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时间序列回归中的序列相关和异方差
- 格式:ppt
- 大小:294.50 KB
- 文档页数:20
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回归分析常常面临着序列相关(Serial Correlation)的问题。
序列相关是指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导致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不稳定,假设检验结果失效,预测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回归分析中的序列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处理技巧。
序列相关问题是由于回归模型中的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能是由于数据本身的时间序列结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模型设定的不合理引起的。
在时间序列数据中,序列相关往往是存在的,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导致回归分析的结果不准确。
一种常见的处理序列相关的方法是引入滞后项。
滞后项是指将误差项向后移动一期或多期,将其作为自变量引入回归模型中。
通过引入滞后项,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误差项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高模型的拟合度和预测能力。
但是在引入滞后项时,需要注意滞后阶数的选择,一般需要进行模型诊断和残差分析来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数。
另一种处理序列相关的方法是进行差分。
差分是指将原始数据序列进行一阶或多阶的差分操作,将差分后的序列作为新的自变量引入回归模型中。
通过差分操作,可以消除序列相关性,将非平稳序列转化为平稳序列,从而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但是在进行差分操作时,需要注意差分阶数的选择,一般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序列平稳性检验来确定最佳的差分阶数。
除了引入滞后项和进行差分操作外,还可以通过拓展模型结构来处理序列相关问题。
例如,可以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或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等时间序列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建模,从而考虑数据的时间序列结构,更准确地描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或异方差-自相关一致性估计(HAC)等估计方法来修正参数估计的偏误,从而提高模型的拟合度和准确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控制变量、模型诊断和残差分析等方法来处理序列相关问题。
时间序列异方差检验时间序列数据是指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组观测数据,它们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时间序列数据的方差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异方差性。
异方差性可能会对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异方差检验。
一种常用的异方差检验方法是利用残差的变化来判断异方差性。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拟合一个回归模型,然后检验残差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回归模型来拟合时间序列数据。
常见的回归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指数回归模型等。
选择合适的回归模型需要考虑数据的特点和目标,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和经验进行选择。
在选择了合适的回归模型后,我们可以通过拟合这个模型来得到残差。
残差是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可以表示模型无法解释的随机波动。
如果残差存在异方差性,那么其方差应该会随着预测值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为了检验残差的异方差性,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统计检验方法,如Breusch-Pagan检验和White检验等。
这些检验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一个统计量,然后与相应的分布进行比较,以判断残差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Breusch-Pagan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异方差检验方法,它假设残差的方差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拟合一个辅助回归模型来估计残差的方差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残差的平方和进行统计检验。
White检验是另一种常用的异方差检验方法,它不依赖于对残差方差与自变量关系的假设。
White检验将残差的平方和作为统计量,然后与自变量之间的交叉项进行比较,以判断残差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异方差检验方法,如Goldfeld-Quandt检验和ARCH检验等。
这些方法的具体原理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性可能会对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异方差检验。
我们可以通过拟合回归模型,然后检验残差的变化来判断异方差性。
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存在序列相关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偏误。
因此,如何处理序列相关问题成为回归分析中的关键技巧之一。
序列相关性是指时间序列数据中相邻观测值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情况。
在回归分析中,如果自变量或因变量存在序列相关性,就会导致回归系数估计值的偏误,从而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处理序列相关问题对于回归分析的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序列相关性的特点和影响。
序列相关性通常表现为连续时间点的观测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例如自相关或滞后相关。
这种相关性会导致回归模型的残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从而违反了回归分析的基本假设,影响了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因此,处理序列相关问题是回归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些处理序列相关问题的常用技巧。
首先,可以通过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化处理来消除序列相关性。
平稳化处理的方法包括差分、对数变换和季节性调整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的序列相关性,使其符合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其次,可以引入滞后变量或其他相关变量来控制序列相关性。
通过引入滞后自变量或滞后因变量,可以有效地消除序列相关性对回归模型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引入其他相关变量来控制序列相关性,从而提高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处理序列相关问题。
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序列相关性的统计模型,包括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和ARMA模型等。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捕捉数据中的序列相关性,从而提高回归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还可以通过异方差调整来处理序列相关问题。
异方差是指随着自变量或因变量的变化,数据的方差也在发生变化的情况。
通过对数据进行异方差调整,可以有效地消除序列相关性对回归分析的影响,从而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处理序列相关问题是回归分析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序列相关(Serial Correlation)的问题,即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
序列相关会导致回归模型的系数估计偏误,标准误差的低估,从而影响了回归分析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回归分析中序列相关的问题处理技巧。
首先,了解序列相关的原因是十分重要的。
序列相关通常会出现在时间序列数据中,例如股票价格的波动、季节性变化等。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未观测的因素对误差项的影响,或者样本数据的自相关性等。
当然,序列相关也可能是由于模型设定的不合理或者数据处理不当所引起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和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序列相关的根源。
其次,处理序列相关的方法有很多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时间序列模型,例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等来对序列相关进行建模和处理。
这些模型能够较好地捕捉序列相关的特征,从而提高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准确性。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残差的修正。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异方差稳健的标准误差估计方法,例如White标准误差估计、Newey-West标准误差估计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纠正由序列相关引起的标准误差的低估问题,提高了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检验方法来判断序列相关的存在和程度。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Durbin-Watson检验、LM检验、Breusch-Godfrey检验等。
这些检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模型中是否存在序列相关,并且可以进一步确定序列相关的程度和类型,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最后,对于回归分析中的序列相关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要对数据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和分析,在建模时要考虑序列相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保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智慧树知到《计量经济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数学B:统计学C:经济学D:计量学答案: 经济学2、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凯恩斯B:弗里希C:格兰杰D:伍德里奇答案: 弗里希3、计量经济学主要由、和三门学科的内容有机结合而成。
A:计量学B:统计学C:经济学D:测度论E:数学答案: 统计学,经济学,数学4、国际计量经济学会成立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地位的正式确立。
A:对B:错答案: 对5、计量经济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特点。
A:对B:错答案: 对6、计量经济模型一般由、、、等四个要素构成。
A:变量、公式、模型和方程B:经济变量、数学变量、统计变量和计量软件C:经济变量、参数、随机误差项和方程的形式D:函数关系、因果关系、统计关系和计量关系答案: 经济变量、参数、随机误差项和方程的形式7、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检验的三个常用准则是:A:经济意义准则、统计检验准则和计量检验准则B:线性准则、无偏性准则和最优性准则C:正确准则、有效准则和简洁准则D:渐进一致性准则、渐进有效性准则和渐进正态性准则答案: 经济意义准则、统计检验准则和计量检验准则8、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经济意义准则。
A:对B:错答案: 对9、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列是横截面数据。
A:对B:错答案: 对10、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一般步骤是:A:模型设定,模型检验,参数估计,模型应用B:搜集资料,参数估计,模型设定,模型应用C:参数估计,模型应用,模型检验,改进模型D:模型设定,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答案: 模型设定,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第二章1、进行回归分析时,当x取各种值时,y的条件均值的轨迹接近一条直线,该直线称为y对x的回归直线。
A:对B:错答案: 对2、将总体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均值表现为解释变量x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总体回归函数。
时间序列回归的检验方法有时间序列回归是一种重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常用于建立时间序列数据与其他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通过时间序列回归可以了解到自变量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影响,从而进行预测和分析。
在进行时间序列回归之前,我们需要对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模型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回归检验方法。
1. Durbin-Watson检验:Durbin-Watson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验自相关性的方法。
在进行时间序列回归时,自相关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自变量之间存在自相关性时,会导致模型估计结果的无效性。
Durbin-Watson检验可以检验残差项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其原理是计算残差项的自相关系数,并与临界值进行比较。
当Durbin-Watson统计量接近于2时,表示残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性。
2. Breusch-Godfrey检验:Breusch-Godfrey检验也是一种检验自相关性的方法,与Durbin-Watson检验类似,其原理是计算残差项的自相关系数。
不同之处在于,Breusch-Godfrey 检验可以检验高阶自相关性,适用于多阶自回归模型。
通过计算LM统计量,并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残差项是否存在自相关性。
3. White检验:White检验是一种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
在进行时间序列回归时,异方差性可能导致模型估计结果的无效性。
White检验可以通过计算残差项的平方与自变量的乘积的OLS回归,来检验异方差性的存在。
若平方项与自变量的乘积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则说明不存在异方差性。
4. 残差正态性检验:残差正态性检验是一种检验残差项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方法。
在进行时间序列回归时,残差项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是一个重要的假设。
因为正态分布假设使得我们能够对残差项进行统计推断和置信区间的估计。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残差直方图、QQ图等方式进行直观的判断,也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Shapiro-Wilk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等进行定量的检验。
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在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在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中,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是常见的数据特征。
它们的存在对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应对。
本文将介绍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在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处理方法的不同之处。
一、时间序列模型中的异方差性处理方法时间序列模型是对单一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如ARIMA模型、GARCH模型等。
在时间序列模型中,异方差性通常表现为随时间变化的方差,并且可能导致模型结果的不准确性。
1. 条件异方差模型最常见的处理异方差性方法之一是采用条件异方差模型,如ARCH模型、GARCH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引入变量来描述方差的变化,并且能够更准确地估计模型参数。
2. 转换变量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变量进行转换来减小或消除异方差性。
常用的转换方法包括对数转换、差分变换等。
这些转换可以将异方差性转换为方差齐性,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3. 加权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适应性加权的回归方法,可以通过加权因子对不同时间点的观测值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降低异方差性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二、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序列相关性处理方法面板数据模型是对多个个体在不同时间点上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建模,如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
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序列相关性可能存在于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对模型估计和推断都具有重要影响。
1.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可以判断变量是否存在序列相关性。
常用的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有Levin-Lin-Chu(LLC)检验、Ng-Perron(NP)检验等。
如果变量存在单位根,说明存在序列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处理。
2. 区分组间和组内相关性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序列相关性可以分为组间相关性和组内相关性。
对于组间相关性,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对于组内相关性,可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回归分析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处理技巧时间序列数据在回归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数据随时间变化的模式和趋势。
然而,时间序列数据的特殊性也给数据处理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在回归分析中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技巧。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数据中的趋势和季节性变化,以及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和异常值。
对于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的处理,通常可以通过差分和平滑技术来实现。
差分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数据中的趋势,而平滑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数据中的季节性变化。
对于缺失值和异常值的处理,可以采用插补和去除的方法来处理。
模型选择在选择回归模型时,需要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
自相关性是指时间序列数据中相邻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而异方差性则是指时间序列数据的方差在时间上的变化。
为了处理这些问题,可以使用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或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来建模。
另外,还可以考虑使用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或季节性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SARIMA),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季节性变化。
参数估计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通常可以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或最小二乘估计来进行参数估计。
在进行参数估计时,需要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特殊性,例如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
模型诊断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以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可以使用残差分析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来进行模型诊断。
残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检验模型的假设是否成立,例如残差是否为白噪声、是否存在异方差性等。
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预测和验证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后,通常需要对模型进行预测和验证。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可以使用滚动预测或交叉验证来进行模型的预测和验证。
自相关和异方差处理顺序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中,自相关和异方差是两个常见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采用准确的中文进行描述,详细介绍自相关和异方差的处理顺序及其重要性。
一、自相关处理自相关是指时间序列数据中观测值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当序列中的观测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时,会导致统计模型的参数估计不准确,假设检验无效,预测结果不可靠。
因此,需要进行自相关的处理。
自相关处理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进行分析。
ACF表示观测值与不同滞后期的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PACF表示观测值与滞后期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探究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构。
在进行自相关处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绘制时间序列图,观察序列的趋势和波动性。
2. 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确保序列满足平稳性的要求。
3. 绘制ACF和PACF图,分析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构。
4. 根据ACF和PACF的图形特征,选择合适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模型)。
5. 估计模型参数,进行模型拟合。
6. 检验模型的残差序列是否存在自相关,如果存在,则返回第3步,重新选择模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处理自相关问题,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异方差处理异方差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方差也发生变化。
当存在异方差时,会导致模型的参数估计不准确,假设检验无效,预测结果不可靠。
因此,需要进行异方差的处理。
异方差处理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 WLS)。
WLS是一种在回归分析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误差项进行加权,降低异方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
在进行异方差处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 绘制残差图,观察残差的分布特征。
2. 进行异方差检验,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
3. 如果存在异方差,可以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
4. 根据异方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权函数,对误差项进行加权。
在报告中解释和评估统计回归分析中的异方差性和序贯性统计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时,我们常常需要考虑到异方差性和序贯性这两个问题。
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解释和评估的方法。
一、异方差性的概念和影响异方差性指的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误差项的方差也在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使得统计回归分析的结果产生偏差,影响我们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解释和评估。
1. 异方差性的影响异方差性会导致回归系数的估计不准确,使得显著性检验的结果失去可靠性。
具体来说,当存在异方差性时,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可能会偏向对方差较大的观测值,从而导致估计结果的偏差。
2. 发现异方差性为了发现数据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我们可以使用图形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图形方法包括绘制残差图和方差图,观察残差的分布和方差的变化情况。
统计检验方法则可以使用异方差检验,如Park检验和White检验等。
3. 处理异方差性当我们发现数据中存在异方差性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证回归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转换变量、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异方差稳健标准误等。
二、序贯性的概念和影响序贯性指的是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或者时间序列相关性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会违背统计回归分析的基本假设,使得我们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解释和评估产生偏差。
1. 序贯性的影响序贯性会导致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不稳定,使得显著性检验的结果失去准确性。
具体来说,当存在序贯性时,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不再是无偏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也可能受到影响。
2. 发现序贯性要发现数据中是否存在序贯性,我们可以使用图形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图形方法包括绘制残差图和自相关图,观察残差的分布和自相关性的程度。
统计检验方法可以使用Durbin-Watson检验和Ljung-Box检验等。
3. 处理序贯性当我们发现数据中存在序贯性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证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相关和异方差处理顺序自相关和异方差是统计学中常见的两个问题,它们在数据分析和建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自相关和异方差的处理顺序,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自相关的处理自相关是指同一时间序列数据中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关性。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相关的问题,这会影响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自相关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平稳化处理: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差分、对数变换或者其他方法来使其变得平稳。
平稳化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满足模型的假设条件,从而减小自相关的影响。
2. 引入滞后项:在建立模型时,我们可以引入滞后项来考虑时间序列数据中不同时间点之间的相关性。
常用的方法有自回归(AR)模型和移动平均(MA)模型等。
3. 模型诊断:在建立模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检验是否存在自相关。
常用的方法有自相关图和部分自相关图等。
如果发现存在自相关,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整模型的参数或者引入其他变量来解决自相关问题。
二、异方差的处理异方差是指同一时间序列数据中不同时间点之间方差不相等的现象。
异方差会导致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准确,因此需要进行处理。
以下是一些处理异方差的方法:1. 变换方法:对于存在异方差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或者倒数变换等方法来使其变得更加稳定。
变换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满足模型的假设条件,从而减小异方差的影响。
2. 加权最小二乘法:在建立模型时,我们可以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来解决异方差问题。
加权最小二乘法能够根据不同时间点的方差大小来调整模型的参数,从而减小异方差的影响。
3. 残差诊断:在建立模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的残差进行诊断,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
常用的方法有残差图和方差稳定性检验等。
如果发现存在异方差,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整模型的参数或者引入其他变量来解决异方差问题。
自相关和异方差是统计学中常见的问题,它们在数据分析和建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视频精讲!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来源:攻关学习网讲师:张冠甲/闫晶晶目录说明:本课程共包括42个高清视频(共54课时)。
序号名称1绪论2第1章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与经济数据3第2章简单回归模型(1)4第2章简单回归模型(2)5第3章多元回归分析:估计(1)6第3章多元回归分析:估计(2)7第3章多元回归分析:估计(3)8第4章多元回归分析:推断(1)9第4章多元回归分析:推断(2)10第4章多元回归分析:推断(3)11第5章多元回归分析:OLS的渐进性(1)12第5章多元回归分析:OLS的渐进性(2)13第6章多元回归分析:深入专题(1)14第6章多元回归分析:深入专题(2)15第7章含有定性信息的多元回归分析:二值(或虚拟)变量(1)16第7章含有定性信息的多元回归分析:二值(或虚拟)变量(2)17第8章异方差性(1)18第8章异方差性(2)19第8章异方差性(3)20第8章异方差性(4)21第8章异方差性(5)22第9章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1)23第9章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2)24第9章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3)25第9章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4)26第9章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5)27第10章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回归分析(1)28第10章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回归分析(2)29第11章OLS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其他问题(1)30第11章OLS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其他问题(2)31第12章时间序列回归中的序列相关和异方差(1)32第12章时间序列回归中的序列相关和异方差(2)33第13章跨时横截面的混合:简单面板数据方法(1)34第13章跨时横截面的混合:简单面板数据方法(2)35第14章高深的面板数据方法(1)36第14章高深的面板数据方法(2)37第15章工具变量估计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1)38第15章工具变量估计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39第16章联立方程模型40第17章限值因变量模型和样本选择纠正01:31:3241第18章时间序列高级专题42第19章一个经验项目的实施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网授精讲班,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讲解教材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