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讲义量的信度和效度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9
第五讲心理学研究的信、效度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严磊研究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特高整个研究的科学性水平,即保证研究结果、结论能真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教育规律。
信度与效度不但是研究设计应当遵循的标准,而且也是评价研究设计质量乃至整个研究结果科学水平。
信度、效度源于心理与教育测验领域,现在心理学者将诶用了测量领域的信度与效度概念,并把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作为设计与评价各种研究的标准,以提高心理与教育科学中各类研究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如今,有关研究信度和效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为心理、教育研究者普遍接受,成为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成为心理、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里程碑。
一心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射击打靶1.真分数假设假设一:在所讨论的问题范围内,真分数不变,亦即个体具有恒定的特质,其分量一定,取值是常数。
假设二:误差是完全随机的。
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测量误差是平均数(期望值)为零的正态随机变量;二是测量误差跟被测心理特质即真分数间相互独立。
假设三:观察分数是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和。
2.测量的信度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
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3.测量的效度一研究的信度二研究的信度1.研究信度的概念研究的信度指研究所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一向好的心理与教育研究,其结果必须稳定可靠,即重复研究的结果要保持稳定、一致,否则便可不信。
根据影响信度的误差来源,信度可分为两大类:稳定性和同质性。
稳定性指研究结果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
同质性指研究工具本身各项目内容的一致性。
举例:用同一思维研究工具在前后相隔较短的时间内测查某一年级的儿童两次,结果发现两次测查结果不一致,第一次测查结果表明被试未达到逻辑思维水平,第二次结果发现他们已经达到逻辑思维水平。
2.判定研究信度的方法重复法运用重复测量、重复研究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方法进行两次以上的研究,然后考察它们是否取得相同结果。
信效度(1)效度:实验是否有效、明确,确定实验的有效性,就是效度。
实验研究效度是一项实验所能揭示的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反应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2)内在效度: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由于研究中有系统误差的存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固定的明确关系程度变得不明确了,也就是降低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可能有:生长和成熟、历史(经历)、前测的影响、被试的选择偏性、被试者的缺失、实验程序的不一致(例如台湾繁体字和大陆简体字)、统计回归的影响(向总体的平均水平靠拢的趋势)(3)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混淆自变量效果,从而降低了内部效度(4)统计回归的影响:在取样时,选取某些特质位于两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试在前后两次测试时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被试其得分向中间回归,即高分组降低分数,低分组被试提高了分数这一自然回归现象。
(5)外部效度: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任何造成研究条件更具有特异性的因素都会带来对研究外部效度的损害,这些因素的特异性越强,越有可能导致研究情景与人们日常生活情景的差异性,也就制约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可能有:实验环境的人为性(模拟研究和现场试验研究)、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6)模拟研究:监狱实验(7)现场试验研究:旁观者效应(8)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心理测量学啊,它有这么几个基本要求呢。
一、信度要求。
1. 稳定性。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得稳一样。
比如说你用一个尺子量东西,今天量是10厘米,明天量还是10厘米(当然得是在被测物体没变化的情况下)。
在心理测量里,如果一个测试今天测一个人性格外向程度是中等,过了几天再测,不能变成极度内向了,这测试得有稳定性。
要是忽高忽低的,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孩,一点都不靠谱,那这个测量就没啥价值了。
2. 内部一致性。
这就好比一个拼图,各个小块得能拼到一块儿。
在一个心理量表里,比如说测量智力的量表,里面不同的题目得是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儿的。
不能有的题目在测记忆力,有的题目在测绘画能力,结果想得到一个关于智力的分数,那不是乱套了嘛。
各个题目之间得有内在的联系,这样整个量表才能像一个团结的小团队一样,共同准确地测量出想测的心理特质。
二、效度要求。
1. 内容效度。
这就像是做菜,你说你要做一道红烧肉,那你得用猪肉、酱油、糖这些和红烧肉相关的食材吧。
在心理测量里,如果要测量一个人的数学能力,那测试的题目就得是和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有关的内容。
你不能弄一堆历史知识或者体育规则的题目在里面,那不是测数学能力的东西,就像拿做鱼的材料去做红烧肉,肯定不对味儿。
2. 效标效度。
这有点像给东西找个参考标准。
比如说你想知道一个新的减肥方法有没有效果,你可以拿体重这个效标来看。
在心理测量中,如果有一个新的测试是测量焦虑程度的,那可以拿已经被广泛认可的焦虑量表或者观察一个人在焦虑情境下的实际行为(比如遇到考试会不会紧张得手抖之类的)作为效标。
如果这个新的测试和这些效标对得上,那就说明这个测试有一定的效度,就像新的减肥方法真的让体重下降了,那就靠谱。
三、常模要求。
1. 代表性。
常模就像是个比较的标杆。
这个标杆得有代表性,不能是随便找几个人的测试结果就当常模。
就好比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身高在人群中处于什么位置,你不能只拿篮球队员的身高数据做常模,那大部分普通人在这个常模下就都成矮子了。
评判试卷质量优劣的测量学指标一、信度:1、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
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信度可以定义为随机误差R影响测量值的程度。
如果R=0,就认为测量是完全可信的,信度最高。
2、评介信度的方法一般通过使用同一量表进行不同测量,分析各测量结果之间联系的方法来评价信度。
如果联系密切,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则认为量表是可信的。
评价信度的方法主要有:再预测量、替换形式、内部一致性方法。
再测信度用同样的量表,对同一组访问对象在尽可量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两次测量。
两次测量相距一般在两到四周之间。
用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分析或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可以评价量表信度的高低。
结果越是相关,差异越不显著则信度越高。
用再次测量法评价信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结果与时间间隔关系密切。
在其他方面都相同的情况下,时间间隔越长,信度越低。
其次,最初的测量可能会改变被测特征。
例如,测量人们对低脂肪食品的态度可能会使他们更为关心健康问题,从而对低脂食品持更为肯定的态度。
第三,实施重复测量有时是不可能的,例如测量消费者对某种新产品的反应。
第四,第一次测量的答案可能会对以后测量有影响。
受访者可能会图回忆第一次受测时给出的答案。
第五,在两次测量之间一个有利的信息可能会使受访者的态度更为有利。
最后,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可能会由于被测项目自身之间的相关而偏高。
两次测量中,同一项目自身之间的相关性要比不同项目间的相关性高。
因此,即使不同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也可能得以很高的再测相关系数。
替换形式信度用两个形式不同的等价量表,对同一组受访者在不同的时间(通常间隔两到四周)进行测量。
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被用来评价量表的信度。
1、简述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含义及检验方法。
1.引言1.1 概述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量表是研究者收集数据和评估心理现象的常用工具。
量表信度和效度是评估量表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量表信度是指量表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表示在相同条件下,量表能够得出相似或一致的结果。
具有高信度的量表能够在重复测试中获得相似的分数。
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较低,那么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测评者之间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
常见的量表信度检验方法包括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重测信度是通过对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重复测量来评估量表的信度。
该方法通过比较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或一致性来确定量表在时间上的稳定性。
一种常用的重测信度检验方法是计算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或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内部一致性信度是通过量表中各个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量表的信度。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量表内部各项是否协调一致,即一致的测量同一个构念或特质。
常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包括Cronbach's alpha系数和切分半信度。
量表效度是指量表能否准确地测量到所要评估的心理现象或特质,即量表能否有效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状态。
具有高效度的量表能够准确地评估所研究的心理现象。
常见的量表效度检验方法包括内容效度、构效度和准确度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量表是否全面、完整地涵盖所要评估的内容范围。
评估内容效度常常需要通过专家评审和已有文献综述等方法来进行。
专家评审可以评估量表的项目是否合理、明确地反映所要评估的特质,从而确保量表的内容效度。
构效度是指量表能否测量到所要评估的构念或特质。
构效度可以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已有理论与研究结果的比较等方法来检验。
通常,构效度检验需要通过对量表结果与其他相关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以确定量表所测量到的特质与其他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准确度效度是指量表在预测行为或事件上的准确性。
信度和效度名词解释一、信度1. 定义-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例如,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进行测量,如果每次测量结果都很相近,就说明这个量表的信度较高。
2. 信度的类型- 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再根据被试者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重测信度。
它反映了测验跨时间的稳定性。
例如,在一个月内,对同一批学生使用相同的智力测验进行两次测试,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就是重测信度。
- 复本信度:复本是内容、形式、难度等方面与原测验相似的测验。
复本信度是根据一组被试者接受两个复本测验的得分计算的相关系数。
有A、B两套英语水平测试题,它们在题型、难度等方面相似,对同一组学生先进行A卷测试,过一段时间再进行B卷测试,然后计算两次成绩的相关系数就是复本信度。
- 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
例如,在一个包含多个项目的人格测验中,内部一致性信度高意味着各个项目之间测量的是人格的同一个方面,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克伦巴赫α系数等。
- 评分者信度:用于衡量不同评分者对同一组被试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在一些主观性较强的测验中,如作文评分、面试评分等,评分者信度就非常重要。
如果不同评分者对同一篇作文或同一个面试者的评分比较接近,那么评分者信度就较高。
3. 影响信度的因素- 被试样本:被试样本的同质性(相似性)程度会影响信度。
如果被试样本的同质性高,信度可能会较低,因为他们在测验所测特质上的差异较小;反之,异质性高的被试样本可能会使信度较高。
例如,在一个只针对高智商学生的智力测验中,由于学生的智商都比较高且接近,可能会导致信度系数较低。
- 测验长度:一般来说,测验的题目数量越多,信度越高。
因为较长的测验能够更全面地测量被试的特质,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心理学中的各种信度和效度一、信度所谓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其操作定义是,信度乃是一个测验X与它的任意一个“平行测验X,的相关系数。
无关因素、测验的长度、测验试题的区分度、被试团体的代表性都会影响信度。
(一)重测信度1、定义:利用同一量表,让同一被试群体在不同时间两次施测之后的相关值。
这一信度值表示的是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故也称之为稳定性系数。
2、形式:施测一一经过适当时间一一再施测3、举例:假设有一份主观幸福感调查表,先后两次施测于10名学生,时间间隔为半年,结果如下表所示,求该测验的重测信度。
4、使用的前提条件(1)所测量的心理特质必须是稳定的。
(2)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互相抵消。
(3)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期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没有更多的学习和训练。
5、注意事项(1)有些测验不宜采用重测法估计信度,如测量推理和创造力的测验。
那些不易受重复使用影响的测验才能用再测法估计信度。
如感觉运动测验、人格测验。
(2)两次测验间隔的时间要适当,并注意提高被试的积极性(3)测验手册中报告重测信度时应说明两次施测的间隔,以及在此期间内被试的有关经历(4)时间间隔的把握:适宜时间间隔依照测验目的、性质及被试特点而定,可以是几分钟甚至几年。
例如对于年幼儿童的间隔要小;年长群体的间隔可大。
但智力测验的间隔不能太短,成就测验的间隔不能太长。
一般间隔时间不超过六个月,既不能让被试记住上一次测验的内容,又不能让其特质发生变化,或对所学知识产生遗忘。
6、重测信度的评价:(1)优点:能够提供有关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异的资料,可作为预测受测者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
(2)缺点: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前后两次施测间隔的长短必须要适度。
(二)复本信度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1、什么是复本:任何测验只是所有可能题目中的一份取样,所以可编制许多平行的等值测验,叫做复本。
第五章心理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正如任何一个测量工具一样,心理测量工具也有它自身的评价指标。
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效度、项目区分度和有效的常模都是检验心理测量工具是否具有可靠性、有效性、鉴别性、可比性等良好测量特征的技术指标。
因此,了解相关技术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对于从事心理测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信度在进行心理测量时,最重要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之一就是信度(reliability)。
任何一项好的测量都必须有良好的信度,这是人事测评的中心问题,同时它也是标准化测评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信度的定义信度指的是测量数据和结果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程度,它用于分析测量工具测量的前后一致性水平,并以这种一致性的程度来判断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也就是说使用的测评工具可以稳定地测到它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我们在选择和使用测评工具或方法时,信度必须是考虑的重要问题。
测验信度越高,表示测验结果越可信,但也无法期望两次测验结果完全一致,信度除受测验工具本身的影响外,亦受很多其它因素的干扰,如所测量的被试样本特征等。
因此没有一份测验是完全可靠的,信度只是一种程度上大小的差别而已。
一致性高的测量工具是指同一群人接受性质相同内容相同的测验测量后,在各结果间显示出的较强的正相关。
稳定性高的测量工具则是指同一批被试在不同的时间接受同样的测验时,结果间的差异很小。
二、信度与误差在进行心理测量时,信度指的是测验分数未受测量误差(errors of measurement)影响的程度。
测量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测量误差愈小,测量结果愈可靠;换言之,如果测量的结果能反应受试者真实的特征,而不因其他因素而影响测验结果,那么这个测验所测量的结果是可靠的。
测量误差通常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误差,即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虽然每次的测量值具有一致性,但不正确。
心理测量信度与效度分析在心理学领域,心理测量是评估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而信度和效度则是衡量心理测量工具质量的关键指标。
理解信度和效度对于正确使用和解释心理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信度,简单来说,就是测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想象一下,你用一把尺子去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每次测量得到的结果都应该差不多,这就是信度的体现。
如果今天测量是 10 厘米,明天测量变成了 15 厘米,那这把尺子的信度就很差。
信度可以分为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等。
重测信度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组被试进行相同测量,然后比较两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比如说,我们给一群学生在本学期初进行了一次数学能力测试,在学期末又进行了一次相同的测试,如果两次测试的成绩相关性很高,就说明这个测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复本信度则是使用两个内容和形式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测量工具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量。
就像我们有两份相似的数学试卷,给同一批学生做,如果他们在两份试卷上的得分相关性高,那么复本信度就不错。
内部一致性信度常用于衡量一个量表内部各个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比如一个关于焦虑的量表,如果其中的各个项目都能有效地反映焦虑这一概念,彼此之间高度相关,那么这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就比较高。
那么,信度高的测量工具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它能让我们更有信心地依赖测量结果。
如果一个测试的信度低,我们就无法确定测量结果是真实反映了被试的特征,还是仅仅由于测量的误差导致的。
其次,高信度有助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然而,仅仅有信度是不够的,效度同样重要。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比如,一个号称能测量智力的测试,如果实际上测的是知识储备,那就缺乏效度。
效度可以分为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想效度。
内容效度关注的是测量工具的内容是否涵盖了所要测量的概念的各个方面。
比如一份语文考试,如果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