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20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包括哪些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基础类型之一,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层土壤中。
本文将探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定义、组成部分以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 定义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是一种基础结构,用于扩展建筑物的底部面积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均匀分布载荷。
它通常由混凝土和钢筋构成,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组成部分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2.1 基础底部基础底部是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最底部部分,用于承载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层土壤中。
基础底部通常是一个水平的平面,可以是一个浅基础或深基础。
2.2 扩展区域扩展区域是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一部分,它位于基础底部之上,并用于增加基础的面积。
扩展区域通常是一个带有平整侧面的梯形或矩形结构,其形状取决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2.3 立柱或墙体立柱或墙体是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主要承载构件,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基础底部和地下层土壤中。
它们通常位于扩展区域的顶部,可以是独立的柱子或建筑墙体的一部分。
2.4 钢筋钢筋是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增加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它通常嵌入在混凝土中并沿着横向和纵向分布。
钢筋通过提供额外的抗拉强度来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5 混凝土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主要构造材料,用于形成基础的主体结构。
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流动性,以确保基础的性能和稳定性。
3. 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以下几个关键功能:3.1 扩大建筑物的支撑面积通过扩展基础的面积,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可以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层土壤中,从而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均匀分布载荷。
3.2 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由于钢筋的使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和抗震性能,因此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
这使得它适用于承载大型建筑物或在地震活跃的地区建造。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技术标准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技术标准一.基础的施工顺序为:基础大开挖—基坑修整—10cm素砼垫层—基础承台—基础梁柱—回填土。
并按“先运后进”浇筑顺序。
土方开挖及边护:根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土方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大开挖,机械开挖至垫层标高以上200mm后,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
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开挖时注意底局部预留200厚土层,待验槽后浇筑垫层时挖除以防止因基底长时间暴露而受扰动。
开挖基坑时如发现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或发现不良地基,如暗沟、暗升、暗塘、墓穴及人防施等,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地质勘探部门、设计院等有关部门人员到现场研究解决。
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
土方工程采用大开挖,自然放坡,放坡系数取1:0.33。
二、基础垫层施工1、浇捣C10砼垫层时,需留置标养及同条件试块各一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
2、在垫层浇筑前要对土方进行修整,应用竹签对基坑的标高进行标识。
先用竹签订在基坑的中,然后用水准尺对其进行测定标高。
在素砼浇筑过程中,将以这些竹签的顶为基准,进行总体标高测定。
在砼具体施工时,测量员应对全程进行控制施工。
浇筑时采用泵送砼,由远而近,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米范围类水平移动布料,且垂直于浇筑,振捣泵送砼时,振动棒插入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采用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砼振捣完毕后,表面要用磨板磨平。
三、钢筋制作与安装:1、学习、熟悉施工图纸和指定的图集,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明了构造柱、圈梁、节点处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确定合理分段与搭接位置和安装次序,2、钢筋应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同型号、钢号、规格均要进行复试合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方可使用。
2.8 扩展基础结构设计一概述二构造要求三扩展基础的结构计算内容四扩展基础的高度计算方法五扩展基础的配筋计算方法五扩展基础的配筋计算方法(1)墙下条形基础的配筋计算方法(2)柱下独立基础的配筋计算方法☐基础内力a ——验算截面Ⅰ-Ⅰ距基础边缘的距离●验算截面处的弯矩截面高度变化处、墙脚边缘等处为验算截面p j Ⅰ——计算截面的地基净反力中心荷载偏心荷载M M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每延米墙长的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f 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h 0——基础有效高度,0.9h 0为截面内力臂的近似值,令 ☐底板配筋计算0==0.2x h 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中心荷载下截面弯矩计算Array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台阶形基础底板配筋☐中心荷载下截面弯矩计算与锥形基础计算原理相同偏心荷载下截面弯矩计算1x I x 0d a j p l x M x =∫12''I 1max 0()()d j j j M a p p p a l a ξξξξξξ=+−+−∫2'1max max /12[(2)()()]j j j j a l a p p p p l =+++−x max ()j j j j p p pp ξ=+−''x ()l a l a ξ=+−max max =/j p p G A −=/j p p G A−摘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本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砖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计算过程
1、根据前面的计算,统计出每段墙体底部(基础顶部)上的荷载:为轴心受压的线荷载
KN/M, 注意的是有两种荷载,一种为标准值,一种为设计值,其中标准值为确定基础宽度,设计值为确定基础高度和基础配筋所用。
2、计算时取受力较大的墙体进行计算,可计算两-三个墙段进行计算,墙体在进行计算时
取1米长度作为计算单元。
其它墙体的基础可参考计算出的墙体基础,与之相同。
3、关于扩展基础的一些构造要求:
4、计算原则:看第2条和第3条选用的荷载组合见规范标红处
在计算基础底面积时应选用,标准组合值
在计算基础高度抗剪、基础配筋时应选用基本组合值。
5、基础底面积的计算:
由以下公式确定基础底面积。
墙长度按照1米进行计算。
6、基础高度的确定,可以自己首先假设一个基础高度,如400mm,然后进行验算,基础高
度是否足够。
按下面验算。
7、基础配筋计算。
扩展基础施工要点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1)、基槽(坑)准备。
基础施工前应进行验槽,如局部有软弱土层应挖除,并用灰土或砂砾分层回填夯实,如有地下水应排除,基槽(坑)内的浮土、积水、淤泥、杂物等应清除。
2)、垫层施工。
垫层厚度一般为100毫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15,在验槽后应立即浇筑,以免地基上扰动。
2.施工方法。
1)、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划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
次下部垂直钢筋应绑扎牢,并注意将钢筋弯钩朝上,连接柱的插筋,下端要用90°弯钩与基础钢筋绑扎牢固,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
2)、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和钢筋上的垃圾、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模板应浇水加以润湿。
3)、浇筑现浇柱下基础时,应特别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
在浇筑开始时,先满铺一层5~10厘米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图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再对称浇筑。
4)、基础混凝土宜分支连续浇筑完成。
对于阶梯形基础,每一台阶高度内应整分浇捣层,每浇筑完一台阶应稍停0.5~1,0h,待其初步沉实后,再浇筑上层,以防止下台阶混凝土溢出,在上台阶根部出现烂脖子。
每一台阶浇完,表面应随即原浆抹平。
5)、对于锥形基础,应注意保持锥体斜面坡度的正确,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以防模板上浮变形;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注意捣实。
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铁锹拍实。
基础上部柱子后施工时,可在上部水平面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6)、条形基础应根据高度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一般不留设施工缝。
各段各层应相互衔接,每段长2~3米左右,做到逐段逐层呈梯形推进。
浇筑时,应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内边角,然后浇筑中间部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
7)、基础上有插筋时,要加以固定,保证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的设计计算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的设计计算2010-04-1909:242-4-1地基承载力验算如前所述直接支承基础的地基土层称为持力层在持力层下面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若某下卧层承载力较持力层承载力低则称为软弱下卧层。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应进行持力层的验算和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下面首先介绍持力层的验算。
1.中心受荷基础各级各类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均应满足式2.5的要求。
即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不得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如图2.9示一单独基础其埋深为d承受作用于基础顶面且通过基础底面中心的竖向荷载Fk基础底面积为A基底平均压力表示为: 2-16 式中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对一般实体基础可近似地取GkγGAdγG为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可取γG20kN/m3但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去浮托力。
将Gk代入式2-16并满足pk≤fa可得: 2-17 对墙下条形基础通常沿墙长度方向取1m进行计算此时可得基础宽度为: 2-18 式2-18中的Fk为基础每米长度上的外荷载kN/m。
2.偏心受荷基础工程实践中有时基础不仅承受竖向荷载还可能承受柱、墩传来的弯矩及水平力作用例如建筑物框架柱可能承受单向弯矩及剪力、也可能承受双向弯矩和剪力河流中的漂流物如木筏、大的冰块等对桥墩横桥向产生的弯矩及剪力曲线上修筑的弯桥除顺桥向引起力矩外尚有离心力横桥向水平力在横桥向产生力矩。
此时基底反力将呈梯形或三角形分布如图2-10所示。
略2-4-2软弱下卧层验算建筑场地土大多数是成层的一般土层的强度随深度而增加而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则随深度而减小因此只要基础底面持力层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即可。
但是也有不少情况持力层不厚在持力层以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土层其承载力很低如我国沿海地区表层土较硬在其下有很厚一层较软的淤泥、淤泥质土层此时仅满足持力层的要求是不够的还需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要求传递到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体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不超过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即pzpcz≤faz2-22 式中pz-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扩展基础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施工团队提供扩展基础施工方案的详细指导。
扩展基础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为建筑物提供稳固的基础支撑,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将介绍扩展基础的施工步骤、工具材料的选择和工作安全等内容。
2. 施工步骤2.1 地面准备在开始扩展基础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面准备工作。
地面应该被清理干净,移除所有杂物和障碍物。
如果地面上有草坪或植被,需要将其清除。
此外,还需要对地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扩展基础的施工基准面整齐平坦。
2.2 定位和测量在地面准备完成后,需要进行定位和测量工作。
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确定扩展基础的具体位置和尺寸。
使用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水平仪等,对扩展基础的位置和尺寸进行准确测量,并在地面做好标记,以便后续施工。
2.3 填充基础底层在定位和测量完成后,可以开始填充基础底层。
基础底层一般采用混凝土或砖石等坚固材料。
首先在基础底层位置上铺设一层防水材料,以防止地下水渗透。
然后将混凝土或砖石块均匀铺设在基础底层位置上,利用水平仪进行调平。
2.4 筑基墙体在基础底层填充完成后,需要进行筑基墙体工作。
筑基墙体一般采用砖石、混凝土砌块等材料。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搭建好基础墙体的框架,然后将砖石或砌块逐层垒砌起来。
在垒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砂浆将砖石或砌块粘结在一起,并使用水平仪进行调整,以确保墙体的垂直和水平。
2.5 浇筑混凝土筑基墙体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首先在墙体顶部四周搭建好模板,将其固定好。
然后将混凝土倒入模板内,利用振动棒将混凝土进行压实,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等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拆除模板,进行后续的收尾工作。
2.6 后续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后续的工作,包括填充土方、场地清理等。
将土方填充在扩展基础周围,进行平整和压实。
清理现场的杂物和残余物,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3. 工具材料的选择在进行扩展基础施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
基础
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这种基础由于钢筋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好,可充分放大基础底面尺寸,达到减小地基应力的效果,同时可有效地减小埋深,节省材料和土方开挖量,加快工程进度。
它适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整体式结构厂房承重的柱基和墙基。
1) 锥形基础(条形基础)边缘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一般为300?500mm。
基础高度小于350mm时用一阶,大于900mm是用三阶,其余为二阶。
为使扩展基础有一定的刚度,基础台阶的宽高比不大于2. 5。
2) 垫层厚度一般为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3) 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宜小于70mm。
4)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T形和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应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
5) 柱基础纵向钢筋除应满足冲切要求外,尚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应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须伸至基础底部外,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