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8
201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统计1-11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686.8亿美元,同比减4.0%。
其中,出口628.8亿美元,同比减2.9%;进口1058.0亿美元,同比减4.7%;贸易逆差429.2亿美元,同比减7.3%。
一、谷物1-11月,谷物共进口3063.2万吨,同比增78.7%,进口额87.8亿美元,同比增59.8%。
出口47.6万吨,同比减28.0%;出口额3.9亿美元,同比减22.1%;净进口3015.6万吨,同比增83.0%。
小麦:进口278.8万吨,同比减5.5%。
出口10.7万吨,同比减37.6%。
玉米:进口459.7万吨,同比增1.3倍。
出口1.0万吨,同比减44.1%。
大米:进口297.8万吨,同比增32.1%。
出口25.9万吨,同比减25.0%。
大麦:进口1027.6万吨,同比增1.2倍。
高粱:进口984.4万吨,同比增89.6%。
另,玉米酒糟DDGs:进口640.1万吨,同比增18.8%。
进口木薯主要是干木薯869.6万吨,同比增10.5%。
二、棉花、食糖棉花:1-11月,进口153.4万吨,同比减35.8%;进口额23.9亿美元,同比减48.8%。
此外,1-11月,棉花替代性产品棉纱[1]进口215.9万吨,同比增19.7%。
食糖:1-11月,进口434.6万吨,同比增39.1%;进口额16.0亿美元,同比增18.5%。
三、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食用油籽:1-11月,进口7801.7万吨,同比增14.0%,进口额345.8亿美元,同比减13.4%;出口73.5万吨,同比减6.3%,出口额12.8亿美元,同比增0.4%;贸易逆差333.0亿美元,同比减13.8%。
其中,大豆进口7257.4万吨,同比增15.4%;油菜籽进口415.6万吨,同比减9.6%。
食用植物油:1-11月,进口747.8万吨,同比增4.6%,进口额53.9亿美元,同比减16.9%;出口12.3万吨,同比增2.5%,出口额1.7亿美元,同比减8.7%;贸易逆差52.2亿美元,同比减17.1%。
201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稳中有进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盈利能力提高,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一)总体运行平稳向好。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689.3亿元,增长5.0%,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4.2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业2015年的总体走势是上半年变化较快,下半年基本平稳。
从月度变化看,年初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降,在4、5月份达到低点,6月份开始缓慢提高。
(二)中小型企业活力增强。
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7.8万家,比上年增长3.6%。
其中,小型企业6.6万家,占84.5%,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比。
三大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数量为3.3万个,占85.6%,较2014年增加0.7个百分点。
从经营情况看,大、中、小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7.3%、25.9%、46.8%,其中,大型企业占比较2014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上升0.3和0.1个百分点。
中型企业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仅为3.7%,但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3%,经营质量提升。
(三)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国家降息、减税、清费等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节本增效产生积极作用。
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908.0亿元,增长5.3%,较2014年上升3.1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利润增速7.5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为6.7%,高于工业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0.9个百分点。
上缴税金总额12269.6亿元,增长5.0%,较2014年下降2.0个百分点。
从企业平均成本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基本与上年持平,低于全国工业2.9元2。
(四)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
19农产品加工业 权威发布2015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企稳回升,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下半年仍然面临着下行压力,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方面亟需加强。
一、运行特点(一)增长速度企稳回升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低开低走、逐步企稳回升的态势。
1~6月,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1%,比1~5月回升0.3个百分点,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基本持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945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5月上升0.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工业3.8个百分点。
(二)经营效益有所好转1~6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810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5%,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超过工业1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效果显现。
(三)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涉及主食加工的速冻食品、米/面制品、豆制品制造和蔬菜加工等行业普遍处在10%~17%较高增长区间;蜜饯、固体饮料、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等行业增速也均超过10%。
这些行业快速发展得益于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四)区域布局不断优化1~6月,中部地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83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
其中,江西2015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稳中有进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最快,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9.9%、16.1%,均列中部省区首位。
上半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比为51.34∶24.11∶15.63∶8.92,中部地区占比上升0.75个百分点。
(五)产业集聚加速进行部分重点行业和产业加速集聚,进一步向原料优势省区集中。
1~6月,谷物磨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位列前5位的省份占到整个谷物磨制行业55.7%的份额,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
2015年GDP增6.9%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6(43)2
【摘要】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统计局表示,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农业生产再获丰收: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
其中,夏粮产量14112万吨,增长3.3%;早稻产量3369万吨,下降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增长2.3%。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经济运行情况;GDP;粮食总产量;国家统计局;国内生产总值;价格计算;数据显示;农业生产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中国今年经济开局好于预期一季度GDP增6.9% [J], ;
2.双季度GDP增速6.9% 上半年经济稳中有进 [J], 武文卿
3.统计局:2015年GDP同比增长6.9% 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J],
4.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 国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J],
5.我同一季度GDP同比增6.9%国民经济运行外局良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预测一、单项选择题1.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 )负责制。
A. 省长B. 市长C. 县长D. 乡长2.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耕地( )保护与提升行动。
A. 面积B. 质量C. 效益D. 类型3.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富裕农民,必须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
A. 维护社会的绝对公平B. 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C. 促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性增长D. 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4.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要围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A. 建设现代农业B. 促进农民增收C. 做好“三农”工作D.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5.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要围绕(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A. 建设现代农业B. 促进农民增收C. 促进农业增产D. 促进农村发展6.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抓好( )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
A. 农业机械化科技B. 农业生产经营机制C.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D.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7.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要围绕(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A. 农村经济发展B. 统筹城乡发展C. 城乡发展一体化D.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8.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2月1日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在连续12年聚焦“三农”的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 )放在首位。
A. 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B.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C.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D. 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9.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富,( )必须富。
A. 居民B. 人民C. 农村D. 农民10.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统筹谋划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
其中,夏粮产量14112万吨,增长3.3%;早稻产量3369万吨,下降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增长2.3%。
谷物产量57225万吨,比上年增长2.7%。
棉花产量561万吨,比上年下降9.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54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5487万吨,下降3.3%。
禽蛋产量2999万吨,比上年增长3.6%;牛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0.8%。
二、工业升级态势明显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集体企业增长1.2%,股份制企业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7%。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制造业增长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
新产业增长较快,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15年中国稻谷(大米)产业报告发布日期:2015-11-20 作者:浏览次数:1133 字号:[ 大中小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发展深加工是稻米产业的必由之路,国内大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粮源难以保证,加工产品质量难以稳定。
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也是市场发展运行的要求。
随着国内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已逐渐成为主流。
普通小麦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随着食用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食用油企业只有延长自己的产业链,将种植、贸易、物流、加工等各个环节打通,实行加工的产业化,才能不断降低成本,保障利润,促进我国食用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粮油产业蓝皮书》针对我国粮油产品(米、面、油)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购销加工、供需平衡、产业布局及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稻米产业由稻米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等环节构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2015年,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继续向好,产量平稳增长,技术不断革新,市场平稳波动,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我国稻谷生产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稻谷种植的集中度非常高,亚洲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球的九成左右。
世界大米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亚洲,中国、印度、印尼三国大米消费量占了全球的六成。
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印度,约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1/6,占国内粮食种植面积的26.9%。
平均单产6.56吨/公顷(2012年数据),比世界平均单产高34.3%。
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27.5%,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逐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基于此,笔者通过调查详细分析了长寿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长寿区依托长寿高新区和经开区,建成农产品加工业园区3平方千米,主要有膳食补充剂、智能家居、畜禽、粮油(含大米、豆制品等)、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橡胶等六大加工产业链,其中长寿高新区是全市首批3个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之一,拥有长寿鱼面、长寿血豆腐、长寿薄脆、长寿米粉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独具长寿特色的食品。
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61家,获得市级以上著名商标15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
相较上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保持缓中趋稳、稳中有进态势,供需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但在推动其高质高效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品牌化建设薄弱。
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的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
长寿区农产品加工业虽已初具规模,但品牌意识淡薄,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加工产品品牌影响力和拳头产品打造等方面均有欠缺,创建知名品牌效果不明显。
2.产业链条延伸缓慢。
当前,“生产-销售”的产业短链初级模式占比较大,“产、加、销一条龙”长寿农产品加工园区俯瞰图大米加工车间的发展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权威发布2015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粮食加工与制造业中谷物磨制、饲料加工等子行业亏损状况整体好转,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增幅呈上升态势。
受国内外粮食高价差影响,玉米、高粱、大麦等粮食进口持续快速增长。
上半年,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提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预计下半年我国粮食加工与制造业将持续复苏之路。
一、行业基本运行情况(一)总体运行平稳,企业经济效益向好2015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709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79.6亿元,同比增长4.7%,利润总额1307.5亿元,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业8.0%的平均增长水平。
大部分子行业(淀粉工业除外)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发酵调味品、焙烤食品以及豆制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幅位居前列。
进入第二季度,企业亏损状况总体有所好转,1~6月,企业亏损个数同比增长7.0%,但亏损总额同比减少2.65%。
(二) 粮食及其制品进口持续增加,产品结构有所变化2015年1~6月,谷物及谷物粉进口1629万吨,同比增长66.5%,进口额293.9亿美元,同比增长52.1%。
玉米进口仍保持强劲态势,1~6月累计进口265万吨,同比增长92.4%;另受价格与转基因等因素影响,玉米主要进口国由美国转向乌克兰(占总进口量的87.5%)、保加利亚(占5.3%)等国。
小麦、稻米主粮进口同比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小麦进口139.5万吨,同比减少45.4%,稻米进口143万吨,同比增长7.6%。
同时,大麦、高粱、木薯等饲用玉米、豆粕替代品因不受配额限制进口持续放量。
同时,粮食加工制品中的烘焙、方便食品的进口数量与金额同比亦呈现超过20%以上的增幅。
2015年上半年全国粮食加工与制造行业运行分析21农产品加工业权威发布22农产品加工业(三) 原粮价格坚挺,产成品价格相对稳定5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委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联合下发《2015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确定原粮收购价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0题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人大会议上作出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当年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热门考点,今年相信也不会例外,因此参加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必看。
根据时政热点考察特点,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考点进行了剖析,下面是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0题供考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1. 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稳”的主要标志是()。
A. 经济增速稳定B. 经济运行由降转升C. 经济下行压力减弱D. 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2. 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下列关于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表述错误的是()。
A.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B. 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C.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持平D.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3.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
A. 总量调控B. 定向调控C. 结构调控D. 区间调控4. 2014年我们向()要动力,向()要助力,向()要潜力,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
A. 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B. 促改革、惠民生、调结构C. 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D. 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5. 下列对2014年我国取得的科研成果,表述错误的是()。
A. 2014年11月,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B. 分辨率最高的民用光学卫星高分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C.ARJ21飞机成为我国第一款拥有世界级安全标准的喷气式客机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全球覆盖6.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
201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盈利能力提高,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体运行平稳向好。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689.3亿元,增长5.0%,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4.2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业2015年的总体走势是上半年变化较快,下半年基本平稳。
从月度变化看,年初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降,在4、5月份达到低点,6月份开始缓慢提高。
(二)中小型企业活力增强。
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7.8万家,比上年增长3.6%。
其中,小型企业6.6万家,占84.5%,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比。
三大食品行业
中,小型企业数量为3.3万个,占85.6%,较2014年增加0.7个百分点。
从经营情况看,大、中、小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7.3%、25.9%、46.8%,其中,大型企业占比较2014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上升0.3和0.1个百分点。
中型企业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仅为3.7%,但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3%,经营质量提升。
(三)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国家降息、减税、清费等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节本增效产生积极作用。
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908.0亿元,增长5.3%,较2014年上升3.1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利润增速7.5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为6.7%,高于工业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0.9个百分点。
上缴税金总额12269.6亿元,增长5.0%,较2014年下降2.0个百分点。
从企业平均成本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基本与上年持平,低于全国工业2.9元2。
(四)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
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
2此数据为1-10月份。
响,农产品加工业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
2015年,食品行业主要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901亿美元,全年共下降2.0%,降幅较1-11月收窄1.3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为42.4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471.6亿美元,下降2.5%;进口金额429.2亿美元,下降1.4%。
按主要产品看,出口下降较快的是谷物初加工品,出口量下降11.9万吨,比2014年下滑37.4%,肉类也略有下降,干/坚果、茶叶、冷冻饮品、贝参蛤产品出口情况较好;进口方面,主要是植物油产品、冷冻水产品和乳品的进口金额下降较快,分别下降70.6、40.6和31.8万美元;进口金额增长较快的大宗产品有冷冻畜禽肉、酒精及酒,小宗产品中的糖果、烘焙、方便食品以及蜂产品、保鲜水果等进口增长也较为迅速。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不含中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712.9亿元,增长10.2%,低于上年6.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2.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三大食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9940.3亿元,同比增长8.6%,拉动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4.4%,增速最高;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7.7%和4.4%。
(六)区域结构加速调整。
2015年,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出现分化,其中,中部、西部地区总体发展较快,东部、东北多数省份增长放缓。
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比为50.6∶25.2∶15.7∶8.5,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1.0和0.4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除山西省外,其它5省增速在6.4%-10.8%之间。
31个省区中,增速超过10%的有6个省,分别是东部地区1个(福建),中部地区1个(湖南),西部地区4个(贵州、宁夏、云南、重庆)。
二、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提质增效取得进展。
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下滑到4.8%-5.4%区间,增长进入相对慢车道,增速处于历年来最低位,但利润总额增速高于上年,也
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经营质量提升。
这得益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也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密切相关。
例如,玉米深加工近年来蓬勃发展,生产化工原料丙二醇、低聚木糖的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数量有望进一步大幅增长。
(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
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国人对营养健康、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升级。
2015年,保健食品主营业务保持了14.4%的较高增速,糕点面包制造、米面制品制造、速冻食品制造这3种方便食品行业也发展优异,增速分别为11.5%、12.2%和13.4%。
此外,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大力推动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此举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众多企业联合成立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积极研发相关主食产品,开发出适合国人消费习惯的添加马铃薯全粉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营养成分。
(三)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
农产品加工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接一连三融合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和推动力量。
有的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向农户注资共建基地、向经销商注资连物流等方式进行产前产后延伸融合发展,调查显示3,81.3%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签订了原料生产订单;有的企业通过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文化农业等休闲农业开展产业交叉融合;还有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食品短链、加工体验等开展技术渗透融合。
(四)“互联网+”开创销售新渠道。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农产品加工行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进行深度有机结合,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调查显示4,47.5%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自建电商销售部门或者借助阿里、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积极开展电商销售;即3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4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使在尚未开展电商销售的企业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企业正在积极筹划开展相关业务。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行业去库存压力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行业传统产业过剩问题严重,库存压力高企。
2015年1-10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累计库存达到19366.5亿元,同比增长4.7%,较年初增加989.6亿元,其中仅10月份新增库存就高达235.5亿元。
预计2016年,农产品加工业库存不容乐观,去库存压力依旧较大,不仅增加企业仓储、人力盘点等费用,还占压大量资金,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二是副产物综合利用有待提高。
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仍以初级加工品为主,产业链条短,副产物利用率低,加工增值能力尚有待提高。
调研显示,大部分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都面临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偏低问题,其中,约5.7%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副产物完全作为废弃物直接处理掉,25.3%的
农产品加工企业认为副产物价值没有充分开发5。
三是企业资金缺口、用工缺口均较大。
70.1%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大部分企业同时缺少长期资金和流动资金。
长期资金的缺口率约为22.8%,即全部企业平均有22.8%的长期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流动资金缺口更为严重,缺口率为31.5%。
食用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用工荒比较敏感,经常存在用工缺口的企业占比为37.8%,技术工、普通工和销售人员的缺工比例基本相同,缺口率均在12%左右。
存在招工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用工多。
四是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冲击日渐显现。
目前,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外价差较大,国内市场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强,对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冲击日渐显现。
以乳品生产加工业为例,近年来国外奶粉大量进口,我国一些乳品企业也相继在海外布局乳业生产加工一体化基地,把在国外生产的奶粉源源不断地进口国内,加工成小包装奶粉和液态奶等产品,同时相当部分消5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