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有教无类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18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21.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有教无类。
”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
解读:
有教无类,孔夫子的这个思想太重要了,它破除了古代只有贵族阶级、士族阶层才能接受教育的局面,让平民阶层的子弟也能通过学习成才,比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等,这些平民家庭子弟通过向孔夫子刻苦学习求道,最终学有所成,名列七十二贤。
在孔夫子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教育思想,极具前瞻性,这应该也是他能够世世代代被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原因之一吧。
跟“有教无类”这个成语相对应的还有因材施教,意思是说按照学子的个人兴趣、材质等进行分类教育,这样更能帮助学子成才。
清代诗人龚自珍也说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有教无类”原文及解释名句:有教无类。
摘自:《论语·卫灵公篇》解释:施行教育不分等级,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卫灵公篇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有教无类》 (共 2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主要学习第一则、第二则、第三则选文。
2、熟读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分析理解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观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归纳梳理闻言现象,使之系统化,有序化,以利于掌握预习案教材助读1.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②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⑤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论语中体现有教无类的句子
1. “有教无类,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呀!”就像孔子说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你看,从前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不也能拜在孔子门下学习嘛!这体现了多么伟大的教育理念啊!
2. “哎呀呀,教育可不应该有差别对待,这就是论语里说的有教无类呀!”想想看,“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不同资质的人都能得到适合他们的教导,多棒啊!
3. “有教无类,多简单又深刻的道理啊!”像“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但大部分人都不是极端的呀,都应该有平等学习的机会呀,不是吗?
4. “真的是有教无类呢,无论你是谁都能被教育点亮!”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大家的本性都差不多,那更应该平等地去教育培养呀,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5. “哇塞,有教无类,这真的太重要了!”就如同“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老师对学生那是毫无保留啊,不会因为任何身份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精神呀!
6. “看看,这就是有教无类呀!一切皆可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每个渴望学习的人都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启发,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嘛!
7. “有教无类啊,必须要坚定地贯彻呀!”“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颜回这样身份的人能成为孔子的得意弟子,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嘛!
总之,有教无类是多么伟大而正确的教育理念呀,我们应该一直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机会!。
有教无类原文及翻译
《有教无类》原文与赏析:
(孔)子曰:“有教无类①。
”(《论语·卫灵公》三十九)
注释:
①类:类别。
译文:
孔子说:“人人皆可教育,没有什么类别(有高低贵贱之别)。
”
感悟:
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前封建时代,孔子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身体力行,从而打破教育垄断专属的局面,使教育下移,可见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开明和民主。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存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重点”与“非重点”教育资源严重不公的现象,已成为社会不公平的源头之一。
有教无类出自于哪里
有教无类来源于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
用大白话来说,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啥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管他是农民还是穷人,傻子还是瘸子,孝子还是畜生。
这里,提到有教无类,就想到孔子有关的另一个词,因材施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其实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有教无类的因,才有因材施教的果。
既然啥人都可以做学生,三教九流的人都有,那么采用一视同仁的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只有因材施教了,这个是一脉相承的。
一起学《论语》15.39卫灵公篇——有教无类一起学《论语》15.39卫灵公篇——有教无类【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白话】孔子说:“人应当受教化而不分种类。
”【释词】教:教化。
不仅“教”,而且要有“化”。
无类:类,种类、类别、性类。
钱穆:“人有差别,如贵贱、贫富、智愚、善恶之类。
”马融:“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蕅益大师:“若使有类,便无教矣。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言教人之法也。
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
戴溪曰:圣人只有教人之心,无分别人之心。
《论语义疏》曰:人有贵贱,同宜资教。
不可以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
教之则善,本无类也。
《吕氏春秋》曰: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陈祥道曰:教在己,类在人。
在己者不可以有倦,在人者不可以有择。
此所谓“有教无类”也。
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其性未尝不善;不幸而处于不善之类,君子其可求类而教之哉?一应之以无我而已,故难言者。
孔子于孺悲则不见,孟子于滕更则不答,非不教之也,不屑教也。
朱子曰: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
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唐文治曰:种类因地域而分,气类因风俗而异,然人性皆善,圣人施教,既因乎地质之宜,复矫乎风俗之变,是以人性皆复于善,而无品类之殊矣。
《易传》曰:“君子以教思无穷。
”盖兼君德、师道而言也。
刘宗周曰:有教无类,分明天地气象。
善恶之类虽殊,而天地生物之心初无拣择,栽培倾覆,物之自取,则然天地无心也,圣教亦然。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有不屑之教诲也者,其无类也夫?其辨类也夫?《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见圣贤立教之公心也。
人性本无不同,而气质不无或异,故有智即不能无愚,有贤即不能无不肖。
然存乎人者,虽有智愚、贤不肖之殊,而君子教人,惟知大道为公,无一人不在裁成之内,初何尝因其等类而有所分别耶?《易》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有教无类原文及翻译【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评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
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英译:Confucius said, "make no social distinctions in teaching."Confucius said, "everyone can receive education, regardless of race."[evaluation] Confucius' educational object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have their own uniqueness. His education reflects the times.The reality of the downward shift of culture has changedthe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the gover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children of the aristocracy, other levels.All levels and classes have the possibility and opportunity to receive education. He recruited many disciples, regardless of race or clan.I was educated under the door. Therefore, we say that Confucius was a great educator in ancient China and created a precedent for private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It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basic idea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