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为贼脏”浅析 葛帅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3
五脏之肝(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作者:时间:2009-12-12 13:52:12五脏之四——肝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又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
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其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
(1)肝的生理特性肝的生理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所谓“刚”,有刚强躁急之意。
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正由于肝为刚脏,所以肝有病变时,则其气易动易亢。
因此,又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所谓“体阴”,一是指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二是说肝属脏,位居于下,故属阴。
肝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肝的阴血滋养才能正常。
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正常。
所谓“用阳”,一是说在生理上,肝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其气主升主动,动者为阳;二是说在病理上,肝阴、肝血易虚,肝阳易亢。
当肝有病时,常可见到阳气亢逆及动风之象,如眩晕,筋膜拘挛,甚则抽搐等。
另外,肝失疏泄,又可引起气滞血瘀。
肝气郁久化火,耗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虚损又可引起肝阳上亢。
一般而言,在病理过程中,诸脏之阳气皆易偏于虚,唯有肝之阳气易亢。
而肝阴和肝血又常偏虚。
所以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的说法。
2、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属木,应自然界春生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充和之象,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
而暴怒,或抑郁的精神状态,低沉的情绪,最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暴怒可致肝阳亢逆,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情绪低沉,则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导致肝火、肝风等病变。
3、肝与春气相应。
人与天地相参,则肝应春气。
春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有利于肝气升发、调畅。
中医学认为,肝在人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既能疏泄无形之气,又能贮藏有形之血,与精神情志、气血运行、水液代谢、脾胃纳运、肢体劳作乃至天癸盛衰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肝的生理特性,在中医学中,既有“肝为刚脏”,又有“肝为柔脏”之说,医家着眼点不同,各执一说。
笔者多年来从事中医肝病的临床研究,认为中医的肝脏具有“刚”“柔”“娇”的特点。
“肝为刚脏”是指肝生理上主升、主动,调畅周身气机,病理上常表现为“肝用太过”,如肝气横逆、肝阳亢盛、化火生风等证;“肝为柔脏”是指肝脏外形柔软,具有阴柔、柔和之性,治疗肝病,“非柔润不能调和”,肝体得柔,则肝气自疏;“肝为娇脏”是指肝脏质地娇嫩脆弱,易被邪侵,易被伤损,治疗用药应注意轻灵平和,配伍得当,时时护肝保肝。
具体论述如下:1 肝为刚脏“肝为刚脏”出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1],且在该书中多处述及。
自叶天士提出以来,后世医家多从“肝者,将军之官”加以立说,以将军之勇猛刚烈,来解释肝之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
笔者认为,“刚”即“刚强”,肝为刚脏的含义应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是指肝脏的生理特性,有“刚强躁急”的特点。
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王冰注曰:“勇而能断,故曰将军。
”李中梓在《内经知要·藏象》中指出:“壮勇而急,故为将军之官。
”上述皆形容肝的性格刚强,肝居中焦,并列于脾胃之右,其气主乎疏泄,上通下达,内外出入,旁调中州,对脏腑气机及全身气血津液乃至神志活动均有疏通畅达之功,犹如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运筹帷幄,深谋远虑,勇猛顽强,安内攘外,在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读医随笔》所说:“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
”是以肺之宣降,心之主血,脾之运化,肾之气化,无不赖于肝气的疏泄和气机的通畅。
二是指肝的病理特点,疾病状态下,肝往往表现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
葛洪仙翁:内外双修,五脏同调—清肝脏俗话说“男怕伤肝,女怕伤肾”。
说起这个肝,它在五脏中的地位那是无人能够撼动一分的。
葛洪葛仙翁的医学著作《抱朴子》中称肝为将军之官。
认为肝脏具有发挥智谋、考虑对策、抵抗邪病的功能,就像是统帅千军万马,安邦定国的大将军一样,这也同时说明了肝脏的重要性。
在五行中肝脏与木相对,为什么说肝属木呢?木指的就是树木,树木有什么特点,树木具有着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每年只要春天一到,所有的树木就开始生长发芽,哪怕你把这棵砍断了,但是他还是会生长,肝脏也具有着这种生长和发育的能力,肝脏在人体五脏当中是唯一一个可以生长的脏器,也就是说把我们的肝脏砍掉一点以后阿,他还会再长出来,这也是肝脏的神奇所在。
肝第一个功能就是,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肝脏疏泄的是什么呢就是肝气,一个人如果肝气不疏,肝的疏泄功能不好了,那么这个人啊就特别爱发脾气,气不顺,看什么都不顺眼,总想找人打一仗。
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气郁、气逆。
那表现在外面的就是脾气不好,易怒。
在内血的源头在于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就会血瘀。
血瘀了以后,就会在血管中形成瘀堵。
脂肪肝、肝硬化、高血压跟着就来了,高血压就是肝阳上亢,肝阳为什么上亢就是肝主疏泄的功能,肝气无法下泄,最终只能往上面走。
所以高血压的人,一犯病就会就会头胀、头痛。
长期下去,血管堵住了,而肝气无法疏泄结果只有一个脑中风,而血管淤堵以后,血液运行不畅,大脑法得血得氧,脑供血不足,人就会脑血栓、脑萎缩。
而男人更容易受气,更容易伤肝,所以我们说,男怕伤肝,而在临床上脑中风的患者中也是男性偏多。
脑血管病的治疗最应该从肝脏入手,五脏同调。
肝脏的第二个功能,就是肝主藏血。
什么叫肝主藏血,说白了,人体体内的血都需要肝脏的封藏,在中医里认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人体十分重要,其实就是因为肝藏血的功能。
那如果肝血不足,肝不藏血,从三方面讲,第一如果肝血不足那么肝脏的排毒能力就会下降,很多人尤其是女同志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皮肤有斑,皮肤颜色灰暗,身体机能下降,月经量少。
伤寒大家刘渡舟妙方治肝病!2015-11-20 13:02来源:悦读中医评论在中医里,肝的作用甚广,是最坚强的,但也是脾气最大的。
肝为将军之官,能够顶很大的压力;肝在志为怒,却有着火暴脾气。
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鸭梨山大,肝病的发生率也是逐渐增加。
对于肝病的治疗,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颇有良方妙法,下面不妨一道来看看吧。
中医学中有关肝的论述,内容甚为丰富,其生理病理极其复杂,头绪纷繁,病证广泛,变化多端。
所以古人有“肝为百病之贼”和“肝病如龙”等说法。
在临证所见杂病中,与肝有关之病,常在半数以上,因此,历代医家对肝病论治极为重视。
刘老在《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魏玉横、王旭高等医家对肝病的诊治经验,提出许多精辟见解,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临证诊治肝病,每多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刘老认为,肝病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然从其发病来看,多从肝气郁结开始,进而可以及血、化火、伤阴、阳亢,甚至动风。
现根据刘老的临证治验,遵循肝病的变化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肝病的论治。
一、肝气郁结“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喜条达舒畅,畏抑郁和怫逆,因郁则气结而不疏,怫逆则气屈而不顺,因而影响肝的疏泄和生、升的功能,发为肝气郁结。
刘老强调指出,七情致病,多有气郁,气郁则肝病,并认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一源,气机不利而抑郁则为肝气,郁久而发则为肝火,肝火盛而生风或血虚生燥生风,则为肝风。
“郁不离肝”。
肝气郁结,开始病在本经,继而可侵犯他脏,如上犯肺、心,中逆胃、脾等,多为临床所习见。
1肝气郁结症状:胸胁发闷,甚则胀痛,不欲饮食,善太息,嗳气则气闷得舒,面色发青而神情抑郁,女子乳房胀痛,脉弦,舌苔白。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疏肝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郁金)。
2肝气冲心肝气冲心,能使心之血脉涩滞不利。
症状:除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出现心胸疼痛,甚则痛闷欲绝。
脉沉弦迟涩,舌边尖青暗。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处方:失笑散与金铃子散合方(川楝、延胡、蒲黄、五灵脂)。
中医五脏之贼的名词解释中医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深受世界各地的关注。
五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是心、肝、脾、肺和肾。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器官,由于其重要性,任何对五脏的损害都被视为健康的贼。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具有各自的特性,包括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与其他五脏的相互关系。
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医学认为,如果五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种平衡是由五脏所控制的气血、津液、精神和其他重要物质的正常运行和分配来维持的。
五脏之贼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和疾病发生的因素。
中医学认为,这些因素包括饮食不当、情绪失控、体力过度劳累、不良生活习惯等。
举例来说,中医学认为,肝脏的“贼”是由于情绪不稳定、过度愤怒等因素导致的,而脾脏的“贼”则可能是由于不规律的饮食、过度思虑等因素导致的。
当五脏受到“贼”的影响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和不适。
例如,肝脏的“贼”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头痛、眩晕等症状,脾脏的“贼”可能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学强调通过调整饮食、锻炼、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来管理五脏之贼,以恢复五脏的平衡和健康。
在中医学中,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被广泛用于治疗五脏之贼。
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整五脏的功能,推拿通过按摩和推拿来促进气血的流通,中药通过服用特定的草药来调理五脏。
这些方法被认为能够调整五脏的气血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尽管中医学的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备受争议,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使它成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
五脏之贼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提醒我们保持身心健康,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注重调节饮食、锻炼和情绪管理等方面,以维持五脏的平衡和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身心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这可能对我们的五脏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学习和应用中医五脏之贼的概念,对于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脏象五脏之肝摘要: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
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
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肝与四时春相应。
(一)肝的解剖形态1.肝的解剖位置: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稍偏左。
“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肝之为脏……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贯脊之第九椎”(《十四经发挥》)。
说明中医学已正确地认识到了肝脏的部位是在右胁下右肾之前而稍偏,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医学中还有“肝左肺右” 之说。
它始见于《内经》,“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
为什么左肝右肺呢?因左右为阴阳之道路,人生之气,阳从左升,阴从右降。
肝属木,应春,位居东方,为阳生之始,主生主升;肺属金,应秋,位居西方,为阴藏之初,主杀、主降。
左为阳升,右为阴降。
故肝体居右,而其气自左而升;肺居膈上而其气自右而降。
肝为阳主升发,肺为阴主肃降。
故从肝和肺的生理功能特点来说是“左肝右肺”。
可见“左肝右肺”不是指解剖部位而言,而是指其功能特点而言:故张景岳说:“肝木旺于东方而主发生,故其气生于左。
肺金旺于西方而主收敛,故其气藏于右”(《类经.针刺类》)。
总之,肝生于左,谓肝气主升,其治在左。
根据左升右降理论,肝的行气部位在左。
故曰“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十四经发挥》)。
2.肝的形态结构:肝为分叶脏器,左右分叶,其色紫赤。
对于肝的分叶,中医文献虽有记载,但有许多不确切之处,如《难经》就有“独有两叶”和“左三叶、右四叶,共七叶”之异。
杨上善认为:“肝者,据大叶言之,则是两叶也。
若据小叶言之,则多叶矣”(《难经集注》)。
杨氏的描述,接近于肝的表面分叶为左右两叶,内部分叶计五叶的解剖实(二)肝的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疏,即疏通,疏导。
肝脏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是什么肝脏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辨证思路。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与人体的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当肝脏出现疾病时,需要通过详细的辨证来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肝脏的疾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体的其他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联。
比如,肝与脾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肝气郁结可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出现腹胀、纳呆等症状;而脾胃虚弱也可能导致肝气乘脾,出现腹痛、泄泻等。
同样,肝与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可能会累及肾阴,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肝肾阴虚的表现。
在辨证肝脏疾病时,中医会从症状、舌象、脉象等多方面入手。
常见的症状如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目赤肿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等,都可能提示肝脏出现了问题。
就舌象而言,舌红苔黄、舌边尖红等可能是肝火旺盛的表现;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可能是肝气郁结、肝郁脾虚的征象。
脉象方面,弦脉往往与肝病相关,但弦脉的强弱、节律等也能反映出肝病的不同阶段和性质。
肝气郁结是肝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证型。
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抑郁、胁肋胀痛,疼痛部位走窜不定,胸闷,喜欢叹气,妇女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这种情况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
肝火上炎则表现为头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胁肋灼痛等。
多由肝郁气滞日久化火,或者外感火热之邪侵犯肝经引起。
治疗需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是常用的方剂。
肝阴不足时,患者会出现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
多因久病耗伤肝阴,或者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所致。
治疗以滋养肝阴为主,一贯煎是常用的方剂。
肝阳上亢的患者常见头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症状。
多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于上所致。
治疗当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是常用的方剂。
此外,还有肝经湿热证,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带下黄臭等。
春季养肝(阴中之阳),夏季养心(阳中之阳),秋季养肺(羊中之阴),冬季养肾(阴中之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脏属阴主里而腑属阳主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
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夏气相通应。
膈膜肌之上位于胸中,两肺之间。
肝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膈膜肌之下,右胁之内春天,是不是亦然很冷,但是已经在逐渐转暖。
所以为阴中之阳,这个时候阳气生发。
脾五行属土,为阴中至阴,与四时或长夏相通应。
膈膜肌之下肺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与秋气相通应。
膈膜肌之上肾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冬季相通应。
膈膜肌之下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与胆由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相互属络成表里关系。
一、心与肝的关系1、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藏血,二者共同配合,共同完成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气充沛,心血充盈,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正常,有效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血机能的正常发挥。
心血与肝血,基本上概括了全身之血液2、精神情志心藏神,主宰精神、意识、思维以及情志活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情志的舒畅。
心血充盈,心神健旺,有助于感器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正常,情志舒畅,亦有利于心神内守。
病理上,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与肝火亢逆,常可并存火相互引动。
前者出现精神恍惚、情绪抑郁为主的病症;后者出现心烦失眠、急躁易怒为主的病症。
二、肺与肝的关系肝生于左,肺生于右。
肝气从左升发,肺气从右肃降。
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
肝升肺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
肺气充足与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气疏泄,升发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可见肝升与肺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
病理上,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肝升太过,可导致肺失肃降,而出现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阴阳学说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五行学说称“木火刑金”或“木旺侮金”。
为什么说“肝为五脏六腑之贼”临床上经常有人提到“肝为五脏六腑之贼”(也有人说五脏之贼),意义何在?值得推敲。
一、肝的生理功能为了搞清楚这句话的含义,首先应了解一下肝的生理功能。
肝藏血,为罢极之本,意即贮藏血液调节血量,故能耐受疲劳抵御外邪。
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液为泪。
而且主疏泄条达。
人的生命活动,靠藏腑间的密切联系所构成的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肝与其它脏腑、器官、经络密切相关。
相互联系、依存、制约和相互促进。
表明了肝能生养五脏六腑的特点。
所谓“肝为五脏六腑之贼”,必然涉及到肝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五脏之间的关系问题。
例如:肝与肾:肝与肾二者同源,相互滋养。
肝之疏泄条达与调节血量的功能,依赖于肾阴的滋助,肾阴(精)物质又需通过肝的疏泄而藏于肾。
肝与脾:脾的运化,必须通过肝的疏泄,反之,脾失健运,也会影响肝的疏泄。
肝与肺:肺主治理调节全身之气,肝主调节全身之血。
肝向周身各处输送血液,依赖于肺的治节肃降,肝失调达气壅郁滞,反过来也会影响肺之治节肃降。
肝与心:主要是血液环流与血量调节的关系,心血不足则影响肝的调节,肝血不足也可影响心的功能。
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
另外,肝与冲任二脉,从经络上就有连属关系,肝为藏血之脏,冲为血海,任主胞宫,肝的功能正常,肝血充足,则血海满盈,月经能以时下。
其它与六腑、器官、经络的关系,也都因与其相表里的五脏相关,而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
总之,肝为血脏,功能贮藏和调节全身的血量。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器官组织都赖血以养;肝又能疏调气机,使之气血流畅,经络疏峻,脏腑功能和调,四肢关节健利,诸窍开阖正常,从而使整体机能健壮,精力充沛,情绪舒畅,耐受疲劳,能以抵御外邪。
所以,肝能生养五脏六腑,这些都是肝对五脏六腑极其有利的一面。
二、肝的病理肝以阴血为主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柔恶刚。
所以肝气太过与不及均可致病。
主要表现为肝气,肝火,肝风,肝寒等。
肝胆脾胃的专业知识咱今天就来唠唠肝胆脾胃这几个身体里的“小伙伴”。
肝啊,就像身体里的一个大将军。
它可掌管着好多大事呢。
比如说解毒,就好比是一个城市里的垃圾处理厂,把那些对身体有害的东西都给处理掉。
要是肝出了问题啊,那身体里就像垃圾堆满了街道,到处都是毒素乱窜。
您想想,要是城市的垃圾处理厂罢工了,那城市得多脏多乱呀?这肝不好了,人就容易脸色蜡黄,没什么精神,就像一朵快凋谢的花,失去了生机。
您看那些经常喝酒抽烟的人,就像是在不断地给肝将军找麻烦,总有一天,肝将军也会累垮的。
胆呢,就像是肝将军的小跟班。
肝分泌胆汁,胆就负责储存和排泄胆汁。
这胆汁就像是清洁剂,帮助消化食物,特别是那些油腻的食物。
要是胆出了毛病,就好比清洁剂没了或者不好使了。
吃点油腻的东西就难受,就像一辆汽车没了润滑油,发动机肯定会发出抗议的声音,肚子就会疼得要命,那感觉可真不好受。
脾就像身体里的后勤部长。
它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然后运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这就像一个大仓库,把原材料加工成各种有用的东西再分发出去。
要是脾不好了,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像一支军队没有了粮草供应,人就会变得虚弱无力,面黄肌瘦的。
很多人脾胃不好,吃什么都不吸收,就像把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地上,怎么能长出茁壮的庄稼呢?胃是个大容器,就像一个食物加工厂。
食物都先到这里来进行初步的加工。
它得把食物磨碎了,再混合上胃酸,就像搅拌机一样。
如果胃不好,那这个搅拌机就会出故障。
有时候吃多了,胃就像一个被塞得满满的袋子,都快撑破了。
或者有时候吃了刺激性的东西,胃就像被火烧一样难受。
这胃啊,得好好对待它,可不能总是暴饮暴食,或者吃那些特别凉特别辣的东西,不然它就会闹脾气。
咱平时怎么照顾这些“小伙伴”呢?早睡早起对肝就特别好,就像给将军充足的休息时间,让他能更好地管理身体的秩序。
吃饭要规律,这对胃和脾都很重要。
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的,这就像工厂的生产要有规律的排班一样。
对于胆来说,少吃油腻的东西就是对它最大的爱护。
浅议古代文献中的肝气虚证
毛帅;孙广仁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15)010
【摘要】@@ 五脏病皆有气血阴阳之别、虚实之分.然而近代学者对肝气虚证未能足够重视,历版教材中也少有论述.实际上,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对肝气虚证均有阐发.中医理论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必须明确中医基础理论范畴中某些基本证候的确切内涵.
【总页数】2页(P732-733)
【作者】毛帅;孙广仁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
【相关文献】
1.古代文献中肝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J], 刘立公;顾杰;沈雪勇
2.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肝气虚证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 [J], 谢钢;胡滨;陈新宇;杨林;罗丽;刘瑶;郑晓黎;黄瑛;唐又喜;李林青
3.益气舒肝汤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肝气虚证)患者血浆GSH—PX、CAT的影响 [J], 谢钢;陈新宇
4.试述肝之气虚证 [J], 王日洪
5.从肝论治前阴疾病之古代文献述评 [J], 白兴华;周立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为五脏之贼
肝为五脏之贼
2016.02.15 12:47阅读503
肝为五脏之贼,指的是肝木为病,不但表现为本脏的病变,而且常常会影响其他脏腑以及经络、孔窍、皮肤、精神,它的影响常常是全局性的。
有时在肝木的症状表现还不明显时,其他脏腑已经出现问题。
《知医必辨》曰:“人之五脏,惟肝易动难静。
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惟肝一病则常延及他脏”。
肝为五脏之贼,主要是因为肝主枢机运转气机升降,枢机的升降对全身气机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张氏医通》指出:“ 肝藏生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
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升降如常,气血津液流通顺畅,经脉通畅,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
如肝失疏泄,枢机运转不利升降失司,则不但表现为肝木本身的病变,而且还会导致三焦不畅,气血水代谢紊乱,而见水肿、梅核气、瘿瘤、臌胀、瘰疬等疾患。
清林琴曰:“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或为嗳或为胀或为呕吐或为暴怒胁痛或为胸满不食或为飧泄或为颓疝,皆肝木郁滞枢机不利所为也!”。
浅议五脏贵肝
胡懿读;王军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1997(000)010
【摘要】肝脏为人身之贵,古人早有所识。
《素问·阴阳类论篇》云:“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为最贵。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为岁首,实乃生机之冠。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从天人相应的观点看,人身五脏之气亦然,肝气通于春,主一身生升之机,能启迪诸脏之气,并司其升降出入的活动,故古人把肝冠于五脏之首寓意深远。
【总页数】1页(P37-37)
【作者】胡懿读;王军
【作者单位】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266300;26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1
【相关文献】
1.从五脏相关浅谈治肝法在五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J], 曹利民
2.浅议"肝为五脏之贼" [J], 殷美琦;王光耀
3.试论五脏以肝为贵 [J], 卢良威
4.“五脏以肝为贵”辨析 [J], 杨威;于峥
5.从“肝为五脏之贼”探析小儿急惊风从肝论治 [J], 姜盈盈;任献青;丁樱;许玉龙;白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认为:是肝人体的“交通警察”...
大都家知道,周瑜是诸被葛亮“气死”的这个“气”字用的是很形象,这个“气”,按医中的理解,就是“肝气”。
怒盛之下,肝气狂乱,血气不受摄固而妄行,风华正茂的“周郎”最终吐血而亡——由此见可,养肝肝疏的重要性!
中医为认,肝脏有个最关键的作用:
叫调理气机,
也叫疏气泄机,肝主疏泄,就是疏导、排泄的作用,该出的让它出,该进的进让,该上的上,该下的下,有点像交通警察的意思。
如果个这地方没人管了,交通就阻塞了,从中医讲气叫滞。
什么叫气机呢? 中讲医人是由气、血、津液组成的,气在全身是运动着的,主要活动方式有四种:升、降、出、入。
所以气在人体里边的升降、出入这种运动,叫就气机。
气既能行血、又能摄血,气机紊乱可导致血液妄行。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我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我见任之堂主人博客《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为什么要实脾呢?许多人认为:肝为木脏,脾为土脏,五行之中木克土,因此肝脏如果气机疏泻不畅,就会横行犯脾,导致脾脏也出现病变。
是这样吗?读文章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上下文来读。
原文如下:“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枯,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这段话其实就是对上工治未病的解释,通过举例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来阐释:“为什么治未病,如何治未病”。
那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什么要实脾?因为实脾之后,土能克水,实脾能抑制肾水;肾水弱,不上行济心火,则心火旺盛;心火旺盛,则火刑金,肺金就会受到克制,肺金受到克制,则金不克木;金不克木,则肝木自然调达。
通过实脾来治疗肝虚,这就是实脾的真正目的。
肝虚的病人需要用此法,肝实则不可用此法!实脾可以增加水液的代谢,会导致肾阴虚,肾阴虚则不能借肝气上达济心火,心火自然亢盛,心火亢盛则肺气被耗(心火借肺气敛降时耗伤肺气),肺气被耗则前轮运行减弱,利于后轮的修复,肝虚的情况就会好转。
如果将脏腑的能量增强用(+)来表示,脏腑能量减弱用(﹣),上述传变过程可以描述为: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肝虚的治疗,应该是补脾、补心、补肝,使这三个脏器的能量增加,这样就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们再来看看“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枯,益用甘味之药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