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盈亏管理(讲义1)031119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0
盈亏问题盈是多余的意思。
亏是不足的意思。
在分物品或安排其他工作时,常常会碰到多余或不足的情形。
碰到这种题目,咱们能够依照多余和不足的数量找出解题的线索。
这种应用题通常叫做盈亏问题。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弄清盈、亏与两次分派差的关系。
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1)“一盈一亏”:(盈+亏)÷两次分派差=份数“两盈”:(大盈-小盈)÷两次分派差=份数“两亏”:(大亏-小亏)÷两次分派差=份数(2)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小朋友分糖果,每人3粒剩2粒,每人5粒少6粒,那么共有糖果_________粒? 思路点拨:列出已知条件:每人3粒,多2粒;每人5粒,少6粒。
这属于“一盈一亏”问题。
由题意可知,小朋友的人数和糖果的粒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派方案,结果相差2+6=8(粒),这是因为两种分派方案每人所分糖果相差5-3=2(粒)。
因此,小朋友的人数是8÷2=4(人),再求出糖果一共有多少粒。
羊爷爷买了一些鲜草馒头发给小羊们。
若是给每只小羊发4个鲜草馒头,还多17个;若是给每只小羊发6个鲜草馒头,而且给羊爷爷自己也发3个,还多4个。
那么共有__________只小羊,共买了__________个鲜草馒头。
思路点拨:列出已知条件:每只小羊发4个,余17个;每只小羊发6个,余(3+4)个。
这是两盈的问题。
由题意可知:小羊的只数和馒头的个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派方案,结果相差17-(3+4)=10(个),这是因为两种分派方案每只小羊发到的馒头相差6-4=2(个)。
因此小羊有10÷2=5(只)。
例 1 例 2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勤学生。
若是每人奖9支,那么缺45支;若是每人奖7支,那么缺7支。
三勤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思路点拨:列出已知条件:每人9支,少45支;每人7支,少7支。
这是两亏的问题。
由题意可知:三勤学生人数和铅笔支数是不变的。
【第五期盈亏管理(讲义1)031119】盈亏管理盈亏管理§一、盈亏管理的含义§二、盈亏管理的动机§三、盈亏管理实务与操作方法§四、目标利润规划一、盈亏管理含义§(一)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专业判断和应计制的利用,对会计政策、方法选择,使企业利润水平恰到好处的利润处理行为。
§(二)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统一管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
通过对经营活动的规划增加利润。
§(三)盈亏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分§表一:盈亏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二、盈亏管理的动机及类型(一)盈亏管理的动机税收筹划政治前程奖励计划债务契约监管政策(融资政策、摘牌政策)(二)盈亏管理类型§利润压缩——利润最小化§利润捻出——利润最大化§利润平滑——利润稳定增长利润压缩§——利润最小化的会计行为§——节税动机§经营者进行利润压缩的主要动机在于节约税金,为了少纳所得税及其他与收益相关的税费,在税法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计费用的形式进行利润压缩处理。
利润捻出§——利润最大化的会计行为§——筹资动机、经营者个人动机§利润捻出的动机是通过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印象,以图能够比较容易地筹集到企业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其股票价格也较高,以一定的股票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还能顺利地发行公司债,从银行借到所需的资金。
§经营者可能出于提高地位、增加报酬的动机进行利润捻出,如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就在股东大会上以捻出利润来赢得股东的支持;当自己工资主要由会计上的利润来决定时,出于增加自己报酬目的而捻出利润。
利润平滑§——实现公司收益稳定的会计行§——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收益经常剧烈波动的公司,会降低投资者的信心,增大公司的融资成本。
盈亏管理讲义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盈亏管理▪一、盈亏管理的含义▪二、盈亏管理的动机▪三、盈亏管理实务与操作方法▪四、目标利润规划一、盈亏管理含义▪(一)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专业判断和应计制的利用,对会计政策、方法选择,使企业利润水平恰到好处的利润处理行为。
▪(二)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统一管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
通过对经营活动的规划增加利润。
▪(三)盈亏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分▪表一:盈亏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二、盈亏管理的动机及类型(一)盈亏管理的动机税收筹划政治前程奖励计划债务契约监管政策(融资政策、摘牌政策)(二)盈亏管理类型▪利润压缩——利润最小化▪利润捻出——利润最大化▪利润平滑——利润稳定增长利润压缩▪——利润最小化的会计行为▪——节税动机▪经营者进行利润压缩的主要动机在于节约税金,为了少纳所得税及其他与收益相关的税费,在税法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计费用的形式进行利润压缩处理。
利润捻出▪——利润最大化的会计行为▪——筹资动机、经营者个人动机▪利润捻出的动机是通过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印象,以图能够比较容易地筹集到企业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其股票价格也较高,以一定的股票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还能顺利地发行公司债,从银行借到所需的资金。
▪经营者可能出于提高地位、增加报酬的动机进行利润捻出,如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就在股东大会上以捻出利润来赢得股东的支持;当自己工资主要由会计上的利润来决定时,出于增加自己报酬目的而捻出利润。
利润平滑▪——实现公司收益稳定的会计行▪——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收益经常剧烈波动的公司,会降低投资者的信心,增大公司的融资成本。
通过利润平化管理,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政治目的▪三、盈亏管理的实务与操作方法▪(一)利用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变通及判断机会▪(二)利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三)我国上市公司常见的利润操纵行为和利润操纵方法(一)利用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变通及判断机会——专业判断▪(1)折旧方法的选择及折旧年限的确定。
奥数盈亏问题讲座及练习答案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
例如:把一袋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8块,小朋友有多少人?饼干有多少块?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这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标准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盈+亏)÷两次分配之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还有一些非标准盈亏问题,如:1、两盈:两次分配都有余。
数量关系式为:(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2、两亏:两次分配都不够。
数量关系式为:(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例1:(一盈一亏问题)一个植树小组,如果每人植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植7棵,就缺4棵。
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分析:由题意可知,植树的人数和棵数是不会变化的,只是两次分配的方案不一样,结果就差了18棵,即第一种方案的结果比第二种多18棵,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植树棵数相差7-5=2(棵),所以根据一盈一亏解答此题就非常简单了。
人数:(14+4)÷(7-5)=2(人)棵数:5×9+14=59(棵)答:这个植树小组一共有9人,一共有59棵树。
【巩固练习1】: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
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积木?解:小朋友分积木,每人2个则剩20个,每人3个则少40个,因此这是一亏一盈问题,两种分积木的方案最后相差20+40=60个,两种方案中每人分得的积木数相差3-2=1个,所以小朋友的个数为:60÷1=60人,积木数为:60×2+20=140个或60×3-40=140个综合算式为: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20+40)÷(3-2)=60÷1=60(个)一共有多少个积木?60×2+20=120+20=140个或60×3-40=180-40=140(个)答:幼儿园有60个小朋友,一共有140个积木.例2:(两亏问题)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
青春飞扬暑期特训班整理盈亏问题详解【知识要点】1.概念:所谓“盈”是物品有多余,所谓“亏”是指物品不足。
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少分,则物品有余;每人多分则物品不足。
已知所余(所盈)和不足(所亏)的数量,求物品数量和人数的应用题叫盈亏问题。
2.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弄清楚盈、亏与两次分配差的关系。
数量关系:(1)一盈一亏类型:份数=(盈+亏)÷两次分配差双盈类型: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双亏类型: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2)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亏【典型例题】例1、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
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分析:关键在于条件的转换,把“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 转换成“每人挖6个树坑,就多挖2×(6-4)个树坑。
”则本题成为“一盈一亏”的盈亏问题;对比两个条件,因为每人多挖(6-5)一个;所以就要多挖[3+2×(6-4)]个,这样就可求出人数,继而求出树坑数。
在这里我们把两个条件中每人挖的差(6-5)叫分差,因两个条件中每人挖的数量不同而产生的差叫总差。
本题中:总差÷分差=人数;推广可得:两次分配的差叫分差,总差分3种:一盈一亏中:盈+亏=总差;在双盈或双亏中:大数-小数=总差;总差÷分差=份数份数在不同的题目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解:[3+2×(6-4)]÷(6-5)=7(人)7×5+3=38(个)--树坑数答:共挖了38个树坑。
例2、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
问小明带了多少钱?分析:关键在于条件的转换,要么都转换成钢笔,要么都转换成圆珠笔,解1:都转换成钢笔;买5支钢笔差15角,买8支钢笔差(12×8-6)=90角,这是双亏:分差是(8-5)=3支,总差是(90-15)=75角,就是说多买3支,就多差75角;这样就可求出1支钢笔多少钱;继而求出小明带了多少钱。
盈亏问题之樊仲川亿创作教学目标1.特征:1、分派的一种事物,两套分派计划.2、每个个别分派的量相同.3、有盈数或亏数.4、两大不变量:总数和份数.2. 办法:画线段图3. 解题思路:两次分派的总数差÷每份差=份数题型:①一盈一亏:(盈+亏)÷(两次分派差)=份数.②双盈:(大盈-小盈)÷(两次分派差)=份数.③双亏:(大亏-小亏)÷(两次分派差)=份数.④单亏或单盈:盈或(亏)÷(两次分派差)=份数.例题精讲:例1、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梨. 每只小猴子分6个梨,就多出12个梨;每只小猴子分8个梨,就少4个梨. 有几只小猴子和多少个梨?盈数是12 亏数是4两大不变量份数是猴子总数是梨练习1、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介入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团体?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练习2、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2个,就多余16个;如果每人分5个,就缺少14个.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有多少个?总结:(盈数+亏数)÷两次分派差=份数例2、妈妈买回一筐苹果,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苹果;每天吃6个则还多8个,那么妈妈买回的苹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练习1、老师给小朋友们分糖,如果每人分5块糖还剩下17块,如果每人分7块还剩1块.有多少个小朋友?老师有多少块糖?练习2、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分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总结:(大盈-小盈)÷两次分派差=份数例3、老师给美术活动小组的同学分发画纸.如果每人分3张,则缺2张;如果每人分5张,则缺32张.美术活动小组有多少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练习1、学校将一批钢笔奖给三好学生,若每人奖8支就缺11支;若每人奖7支就缺7支.问:这批钢笔有多少只?三好学生有多少人?练习2、幼儿园给获奖的小朋友发糖,如果每人发6块就少12块,如果每人发9块就少24块,总共有多少块糖呢?总结:(大亏-小亏)÷两次分派差=份数例4、某校学生介入劳动,分红若干组,如果10人一组,正好分完,如果12人一组,差10人.介入劳动的有多少人?总结:亏数÷两次分派差=份数例5、学校有若干间宿舍,每间住12人,则有10人没房间,如果每间住14人,则恰好住完.问学校有几间宿舍,多少名学生?。
盈亏管理▪一、盈亏管理的含义▪二、盈亏管理的动机▪三、盈亏管理实务与操作方法▪四、目标利润规划一、盈亏管理含义▪(一)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专业判断和应计制的利用,对会计政策、方法选择,使企业利润水平恰到好处的利润处理行为。
▪(二)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统一管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
通过对经营活动的规划增加利润。
▪(三)盈亏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分▪表一:盈亏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二、盈亏管理的动机及类型(一)盈亏管理的动机税收筹划政治前程奖励计划债务契约监管政策(融资政策、摘牌政策)(二)盈亏管理类型▪利润压缩——利润最小化▪利润捻出——利润最大化▪利润平滑——利润稳定增长利润压缩▪——利润最小化的会计行为▪——节税动机▪经营者进行利润压缩的主要动机在于节约税金,为了少纳所得税及其他与收益相关的税费,在税法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计费用的形式进行利润压缩处理。
利润捻出▪——利润最大化的会计行为▪——筹资动机、经营者个人动机▪利润捻出的动机是通过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印象,以图能够比较容易地筹集到企业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其股票价格也较高,以一定的股票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还能顺利地发行公司债,从银行借到所需的资金。
▪经营者可能出于提高地位、增加报酬的动机进行利润捻出,如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就在股东大会上以捻出利润来赢得股东的支持;当自己工资主要由会计上的利润来决定时,出于增加自己报酬目的而捻出利润。
利润平滑▪——实现公司收益稳定的会计行▪——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收益经常剧烈波动的公司,会降低投资者的信心,增大公司的融资成本。
通过利润平化管理,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政治目的▪三、盈亏管理的实务与操作方法▪(一)利用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变通及判断机会▪(二)利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三)我国上市公司常见的利润操纵行为和利润操纵方法(一)利用会计准则所允许的变通及判断机会——专业判断▪(1)折旧方法的选择及折旧年限的确定。
▪(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3)准备提取▪(4)费用资本化▪(5)成本分摊▪(6)投资收益核算的会计方法选择▪(二)利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调控——规划交易▪(1)提前消费或者提前购臵固定资产(以早提折旧增加成本),使当期利润得到适当的降低;反之则可使当期利润得到适当的提高。
▪(2)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使当期利润得到适当的降低;反之则可使当期利润得到适当的提高。
(3)建立财务预算,利用多种可接受的措施调整盈余。
如本期预算目标实现时停止生产,以保证下一期生产处于较高的边际收益水平,在未达到目标当期末采取一个暂时性的折扣措施以刺激销售,利用牺牲边际收益的方法来冲击预算目标。
(4)重组费用来抵销出售大型资产带来的一次性收益,以避免收益上升得太高,导致在以后年度里无法再超越。
(5)选择一些权益资本的出售甚至是收购活动的时间,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制造”利润。
案例一通用电气:积极的利润管理者(三)我国上市公司常见利润操纵行为与操纵方法▪1、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1)应收账款长期挂帐。
▪(2)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
▪(3)在建工程长期挂帐。
▪(4)该摊费用不摊。
2、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3、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1)其他业务利润(2)投资收益▪(3)关联交易▪(4)调整以前年度损益(5)补贴收入▪4、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5、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1)存货计价不当(2)费用任意递延(3)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4)非真实销售收入四、目标利润规划▪本量利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经营杠杆效应对利润的影响▪亏损产品是否停产▪(一)本、量、利分析▪研究成本结构、销售量、利润三者的关系▪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息税前利润▪单位产品售价×销量 -(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总额)=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例]▪兴利制衣公司只生产男式西服,每套西服的销售单价为3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4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0 000元。
2001年生产经营能力为25 000套。
则:▪(1)营业利润= (320-240)× 25 000- 600 000 = 1 400 000(元)▪(2)单位边际贡献= 320-240 = 80 (元)▪边际贡献= 80 × 25 000 = 2 000 000 (元)▪边际贡献率 =80/320× 100% = 25%▪本、量、利分析中影响利润的基本因素▪(1)固定成本:成本总额不随销量或产量变化的成本,而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则随业务量的增减反比例变动。
租金、管理人员工资、房产税、保险费、折旧费、广告费、培训费等▪(2)变动成本:成本总额随销量或产量变化的成本,而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则固定不变。
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消耗、生产人员工资、销售人员佣金、营业税等。
▪(3)产品售价▪(4)销售量固定成本的分类▪酌量性固定成本:通过管理者的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
固定成本。
广告费、新产品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科研试制费。
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只有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消灭浪费、减少他们的绝对额着手。
▪约束性固定成本:通过管理者的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房屋及设备租金、管理人员工资、不动产税。
这些费用是维持企业生产能力应该发生的最低成本,如果稍加缩减,势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目标。
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有从经济合理的利用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产量着手▪(二)盈亏临界点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研究当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盈亏临界点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程度和企业获得利润的基础。
▪单位产品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总额)=0▪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单位产品售价×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例]▪据兴利制衣公司生产男式西服的销售单价为3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24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0 000元。
盈亏临界点计算如下:▪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600 000/ (320-240)= 7 500(套)▪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 320 × 7 500 = 2 400 000(元)▪案例二常印冰淇淋加工厂决策分析(盈亏临界点及利润预测分析)▪案例简介:▪常印曾经是一乡镇企业的经营策划者,他一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老板,因此,他随时都寻找自己发展事业的大好时机。
常印家位于长春市外县的一个乡镇,周围方圆几十里没有一个冷制品厂,人们渴望能有一个随时批发,零售雪糕、冰淇淋的厂家。
于是常印坚定了信心,决心开一家冰淇淋加工厂,并开始进行市场调查。
调查显示:▪1.需求量资料:▪周边5个乡镇,每个乡镇下约有人口8万,总计约有40万人口,按现有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估算,在3、4。
5、11、12、且月淡季,每日也需 40 000支冰淇淋,在2、6、7。
8、9、10月则日需量将达到 80 000-90 000支,经咨询有关部门测算,若考虑乡间距离的远近,和其他竞争市场的因素,该加工厂若能保证冰淇淋的质量,价位合理,将占60%-65%的市场,即在淡季,日需求量将达到 24 000-26 000支,旺季,日需求量将达到 48 000-58 500支。
▪2.成本费用资料:▪他为了减少风险,打算去长春市的某个冷饮厂租设备,全套设备年租金需4.5万元(可以房产等实物作抵押,不必支付货币资金);租库房和车间每月固定支付租金2000元;工人可到市场随时招聘,按现行劳务报酬计算,每生产1000支冰淇淋可支付各种工人(包括熬料、打料、拔模、包装工人)计件工资106元;聘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各一名,月薪分别 1500元,技术人员一名,月薪 2 000元(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每月固定支付卫生费和税金1000元。
▪在生产冰淇淋时,按市价计算所耗各种费用如下▪(以每锅料为标准,每锅料能生产1000支冰其淋):主要材料:556元其中:优质淀粉:200元白砂糖:110元奶粉:230元食用香精:16元其他:197元其中:水费:30元(其中10元为冰淇淋耗用)电费:70元煤炭费:22元氨(制冷用):30元包装纸棍:45元▪3.生产能力▪从设备的运转能力看,日生产能力12锅;由于考虑机器设备的维修,节假日和天气情况(阴雨天)等原因,预计全年可工作300天左右。
▪4.定价:按现行同等质量冰淇淋的市场平均价定价.1.00元/支。
▪5.资金来源:依靠个人储蓄(不考虑利息费用)。
▪经过两个月的调查与考核,常印坐下来,重新考虑,他不知道是否应当设立这个加工厂它每年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润呢?▪分析要求▪ 1. 试用本量利分析法分析常印冰淇淋厂是否应开立?▪ 2.它每年能获利多少?▪(三)经营杠杆效应对利润的影响▪1、经营杠杆▪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总是大于销售的变动率,或者说销售较小幅度的变动,利润就会较大幅度的变动。
经营杠杆系数 = 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 销售的变动率▪2、经营杠杆的用途:▪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预测利润;▪利用杠杆效应增加利润▪▪案例三:“秦池”为何昙花一现▪ 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新闻: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
1995年该厂曾以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标王‖。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朐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
1995年临朐县人口88.7万,人均收入1150元,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
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引起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轰动效应,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
▪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
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
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
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
对此,时任厂长十分满意。
▪然而,新华社1998年6月25日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秦池在―夺标‖之前,国家就已开始限制白酒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