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我们上路了》word表格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我们上路了——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讲解并练习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
4. 优美句子欣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语言的魅力。
5. 写作技巧分享:分享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5. 写作技巧分享:分享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强生字词的背诵和练习。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小练笔。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生字词和语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上路了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开课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公开课的概念和特点。
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公开课,公开课对教师和学生的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公开课,提高学习效果。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公开课的看法和经验。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公开课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分析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语文学习方法指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如阅读理解、写作技巧、词汇记忆等。
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
分享一些成功的语文学习经验和案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系统地介绍语文学习方法。
采用示例法,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际学习。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文学作品欣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戏剧等。
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欣赏文学作品。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收集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语文实践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讨论语文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如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我们上路了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将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
(师配乐)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我们上路了——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1.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期望。
2. 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看法和期待。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3.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分析阅读材料,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1. 讲解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细读、推理等。
2. 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阅读材料,提高理解能力。
第三章:写作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分析优秀写作实例,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活动:1. 讲解写作技巧,如构思、组织、表达等。
2. 提供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优秀写作实例,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口语表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内容:1. 口语表达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组织口语表达活动,提高口语能力。
教学活动:1. 讲解口语表达技巧,如清晰发音、流畅表达、适当停顿等。
2. 提供口语表达题目,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活动,提高口语能力。
第五章: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研究报告、创意写作等。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布置综合实践活动任务,明确要求和目标。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上路了》说课稿谭桂杏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主题单元“告别童年”的第一课《我们上路了》。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童年充满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我们上路了》是一首现代儿童诗。
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描绘“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这首现代诗歌,篇幅不长,韵律较自由,不拘于一格。
全诗有三个小节,感情强烈,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诗歌内容浅显,大部分诗句的意思学生可以自己理解。
学生对诗句理解的难点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我只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
二、说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
4、尝试简单的诗歌创作。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三、说教学特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四、说教法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北师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 12 册第 8 单元第 3 课1、2课时课题我们上路了课型阅读课设计者所在学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2.了解诗歌借物象征的写作手法,挖掘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感悟,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综合水平。
3.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往直前,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4.尝试简单的诗歌创作。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学习难点运用联想的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挖掘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感悟。
学前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学生1.读熟诗文(先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2---3遍,思考诗文主要内容)2.理清层次(用数字1、2、3……标出小节,归纳批注小节大意,尝试写提纲笔记。
)3.勾画字词(生字用圆圈,词语用横线,句子用破浪线)4.记住生字(拼读,去拼音读,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写法,在书上扩词三个)5.学习词语(读词两遍,理解意思,不明白的查阅工具书并摘抄在书上)6.思考课后问题,写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7.查找与诗文有关的资料,或粘贴或做简要摘录。
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引入(5分钟)二、初读(15分钟)第一课时1.前知联系今天继续学第八单元告别童年。
从《学步》我们人生只有学步,才能迈步,直至成长;《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我们被师生之间深深的爱和恋恋不舍之情所感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请读题目----2.解析题目提问:“我们”是指谁呢?(你,你们,所有与大家一样大小的孩子们。
“上路了”意思是?(我们即将告别童年升入高一级学校。
)所以,题目采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即将迈向人生另一片天地。
那你有什么想说?(指名2人交流,小结。
)那请带着你此时的心情再读课题。
(师引导:充满豪情,意气风发;欢欣鼓舞,激情满怀;满心欢喜,风雨无阻……)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看看他们怎么上路的。
我们上路了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们上路了》。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们上路了》的朗读和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们上路了》。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们上路了》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展示生字词,学生跟读。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
4. 分析文章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生字词和文章结构的掌握程度。
课题我们上路了教材北师大版十二册第八单元执教成都市簇桥小学朱奎娟教材分析《我们上路了》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首现叙事性诗歌。
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当代少年儿童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奋进的心声。
诗歌篇幅不长,内容浅显,但是基调昂扬,充满青少年的朝气,处处都传达了鼓舞人的力量,与这个阶段孩子的生活很贴近。
设计理念基于本课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时刻贯穿“让语文课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也成为语文的一部分。
”的理念,力求让语文教学植根于孩子的心灵。
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达成:1、教学目标单纯、集中,表述准确。
2、教学环节的设计结构化,留给孩子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3、教师的设问和练习有利于孩子享受发现与思维的乐趣。
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了解一群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是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2、通抓关键词句、交流讨论、朗读等方法,体会诗歌蕴含的“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美好情怀。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诗歌比喻、排比的表达手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体会诗歌朝气蓬勃的美好情怀。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对即将面对的新生活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板书设计8、告别童年我们上路了上路了在路上走下去充满朝气勇往直前坚定不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1、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对你们未来的人生有着特殊意义的一(课前进行预习)齐读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题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读准字音2、了解大意三、品读感悟——引发思考1、自读感悟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第一小节——“我们”指谁?“上路”是什么意思?指名分段读文,相机指导“骤”“酷”。
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预设关键词:第一小节:上路了第二小节:在路上第三小节:走下去出示要求:自由读全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细细品读,勾画出这个小节中你很有感触的词句,写写你的感受。
我们上路了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问好,并介绍自己。
2. 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和经验。
4. 总结:强调本课程的目标和主题,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章:文学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教学内容:1. 介绍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背景。
2.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元素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的美感和情感。
教学活动:1. 介绍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和讨论:让学生阅读作品,并引导他们分析和讨论作品中的文学元素和情感。
3. 表达和创作:让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思想。
第三章:写作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教学内容:1. 介绍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和示范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活动:1. 介绍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写作的价值和作用。
2. 讲解和示范写作技巧: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写作实践: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口语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2. 帮助学生克服口语表达的困难和障碍。
3. 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