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校核
- 格式:xls
- 大小:640.50 KB
- 文档页数:11
安全带1、定义:具有织带、带扣、调节件以及将其固定在车内的附件,用于在车辆骤然减速或撞车时通过限制佩戴者身体的运动以减轻其伤害程度的总成,该总成一般称为安全带总成,它包括吸能或卷收织带的装置。
2 标准2.12.2.1中国安全带标准:GB14166–1993安全性能试验要求主要参照了日本保安基准11-4-11或SRRV 22-3和美国联邦法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209。
2.2.2动态试验标准:QC244–1997除试验速度定义为48+/-1Km/h以外,其它内容与欧洲法规ECE R16.04相应要求一致。
2.2.3中国安全带标准:GB14166–2003基本采用ECER16.04所规定的性能试验要求内容, QC244–1997 将不再使用。
2.3不同安全带标准之对比(详见附件)3 产品的功能定义和结构选择3.1 产品的功能定义在新车型开发的时候,对竞争车型进行分析,结合车子的价位和销售对象,以及销售区域合理的确定产品的配置和产品定义。
1、前排安全带:三点紧急锁止式安全带三点紧急锁止式安全带(带限力装置)三点紧急锁止式安全带(带预张紧装置)卷收器式(电子式/机械式)锁扣式(与ECU通信,达到安全警戒时,卷收器自动收紧;解除警戒时,卷收器自动松弛)--Autoliv新产品高度可调(手动/电动)安全带警示灯2、后排安全带:带自卷收器的两点式腰带三点紧急锁止式安全带三点紧急锁止式安全带(带预张紧装置)3、中间安全带:两点式腰带带自卷收器的两点式腰带三点紧急锁止式安全带3.2产品结构选择尽量在现有的产品结构中选择需要的产品。
比如:卷收器、锁舌、锁扣、导向件、高度调节器、紧固件(螺栓、螺母、螺钉、调整滚子)。
其他紧固件用垫圈、螺钉等尽量采用汽标件。
Autoliv的产品详见附页,可以在其中进行选择合适的产品结构。
3.3安装固定点螺孔尺寸按照GB14167-93的要求:安装固定点螺孔尺寸为7/16″-20UNF2A或2B。
安全带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高处围杆,悬挂和攀登作业。
安全带各部件和整体要做负荷试验。
分静负荷和冲击试验两部分。
1 静负荷试验和要求1.1 安全带各部件(包括带、绳、金属配件和使用的缝线)和围杆带、绳整体做静负荷试验,按GB6095—85《安全带》的规定进行,合格后才准组装成安全带。
整体围杆带或绳做4412.7N(450kgf)静负荷测试,合格后,才能批量生产。
1.2 试验设备49000N(5t)拉力试验机1台;980.6N(100kg)拉力试验机1台;试验架一座;0.5t卷扬机1台;整体静负荷试验装置一套如图10。
1.3 各部件检验情况1.3.1 安全带、绳的试件结构尺寸见图1、图2。
绳的两端应插成3~4道的花的绳环。
1―缝线;2―铆钉;3―带图1 带的试件尺寸1―绳环;2―编结花;3―绳图2 绳的试件尺寸1.3.2 金属配件的试件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3.3 安全钩静负荷试验连接形式,见图3、图4、图5、图6、图7。
1―夹具;2―扁钢钩;A、B―加力处图3 扁钢钩测试图1―夹具;2―圆钢钩;A、B―加力处图4 圆钢钩测试图]1―绳;2―自锁钩;3―夹具;A、B―加力处图5 封闭式自锁钩测试图1―绳;2―开启式自锁钩;3―挂钩;4―夹具;A、B―加力处图6 开启式自锁钩测试图1、4―夹具;2―挂钩框;3―攀登钩;A、B―加力处图7 攀登挂钩测试图1.3.4 各种连接环静负荷试验的连接形式,见图8。
1―板构夹具;2―半圆环;3―U型环夹具;4―圆环;5―三角环;6―品字环;7―8字环图8 连接环或试验用具图1.3.5 安全带卡子静负荷试验连接形式,见图9。
1、3―夹具;2―腰带扣;A、B―加力处图9 腰带扣测试图围杆带或绳做整体测试的连接形式,见图10。
1―夹具;2―安全带;3―半圆环;4―钩;5―三角环;6―围杆带或围杆绳;7―木轮;A―加力处;B―固定端图10 围杆带或绳整体静负荷试验图1.5 缝线试验将线栓在夹具上做拉力试验,要求破断负荷为156.8N(16kgf),拉断速度100mm/min。
Q/JM J01077-2018安全带有效固定点法规校核规范1 目的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车辆安全带有效固定点法规校核的一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研发车辆的安全带有效固定点设计及校核。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167-2013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EEC-R 14 关于机动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76/115/EEC 机动车辆安全带固定点3 技术要求3.1 M1类车辆的前排座椅。
M1类车辆的a1(非带扣侧)应在30°~80°范围内,a2(带扣侧)应在45°~80°范围内。
前排座椅所有可正常移动的位置,角度要求同上。
在所有正常乘坐位置,a1和a2中至少有一个是恒定值时(如固定点在座椅上),其值应为60°±10°。
3.2 M1类车辆后排座椅。
对M1类车辆,所有后排座椅的a1和a2应在30°~80°范围内;如果后排座椅是可调的,则在所有正常移动位置,上述要求均有效。
3.3分别通过同一安全带的两个下固定点L1、L2且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个垂直平面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50mm。
对M1和N1类车辆的后排中央乘坐位置,若相对其他乘坐位置是不可移位的,则上述距离不可小于240mm。
座椅的纵向中心平面应在L1和L2点之间,且距离至少为120mm。
3.4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在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躯干线成65°角的FN平面下方。
对于后排座椅,此夹角可减小至60°。
FN平面与躯干线相较于D点,此时须保证DR=315mm+1.8S,但当S≤200mm 时,DR=675mm。
见图1。
3.5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该在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躯干线成120°角且相交于B点的FK平面后方,此时须保证BR=260mm+S。
汽车前排三点式安全带布置及校核方法的研究侯辉;黄启海;牛彦雷【摘要】The layout forms of automobile front three point safe-belt were introduced. The layout methods of three point safe-belt were in-troduced through retractor,D-ring,buckle and webbing length. The checking methods of three point safe-belt were introduced through up an-chorage,low anchorage and circumjacent gap. Finally,a set of layout and checking method was obtained.%简单介绍了汽车前排三点式安全带的布置形式;分别从卷收器、导向环、插锁及织带方面,阐述了三点式安全带的布置方法;分别从上固定点、下固定点及周边间隙方面,介绍了三点式安全带的校核方法;并得出一套三点式安全带布置及校核的方法。
【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汽车前排三点式安全带;布置;校核方法【作者】侯辉;黄启海;牛彦雷【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汽车安全带是一种安全装置,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或急拐弯时,约束乘员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位置而不移动和转动,避免乘员与车内坚硬部件发生碰撞而造成伤害,因此安全带成为汽车设计开发中必不可少的被动安全配置。
安全带的布置及校核除必须满足国家强制法规外,还需考虑安全带的装配要求及性能要求,确保安全带与车身钣金及座椅结构匹配,并给乘员提供必要的保护及驾乘舒适性。
汽车安全带布置及设计方法摘要:安全带作为汽车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保证乘员不受伤害的装置,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乘员的安全。
汽车安全带设计的原则是,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不受伤害。
但是由于人体结构的特殊性,即使是最先进的安全带,也无法达到完全保护乘员的目的。
因此,为了保证乘员在事故中不受伤害,就需要合理设计安全带,使其能有效地吸收碰撞能量、减小撞击力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关键词:汽车安全带;布置;设计方法1安全带系统的组成(1)一般汽车安全带都由肩带、腰带、系带及搭扣四部分组成。
其基本功能是通过安全带骨架把人固定在座椅上,使人与车形成一个整体,从而避免发生碰撞时乘员被甩出车外;同时,由于安全带骨架的弹性变形,使乘员的身体始终与座椅靠背紧密接触,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乘员在事故中的伤亡。
(2)搭扣与搭扣控制机构:搭扣和搭扣控制机构是汽车安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当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控制装置将安全带从座椅上抽出,以防止安全带缠绕在人体上。
(3)搭扣:搭扣一般安装在人体胸部靠前的位置,其作用是与肩部搭扣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同时使搭扣不直接接触人体皮肤。
(4)安全带调节器:用于调节和固定安全带长度及松紧度。
其作用是在汽车碰撞时及时切断安全带与人体接触的电源,从而达到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
2安全带的位置布置2.1座椅靠背与后悬置座椅靠背与后悬置安装距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座椅靠背与后悬置之间安装距离为100 mm,另一种是座椅靠背与后悬置之间安装距离为200 mm。
对于第二种情况,座椅靠背与后悬置的安装位置相对于第一种情况更为靠近,因此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座椅靠背与后悬置之间的安装位置,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座椅靠背的刚度。
根据相关标准,当座椅靠背与后悬置之间的安装距离为100 mm~200 mm时,要保证其刚度大于600 kN/m;当座椅靠背与后悬置之间的安装距离为200 mm~300 mm时,要保证其刚度大于700 kN/m;当座椅靠背与后悬置之间的安装距离为300 mm~500 mm时,要保证其刚度大于800 kN/m。
安全带检验方法安全带检验方法(GB 6095—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4月13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前言本标准5.1.1.4~5.1.1.8、5.1.2.3~5.1.2.7、5.1.3.2~5.1.3.17、5.2.5.3和第7章为强制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代替GB 6095—1985《安全带》。
本标准与GB 6095—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修改了围杆作业安生带、区域限制安全带、坠落悬挂安全带等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区域限制安全带的内容;——增加了材料、外观、结构等技术要求;——增加了阻燃、抗腐蚀、适合特殊环境等特殊技术性能要求;——修改丁安全绳、自锁器、缓冲器等术语和定义;——修改了安全带的分类;——删除了材料、使用保管、运输和储存章节;——增加了附录A;——增加了附录B;——增加了附录C。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斯博瑞安(中国)安全防护设备有限公司、泰州市华泰劳保用品有限公司、乐清市华东安全器材厂、江苏曼杰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肖义庆、臧兰兰、陆冰、陈倬为、邓宝举、章康明、王俊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6095—1985。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带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高处作业、攀登及悬吊作业中使用的安全带。
本标准适用于体重及负重之和不大于100kg的使用者。
本标准不适用于体育运动、消防等用途的安全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安全带、安全网检查试验制度安全带和安全网是保障人员在高空作业和高速交通工具中的安全的重要设备。
为了确保安全带和安全网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安全带和安全网检查试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以____字的篇幅,分别介绍安全带和安全网的检查试验制度。
一、安全带检查试验制度一、背景和必要性安全带是一种用于固定和保护人身安全的装备,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登山攀岩、工业生产等领域。
为了确保安全带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制定安全带检查试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检查试验内容和要求1.外观检查:检查安全带外观是否完好、无明显磨损和破损。
2.材料检查:检查安全带的材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如强度、耐磨性等。
3.结构检查:检查安全带的结构是否合理、牢固,起扣件是否完好。
4.使用寿命检查: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安全带的使用寿命检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5.性能试验:包括断裂试验、抗拉试验等,检查安全带的承载能力和防护效果。
三、检查试验的方法和步骤1.领取安全带样品,并进行外观检查,记录各项指标。
2.对安全带进行材料检查,使用相应的仪器测试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
3.对安全带的结构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起扣件的牢固性和安全带的结构的合理性。
4.根据相关标准或制定的检测方法,进行安全带的使用寿命检查。
5.进行性能试验,包括断裂试验、抗拉试验等,检查安全带的承载能力和防护效果。
6.根据检验结果,制定后续的处理措施,如更换损坏的安全带等。
四、检查试验后的结果处理1.根据检验结果,对安全带的质量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查记录表中,并保存相关资料。
3.对不合格的安全带进行处理,如更换、修理或报废。
4.对合格的安全带进行标识,例如粘贴合格标签等。
五、安全带检查试验制度的实施1.制定安全带检查试验制度的文件,明确检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2.确定检验的频率,如每季度、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检验。
3.确定检验的责任人和检验机构,确保检验的独立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