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7.动物的繁殖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方式。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动物繁殖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动物感兴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现象。
但部分学生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了解较少,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2.难点: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繁殖方式。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适应性。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准备繁殖方式的相关知识点和拓展内容。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动物的繁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方式。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如: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适应性。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优点。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关于动物繁殖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适应环境。
二动物的一生第7课时动物的繁殖基础导航1. 填空题。
(1) 像蚕一样,许多动物都是通过繁殖后代的。
(2) 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 ;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
(3)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2. 选择题。
(1) 对于胎生动物的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雌性动物直接生出小动物B. 由卵孵化成小动物C. 不从母乳中获取营养物质(2) 下列动物中,均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
A. 狮子、老虎、斑马、丹顶鹤B. 奶牛、山羊、鸭嘴兽、野猪C. 金丝猴、藏羚羊、猫、狗(3) 下列动物中,其喂养方式不属于母乳喂养的是( )。
能力拔高3. 判断题。
(1) 动物繁殖是为了繁衍后代,延续物种。
( )(2) 乌龟是胎生动物,金鱼是卵生动物。
( )(3) 通过恐龙蛋化石,我们可以推测出恐龙的繁殖方式为卵生。
( )(4) 一般卵生动物都是靠母乳喂养的。
( )(5) 很多小动物会给自己建个“家”,我们要爱护它们的“家”,比如不能掏鸟窝。
( )(6) 燕子喜欢把家安在人类的屋檐下。
( )4. 选择题。
(1) 下列动物的繁殖方式中,和人类不相同的是( )。
A. 老鼠B. 麻雀C. 兔子(2)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卵生动物的是( )。
(3) 下列是三个小动物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B )。
老鼠:“我太太昨天下了三颗蛋,正忙着在家里孵蛋呢!”鸭子:“孵蛋太麻烦了!要很细心照顾才行,不然孵不出小宝宝。
”企鹅:“像我们这样多好,一出生就是企鹅宝宝,根本不用孵蛋。
”A. 老鼠B. 鸭子C. 企鹅5.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界最常见的两种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行为丰富多样: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空间的占有、产卵、孵化、育幼……海马的繁殖方式与众不同,它们的幼崽是由爸爸生下来的。
在繁殖季节,雌海马会把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中,等胚胎发育成熟后,雄海马将躯体弯曲,借助反推力跳着生出小海马。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动物的繁殖》的优质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探索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2.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探究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增强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繁殖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特点。
4.巩固(10分钟)通过回答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7.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3.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复习回顾:蚕卵、鸡蛋的结构。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2.教师:地球上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不同呢?3.学生根据经验作出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卵生方式与卵生动物。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鸟类的繁殖活动与各种卵生动物产卵过程。
围绕随堂学部分,教师讲解卵生方式,介绍卵生动物。
(2)学生观察记录。
(3)教师根据随堂学部分提问:动物的繁殖活动包含哪些行为?(4)学生交流后回答。
2.胎生方式与胎生动物。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各种胎生动物和它们生下小动物的过程。
围绕随堂学部分,教师讲解胎生方式,介绍胎生动物。
(2)学生观察记录。
教师明确: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3)教师提问:我们身边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学生交流后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动物的繁殖方式。
1.教师提出问题: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你能举出更多例子吗?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
3.教师提问: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哪一种呢?4.总结: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分为卵生和胎生。
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胎生。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动物的“家”,调查人类对动物“家”的破坏行为。
【板书设计】动物的繁殖﹙产卵孵化﹚卵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胎生动物哺乳【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
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资料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与繁殖的重要性。
动物的方式与蚕不同,它们不产卵,而是直接生产幼体,比如猫、狗、猪等。
(二)探索:调查还有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调查一下周边的动物,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是靠卵繁殖后代的?能不能给它们分类。
1.昆虫。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两对翅和三对足。
绝大多数昆虫是卵生,蚕属于昆虫,还有蜻蜓、蝴蝶、蚂蚁、蜜蜂、飞蛾、瓢虫、蝗虫、螳螂等。
2.鸟类。
鸟类体表有羽毛,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前肢成翼,有的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我们常见的鸟类都是卵生,比如麻雀、孔雀、鹦鹉、燕子、老鹰、鸽子、乌鸦、海鸥等。
3.鱼类。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大多数鱼类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产卵繁殖。
比如金鱼、鲤鱼、草鱼、鲫鱼、泥鳅等。
除了上述这些动物,还有一些动物类别也是卵生,比如蜘蛛、蜈蚣等节肢类动物,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乌龟、蜥蜴、鳄鱼等爬行类动物,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动物,蚯蚓、蚂蟥等环节动物,蜗牛、章鱼、田螺、扇贝等软体动物。
可以说,卵生是动物繁殖方式中种类最多的。
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
一般的鸟类、爬行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比如鸡,鸭、鱼、青蛙、鸟龟、蝴蝶等都是卵生动物。
卵生动物产下卵(蛋)后,经过孵化,变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身。
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及哺乳类中的单孔目大多为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胚胎在发育时通过胎盘和脐带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完成后由产道直接产出。
小鸡的孵化通过分类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昆虫类、鸟类、鱼类等动物一般为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是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了解不多。
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好奇心较强,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他们对动物的繁殖行为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分析其特点和方式。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看法。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动物的繁殖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视频素材:选取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视频,用于播放和讨论。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动物的繁殖案例,用于分析和学习。
4.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知识点和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繁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看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7《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课题动物的繁殖单元2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科学探究1.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基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科学态度1.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动物繁殖后代的案例。
重点 1.了解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了解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两大类。
难点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春天到了,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百鸟和鸣;夏天到了,池塘处处蛙声一片。
你知道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吗?(展示图片)【提示】它们是在求偶,以便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2、播放视频:动物的繁殖行为3、地球上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
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回答交流观看视频思索通过动物的繁殖行为导入繁殖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讲授新课一、卵生和卵生动物1、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提示】鸡、鳄鱼、天鹅等。
2、小结: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靠产卵 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展示卵生动物图片)3、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它们要经过求偶一交配一筑巢一产卵一孵卵一育雏等过程进行繁殖活动。
4、以小鸡为例,探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
(展示示意图)回答交流认真听了解卵生和卵生动物的科学概念,能列举熟悉的卵生动物了解卵生动物的繁殖过程5、播放小鸡孵化视频二、胎生和胎生动物1、 猫或狗是怎么繁殖后代的?【提示】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1.我们知道的卵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类一般都是卵生。
3.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_____________,也都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4.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______________。
5.我们知道的胎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______________。
7.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胎生动物一般都用______________方式喂养它们的后代。
9.蝴蝶靠______________繁殖后代。
二、判断题。
1.鸟类的卵大多有较坚硬的卵壳,它属于卵生动物。
()2.从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可以看出生物具有多样性。
()3.卵生动物是以小动物的模样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4.胎生动物是以卵的形式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5.海洋中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6.所有动物都必须通过雌、雄交配,才会繁殖出新后代。
()7.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
()8.动物的后代都是由妈妈“生”出来的。
()9.马通过胎生产下小马。
()10.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繁殖后代的方式都相同。
()11.胎生动物是以卵的形式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12.鸟类的卵大多有较坚硬的卵壳,它属于卵生动物。
()13.卵生动物是以小动物的模样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2.7《动物的繁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2.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
3.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前一般都会给自己建个“家”,可是人类有些行为会毁坏动物的“家”。
4.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二、选择题1.我们人类繁行后代的方式是( )。
A.哺乳B.卵生C.胎生2.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A.哺乳B.喂食C.放养3.下列动物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是( )。
A.猫B.狗C.母鸡4.丹顶鹤跳舞的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A.求偶B.育雏C.交配5.像猫或狗等动物的繁殖方式跟蚕不一样,属于()A.卵生B.胎生C.克隆6.下面不属于卵生的动物是()A.鱼类B. 昆虫C.哺乳类7.下列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熊猫一样的是()A.喜鹊B.蜜蜂C.蝙蝠8.家燕喜欢把自己的“家”建在()A.屋檐下B.大树上C.石缝间9.“蜻蜓点水”实质上是蜻蜓在()A.嬉戏B.产卵C.求偶三、判断题1.大熊猫是哺乳动物。
( )2.地球上动物的种类名种多样。
( )3.狗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 )4.鱼类和鸟类般都不是卵生动物。
( )5.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
()6.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繁殖后代的方式都相同。
()7.马通过胎生产下小马。
()8.鸟类的卵大多有较坚硬的卵壳,它属于卵生动物。
()9.胎生动物是以卵的形式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10.卵生动物是以小动物的模样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四、连一连鳄鱼猫卵生动物狗天鹅胎生动物母鸡五、简答题1.鸟一般会选择在哪里建“家"呢?2.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卵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哺乳动物,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种最古老而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动物。
早在2500万年前就出现了。
鸭嘴兽实在是很奇特。
说它是兽类吧,它却是靠下蛋繁殖后代;说它是爬行动物吧,可是它孵出的后代都是靠哺乳喂养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7《动物的繁殖》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物繁殖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义。
本节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能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动物繁殖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难点: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从而总结出它们的繁殖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动物繁殖的看法,增强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卡片。
3.准备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了解的动物的繁殖特点,以及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方法。
4.巩固(5分钟)针对每组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使学生明确动物的繁殖特点和保护动物繁殖环境的意义。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已经了解的动物繁殖方式,还有哪些动物具有独特的繁殖方式?学生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进行课后调查。
7.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3.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
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复习回顾:蚕卵、鸡蛋的结构。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
2.教师:地球上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不同呢?
3.学生根据经验作出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卵生方式与卵生动物。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鸟类的繁殖活动与各种卵生动物产卵过程。
围绕随堂学部分,教师讲解卵生方式,介绍卵生动物。
(2)学生观察记录。
(3)教师根据随堂学部分提问:动物的繁殖活动包含哪些行为?
(4)学生交流后回答。
2.胎生方式与胎生动物。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各种胎生动物和它们生下小动物的过程。
围绕随堂学部分,教师讲解胎生方式,介绍胎生动物。
(2)学生观察记录。
教师明确: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3)教师提问:我们身边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学生交流后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动物的繁殖方式。
1.教师提出问题: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你能举出更多例子吗?
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
3.教师提问:我们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哪一种呢?
4.总结: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分为卵生和胎生。
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是胎生。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动物的“家”,调查人类对动物“家”的破坏行为。
【板书设计】
动物的繁殖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胎生动物哺乳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
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资料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与繁殖的重要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设计如下教学过程:1.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家里和周围的小动物,了解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2.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
单的思维加工,得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3.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工具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及其演变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在课堂上,我就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工具的这一特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特别高涨,兴趣很浓,学生在活动研讨中增长知识,在学习中更清楚地认识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