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第五课
- 格式:ppt
- 大小:714.50 KB
- 文档页数:34
2023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第一课:《蜻蜓》第二课:《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三课:《寒松》第四课:《送亲家》第五课:《国旗上的五星》第二单元:现代诗歌阅读与鉴赏第六课:《梅花》第七课:《黄鹂》第八课:《静夜思》第九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十课:《游园不值》第三单元:神奇桥梁——世界文化遗产第十一课:《《长城》第十二课:《石林奇观》第十三课:《英国的自然风光》第十四课:《圣索菲亚教堂》第十五课:《大禹治水》第四单元:美丽的祖国第十六课:《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七课:《兵马俑的秘密》第十八课:《万里长江第一桥》第十九课:《西安的阿房宫》第二十课:《奇峰胜景九寨沟》第五单元:少年梦第二十一课:《我的同桌》第二十二课:《宋隆赞》第二十三课:《秋天的童话》第二十四课:《自由的翅膀》第二十五课:《海伦凯勒》第六单元:人与自然(选修)第二十六课:《扑灭高山上的星》第二十七课:《捉泥鳅》第二十八课:《沙漠中的河流》第二十九课:《雪人和牛》第三十课:《黑猫警长》第七单元:科学探险第三十一课:《月球上的太阳》第三十二课:《航天员的耳朵》第三十三课:《大自然的味道》第三十四课:《水的密度》第三十五课:《奇迹之石——钻石》第八单元:故事中的数学第三十六课:《一双“长”腿》第三十七课:《飞机和飞鸟》第三十八课:《你知道“四不像”的原因吗》第三十九课:《神奇的“花蕊”》第四十课:《趣味的“全息照相术”》第九单元:百味人生第四十一课:《小米人的计划》第四十二课:《生活在和平中》第四十三课:《世界各地的过生日》第四十四课:《生活中的植物》第四十五课:《爱心美食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教案《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
(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古诗课件:幻灯片5)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你预习得真充分。
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
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古诗词五首》是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26课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五首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江雪》1. 作者:柳宗元2. 内容:诗人描绘了江边的雪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冬天的寒冷和大自然的宁静。
通过对江雪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
3. 作用: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二、《登鹳雀楼》1. 作者:王之涣2. 内容:诗人借登高远眺的机会,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奇妙的云雾变幻。
通过对登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3. 作用:这首诗以其雄浑激越的气势,给人以豁达开阔之感,激励着读者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
三、《静夜思》1. 作者:李白2. 内容:诗人在夜晚独自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思和对亲人的思念。
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思考。
3. 作用:这首诗以其深沉隽永的风格,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四、《春晓》1. 作者:孟浩然2. 内容:诗人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感恩。
3. 作用:这首诗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唤起了读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1. 作者:白居易2. 内容:诗人在离别时,以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古原草的美丽与苍凉。
通过对草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和对友人的思念。
3. 作用:这首诗以其豪放激昂的气势,引人入胜,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壮与深情。
通过学习《古诗词五首》,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也培养了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鉴赏能力。
26诗词五首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饮酒》(其五)《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课文中选的是其中第五首。
《春望》题目点明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一一春天;“望”是看的意思,点明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天看到的景象。
题目简洁凝练。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
《赤壁》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
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
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渔家傲》渔家傲,词牌名,此调始于北宋晏殊,因其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便取“渔家傲”三字做调名。
本课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2.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诗人。
曾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柴桑。
现存作品130余篇,其中《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等都是著名篇章。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
自称少陵野老。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唐代诗人。
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其诗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有所揭露和讽刺,也表现出诗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在艺术上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等。
有《昌谷集》。
杜牧(803- 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多指陈时政之作。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8题;共43分)1.(3分)给下面句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京口瓜洲一水间(A.jiān B.jiàn),钟山只隔数(A.shùB.shǔ)重(A.zhòng B.chóng)山。
2.(8分)给多音字组词。
间:jiān jiàn数:shùshǔ重:chóng zhòng更:gēng gèng3.(4分)读拼音,写汉字。
suǒwèi shūlǐshuāi lǎo zhēn cáng4.(8分)辨字组词。
恰隔幕畔适融暮绊5.(10分)按要求填空(1)(4分)《秋思》诗人:;朝代:;寓情于,这首诗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的深切思念。
(2)(3分)《泊船瓜洲》作者:年代: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之情!(3)(3分)《长相思》作者:年代:这首诗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6.(6分)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
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①《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②《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③《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
7.(2分)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填写下列空格吧。
《秋思》中的“,”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8.(2分)读下面的意思,猜写诗句。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可是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呀!,二、默写(共1题;共5分)9.(5分)默写一首课外积累的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
,。
,。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10.(10分)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一、牧童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二、舟过安仁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望岳》课文解读一、教材解读(一)课文简说这首《望岳》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第五单元,这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助注释读懂诗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文的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本诗是第一首。
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与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基于学生只在七年级学过古诗五首,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的现实,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词句解析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XX一带地区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割:分割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
眦:眼眶会当:一定要【诗文赏析】《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
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中陶冶美的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三、教学案例课前放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营造课堂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古诗词演唱的氛围之中。
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己亥杂诗教案其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己亥杂诗》其五,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古代诗词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对《己亥杂诗》其五的全文解读,重点词汇、句式分析,背景知识介绍,以及作者龚自珍的生平简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己亥杂诗》其五,把握其文学意蕴。
2.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了解龚自珍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己亥杂诗》其五的词句分析,背景知识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a. 向学生介绍一个与《己亥杂诗》其五相似的景象,让学生尝试用现代文表达出来。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古诗词表达此情此景。
2. 新课内容解读:a. 朗读《己亥杂诗》其五,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b. 对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进行分析讲解。
c. 介绍作者龚自珍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例题讲解:a. 挑选一首与《己亥杂诗》其五风格相近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
b. 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另一首古诗词。
b.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a.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
b. 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己亥杂诗》其五2. 作者:龚自珍3. 重点词汇、句式4. 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创作背景5. 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己亥杂诗》其五。
b. 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a. 诗词背诵:学生自行检查。
b. 鉴赏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024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通用8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1一、说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
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
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说学情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词人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此词怀古抒情,苏轼先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这对于人生阅历不足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本课主要针对“知人论事”进行讲解,期待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苏轼的旷达和对于历史的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考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方法理解诗情。
3、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为: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为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谈话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