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10.2血管和心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0
[生物教学--血管和心脏]生物心脏的讲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
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血管新课的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生: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板书:第二节血管和心脏师: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回忆初一学过的,血管分为哪几种?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2、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3、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1)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
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提问: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血管和心脏血管和心脏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学习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学生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
本节教材通过插图、实验观察等活动使学生对血管和心脏有较深刻的认识!(二)、心率和脉搏通过实验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心率和脉搏之间的关系,并知道测脉搏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对于心脏和血管,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但初中学生在此内容之前已对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如结果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互协调的关系等有了逐步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自学、模型观察、探究实验等形式,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三、设计思路本节的重难点在血管和心脏。
首先通过情景导入引入血管是人体的“交通命脉”从而简单介绍血管功能及分类。
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较简单抽象,结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分角色扮演三种血管,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使枯燥的内容变的比较生动,最后通过表格比较,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
心脏结构较难理解,学生通过观察模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这样通过组织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与此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实验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过程中,了解脉搏和心率的有关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重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重点)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重点)
技能目标:
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高血压,关注人体的健康。
二、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尾鳍颜色浅的小金鱼。
2、教师准备:观察实验“心脏的结构”、“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3、FLASH:(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心脏的结构;(3)血液循环的过程。
4、视频文件:(1)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人的心脏及血液运输;(4)血液的流动及循环。
四、教学过程:
1
2
3。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心脏模型、心脏解剖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心脏模型向学生展示心脏的外观,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心脏的形态特征。
二、讲解心脏的结构(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心脏的位置和组成部分:心脏位于胸腔中,由心房、心室、心包等部分组成。
2. 利用心脏解剖图详细向学生介绍心脏的结构特点。
三、探讨心脏的功能(15分钟)
1. 讲解心脏的主要功能:泵血、输送氧气和养分。
2. 引导学生思考心脏如何完成泵血的功能,促使学生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四、展示心脏的工作原理(1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通过心室的连续收缩和舒张完成泵血的过程。
2. 请学生动手操作心脏模型,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加深学生对心脏工作原理的理解。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描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
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物操作更好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第二节血管和心脏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说出心率、脉搏的概念,实习测量心率。
教学重点: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归纳相结合教具准备:猪心脏、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秒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所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中不停地按一定方向流动的。
这种流动是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的。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一、血管和心脏体验: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有何感觉。
归纳:这种有规律的搏动是桡动脉在搏动观察:手臂上的“青筋”并用力去触压归纳:“青筋”就是静脉讨论:动脉和静脉在结构上有何区别?挂图:三种血管模式图-1-学生归纳:动脉管壁厚、管腔小, 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
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分布在身体较浅部位。
讨论:血液在两种血管中流速如何?类比:长江在三峡段流速快,而到中下游段流速慢过渡:动脉和静脉遍布全身各处,它们是靠什么连通起来的?板书:毛细血管讨论:结合挂图中的“毛细血管”,为什么把此种血管命名为“毛细血管”?学生归纳:毛细血管很细、数量多,管壁非常薄思考: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速如何?为什么?小组讨论归纳: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投影:填表提问: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动,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板书:心脏体验:用右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偏左侧,感受心脏跳动。
展示:心脏模型-2-介绍:心脏的形状,与心脏相连血管的名称,心房和心室的位置。
实验:解剖猪心脏(8人一小组,解剖并观察)识别: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它们之间是否相通,以及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脉。
讨论:1、瓣脉有何作用?2、为什么心室与心房壁厚薄不同?挂图:心脏结构示意图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看血液循环动态投影片)左心室→主动脉→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教材分析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为了便于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提前调查、收集这方面疾病及防治的资料。
设计理念这不是一节典型探究课,本节设计突出学生为主线的思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概述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
2.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3.说出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技能性目标1.尝试调查、收集资料及实验等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突发性血管疾病的应急办法。
情感性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投影片,实验记录表格;材料用具:显微镜,活水蚤,蒸馏水,香烟,95%的酒精,吸管,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漏斗,计时器(或手表)等。
2.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资料教师活动(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倾听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在哪个年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组织学生分析心血管致病原因可能是什么?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自己的家人、亲属、邻居中患有哪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了解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这一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分析致病原因可能是长期精神紧张,爱吃高脂肪的食物、嗜烟、嗜酒、缺少体育运动等。
从学生身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出示资料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①分析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间讨论、交流。
教育学生从青少年开始,注意养成好的生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
血管,心脏导学案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血流的管道——血管(p56)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快乐预习(课前预习,课堂课前读书全班朗读)1、(p57)血管分为、、、三种。
2、(p57)血管中的血液主要是在的驱动下流动的。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
3、(p58)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4、(p59)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三、合作探究(独学15min,对学5min,个人展示)1、阅读课本p57—p59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特点,填表血管定义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动脉血液由流向的血管分布较,管壁,弹性大静脉血液由流向的血管分布较,管壁,弹性小;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保证血液由全身各处心脏毛细血管连接最小和最小的血管分布,管壁极;管腔极,只允许红细胞通过;利于进行。
极2、从整体上看,三种血管存在什么样的联系?3、在输血或输液时,你知道这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四、效果评价1、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a.肺b.血液c.细胞d.心脏2.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由下列哪一结构产生的:七年级生物教案3. 下列有关动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心脏发出的血管b.能搏动的血管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的血管d.分布在深处的血管4.下面对人体“动脉”的叙述不止确的是( )a.流动脉血的血管b.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c.将静脉血送入肺的血管d.与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5.细胞并排时,不能通过下列哪个管道a.动脉b.毛细血管c.小动脉d.小静脉6.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a、心脏b、动脉c、静脉d、毛细血管7.护士在给病人进行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突起。
这种积血膨胀现象主要表明()a.静脉内血流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b.静脉位置较浅c.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d.静脉内有瓣膜8.近来,小明患了感冒,医生建议他输液,于是,小明躺在床上,护士小姐在其手掌背侧轻涂擦了几下,便将一针头插入血管,请你帮腔分析一下,插入的血管是()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主动脉9.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静脉→毛细血管→静脉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动脉→毛细血管→静脉10.人体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11、.静脉瓣的作用是()a保护静脉血管壁 b.防止血液倒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课后反思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个课时)(p60)主备人:罗馨审核人:梁淑珍班级:姓名:学号:。
丁沟中学学校七年级生物学科主备:张东山审核:审批:授课人:张东山授课时间:学案编号:11 班级:课题: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2)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观察血管和心脏,区分不同类型的血管,分析各种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辨认心脏各部分结构,阐明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学生按照预习导学,简要的预习课本【重点难点预见】1、心脏的结构及相连的血管2、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链接】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学法指导】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观察课本心脏解剖图思考:1、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有什么不同?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3、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二合作探究:5、血液循环的过程体循环肺循环起点________ _______终点_______ ________血液变化______血变为____血_____血变为____血功能为________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_______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6、体循环的途径?7、肺循环的途径?【达标测评】8.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1)血液循环分为和。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的毛细血管。
(3)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和[],它们都流血。
(4)体循环终止部位是[],此时血液变成了血【自主反思】。
初中七年级生物心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描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3. 理解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 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模型或图片展示心脏结构;
3. 心脏工作原理动画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心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展示心脏的图片或模型,让他们猜测心脏的功能和结构。
二、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5分钟)
1. 通过展示PPT,介绍心脏的结构和位置;
2. 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3. 强调心脏是人体的泵,承担着输送血液的重要功能。
三、探究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20分钟)
1. 通过讨论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归纳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键点;
3.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来解释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四、小结与讨论 (10分钟)
1. 综合前面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讨论心脏的重要性,并与其他器官做比较。
五、作业布置 (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器官,比如肺或肝脏,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并与心脏进行比较。
六、课堂总结 (5分钟)
1. 回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观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热爱体育锤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适应。
知识网络点拨1、血管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心脏指出图中1-4和a-d所代表结构的名称a ——右心房左心房——b(1)(2)C ——右心室左心室——d(3)(4)重难点诠释重点:我们可摸一摸自己的脉搏,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确实是静脉)等,对动、静脉获得感性认识;在学习毛细血管的功能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来学习,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明白得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同时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的原理。
如此,有利于与我们对毛细血管的特点的明白得,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明白得。
难点:1、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在平面图上,我们可如此来辨别和识记:上面的为(心)房,下为地下室(即心室)。
图的左边正好为实体的右边,即右心室和右心房,反之亦然。
动脉和心室相连,因此动脉为出心血管,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静脉和心房相连,左心房接肺静脉,右心房接上下腔静脉。
2、心脏瓣膜的作用:我们能够把教室的门想象成心脏的动脉瓣或房室瓣,(门只能朝室内开)教室是心脏的心房,当心房收缩血流注入心室时,房室瓣打开;而当心室收缩时,由于房室瓣不能朝心房方向开,因此关闭,血液不能倒流回心房,现在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入动脉。
因此心脏中血流方向为:心房----心室-----动脉。
巩固拓展1、输液时,药液滴入哪种血管?什么缘故?2、给猪的心脏注水,水从肺静脉注入,从哪里流出?假如从主动脉注入呢?3、人因外伤出血,但血流缓慢,这是哪种血管出血?应从近心端依旧从远心端止血?哇,我也想出来!反思与评判我成功的地点我需改进的地点。
血管和心脏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把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
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血管和心脏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关于血管部分: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
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设计如下: 观察内容: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2.注重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思考: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讲述三种血管时:首先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和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动、静脉有感性熟悉;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这样,使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特点轻易明白,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关于心脏部分:结合课上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由感性熟悉入手加强对心脏四个腔、各腔的结构特点及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的识记效果。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列出观察提纲:1.如何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左右心壁的厚薄。
3.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是如何相通的?4.观察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的名称。
使观察明确具体,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时布置讨论的问题:如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及动脉管基部的动脉瓣,数一数有几个,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好要求画图记录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观察完后,安排学生上讲台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对瓣膜的作用可用一个演示实验——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来突破。
在心脏结构的解剖观察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边总结边用表格的方式归纳如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名称位置或连接关系功能心包膜心脏外面保护心脏内腔心房左心房肺静脉推动血液循环流动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心室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瓣膜房室瓣心房和心室间防止血液倒流动脉瓣心室和动脉间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学习心率、心输出量、心脏的锻炼和保健等知识。
如可让每个学生用听诊器测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心率。
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工作情况来讲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血管新课的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生: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板书:第二节血管和心脏师: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回忆初一学过的知识,血管分为哪几种?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 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2、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3、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1) 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
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 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提问: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教书出示挂图(或让学生看书第29页图VI26),使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让学生讨论: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教师讲解:肌肉收缩,压挤静脉,(静脉壁很薄,易被压挤,)这时,两个静脉瓣之间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教师可演示模型来加深学生对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熟悉。
教师提问: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学生回答: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老师根据挂图讲述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1)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2) 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
但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提问引起学生探索: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学生回答:血流速度: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无色素的小鱼供学生观察尾鳍的血流情况以验证自己的判定。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流现象方法步骤:1用浸湿的棉花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露出尾部2 将小鱼侧放在培养皿中,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面(鱼头朝正前方)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流动情况观察内容: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2.注重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思考: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注重:保持小鱼鳃部的湿润;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保持载物台与镜头的清洁。
反馈学生观察的结果。
并让学生根据这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析:血液的营养在哪里最适于交给组织细胞,为什么?学生回答:在毛细血管处,因为毛细血管壁极薄,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而且全身除了表皮外,各处细胞的四周都有毛细血管的分布。
教师补充:毛细血管有这些特点,所以它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而动脉和静脉主要是运送血液。
反馈: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血管名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概念分布管壁特点管腔大小血流速度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课时心脏复习提问:1、人体内血管有哪几种? 2、如何在血流方向上区分动脉和静脉?引入:血液要能在血管中流动还需要动力,其动力来自什么?学生回答:来自心脏的搏动。
板书:二、心脏对于心脏,我们并不生疏 ,那么它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教师出示挂图(或看彩图一),让学生说出心脏的位置与外形大小,并在自身胸部摸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到心跳。
请一位学生用语言说明。
1、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
2、外形大小:形似桃,与各人拳头大小相似。
3、功能:血液流动的动力。
过渡: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是如何适应这种生理功能的?4、心脏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结合书及彩图来观察实物,并对照心脏的立体模型观察,搞清楚心脏的结构。
)方法步骤:一、观察心脏的外形:1. 辨别心脏的前后(正反面),确定心底和心尖的方向。
(心底朝向右后方,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2. 识别房室沟和室间沟:(近心底处有一环形沟——房室沟,此沟为心脏外面心房与心室的分界。
心尖的右边有一沟叫室间沟。
它是左右心室的分界。
)3.把心脏的正面朝上放好(室间沟自右往左);辨别心脏的上下左右。
4.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上下心壁的厚薄(左侧比右侧硬,因为左侧肌肉发达,上比下厚)5.结合挂图观察上、下腔静脉、肺静脉、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
挂图或模型反馈心脏外形的观察结果二、观察心脏的结构(已解剖好)(有条件的学校先用录像演示心脏的解剖过程,再指导学生解剖心脏后再观察)投影写好观察提纲:1.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四腔:(上为心房,下为心室)2. 手指从心房往下伸,观察心房和心室是否相通,再摸两个心房之间及两心室之间是否相通3. 将手指从心室往上捅,找到与心室相通的动脉及与心房相通的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