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五首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316.00 KB
- 文档页数:19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1.课外古诗鉴赏篇一老将行王维〔唐代〕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苍茫一作:茫茫)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大将一作:天将)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鉴赏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
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
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
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凶猛的“白额虎”。
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
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
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
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
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一)《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
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一、《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③。
老骥伏枥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⑥,不但在天⑦;养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全诗十四句,除末两句为与诗句内容无关的乐谱套语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
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
而诗人是怎样认为的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千里马已老,且又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和气概。
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
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
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赏析古代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诗词意象之中,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象透射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才能对诗词有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
最难忘的古诗词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今译】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
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
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名句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
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
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
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
【注词释义】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
最难忘的古诗词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今译】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
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名句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外古诗20首并赏析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古诗,它们或慷慨激昂,或婉约妩媚,或豪放奔放,或深沉含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20首课外古诗,并对其进行赏析,希望能够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古诗的魅力。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明月光”和“故乡”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令人感到无限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3.《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春天清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句,通过对春天清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渴望。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写草原景色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5.《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江南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热爱和向往。
6.《登高》杜甫。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1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中考单项训练古诗词赏析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照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样不同的情态?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七年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古诗词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本文将介绍几首适合七年级课外阅读的古诗词,并对其背景、主题和诗意进行简要分析。
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们渴望向更高更远处发展的愿望。
这首诗鼓励了七年级学生们要勇往直前,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二、《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李白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离乡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流露出深沉的思乡之情,引发读者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七年级的学生可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来培养自己的思乡之情,增强家国情怀。
三、《登飞来峰》- 杜甫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人生奋斗的信念。
杜甫通过描绘高山上的佛塔,表达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人们都应该勇敢追求目标,坚持不懈。
这是对七年级学生的启迪,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四、《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以描绘寒冷的江雪景色和一个老人独自垂钓的情景为主题。
通过诗人对孤独、冷寂等感情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七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体会到孤独与寂寞中的自由与宁静。
五、《渔歌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作者通过描绘桃花、白鹭等图画式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七年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通过阅读这些古诗词,七年级的学生可以培养对语言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七下语文期末复习学案——“课外古诗词”赏析一、《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5、“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6、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三、《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首课外古诗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透过它们能看到古人的喜怒哀乐、山川美景还有那些深深的思考。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五首课外古诗,保证让你眼前一亮!
先来说说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这画面多美呀!就好像我们走进了一个安静又清新的世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你想想,当你结束了一天的疲惫工作,是不是特别渴望能身处这样的地方?
再看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这写得多浪漫啊!把云和花跟人的容貌联系起来,难道不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就会想到心上人的笑脸吗?
还有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别人一到秋天就觉得悲伤、寂寞,可刘禹锡却觉得秋天比春天还好,这是多么独特的想法!这不就像当大家都觉得一件事很难办的时候,你却坚信自己能做好一样吗?
还有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那辽阔的江南景色一下子就展现在眼前了,是不是仿佛让你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
最后是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那种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感慨,是不是也会让你想起自己曾经的美好时光?
这五首古诗,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就像五颗璀璨的星星,在古诗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朋友,你是不是也被它们深深吸引了呢?。
五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1. 《静夜思》啊,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就像夜晚的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哇,李白这写得也太绝了吧!每次读到,我都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夜晚,感受着那皎洁的月光。
你难道不想好好感受一下?2. 《望庐山瀑布》,这诗简直太震撼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得有多大的想象力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呀!就好像庐山瀑布在你眼前奔腾而下,壮观极了!你不觉得超级厉害吗?3. 《枫桥夜泊》真的很有意境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画面感,啧啧,就如同自己在那江边,伴着月光和乌啼,感受着那份愁绪。
这不是让人很想深入体会吗?4. 《山行》多美的诗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把秋天的枫叶描写得如此动人,就像那美丽的枫叶在眼前摇曳。
你难道不想去看看那比花还红的枫叶?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好有感触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那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真的太强烈了,就好像自己也是那个在异乡思念亲人的人。
这能不让人动容吗?6. 《饮湖上初晴后雨》,哇,把西湖写得好美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简直就是把西湖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你不想去欣赏欣赏这样的美景吗?7. 《题西林壁》可是蕴含着深刻道理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得跳出来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是不是很有启发呀?8. 《游子吟》,那深深的母爱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多么温暖的画面,就好像妈妈在为我们缝补衣服,让人心里暖暖的。
你能不被感动吗?9. 《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那对家乡的期盼,就像我们对家的眷恋一样。
难道你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吗?10. 《示儿》,陆游的爱国情怀真的让人敬佩!“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呀,就像一团火在心中燃烧。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踏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