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课件完整全套
- 格式:pptx
- 大小:30.07 MB
- 文档页数:239
专题13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1895年出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他从小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了和平的信念。
1921年,他开始创作写诗,1929年,发表《山岗》并获奖。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再次应征入伍,因发表反战文章和散发反战小册子等行为,同年9月在马赛被捕。
经纪德等作家的营救,不久被释放。
他再次复员回到故乡马诺斯克继续写作。
1951年,他最重要的作品《屋顶上的轻骑兵》发表。
1953年,获摩纳哥文学大奖。
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成电影。
二、相关背景这篇小说的原文题目为《这植树的人,还种植着希望与幸福》。
据绘本最后一页的作者简介,这部短篇原是让·乔诺在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
编辑被这个故事所打动,由此派人调查,结果发现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牧羊人,于是退回了稿子。
1954年,小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
之后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
有人还在好奇故事的真实性。
让·乔诺回信说,写的是故事,布菲是虚构的。
三、基础知识慷慨无私帐篷废墟干涸坍塌缝隙刨根问底酬劳沉默寡言山毛榉敬佩琢磨微薄不毛之地呼啸富饶溜达戳四、理清故事情节,划分结构层次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明确: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按时间顺序写的。
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就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
专题06散步-莫怀戚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和六年级上册第十课。
散文《家园落日》也曾选在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短篇小说《孪生中提琴》入选“2010年当代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短篇小说。
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
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但不善于写诗。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
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奸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
读他的作品,好像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个坏笑挤了一下眼睛。
让人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莫怀戚的散文精美,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如《散步》于尺水兴波,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二、背景链接这篇文章写于1985年。
我父亲刚去世。
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
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
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三、基础知识【词语】:委屈【注音】:wěi qū【释义】:①du屈意迁就。
②zhi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指责而心里难dao过。
③使受委曲。
④不好的待遇。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包含了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如重点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等。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2.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PPT、教案、习题等。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呈现,如重点词汇、语法等。
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如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专题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盲聋哑人。
主要著作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二、相关背景一岁半,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
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三、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
搓捻(cuō niǎn) 怦怦(pēng) 脾(pí)气譬如(pì) 感慨(kǎi)捡起(j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kuì)悔恨(huǐ)激荡(dàng)奥秘(ào)拼凑(còu)企盼(qǐ)灵魂(hún)截然不同(jié)疲倦不堪(juàn)混为一谈(hùn)2.掌握下列词语的释义。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食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四、体会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1)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明确: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
【优课推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全套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全套,主要包括了本册书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各个单元的核心要点。
内容包括:古诗文积累、现代文阅读、写作训练、口语交际等。
此套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本册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测试,发现部分学生在古诗文积累、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知识:古诗文积累、现代文阅读、写作技巧、口语交际等。
2.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瓶颈。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
2.学生准备:完成本册书的各项学习任务,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讲解过程中,注意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总结资料一 重点字音、字形易错易混字音贮蓄 (zh ù) 眨眼(zh ǎ ) 高邈 (mi ǎ o) 宛转 (w ǎ n) 蓑衣 (su ō ). . . . .第 抖擞 (s ǒu) 碣石( ji é) 澄清 (ch é ng) 静谧 (m ì ) 棱镜(l é ng)一 . . . . . 莅临 (l ì) 发髻 (j ì ) 镶嵌 (xi āng qi àn) 竦峙( s ǒ ng zh ì) 单. . .. .. 吝啬 (l ìn s è ) 淅沥 (x ī l ì ) 窠巢 (k ē ch á o) 澹澹 (d à n d à n )元.. .. . .. 萧瑟 ( xi ā o s è) 酝酿 (y ù n li à ng)咄咄逼人 (du ō du ō ).. .. ..仿膳 (sh àn) 侍弄(sh ì ) 诀别 (ju é ) 整宿 (xi ǔ ) 分歧 (q í )第 . . . . . 霎时 (sh à) 粼粼 (l í n) 嗅觉 (xi ù ) 祷告(d ǎ o) 神采奕奕 (y ì ) 二. .. . . .. 单 匿笑 (n ì) 并蒂 (d ì) 攲斜 (q ī) 柳絮 (x ù ) 瘫痪 (t ā n hu à n).... ..元 憔悴 (qi áo cu ì )菡萏 (h à n d àn) 徘徊 (p á i hu á i).. .. .. 确凿 (z áo) 菜畦 ( qí ) 桑椹 (sh è n) 绽开( zh à n ) 油蛉 (l í ng). . . . .斑蝥 (m áo) 缠络 (l à o) 觅食 ( mì ) 竹筛 (sh ā i) 曲肱 (g ō ng)第 . . . . . 蝉蜕 (tu ì) 盔甲(ku ī ) 脑髓 (su ǐ )收敛 (li ǎ n) 厥土 (ju é )三 . . . . .单 秕谷 (b ǐ) 笃志(d ǔ ) 浸满 (j ì n) 系鞋带 ( jì ) 锡箔 (x ī b ó ). . . . ..元珊瑚 (sh ā n h ú ) 搓捻 (cu ō ni ǎ n) 倜傥 (t ì t ǎ ng) 拗过去 ( ǎo) .. .. .. . 金叵 罗 (p ǒ ) 人声鼎 沸 (d ǐ ng) 人迹罕 至(h ǎ n) 花团锦簇 (c ù ). . . .易错易混字形酝酿抖擞 嘹亮 贮蓄 澄清 .. . . . . 静谧高邈 娇媚 棱镜 凄冷 . . . . . 碣石 澹澹 竦峙 吝啬 屋檐 . .. .. .. . 睫毛 干涩 淅沥 窠巢.. .. ..瘫痪 侍弄 匿笑 憔悴 诀别.. . . .. . 烂漫 分歧 粼粼 沐浴 姊妹 . ... .. .. 徘徊 遮蔽 心绪 捶打 荫蔽 .. .. . . .. 喜出望 外.确凿 云霄 鉴赏 倜傥 绅士. .. .. . 绽开 奥秘 企盼 争执 . .. . . 人迹罕 至 人声鼎 沸.. . 不求甚 解 疲倦不堪. . .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殉职 (x ùn) 狭隘 ( à i) 热忱 (ch é n) 派遣 (qi ǎ n) 鄙视 (b ǐ ). . . . . 第 废墟 (x ū) 乍看(zh à ) 突兀 (w ù) 坍塌 (t ā n) 干涸 (h é )四 . . . . . 戳穿 (chu ō ) 流淌 (t ǎng) 灼人 (zhu ó) 抽噎 (y ē) 单 . . . . 呻吟 (sh ēn ) 晕眩 (xu à n ) 恍惚 (hu ǎng ) 酬劳 (ch ó u) 元. . . . 参差 不齐 (c ē n c ī) 哄堂大笑 (h ō ng ) 拈轻怕重 (ni ā n).. . .派遣 殉职 狭隘 热忱 酬劳.. . .. 呼啸 慷慨 帐篷 废墟 坍塌 ... . ... 溜达 突兀 险躁 干燥 . . . . 刨根问底 见异思迁 . . . 沉默寡 言 拈轻怕重. .相称 (ch èn)第 .嗔怪 (ch ēn) 五.单 羞怯 (qi è).元 咒骂 (zh òu).污涩 (s è ) 婢女 (b ì). . 一缕 (l ǚ ) 小凫 (f ú). .禁锢 (g ù ) 驯养 (x ùn) . .怂恿 (s ǒ ng y ǒng) ..蜷伏(qu á n) 惩戒 (ch é ng) . . 麝香(sh è ) 怅然 (ch à ng) . . 虐待(n üè ) 苫蔽( sh à n ) . .蹒跚 (p á n sh ān) ..懒惰 怂恿 乞丐 怅然 蜷伏 .. .. .. . . 惩戒 冤枉 虐待 匍匐 鹦鹉 . . . .. .. 安详 预警 苫蔽 眈眈 假寐.. . .. . 狡黠 神采奕奕 .. .. 滑稽 (j ī) 陛下(b ì ) 头衔 (xi á n) 女娲 (w ā ) 开辟 (p ì ). . . . . 第 勋章 (x ūn) 称职(ch è n) 御聘 (y ù p ì n) 缥缈 (pi ā o mi ǎo) 六 . . .. .. 澄澈 (ch éng ch è) 骇人听闻 (h à i) 莽莽榛榛 (zh ē n zh ēn) 单 .. . .. 掺和 (ch ān huo) 钦差大臣 (q ī n) 随声附和 (h è )元.. . . 中伤 (zh óng ) 躇步跐 蹈 (ch ú c ǐ). . .炫耀 愚蠢 妥当 钦差 滑稽 .. .. . . .. 狡猾 爵士 勋章 缥缈 澄澈 .. . . .. ..气概 爱慕 凯歌 臃肿 魁梧......骇人听闻 莽莽榛榛 . .... 杞人忧天 随声附和 . .1. 字音、字形的考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我们复习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说 2. 有时候, 字音、字形的考查会直接选取课文当中的原句,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回归原文, 熟悉重点字、明词所在的句子。
专题08《世说新语》二则知识归纳一、文体知识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
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二、作家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基础知识(一)1.注意读音骤(zhòu) 絮(xù) 奕(yì) 谢道韫(yùn)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二)1.读准字音不(fǒu) 惭(cán)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期行:相约同行。
舍去:顾而离去。
去,离开。
乃:才。
则:就,便,那么。
顾:回头看。
君:对别人的尊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在不:不,同“否”。
四、研读《咏雪》(一)整体感知1.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 《春》朱自清一、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 )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 )赞春(三个比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7、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实验班)命题人:施大军2005-3-22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终于又有机会展示你们的才能了。
只要你充满信心,认真仔细,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的。
祝你成功!我们开始吧!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5分)1、按课文内容填空。
(10分)(1)它没有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白杨礼赞》)(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一个的________________人。
(《纪念白求恩》)(3)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敬业与乐业》)(4)临风一呖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池鹤》)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1)秀颀.()(2)丰腴.()(3)伫.立()(4)旁wù()(5)亵dú()(6)jiǒng()异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4分)坦荡如底妙手偶得争研斗艳忍俊不禁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
(2分)爱心是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2分)A.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专题0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归纳一、《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并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
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文体知识】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
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年)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天净沙•秋思》【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