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执行元件
- 格式:ppt
- 大小:7.33 MB
- 文档页数:87
.《液压与气动技术》随堂练习题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以流体的()的来传递动力的。
A.动能 B. 压力能 C. 势能 D. 热能2. 液压与气压传动中的工作压力取决于()。
A. 流量B. 体积C. 负载D. 其他二、判断题(在括弧内,正确打“○”,错误打“×”)1. 液压与气压传动中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PpV的乘积。
(与排量)2. 液压与气压传动中的功率等于压力第一章液压传动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 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
A. 能量守恒定律B. 动量定理C. 质量守恒定律D. 帕斯卡原理2. 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对于液体,温度升高,粘度()。
A. 下降B. 增大C. 不变D. 其他3. 流体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对于气体,温度升高,粘度()。
A. 下降B. 增大C. 不变D. 其他4. 流量连续性方程是()在流体力学中的表达形式。
A. 能量守恒定律B. 动量定理C. 质量守恒定律D. 帕斯卡原理5. 伯努利方程是()在流体力学中的表达形式。
A. 能量守恒定律B. 动量定理C. 质量守恒定律D. 帕斯卡原理6. 液体流经薄壁小孔的流量与孔口面积的()和小孔前后压力差的()成正比。
A. 一次方B. 1/2次方C. 二次方D. 三次方7. 牌号L-HL-46的国产液压油,数字46表示在()下该牌号液压油的运动粘度为'..46Cst。
A. 20℃B. 50℃C. 40℃D. 0℃qp,流经阀的额定流量时的压力损失8. 液压阀,阀的额定流量为,额定工作压力为nn pq/3,其压力损失为( )。
为。
当流经阀的流量为?n pppp/9 D. /3B. /2C. A. ????二、判断题(在括弧内,正确打“○”,错误打“×”)1. 理想流体伯努力方程的物理意义是:在管内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在任一截面上的压力能、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换,但其总和不变。
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总论第一章机械设计制造常用资料第二章机械系统的组成第三章机械设计一般程序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分类与过程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管理第二篇机械设计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机械联接件设计第三章机械传动设计第四章机械零部件设计第五章现代设计方法第三篇机械制图第一章制图的基本技能与方法第二章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第三章标准件与常用件第四章零件图与装配图第五章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第六章表面展开第四篇机械加工机床、夹具与刀具第一章机床传动原理第二章机械加工机床第三章数控机床第四章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夹紧第五章机床专用夹具第六章刀具材料第七章各种切削刀具第五篇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力学性能第二章钢铁及其合金第三章有色金属第四章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第六章典型零部件的热处理第六篇机械制造工艺第一章铸造工艺第二章锻压工艺第三章焊接、切割与粘接工艺第四章切割与磨削工艺第五章特种加工第七篇机械表面处理技术第一章热喷涂技术第二章电镀技术第三章化学镀技术第四章电刷镀技术第五章镀膜技术第六章高能束技术第八篇机械设计制造信息技术第一章面向21世纪的信息化制造第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第三章基于网络的设计与制造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第五章敏捷制造与虚拟制造第九篇机械控制技术与系统第一章控制技术概论第二章编程控制器与控制仪表第三章电气控制线路与液压控制回路第四章控制技术第五章顺序控制系统第六章过程控制系统第十篇机械制造检测技术第一章机械检测量具第二章角度与锥度检测第三章螺纹检测第四章表面粗糙检测第五章形位误差检测第六章切削刀具检测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检测第八章检测新技术第十一篇机械设计制造相关标准规范第一篇机械总体设计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机械系统的组成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第四章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第五章动作行为载体及其创新设计第六章机械系统的协调设计第二篇机械创新设计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常用创新技术第二章机械创新技术第三章结构方案的创新设计第三篇机械可靠性设计基本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可靠性概论第二章可靠性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第三章模糊可靠性计算方法第四篇机械精度设计基本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尺度精度设计第二章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第三章几何参数检测技术基础第四章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五篇机械液压系统设计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液压系统的设计与实例第二章液压缸的设计第三章集成油路的设计第四章液压站的设计第六篇机械零件设计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常用资料和一般标准第二章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及齿轮精度第三章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第七篇机械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其应用的标准规范和数据第一章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第二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第三章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第四章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五章考虑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第六章铸造结构设计第七章锻造的冲压件结构设计第八章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第九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第十章装配和维修机械结构设计第十一章过盈配合结构设计第十二章机架结构设计第十三章导轨的结构设计第八篇机械制图标准规范和常用数据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第二章投影作图第三章机件形状的表达方法第九篇机械制图新旧标准代换评解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制图的基本规定第三章常用的零部件和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第四章尺寸及技术要求的表示法第十篇机械制造和加工技术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论第二章机械加工装备与方法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第四章车削加工第五章铣削加工第六章齿轮加工第七章铝削加工第八章镗削加工第九章其他加工方法第十一篇机械制造自动化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制造自动化第二章制造模式与制造系统第三章制造系统的管理与控制第四章制造科学——先进制造的科学基础第十二篇机电自动控制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术第二章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及模拟调试第三章数字控制原理及应用技术第十三篇机电一体化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概论第二章机械系统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第十四篇数控机床总体设计基本数据及标准规范第一章数控机床概论第二章数控机床总体设计第十五篇机械和钣金加工计算常用数据第一章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测量第二章集合图形的作图步骤第三章机械加工的公式与计算第四章钣金设计和加工公式第十六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常用数据第一章概述第二章附件(一)、国家标准法定计量单位与公制换算(二)、公差等级新旧国家标准对照表(三)、冲压常用公差与配合的新旧国家标准对照表(四)、冲载件的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五)、计算常用公式和数表(六)、常用压力机规格(七)、冲压件及模具常用材料第一篇机械现代制造技术总论第一章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章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与特点第三章现代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与分类第四章现代制造技术的范畴与技术前沿第二篇现代机械设计技术第一章现代机械设计技术概述第二章机械优化设计技术第三章机械可靠性设计技术第四章机械创新设计技术第五章并行设计技术第六章虚拟设计技术第七章模糊设计技术第八章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第九章设计试验技术第三篇现代机制制造工艺技术第一章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概述第二章精密洁净铸造技术第三章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第四章优质高效焊接与切割技术第五章超精密、超高速加工技术第六章现代特种加工技术第七章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第八章拟实成形与加工技术第四篇现代热处理制造技术第一章现代热处理制造技术概述第二章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第三章真空热处理技术第四章感应热处理技术第五章离子化学热处理技术第六章热处理冷却技术第五篇现代表面工程技术第一章现代表面工程概述第二章金属表面喷涂技术第三章镀膜技术第四章粉末涂料与涂装技术第五章磨擦电喷镀与复合电刷镀技术第六章激光熔覆技术第七章化学与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第六篇机械CAD/CAM技术第一章 CAD/CAM技术概述第二章计算机辅助图形处理技术第三章 CAD/CAM建模与数据处理技术第四章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第五章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第六章 CAD/CAM技术应用第七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第一章机床数控技术第二章工业机器人第三章柔性制造技术第四章网络化制造技术第五章传感技术第八篇自动检测与精密测量技术第一章自动信号处理技术第二章自动检测技术第三章精密测量技术第四章微位移技术第五章误差在线检测与补偿技术第六章机械制造过程监测第九篇现代制造生产模式第一章现代制造生产模式概述第二章并行工程第三章精益生产第四章敏捷制造第五章虚拟制造第六章成组技术第十篇现代管理技术第一章现代管理技术概述第二章企业资源计划第三章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章现代企业组织第五章现代管理的信息化第六章现代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新编机械设计知识百科(20U5最新版)——常用技术资料、计算方法、标准数据速用速查第一章常用技术资料和数据速用速查一、标准代号二、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三、常用数据第二章标准规范速用速查一、机械制图部分标准二、机械加工一般标准规范三、操作件结构要素第三章极限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技术速用速查一、极限与配合二、圆锥公差与配合三、形状与位置公差第四章机械工程常用材料速用速查一、钢铁(黑色)金属二、非铁(有色)金属三、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第五章螺纹速用速查一、螺纹的种类、特点和应用二、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三、普通螺纹第六章螺纹联接速用速查一、螺纹联接概述二、螺纹联接件标准第七章轴毂联接和销联接速用速查一、键联接二、花键联接三、无键联接第八章焊接和粘接速用速查一、焊接基本知识二、电焊条三、焊缝符号第九章带传动速用速查一、带传动的类型、特点与和应用二、V带传动三、平带传动第十章链传动速用速查一、链条的主要类型和应用特点二、滚子链三、齿形链第十一章锥齿轮传动速用速查一、概述二、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第十二章蜗杆传动速用速查一、蜗杆传动的种类和特点二、蜗杆、蜗轮的主要标准参数第十三章渐开线齿轮传动速用速查第十四章螺旋传动速用速查第十五章减速器速用速查第十六章轴速用速查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速用速查第十八章弹簧速用速查第十九章滚动轴承速用速查第二十章滑动轴承速用速查第二十一章润滑与密封速用速查第二十二章机械无级变速器速用速查第二十三章液压与气动速用速查第三十四章电机与低压电器速用速查第三十五章计算机与机械设计速用速查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第二章平面要构第三章凸轮机构第四章带传动屯链传动第五章齿轮传动第六章蜗杆传动第七章轮系第八章间歇运动机构第九章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第十章轴及轴联接第十一章滚动轴承第十二章滑动轴承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第十四章弹簧第十五章机械动力学第二篇创新设计第一章创新概论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造原理第三章原理方案的创新设计第四章机械的创新设计第五章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第六章反求工程及创新设计第七章机械创新设计实例第三篇并行设计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并行设计学科第三章人员协同集成的并行设计法第四章面向下游环节的并行设计第五章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并行设计支持技术第六章CAD/CAP/CAM集成技术第七章并行设计中的产品数据表达与管理第八章并行设计中的知识表达与处理第九章分布协同并行设计原理与应用第四篇虚拟设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虚拟现实技术体系结构第三章虚拟现实硬件基础第四章虚拟现实软件技术第五章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第六章虚拟实验示例虚拟风洞第七章一个基于图像的汽车虚拟原型第八章虚拟装配第九章虚拟制造第十章分布式虚拟现实第五篇优化设计第一章优化设计概述第二章无约束优化方法第三章线性规划第四章约束优化方法第五章多目标及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简介第六章机械优化设计实例第六篇保质设计第一章保质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策略第二章质量规划与分析第三章质量合成与优化第四章保质设计中的质量评价第五章鲁棒设计方法第六章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与评价方法第七篇可靠性设计第一章可靠性概念、特征量和设计程序第二章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处理.第三章材料的概率统计数据第四章零件的可靠性设计第五章系统的可靠性第六章维修性设计第八篇绿色产品设计第九篇摩擦学设计第一章摩擦与摩擦因数第二章磨损控制第三章润滑设计第四章润滑剂第五章润滑方法与润滑系统设计第六章摩擦副材料及其选用第十篇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一章几何变换和图形处理基础第二章CAD的分析计算和仿真第三章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和数据交换标准第四章三维CAD和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第五章CAD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第六章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与文档编写第十一篇疲劳强度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疲劳试验第三章疲劳图和疲劳数据表第四章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第五章高周疲劳第六章低周疲劳第七章腐蚀疲劳第八章高温疲劳和低温疲劳第九章热疲劳第十章接触疲劳第十一章疲劳强度的现代设计第十二章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第十二篇蠕变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蠕变试验第三章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第四章蠕变计算第五章应力松弛第十三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第三章执行元件的分类及控制用电机的驱动第四章微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第五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元、部件特性分析第六章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第十四篇快速响应变型设计和反求设讨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体系结构第三章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关键技术第四章关系型产品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六章产品建模技术实现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七章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第十五篇价值工程第一章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机械产品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和情报收集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分析第四章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的创造和评价第五章价值工程应用实例第十六篇机械设计禁忌第一章提高强调和刚度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二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三章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禁忌第四章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五章考虑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禁忌第六章铸造结构设计禁忌第七章锻造和冲压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八章焊接零件毛坯的结构禁忌第九章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一章考虑装配和维修的机械结构禁忌第十二章螺蚊联接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三章定位销、联接销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四章粘接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五章键与花键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六章过盈配合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七章挠性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八章齿轮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九章蜗杆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章减速器和变速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一章传动系统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二章联轴器、离合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三章轴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四章滑动轴承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五章滚动轴承轴系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六章密封装置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七章油压系统和管道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八章机架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九章导轨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三十章弹簧结构设计禁忌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第二章平面要构第三章凸轮机构第四章带传动屯链传动第五章齿轮传动第六章蜗杆传动第七章轮系第八章间歇运动机构第九章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第十章轴及轴联接第十一章滚动轴承第十二章滑动轴承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第十四章弹簧第十五章机械动力学第二篇创新设计第一章创新概论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造原理第三章原理方案的创新设计第四章机械的创新设计第五章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第六章反求工程及创新设计第七章机械创新设计实例第三篇并行设计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并行设计学科第三章人员协同集成的并行设计法第四章面向下游环节的并行设计第五章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并行设计支持技术第六章CAD/CAP/CAM集成技术第七章并行设计中的产品数据表达与管理第八章并行设计中的知识表达与处理第九章分布协同并行设计原理与应用第四篇虚拟设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虚拟现实技术体系结构第三章虚拟现实硬件基础第四章虚拟现实软件技术第五章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第六章虚拟实验示例虚拟风洞第七章一个基于图像的汽车虚拟原型第八章虚拟装配第九章虚拟制造第十章分布式虚拟现实第五篇优化设计第一章优化设计概述第二章无约束优化方法第三章线性规划第四章约束优化方法第五章多目标及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简介第六章机械优化设计实例第六篇保质设计第一章保质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策略第二章质量规划与分析第三章质量合成与优化第四章保质设计中的质量评价第五章鲁棒设计方法第六章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与评价方法第七篇可靠性设计第一章可靠性概念、特征量和设计程序第二章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处理.第三章材料的概率统计数据第四章零件的可靠性设计第五章系统的可靠性第六章维修性设计第八篇绿色产品设计第九篇摩擦学设计第一章摩擦与摩擦因数第二章磨损控制第三章润滑设计第四章润滑剂第五章润滑方法与润滑系统设计第六章摩擦副材料及其选用第十篇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一章几何变换和图形处理基础第二章CAD的分析计算和仿真第三章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和数据交换标准第四章三维CAD和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第五章CAD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第六章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与文档编写第十一篇疲劳强度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疲劳试验第三章疲劳图和疲劳数据表第四章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第五章高周疲劳第六章低周疲劳第七章腐蚀疲劳第八章高温疲劳和低温疲劳第九章热疲劳第十章接触疲劳第十一章疲劳强度的现代设计第十二章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第十二篇蠕变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蠕变试验第三章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第四章蠕变计算第五章应力松弛第十三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第三章执行元件的分类及控制用电机的驱动第四章微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第五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元、部件特性分析第六章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第十四篇快速响应变型设计和反求设讨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体系结构第三章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关键技术第四章关系型产品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六章产品建模技术实现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七章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第十五篇价值工程第一章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机械产品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和情报收集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分析第四章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的创造和评价第五章价值工程应用实例第十六篇机械设计禁忌第一章提高强调和刚度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二章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三章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禁忌第四章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五章考虑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禁忌第六章铸造结构设计禁忌第七章锻造和冲压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八章焊接零件毛坯的结构禁忌第九章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一章考虑装配和维修的机械结构禁忌第十二章螺蚊联接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三章定位销、联接销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四章粘接件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五章键与花键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六章过盈配合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七章挠性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十八章齿轮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十九章蜗杆传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章减速器和变速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一章传动系统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二章联轴器、离合器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三章轴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四章滑动轴承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五章滚动轴承轴系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六章密封装置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七章油压系统和管道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八章机架结构设计禁忌第二十九章导轨的结构设计禁忌第三十章弹簧结构设计禁忌。
两边积分得1-7图示容器A中的液体的密度Kg/m3,Z A=200mm,之间的压力差。
解:此为静压力问题,可列出静压力平衡方程:解:对截面和建立液体的能量方程:21122P V P g g g ρρ+=+(2)1122V A V A = 又 (3)12P gh P ρ+=方程(1)(2)(3)联立,可得流量43221229.8144 3.210/ 1.462/1515gh q V A A m s L s -⨯⨯==⨯=⨯⨯⨯=1-11 图示水平放置的固定导板,将直径d=0.1m,而速度为V=20m/s 的射流转过90度角,求导板作用于液体的合力大小和方向()31000/kg m ρ=解:射流流量22333.140.120/0.157/44d q Av v m s m s π⨯===⨯=对射流列X 轴方向的动量方程(“—”表示力的方(0)10000.157(20)3141.6X F q v N N ρ=-=⨯⨯-=-向与X 轴正方向相反)对射流列Y 轴方向的动量方程(0)10000.157203141.6Y F q v N Nρ=-=⨯⨯=导板作用于液体的合力,方向与X 轴正方向22223141.63141.64442.2X Y F F F N N =+=+=合成135︒1-12如图所示的安全阀,阀座直径d=25mm ,当系统压力为5.0Mpa 时,阀的开度x=5mm 为,通过的流量q=600L/min ,若阀的开启压力为4.3Mpa ,油液的密度为900kg/m 3,弹簧的刚度k=20N/mm ,求油液的出流角。
解:对安全阀阀心列平衡方程F F F=+液弹簧液动其中, 62(5 4.3)104F pA d π==-⨯⨯V 液F kx =弹簧12(cos )F q v v ρα=-液动 而 1q v A =222d d p p v C C ρρ⨯⨯==V ()q pA kx q ρ-+V 代入数据得,28.2oα=得到真空度:24Fd π代入数据得,20.8t =阀瞬间关闭,属于直接冲击,持不变,曲线AB 段近似水平。
绪论一、填空题1. ________是液压传动中常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工作介质。
2. 液压传动系统除油液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3. 液压传动具有传递功率________,传动平稳性________,能实现过载________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
但是有泄漏,容易________环境,传动比不________。
4.液压传动中的两个主要性能参数是和,前者的单位是大小取决于,后者决定的大小值。
二、判断题1. 液压传动装置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2. 液压传动以流体为工作介质。
( )3. 液压传动可实现过载保护。
( )三、选择题1.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是________。
A. 电动机B. 液压泵C. 液压缸或液压马达D. 油箱2. 换向阀属于________。
A. 动力元件B. 执行元件C. 控制元件D. 辅助元件3. 可以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元件是________。
A. 电动机B. 液压泵C. 液压缸或液压马达D. 液压阀4. 液压传动的特点是________。
A. 可与其他方式联用,但不易自动化B. 不能实现过载保护与保压C. 速度、扭矩、功率均可作无级调节D. 传动准确、效率高四、问答题1. 什么是液压传动?2. 液压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 绘制液压系统图时,为什么要采用图形符号?4. 简述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缺点。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一、填空题1. 油液的两个最主要的特性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液压传动的两个重要参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乘积表示________。
3.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压油的粘度会________,________会增加。
4. 压力的大小决定于________,而流量的大小决定了执行元件的________。
二、判断题1. 作用在活塞上的推力越大,活塞的运动速度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