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96.71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作者:刘素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6年8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患88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均分成A、B两组,A组实行综合护理,B组实行常规护理。
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
结果: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明显比B组的25.0%低,组间差异显著(P【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综合护理;腹腔镜;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近年来,腹腔镜在我国临床上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利用腹腔镜对患者施以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病情恢复,减轻疼痛程度[1],但若患者在围术期中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护理,将会增加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此,笔者将重点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综合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8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患88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分成两组:A组和B组各44例。
A组的年龄为24-56岁,平均(32.7±1.3)岁;单发肌瘤者,40例;多发肌瘤者,4例。
B组的年龄为24-57岁,平均(32.9±1.4)岁;单发肌瘤者,39例;多发肌瘤者,5例。
所有患者都有手术适应症,依从性良好,病历资料齐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比较两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B两组都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在围术期中实行常规护理,A组同时加用综合护理措施,详细如下:(1)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注意观察其心理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有担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疾病。
术后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术后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饮食调理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术后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术后的伤口需要保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患者应每天洗澡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或香皂。
2.定期更换敷料:术后的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每天更换1-2次。
更换敷料时应注意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感染。
3.观察伤口情况:患者应定期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疼痛管理1.术后疼痛是常见的现象,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疼痛管理。
一般可以采用口服镇痛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
但是需要注意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2.热敷可以缓解疼痛: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热水袋或热敷贴进行热敷,有助于缓解术后的疼痛。
三、饮食调理1.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一般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
2.多喝水:术后患者应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和废物的排出。
四、注意事项1.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伤口裂开或感染。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等。
2.避免性生活:术后需要暂时避免性生活,以免刺激伤口或引起感染。
3.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及时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和身体的恢复情况。
4.保持心情舒畅:术后的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和紧张,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饮食调理以及注意事项等。
患者在术后需要密切关注伤口情况,合理管理疼痛,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注意术后的注意事项,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同时,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争取尽快恢复健康。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碍美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内生殖器发育异常、卵巢良性肿瘤、盆腔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日益增多,如何通过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腹腔镜并发感染,成为护理工作研究的新课题。
现就我院近年来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谈一些体会。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56例,均为女性患者,150例>35岁,206例<35岁,术后共出现并发症45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
2 手术前后护理2.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腹腔镜手术不了解,存在各种顾虑,担心手术的风险及疗效,进而产生恐惧、焦躁情绪。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访视病人,认真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腹腔镜手术的先进性、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有关手术中需要的配合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以相对轻松的心情接受手术。
2.2术前护理(1)术前常规检查。
血分析、血凝四项、乙肝六项、肝功两项、B超、心电图、白带常规、胸透等检查,了解是否有传染病、手术禁忌症等。
(2)脐部护理。
脐部污垢较多,不易清洗,应先用消毒棉签蘸无刺激的松节油或0.25%碘伏浸泡脐窝,待其内积垢充分软化后再用干的消毒棉签拭净,术前用无碘棉球拭干。
(3)肠道准备。
术前1 d进软食,术晨禁食、水,严重的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涉及肠道的手术,术前2 d给予流食,术前晚及术晨用2%软皂水清洁灌肠。
(4)阴道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滴虫、霉菌,必要时查衣原体、支原体,如有异常予以治疗后手术,0.1%新洁尔灭阴道冲洗2次/d,连续3 d,防止逆行感染。
2.3 术后护理(1)术后观察。
术后常规心电监护4h,低流量吸氧4h,可增加血氧饱和度,减少机体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避免产生高碳酸血症,术后6h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有无内出血和气管堵塞现象,6h后观察有无发热及迟发内出血等。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 .心理准备手术应激反应是包括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心神综合征,麻醉、手术是术前患者异常心理的主要应激源,致使神经、内分泌紊乱和行为异常,出现忧虑、抑郁的情绪变化,这种患者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往往能降低痛阈及耐痛阈,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
因此我们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耐心、细心的倾听患者主诉,并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治疗目的、操作方法及选用此术式的可靠性,说明此项手术风险小、创伤也较小。
并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及手术医生技术。
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保持患者身心处于安全状态接受手术。
同时提醒亲友探视时不要谈及令患者兴奋或不愉快的事,避免情绪激动。
2 .术前准备手术前空腹化验血糖、肝、肾功能,血尿二项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乙肝二对半、梅毒、艾滋病、丙肝抗体、B超(肝、胆、胰、脾、盆腔)、心电图、胸透、心脏彩超,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使患者身体保持最佳生理状态。
3 .皮肤准备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 d应沐浴。
按腹部手术范围备皮,腹腔镜手术一般选择脐部切口,而脐部易积垢,故脐部清洁尤其重要,应彻底清洗,然后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孔。
注意动作要轻柔,不要损伤皮肤影响手术。
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内试验。
4. 胃肠道准备胃肠道准备的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而导致的窒息或误吸,并防止胃肠胀气而影响术中术野的显露。
术前1 d,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给予易消化的少渣半流质饮食,忌肥甘厚腻,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以防术后肠胀气,术前禁食12 h,禁饮8 h,术前晚、术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清洁肠道,排空肠道积便、积气、常规留置导尿管,防止损伤内脏且便于暴露视野。
5. 阴道准备术前用0.25%碘伏擦洗阴道后穹窿和阴道前后壁及宫颈3-4次,并且于阴道内置放灭滴灵栓一枚,对阴道出血淋漓不净者给予抗炎止血治疗。
6 .指导术后的注意事项。
术后由于伤口的疼痛,患者常喜欢避免深呼吸以及咳痰易导致术后呼吸道的感染。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术后的护理和恢复对术后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术后护理1. 术后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出血量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伤口护理伤口是手术后最容易感染的部位,因此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对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
首先要保持伤口清洁,保持伤口的干燥和通风,防止细菌感染。
患者要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注意伤口情况,如发现伤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 完善的饮食术后患者应该选择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清淡的汤粥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术后消化系统,给伤口愈合带来困难。
4. 合理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术后的身体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患者应根据医嘱进行适度的活动,如散步、简单的局部肢体运动等,以促进术后身体的康复。
5. 心理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护士要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后的康复生活。
6. 定期复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排除并发症等。
护士要关注患者的复诊情况,提醒患者按时复诊,保证康复效果。
二、注意事项1. 避免性生活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应避免性生活,防止感染、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
2. 避免过度劳累术后的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增加身体负担。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作者:刘锁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9期【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处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98-01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伤口小、疤痕不明显、术后粘连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等一系列优点,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微创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瘢痕较轻,容易被患者接受。
但随着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的扩大,也发现这一手术方法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一样会出现很多术后并发症。
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进行了关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数据统计,获得了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两年半时间,对8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利用腹腔镜的剔除手术。
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4岁,经产妇61例,未产妇26例。
其中单发肌瘤69例,其中浆膜下肌瘤13例,肌壁间肌瘤48例,阔韧带肌瘤8例;多发肌瘤18例。
子宫肌瘤最大直径77cm,最小直径32cm。
12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在患者肚脐处开约1-15mm切口,通过切口向患者体内灌注二氧化碳,保持患者腹部内压在13-15mmHg上下。
然后在麦氏点和反麦氏点各开一个切口,约15mm。
通过肚脐处开口放入腹腔镜,在其余开口置入手术器械。
通过腹腔镜仔细观察患者子宫肌瘤形态、大小以及外部关系。
将肌瘤结节从肌瘤体中剥离出来。
将肌瘤结节用粉碎器粉碎成细微小块并取出。
使用电凝止血,并用可吸收线缝合创伤面。
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放置导管引流。
2结果87例手术都是在腹腔镜下完成的,手术时间30至85min,平均44min,均未出现大出血。
术后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神经损伤,2例皮下出血,1例压疮,2例肩部和肋部疼痛。
所有手术患者并未出现病危或死亡现象。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因此深受广大女性患者的青睐。
但是,在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仍然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后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令患者尽快康复。
术后常见症状:1. 腹痛:术后24小时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通常在2-3天内逐渐减轻。
如果疼痛反而加重,则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2. 恶心和呕吐:由于手术前空肠被钳闭合,手术后常出现恶心和呕吐的情况,多数患者在1-2天内自行缓解。
3. 血性分泌物:术后子宫腔内会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排出,一般在术后3-5天内逐渐减少。
4. 低热:因手术创伤引起的局部轻微炎症反应常伴有低热,一般不超过38℃。
术后护理:1. 控制感染:手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因此需要注意卫生,在术后一周内避免盆腔内的创面受到大量水的冲洗,避免性生活或做好避孕措施。
2. 保持休息:术后需要多休息,大量体力活动和剧烈运动会增加局部切口的压力,延缓伤口愈合。
术后2-3天内起床走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3. 饮食调理:术后24小时内应忌食,以后可适量吃流质、软和易消化的食物,并在术后2-3天内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逐步增加食量。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术后症状,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止痛药、镇静药等护理措施,缓解患者术后痛苦和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在术后护理过程中,如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1. 疼痛加剧或持续不减。
2. 发热持续或体温超过38℃。
3. 出现大量阴道流血、分泌物异常增多或呈脓性。
4. 恶心、呕吐加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非常成功的手术,但是,我们必须谨慎护理,确保术后简单可靠,帮助康复尽快恢复。
术后护理很重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疑虑,请及时就医。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及其并发症。
经过手术剔除子宫肌瘤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轻不适,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内容。
一、休息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引起伤口裂开或出血。
切忌提重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二、饮食术后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多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多吃些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三、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受凉和感染。
在洗澡时,不要让伤口接触到水,可用棉球蘸上碘伏或生理盐水擦拭伤口,保持伤口的干燥。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的干净卫生。
四、注意伤口是否有异常情况术后要留意伤口处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出血、渗液、发红等,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特别是伤口处是否有明显的红肿、疼痛或渗液,可能是伤口感染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并消炎。
五、避免性生活和避孕术后3个月内,要避免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或伤口裂开。
同时要注意避孕,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六、定期复诊术后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进行彩超等检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恢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心理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避免因心理压力引起的各种不良情绪,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的愈合,加快患者的康复。
术后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心情舒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
2062017.04护理经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燕 珺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妇产科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2【摘 要】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与分析。
方法:选取5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其提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结果: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全部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0-200ml,手术时间为40-150min,未出现任何形式的并发症问题。
结论: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观察与护理;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腹腔镜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常用的手术设备,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后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治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于缩短康复时间与改善疾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5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其提供优质的转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52例研究样本中,年龄最大45岁,年龄最小23岁,平均年龄34.5±4.7岁,其中包含9例未婚患者以及43例已婚患者。
全部研究样本中包含5例阔韧带肌瘤患者、8例浆膜下肌瘤患者以及其39例肌壁间肌瘤患者,排除子宫体与子宫颈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为患者提供各项生命体征检测,确保患者对手术治疗具有充分的适应性。
为患者提供全身麻醉,调整患者体位,保持患者足高头低。
于患者脐部位置穿刺,所打开的切口在1cm 左右,完成气腹针穿刺处理后使用二氧化碳将患者气腹气压提升至16KPa 水平。
所采用的手术位点共计3个,分别为右麦氏点、左麦氏点与脐部位置,于患者及脐部置入腹腔镜,依照腹腔镜所处的不同位置与子宫肌瘤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器械进行剔除处理,完成剔除操作后再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相关的手术操作一定要求在无菌环境行。
腹腔镜手术护理常规妇科腹腔镜手术是指经腹部腹腔镜进行的女性生殖器官手术,包括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1.术前护理(1)按执行妇科腹部手术术前护理。
2.术后护理(1)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要点①术后出血:术后穿刺孔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h内,术后护士须密切观察穿刺孔敷料有无血液外渗,皮肤有无淤血肿块,患者有无主诉伤口局部疼痛等,如伤口处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配合医生查看及更换敷料,必要时局部用沙袋压迫止血或缝合止血处理。
②皮下气肿:人工气腹的CO2残留于疏松组织可引发皮下气肿,多发于胸部、腹部等,手术中应用CO2在放气时不完全,向皮下扩散,形成气肿,手触有握雪感,一般少量气体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
③高碳酸血症:其诱因也是CO2弥散入血后而发生的,表现为呼吸浅慢、PaCO2升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
④肩背部疼痛:多因残留在体内的CO2引起,如手术中应用CO2气体压力过高,手术时间过长,而手术结束后气体排放未尽,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和肩背酸胀痛,可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及取臀高头低位、膝胸卧位等措施,严重者可给予低流量吸氧,一般于术后4~5天可完全缓解,无需特别处理。
(2)其它执行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3.出院指导:(1)保持刀口敷料清洁,出院后3-5天自行揭掉。
(2)在术后1~2周内,阴道可有少量血性分泌物,一般无需处理。
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出院后可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勿坐浴,勤换内裤。
(3)适当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增加腹压的动作,受凉、感冒。
(4)选择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同时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5)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后禁盆浴、禁性生活3个月;未行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后禁盆浴、禁性生活1个月。
拆线1周后可淋浴。
(6)如出现阴道出血量多,阴道分泌物多有异味,发热,伤口红肿结等,及时就诊。
(7)术后1月内来院复诊,避开月经期。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119例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17%,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33%,两组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6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85.00%,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优质的护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并发症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几年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临床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已经成为可能,但是积极的治疗同时,手术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也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观察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119例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患者的护理情况整理总结,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119例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9例,对照组60例,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收集整理,结果经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全面的检查,确诊后采用腹腔镜剔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并主动协助患者进行入院手续的办理,避免患者及家属由于医院环境的陌生造成紧张、焦虑等情绪,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并发症以及护理。
方法: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并分析相关护理方法。
结果:12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经过有效护理均在短时间内恢复。
结论: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并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标签:腹腔镜;子宫肌瘤;并发症;护理子宫肌瘤又可称为子宫纤维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器良性肿瘤,发病率极高,治疗不当可导致加重病情,甚至会产生癌变,最终发展成为恶性肿瘤[1]。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对妇科疾病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将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并分析相关护理方法。
相关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将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7~50岁,平均年龄为(35.8±5.2)岁。
其中单发阔韧带肌瘤108例,多发阔韧带肌瘤12例,患者肿瘤直径范围4~95mm。
120子宫肌瘤患者中14例患者有下腹部手术史,21患者有慢性宫颈炎,11例患者月经紊乱。
所有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均行宫颈涂片、诊断性刮宫,均排除恶性肿瘤者,均为手术禁忌症。
1.2 护理方法1.2.1 术前护理引导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排除宫颈癌以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患者术前三天每天采用生理盐水擦洗阴道;妇科腹腔镜手术通过孔部入路,该部位皮肤较嫩,较敏感,不易清洁,所以清洁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以免清洁不当引起术中或者术后感染;患者肚脐上的污垢可以采用石蜡油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