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普通动物学实验原腔与环节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7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
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实验,每个实验基本为3学时,共约66学时,机动6学时;野外实习15天。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动物学1.意义:●包孢囊形成生物学意义:原生动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很好的适应性●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1)从动物演化上看,两侧对称体制主要是由于动物从水中漂浮生活进入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使动物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
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这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在体前部形成脑开辟了道路。
(2)两侧对称体制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
(3)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
大大增加了动物的活动性,扩大了动物空间移动范围,为动物进入新的环境——陆地创造了条件。
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门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更换宿主的意义①一方面和寄主的进化有关②另一方面,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分节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1)分节加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动物本身的新陈代谢作用。
(2)分节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达,特别是脑的发达,头部感觉器官的发达。
这种既分散又集中的结构形式是动物的一大进化发展。
(3)环节动物分节的特点,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
高等动物的结构以分节为基础,人的脊椎骨就是分节现象的残迹。
●初生体腔形成的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运动加快。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次生体腔的形成为心脏的跳动,消化管的蠕动提供了空间,促进了运动、循环、消化、排泄、生殖等功能的完善。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9.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最主要的机能是什么答:①上皮组织:是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在细胞之间又有明显的连接复合体。
一般细胞密集排列呈膜状,覆盖在体表和体内各种器官、管道、囊、腔的内表面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等作用。
②结缔组织:是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的。
细胞的种类多,分散在细胞间质中。
细胞间质有液体、胶状体、固体基质和纤维,形成多样化的组织。
其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功能。
③肌肉组织:主要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一般细长呈纤维状,细胞排列呈柱状。
其主要机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使肌纤维收缩,机体进行各种运动。
④)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具有高度发达的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能力。
神经胶质细胞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补等作用。
神经组织是组成脑、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基本成分,它能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能发出冲动联系骨骼肌和机体内部脏器协调活动。
第3章原生动物门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并掌握原生动物如何完成运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各种生活机能。
答:(一)原生动物——单细胞(二)①运动—纤毛、鞭毛、伪足。
②取食:自养—光合营养;异养(食物泡):—胞口、吞噬、胞饮。
③水分排泄—伸缩泡。
④生殖:无性—二分裂(纵二、横二)、多分裂、孢子生殖;有性—接合生殖、配子生殖(有大小之分时叫异配、大小相同时叫同配)。
⑤生活史—寄主、寄生者(共栖、寄生、共生)。
2. 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答:(一)原生动物是真核单细胞动物,构成原生动物体的单个细胞,既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生活机能,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彼此间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
普通动物学生物名词解释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也称单细胞动物。
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
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胞饮作用: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大分子化合物或离子吸附到质膜外表,使膜发生反响,凹陷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下形成一些液泡进入胞质内。
胞内消化:食物被摄入体内后,细胞质就分泌一层临时膜把食物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泡,细胞质还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是较原始的消化方式包囊: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能在失去大局部结构后缩成一团,且体表会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凝固后将自己包围,即形成包囊。
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度过枯燥、冰冻等不良环境,等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剌丝泡: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痹敌害,有防御功能。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1古生物学方面:化石2形态学方面:有单细胞的动物、多细胞的动物,并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
3胚胎学方面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根本上是相似的。
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地重演了系统开展的过程,可以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并且说明多细胞动物开展的早期所经历的过程是相似的。
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Phylogeny)即种族开展史。
也可称为系统发生。
动物的系统发育是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是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开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开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直至人类的全部种族开展史。
动物学_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两栖类背大动脉由什么形成()。
参考答案:左、右体动脉弓汇合2.青蛙运动方式比较简单,与下列哪项有关()。
参考答案:小脑不发达3.“四大家鱼”是指()。
参考答案:青鱼草鱼鲢鱼鳙鱼4.鱼类是最早出现上、下颌的动物。
口的位置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吃附在石头上藻类的鱼,口是下位5.淡水鱼类的肾脏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个重要功能是()。
参考答案:排除水份6.鱼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参考答案:头、躯干、尾7.软骨鱼肠管内具有()。
参考答案:螺旋瓣8.昆虫适应于陆地生活,是由于具有下列哪组主要特征( )。
参考答案:具外骨骼,用气管呼吸和马氏管排泄,具羊膜卵9.下列哪组昆虫都具咀嚼式口器( )。
参考答案:蜻蜓、天牛、金龟子10.棘皮动物所具有的结构是()。
参考答案:管足11.棘皮动物各纲中,具细长腕结构的纲是()。
参考答案:蛇尾纲12.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一般有()参考答案:分裂生殖_裂体生殖_出芽生殖13.扁形动物门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可以分为()参考答案:涡虫纲_吸虫纲_绦虫纲14.腔肠动物中,生殖腺不是起源于外胚层的动物是参考答案:海葵_红珊瑚15.()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参考答案:刚毛_疣足16.黑斑蛙幼体与成体的食物()。
参考答案:幼体杂食,成体吃动物17.下列不是两栖类内耳组成部分的是()。
参考答案:耳柱骨18.下列动物属于雌雄异体的是()参考答案:文昌鱼和七鳃鳗19.以下关于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雌雄异体,多数体内受精_具有分节的附肢20.海绵动物中胶层中由于含有_____和__________,因而能起骨骼支持作用。
参考答案:骨针海绵质纤维或海绵丝21.河蚌除后肾管外,还有一种排泄器官称为_____。
参考答案:围心腔腺22.蛔虫生活在动物的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_____,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受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