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类传染病报表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
传染病报告卡及艾滋病性病附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是一份重要的记录表格,用于报告传染病病例。
以下是该表格的填写说明:卡片编号:填写报告单位自行编制的编号。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
对于性病/AIDS等病例,可以填写代号。
如果填写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对于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的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
可以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如果出生日期不详,可以填写实足年龄,单位为岁月天。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联系填写患者的联系电话。
病人属于:填写患者所属的地区,包括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其他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等选项。
现住址:填写患者的详细住址,包括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等信息。
患者职业:填写患者的职业,包括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大中小学)、教师、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农民、牧民、渔(船)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其他(需注明)、不详等选项。
病例分类:填写病例分类,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等选项。
对于乙型肝炎、血吸虫病等疾病,还需填写急性或慢性。
发病日期:填写患者的发病日期,单位为年月日。
对于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
诊断日期:填写患者的诊断日期,单位为年月日。
死亡日期:如果患者已经死亡,填写死亡日期,单位为年月日。
甲类传染病:填写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等选项。
乙类传染病:填写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等选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身份证号: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病人属于*:本县区本市其他县区本省其它地市外省港澳台外籍现住址(详填)*: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门牌号)患者职业*: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大中小学)、教师、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农民、牧民、渔(船)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其他()、不详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2)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填写)发病日期*:年月日(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诊断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退卡原因:报告单位:联系电话:报告医生:填卡日期*:年月日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2020年6月份疫情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1、本月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总数为67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2、报告乙类传染病3种27 例:其中梅毒7例(隐性梅毒7例);肝炎10例(乙型肝炎6例,丙型肝炎4例);疑似肺结核10例(无病原学结果10例)3、报告丙类传染病1种37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7例。
4、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3例,水痘3例。
5月份与6月份上报传染病对比图2020年6月份我院报告传染病病例共67例。
2020年6月份与2020年5月份相比,传染病报告总数稍微增加。
6月份病毒性肝炎病例有所上升,梅毒病例和疑似肺结核病例有所下降,水痘病例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上下浮动,无细菌性痢疾病例、手足口、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
二、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本月本院所报的传染病病例中依然以肠道传染病为主,望各科室医护人员要不断加强肠道传染病知识的学习,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及蔓延。
就诊的肝炎病例大幅度增加,请各位临床医生注意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早发现、早规范治疗,避免发生肝炎的暴发及流行。
三、传染病预防措施充分认清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长期性,慎终如始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
近期应高度关注的人员是北京等高中风险地区入商返商人员,高度关注的场所是农贸海产市场、超市及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
进一步提高防控意识,发挥医院哨点作用,加强病例识别与检测,做好医院职工、就诊患者及家属人员管理,监测体温并登记。
注意房间开窗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集中消杀,消除卫生死角,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严防每一道关口,切实把院感防控工作做到实处。
开展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坚决杜绝院内聚集性疫情发生。
四、医生报卡存在问题:本月传染病报卡情况整体较好,无迟报、漏报现象,传主任组织学习下发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规范,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疾控科2020年7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
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学生、幼托儿童、工人、干部职员、民工等职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设为必填项,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填写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民工填写其所工作的工地或工厂。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14岁以下的患儿家长联系电话为必填项。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
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按照当地相关要求填报。
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阳性检测结果,病种是HIV时病例分类才能选择阳性监测,别的病种不允许选择。
“梅毒”、“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乙肝、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献血日期。
2017年广东省甲、乙、丙类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疾病病种合计2017年2016年与2016年同期比(%)发病数死亡数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增减死亡率增减鼠疫- - - - * * 霍乱- - 2 - -100.00 * 传染性非典- - - - * * 艾滋病4308 863 4118 887 3.19 -4.04 HIV7048 901 7082 928 -1.84 -4.23 肝炎194640 51 180528 37 6.35 36.07 甲肝1585 - 1607 - -2.71 * 乙肝164608 40 151255 26 7.34 51.67 丙肝23927 10 22889 10 3.11 -1.09 丁肝60 - 40 - 47.97 * 戊肝3030 1 3115 1 -4.05 0.00 肝炎(未分型)1430 - 1622 - -13.04 * 脊灰- - - - *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 - * * 麻疹302 - 1265 - -76.45 * 出血热443 - 410 3 6.59 -100.00 狂犬病23 23 44 44 -48.52 -48.52 乙脑15 1 35 2 -57.89 -50.00 登革热1662 2 544 - 201.36 * 炭疽- - - - * * 痢疾2129 - 2786 - -24.63 * 肺结核82117 112 77920 95 3.95 16.21 伤寒+副伤寒1663 1 1522 - 7.78 * 流脑7 2 4 1 72.97 100.00 百日咳1110 - 584 - 87.48 * 白喉- - - - * * 新生儿破伤风16 - 34 - -57.24 * 猩红热6585 - 2599 - 149.91 * 布病386 - 380 - 0.17 * 淋病29946 - 21485 - 37.48 * 梅毒55777 4 52863 9 4.07 -56.63 钩体病32 - 39 - -18.94 * 血吸虫病- - 3 - -100.00 * 疟疾143 1 146 2 -3.42 -50.00 H7N9 43 20 29 11 46.44 80.20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381347 1080 347340 1091 8.29 -2.36 流行性感冒110879 5 84209 8 29.88 -39.19 流行性腮腺炎25390 - 17420 - 43.77 * 风疹253 - 303 - -17.65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417 - 3981 - 9.44 *麻风病53 - 36 - 45.18 *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123 - 164 - -26.06 * 黑热病- - - - * * 包虫病- - - - * * 丝虫病- - - - * *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63977 2 120986 - 33.69 * 手足口病408511 6 369052 17 9.18 -64.97 丙类传染病合计713603 13 596151 25 18.07 -48.70 甲乙丙类传染病合计1094950 1093 943491 1116 14.47 -3.40注:1、2016年度乙肝、丙肝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包含急性病和慢性病患者人数(2013年之前仅统计急性发病人数)。
附件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病名发病数(例)死亡数(人)发病率(/100000)死亡率(/100000)甲乙丙类总计580672826374413.6308 1.8787甲乙类传染病合计267322826289190.4221 1.8726鼠疫430.00030.0002霍乱11-0.000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6216718819 4.4283 1.3405病毒性肝炎113878158881.11880.0419甲型肝炎148153 1.05530.0002乙型肝炎90247646464.28610.0331丙型肝炎19406610613.82390.0076丁型肝炎187-0.0133-戊型肝炎1903412 1.35580.0009未分型肝炎820330.58430.0002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856-0.061-流行性出血热8121480.57850.0034狂犬病2021880.01440.0134流行性乙型脑炎28890.02050.0006登革热778-0.0554-炭疽224-0.016-578202 4.11870.0001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670538191947.76440.1367伤寒和副伤寒701150.49940.000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030.00360.0002百日咳447510.31880.0001白喉2-0.0001-新生儿破伤风3410.00230.0001猩红热165641 1.17990.0001布鲁氏菌病47245- 3.3654-淋病105160-7.4909-梅毒4644355433.08310.0038钩端螺旋体病29780.02120.0006血吸虫病43-0.0031-疟疾*105160.07290.0004----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70714634 6.20230.3301丙类传染病合计313350085223.20870.0061流行性感冒11452787081.58160.005流行性腮腺炎12912019.19760.0001风疹2201-0.156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8471- 2.0281-麻风病200-0.0142-斑疹伤寒1069-0.0761-黑热病20210.01440.0001包虫病332710.2370.0001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062277975.66920.0006手足口病761355354.23360.0002注:1.表中数据为本年度报告病例按发病日期统计的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不含外籍和台港澳)。
全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2019年艾滋病死亡人数达到20999人,发病率为10万分之5.0986,死亡率为10万分之1.5036。
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死亡25285人,粗略计算,艾滋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约为83%。
一、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1、2019年全国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1例,死亡1人,其中鼠疫报告发病5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6例,无死亡。
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0.0015/10万、0.0001/10万,报告发病数较2018年减少7例,报告死亡数增加1例。
2019年全国甲类及细分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2019年全国甲类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2、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72317例,死亡24980人,报告发病率为220.00/10万,较2018年下降0.2%;报告死亡率为1.79/10万,较2018年上升7.2%。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
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人数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3、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共报告发病7172169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率为51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22/10万。
传染病种类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属RNA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极强,常引起大流行】1.病人2.隐性感染者飞沫传播普遍易感发生突然、传播迅速。
甲型流感病毒每10----15年发生一次抗原性转变,引起世界大流行。
1.单纯性流感(最常见,很少流鼻涕鼻塞全身症状重体征轻)2.肺炎型流感(病情迅速加重,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呼吸衰竭)1.呼吸系统并发症(继发性细菌感染)2.肺外并发症病毒分离(确诊流感的依据)抗病毒药:奥司他韦(达菲)用得最普遍每年秋季接种【裂解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病毒性肝炎HAV:病人、隐性感染者粪-口传播普遍易感(甲肝感染后免疫持续终身)秋冬季发病高峰1.急性肝炎(3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无 1.肝功能检查(血清酶检测):胆-酶分离 2.肝炎标记物检测:甲肝(血清抗HAVIgG是具有免疫力的标志)乙肝(HBVDNA和DNAP是病毒复制和传染的标志)无特效治疗,充分休息为主消化道传播做好:三管一灭勤洗手HBV慢性病人、病毒携带者血液、体液传播普遍易感散发2慢性肝炎:急性黄疸超过6个月HCV散发 3.重型肝炎:最为严重HDV在乙肝基础上发病4.於胆型肝炎:金娃娃、白陶土样便HEV病人、隐性感粪-口传播散发染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猪蚊虫叮咬(虫媒传播)10岁以下儿童居多散发,集中在7.8.9三个月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支气管肺炎血清学检查(在血液中找到抗体可确诊)乙脑治疗“把三关”,降温是本病的关键加强对猪的管理,防蚊灭蚊。
打疫苗(放冰箱)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根本措施1.初期2.极期:高热(必有症状)、意识障碍(主要症状)惊厥、呼吸衰竭(死亡原因)3.恢复期4.后遗症期:早期温度控制非常重要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ⅠⅡ型)鼠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感染的重要途径(呼吸道、消化道【主要】、接触、垂直传播)普遍易感,病后有稳固免疫力全年均可发病1发热期: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部胸部红)醉酒貌腔道出血血常规: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排除白血病后可确诊)尿常规:显著蛋白尿“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