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非政府组织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709.00 KB
- 文档页数:15
黄浦团区委内容摘要2世纪8年代以来,国外ngo得到快速发展,并随着外国资本、大型跨国公司一起进入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环保、教育、扶贫、防艾等领域,显示出非常强大的民间力量。
随着ngo对中国社会生活的不断渗透,对民众的影响在不断加强,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ngo的运作模式以及青少年参与ngo的原因等,借鉴ngo在吸引青少年参与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改进共青团组织在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ngo组织青少年参与一、研究的背景(一)ngo的概况1、ngo的定义和历史沿革ngo(英文全称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中文译为非政府组织,又称npo,即非营利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独立于政府的组织。
目前,我国官方尚未采用ngo这种说法,而是使用“民间组织”这一称谓,并将其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种类型。
(考虑到称谓的一致性,本文将国内的民间组织和国外的ngo统称为ngo。
)从世界范围来看,ngo主要兴起于2世纪7年代,在8~9年代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ngo活动领域向不同行业拓展,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ngo在中国快速成长的动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ngo也得到迅速发展。
据民政部XX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XX年底,全国已登记的各类ngo达34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万个,基金会1144个。
ngo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后在中国迅速发展,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所推动一是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不断推进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宽松的环境;二是ngo各项活动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使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三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ngo创造了有利的成长发展平台;四是由于我国ngo的起步较晚,可以吸收和借鉴西方的运作模式和经验,使得国内的ngo能够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始发展。
2.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非政府组织,(Nooovemmento堪anization,简称Noo),是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体系,具有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
又称“第三部门”,是对国家一市场一公民社会三元分立结构的反映。
非政府组织最初是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用来指称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就其管理的事务与相关国家和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与协调,体现为组织性、民间性、志愿性、自治性以及非营利性、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的特征。
联合国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赢利性的、自愿公民组织。
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发挥人道主义作用,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监督政策和鼓励在社区水平上的政治参与。
它们提供分析和专门知识,充当早期预警机制。
这一词汇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和制度结构的色彩。
在中国,官方一般将这类组织称其为民间组织,相对应于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这一称呼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
之所以称其为民间组织,是因为我国的这类组织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例如,很多这类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有的组织实际上在从事着一些营利活动。
可以说“民间组织”一词是与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向适应的概念。
对于这一类组织的范围,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王名将其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独立于政党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性和志愿公益性,不是宗教、政党、宗族组织;而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对这类组织的定义则更狭窄,将其定义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这三种特殊类型的合法组织2。
并不是所有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合法组织都可以界定在民间组织的范畴内,非政治性、非事业性也是我国民间组织的补充属性。
本文采用官方的定义。
由于国家民政部下属的民间组织管理局的英文译为“BureauofNGOManagement”,表明官方也认为民间组织也就是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因此在文章中我用国际上通用的非政府组织这一名词。
一、法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及几个典型组织实例。
法国有着数以万计的NGO,即非政府组织,它们在不同领域为其宗旨进行服务,但因为数量众多,所以要吸引社会重视或突显影响力,NGO之间进行“联结”便成为新世纪法国NGO 发展的重要趋势。
法国NGO最初的联结被称为一种“议题结盟”。
“议题结盟”是指各个组织之间的联结很松散,既不存在一个制度化的管理机构,也未就倡导的议题形成长期的互动机制平台。
其运作过程通常是在遇到某一议题之后,由一个或多个NGO 发起,以多家 NGO 联名的形式向社会传递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如共同为环保议题努力,针对热带雨林树木砍伐问题时,则全法各区域的该议题支持组织便起而声援,以联盟方式壮大声势及影响力,达成行动目标;再如美伊战争时,以和平为组织宗旨的 NGO 便发起和平游行,希望引起大众重视该议题,进而影响政府部门决策,希望能避开战争。
随着公民权力的发展与社会问题解决的需要,在某一具体议题上,NGO之间的联结不再是暂时性的,而是较为长期的,各机构之间形成松散平等的合作关系并拥有共同的交流平台,可以联合开展某些活动,但是各个NGO之间同样也不存在制度化的联合管理机构。
当今,法国的NGO已经朝着更为制度化的“伞状结构”发展。
在“议题结盟”的基础上,法国数量庞大的社团组织逐渐按照功能分类结成联合体,联合体与联合体之间再联合形成联合会。
这样,“伞状结构”的联结模式便得以形成。
法国团结、救援和发展组织联合会主席亨利 - 胡耶·多尔弗耶介绍说,这种伞状结构是法国第三部门的最大特色,从世界范围来看,法国第三部门是结构化程度最高的。
法国团结、救援和发展组织联合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联合会。
跟其他联合会一样,它是由希望联合起来共同实现国际救援目标的公民发起的。
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理念、干预方式以及其他特性,各个NGO联合起来,形成网络、平台、联盟或者团体,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活动。
在伞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也即在每个联合会内部组建专业的支持服务部是法国第三部门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但它代表了未来法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新趋势。
法国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与宗教的关系法国非营利组织之简介法国非营利团体的特征在于其组成是架构于“契约”的关系之上,亦即是由两位或多位自然人或是法人以订定契约的方式结合而成,并且不以追求利益分配为目的之民间自发性团体。
强调民间团体是基于彼此合意的契约精神而结合(或分离)1,纯粹属于市民的自发行为与人民结社自由的领域;且于1789年的人权与市民权宣言 2 及后来各宪法所揭橥的基本人权保障原则之下,人民的自由权应受到完整的保障、政府对此的介入应该愈少愈好,所以法国政府基本上对于民间活动一贯采取著自由放任态度,为法国第三部门在发展上的一项特点。
法国规范人民行使结社权的法律是在第三共和之下于1901年7月1日所公布的“结社契约法”(loi relative au contrat d’association)3,该法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其间并无重大修订(除去1939年与1981年涉及外国团体的相关内容修订之外)。
该法亦为法国绝大多数民间团体的唯一规范。
法国非营利团体的类别众多,常见的有政治团体、哲学团体、科学团体、社会团体、人道团体、文化团体、环保团体、健康团体、运动团体、联谊性团体、休闲团体等。
此外尚有维护彼此共同利益的团体,例如消费者团体、受害者团体、与特定单位仳邻(工厂、污水厂)的居民团体等等。
根据统计,近年来的新兴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尤自2005年起每年新成立并登记的社团将近7万个,至今全法国的社团总数已经超过一百万,雇用员工总数约计170万名(以2006年统计数字为准,半数以上的社团所雇用的员工低于3位 4 )。
以法律上的地位来说,吾人大致可将所有的民间团体分成三类:未申报团体(non-déclaréés)、已申报团体(déclarées)与公益性团体(reconnuesd’utilité publi que)。
除了受到1901年结社契约法的约束之外,若干团体另外尚且具有特别规定的法律地位,譬如工会(劳动法之规定)、政党(1988年政治活动财务透明法等等)、宗教团体(1905年政教分离法),以及基金会(1987年企业资助发展法)。
全球著名非政府组织列表—NGO列表NGO即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不仅是指联合国体系所认定和接纳的民间组织,还包括其他各种民间组织,特别是在国际场所活动以及有较多国际联系的民间组织。
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
它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与其他非政治制度不断趋向分离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自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政府组织是民间社会的组织,其公开宣称的使命和价值观,可以是公益性的,或者是服务于特定的人群。
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其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包括环境保护、社会救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
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有六个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
A-M N-ZNGO参考图书馆南都公益基金会NPP新公益伙伴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宁夏孩子爱福社会有限公司女性联网安泽国际(中国)救援协会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CSR Europe)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澳门明爱沛丰中国巴迪基金会普林斯顿在亚洲半边天基金会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保护国际起步高原保护国际气候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GVB)牵手上海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MWPCCB)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北京能源效率中心(BECon)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全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北京震旦纪公益信息技术中心全球企业抗艾滋病联合会(GBC)贝利马丁基金会仁人家园国际组织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日本商会慈福行动瑞尔中心大骨节病基金会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SACOM)森林保护网络大众汽车基金会森林管理委员会(FSC)道德茶叶合作联盟山西永青咨询服务中心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商务社会责任协会(BSR)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中国办公室上海美国商会德国基督教发展服务社(EED)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ICO)法国发起发展圣雅各福群会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弗里德里希.艾佰特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福特基金会世界宣明会福特基金会世界医生组织(法国)富平学校世界资源研究所盖茨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世援社公平劳工协会(FLA)树华教育基金会贡德基金会太平洋环境组织中国项目关心中国的孤弃儿童碳信息披露项目关注中国国际天际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铁匠学院贵州发展论坛为聋从聋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维泰国际机构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卫生和社会发展行动国际公正之桥未来500强(中国)国际共和学院无国界卫生组织国际鹤类基金会无国界医生法国办事处国际机遇无国界医生香港国际计划无国界医生组织比利时部国际计划中国总部西班牙人类慈善机构国际教育协会厦门市爱护动物教育协会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中国大陆区分会香港地球之友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香港复康会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香港救助儿童会国际商业领袖论坛(IBLF)香港乐施会国际文化交流香港盲人辅导会国际小母牛中国项目及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国际行动援助香港小童群益会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协青社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心连心国际组织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新生精神康复会国际助残幸运土猫组织国际助老会雅礼协会国家民主基金会亚洲动物基金海口天翼特教培训中心亚洲国际团结协会(A.S.I.A)荷兰红十字会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亨利.卢斯基金会亚洲基金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亚洲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ASrIA)互满爱人与人组织亚洲之桥华侨协会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AMRC)环球交流协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环球协力社伊斯兰救助加拿大合作协会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家工作营协调中心英国救助儿童会嘉道理慈善基金会云南省互满爱人与人组织合作项目办公室嘉道理基金会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拯救中国虎建华基金会智行基金会健康快车中法可持续发展中心教育培训开发学院中国SOS儿童村旧金山公共沟通中心中国爱滋孤儿基金救助儿童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CDPF)卡特中心中国村络工程凯瑟克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克林顿基金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RSCA)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蓝月亮基金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CSPGP)劳工教育及服务网络中国国际矿业企业工作组李嘉诚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列维. 斯特劳斯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岭南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隆纳济世助残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绿家园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能源基金会)绿色和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和平中国欧盟商会罗帕国际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企研)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盲文无国界组织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办公室美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CYDF)美国菲利浦海的基金会中国色彩美国环保协会中国生产力学会生产力布局与地区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CPDC)美国家庭健康国际(FHI)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投资性公司工作委员会(ECFIC)美国康巴援助基金会中国消费者协会(CCA)美国全国国际事务民主学会中国之友基金会美国商会(中国)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COSHA)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中国滋根)美国唐仲英基金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美国亚洲志愿者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ACFTU)美国野生救援协会中华三农慈善基金会美国中华基金会卓新力量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滋根基金会美新路基金会自然之友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中环境基金会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门诺中央委员会梦想行动国际米索尔。
IFSCC
IFSCC(国际皮肤科学联合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旨在促进全球皮肤科学的发展和交流。
成立于1959年,IFSCC的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目前拥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
的22个会员组织。
IFSCC致力于提高人们对皮肤结构、功能和健康的认识,推动新技术和研究的发展,为皮肤科学界提供一个开放和合作的平台。
该组织定期举办国际大会、研讨会和培训活动,为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业界专业人士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IFSCC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行业规范。
在科学研究方面,IFSCC致力于推动与皮肤相关的
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的进展。
他们鼓励科学家开展研究,并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和研究基金资助。
在教育培训方面,IFSCC组织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机会。
这有利于促进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皮肤科学的创新和进步。
同时,IFSCC还致力于制定和推广行业规范,以确保皮肤护理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和指南,帮助行业各方做出合理的决策,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信度。
作为国际组织,IFSCC的会员组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他们鼓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推动皮肤科学的全球发展。
总之,IFSCC在促进全球皮肤科学的发展和交流方面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工作,为皮肤科学界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