表示为f q=z n p60(3G14)㊀㊀3)外啮合齿轮泵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泄漏.齿轮泵存在三个间隙泄漏途径:一是齿轮端面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占总泄漏量的75%~80%);二是齿轮外圆与泵体内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占总泄漏量的15%~20%);三是轮齿啮合处的间隙.其中,轴向间隙由于泄漏途径短㊁泄漏面积大而使泄漏量最大.如果轴向间隙过大,泄漏增加,会使齿轮泵的容积效率下降.如果轴向间隙过小,则齿轮端面和端盖间的机械摩擦损失增大,会使齿轮泵的机械效率下降.因此,应严格控制齿轮泵的轴向间隙.(2)困油现象.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及供油的连续性,吸㊁排油腔应严格地隔开,齿轮泵齿轮啮合的重合度ε必须大于1(一般ε=1.05~1.3),即在前一对轮齿尚未脱开啮合之前,后一对轮齿已经进入啮合.当两对轮齿同时啮合时,在两对轮齿的啮合线之间形成一个密闭容腔,该密闭容积与泵的吸㊁排压油腔均不相通,且随齿轮的转动而变化,如图3G4所示.从图3G4(a)~(b),密闭容腔逐渐减小,直到两啮合点C㊁D处于节点P两侧的对称位置,如图3G4(b)所示,密闭容腔为最小;从图3G4(b)~(c),密闭容腔逐渐增大.图3G4㊀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和困油卸荷槽第3章 动力元件与执行元件31㊀当密闭容腔由大变小时,密闭容腔中的油液受挤压,压力急剧上升,齿轮泵轴承受周期性压力冲击,同时压力油从缝隙中挤出,造成功率损失,使油液发热;当密闭容腔由小变大时,又因无油液补充而形成局部真空和空穴,出现气蚀现象,引起振动和噪声.这种因密闭容腔大小发生变化而导致压力冲击和产生气蚀的现象称为困油现象.困油现象对齿轮泵的正常工作十分有害,必须予以消除.消除困油现象的常用办法,通常是在齿轮泵的前后端盖或浮动轴套等零件上开困油卸荷槽,如图3G4(d)虚线所示.当密闭容腔减小时,使其与排油腔相通,当密闭容腔增大时,使其与吸油腔相通.一般的齿轮泵两卸荷槽是非对称布置的,使其向吸油腔侧偏移了一定距离,使V a在压缩到最小值的过程中始终与排油腔相通.但两卸荷槽的距离必须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吸油腔和排油腔互通.(3)径向不平衡力.齿轮泵工作时,齿轮承受圆周油液压力所产生的径向力的作用.假设所有油液压力都作用在齿顶圆上,齿轮圆周压力的近似分布如图3G5所示,在吸油腔和排油腔的齿轮分别承受吸油压力p o和工作压力p p,在齿轮和泵体内表面的径向间隙中,可以认为油液压力从吸油腔压力逐渐过渡到排油腔压力.因此,油液压力产生的径向力是不平衡的.工作压力越高,径向不平衡力越大,其结果不仅加速了轴承的磨损,降低了轴承的寿命,而且使轴变形,造成齿顶和泵体内表面的摩擦等,使齿轮泵压力的提高受到限制.将齿轮圆周的压力分布曲线展开,可得齿轮圆周油液压力p随夹角φ的变化值,如图3G6所示.图3G5㊀齿轮的圆周压力近似分布图图3G6㊀齿轮的圆周压力近似分布展开图4)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的措施低压齿轮泵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都是定值,当工作压力提高后,其间隙泄漏量大大增加,容积效率下降到不能允许的程度(如低于80%~85%);另外,随着压力的提高,原来并不平衡的径向力随之增大,导致轴承失效.高压齿轮泵主要是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在结构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尽量减小径向不平衡力和提高轴的刚度与轴承的承载能力;对泄漏量最大处的间隙泄漏采用自动补偿装置等.由于外啮合齿轮泵的泄漏主要是轴向间隙泄漏,因此下面对此间隙的补偿原理作简单介绍.在中高压和高压齿轮泵中,轴向间隙自动补偿一般是采用浮动轴套㊁浮动侧板或弹性侧板,使之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压紧齿轮端面,使轴向间隙减小,从而减少泄漏.图3G7所示表示浮动轴套式的间隙补偿原理.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由前后轴套中的滑动轴承(或滚动轴32㊀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承)支承,轴套可在泵体内作轴向浮动.由排油腔引至轴套外端面的压力油,作用在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面积A1上,产生液压力F1,使轴套紧贴齿轮的侧面,因而可以消除间隙并可补偿齿轮侧面和轴套间的磨损量.在泵起动时,浮动轴套在弹性元件橡胶密封圈的弹力F t的作用下,紧贴齿轮端面以保证密封.齿轮端面的液压力作用在轴套内端面,形成反推力F f,设计时应使压紧力F y(F1+F t)大于反推力,一般取F y/F t=1~1.2.此外,还必须保证压紧力和反推力的作用线重合,否则会产生力偶,致使轴套倾斜而增加泄漏.图3G7㊀浮动轴套式间隙补偿原理图为了满足液压系统对不同流量的要求,外啮合齿轮泵结构上还有双联泵和多联泵可供选择.2.内啮合齿轮泵内啮合齿轮泵主要有渐开线齿轮泵和摆线转子泵两种类型.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G8(a)所示.相互啮合的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有月牙形隔板,月牙板将吸油腔与排油腔隔开.当传动轴带动内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外转子以相同方向旋转,图中左半部轮齿脱开啮合,齿间容积逐渐增大,从端盖上的吸油窗口A 吸油;右半部轮齿进入啮合,齿间容积逐渐减小,将油液从排油窗口B排出.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泵与外啮合齿轮泵相比具有流量脉动小㊁结构紧凑㊁重量轻㊁噪声低㊁效率高以及没有困油现象等优点.它的缺点是齿形复杂,需专门的高精度加工设备.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结构上也有单泵和双联泵,工程上应用也较多.摆线转子泵是以摆线成形㊁外转子比内转子多一个齿的内啮合齿轮泵.图3G8(b)所示为摆线转子泵的工作原理图.在工作时,所有内转子的齿都进入啮合,相邻两齿的啮合线与泵体和前后端盖形成密封容腔.内㊁外转子存在偏心,分别以各自的轴心旋转,内转子为主动轴,当内转子围绕轴心以图示方向旋转时,带动外转子绕外转子轴心作同向旋转.左侧油腔密封容积不断增加,通过端盖上的吸油窗口A吸油;右侧密封容积不断减小从排油窗口B排油.内转子每转一周,由内转子齿顶和外转子齿谷所构成的每个密封容积,完成吸㊁排油各一次.内啮合摆线转子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㊁体积小㊁零件数少㊁转速高㊁运动平稳㊁噪声低等;缺点是啮合处间隙泄漏大,容积效率低,转子的制造工艺复杂等.内啮合齿轮泵可正㊁反转,也可作液压马达用.第3章 动力元件与执行元件33㊀图3G8㊀内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图(a)渐开线齿轮泵;(b)摆线转子泵1 内转子;2 外转子;A 吸油窗口;B 排油窗口3.1.5㊀叶片泵叶片泵具有流量均匀㊁运转平稳㊁噪声低㊁体积小㊁重量轻㊁易实现变量等优点,在机床㊁工程机械㊁船舶和冶金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叶片泵的工作压力为7M P a,高压叶片泵的工作压力可达25~31.5M P a.叶片泵的缺点是:对油液的污染较齿轮泵敏感;泵的转速不能过高,也不宜过低,一般可在600~2500r/m i n范围内使用;叶片泵的结构比齿轮泵复杂;自吸性能没有齿轮泵好.叶片泵主要分为单作用(转子旋转一周完成吸㊁排油各一次)和双作用(转子旋转一周完成吸㊁排油各两次)两种形式.单作用叶片泵多为变量泵,双作用叶片泵均为定量泵.1.单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G9所示,泵由转子1㊁定子2㊁叶片3㊁配油盘和端盖等组成.定子具有圆柱形内表面,定子和转子间有偏心量e,叶片装在转子槽中,并可在槽内滑动,当转子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叶片紧靠在定子内表面,配油盘上各有一个腰形的吸油窗口和排油窗口.这样在定子㊁转子㊁叶片和两侧配油盘间就形成若干个密封的工作腔,当转子按图示的方向旋转时,在右半部分,叶片逐渐伸出,叶片间的工作腔逐渐增大,通过吸油口从配油盘上的吸油窗口吸油.在左半部分,叶片被定子内表面逐渐压进槽内,密封工作腔逐渐缩小,将油液经配油盘排油窗口从排油口排出.在吸油腔和排油腔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吸油腔和排油腔隔开,这种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一次吸油和排油,因此称为单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各工作容积在泵轴旋转一周时所排出的油液的总和,如图3G10所示,两个叶片形成的一个工作容积V0近似地等于扇形体积V1和V2之差,即V0=V1-V2=12Bβ[(R+e)2-(R-e)2]=4πz R B e(3G15)式中㊀R 定子的内径,m;34㊀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e 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偏心距,m ;B 定子的宽度,m ;β 相邻两个叶片间的夹角,β=2π/z ;z叶片的个数.图3G9㊀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图1 转子;2 定子;3 叶片㊀图3G10㊀单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简图因此,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V p 为V p =z V 0=4πR B e (3G16)㊀㊀当单作用叶片泵转速为n p ,泵的容积效率为ηv p 时,泵的理论流量q t p 和实际流量q p分别为:q t p =V p n p =4πR B e n p (3G17)q p =q t p ηv p =4πR B e n p ηv p (3G18)㊀㊀单作用叶片泵的流量也是有脉动的,理论分析表明,泵内叶片数越多,流量脉动越小.此外,泵具有奇数叶片时的脉动比偶数叶片时小,所以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均为奇数,一般为13片或15片.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可调,因此常用来作为变量泵使用.变量泵可以根据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提供相匹配的流量,尤其是运动速度变化时,避免了能量损失及系统发热,功率利用率高.按改变偏心距方式的不同,变量叶片泵的变量形式分为手动变量㊁压力补偿变量㊁功率匹配变量㊁恒压力变量以及恒流量变量等.下面介绍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变量叶片泵限压式变量叶片泵.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也称压力补偿或压力反馈式叶片泵)是利用泵出口压力控制偏心量来自动实现变量的,根据控制油的作用方式分为外反馈和内反馈式两种,下面分别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1)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图3G11所示为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图.转子1中心O 1固定,定子2可以左右移动,配油盘上的吸油窗口和排油窗口沿定子与转子的中心连线对称布置,泵出口油压p 经泵内通道引入柱塞缸作用于柱塞4上.在泵未运转时,定子2在调压弹簧5的作用下,紧靠柱塞4,柱塞4靠在最大流量调节螺钉3上.这时,定子2与转子1之间有一初始偏心量e o .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3的位置,可以改变偏心量e 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