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几_(课件_)__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 格式:pps
- 大小:396.50 KB
- 文档页数:11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8加几 (5)-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3. 动手操作、观察、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8加几的计算过程,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8个苹果加上几个苹果是10个苹果?引发学生对8加几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0分钟)(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表示8,再添上几根小棒,让学生观察、思考:8加几是多少?(2)引导学生总结8加几的计算方法,如:从8开始,依次往后数,数到几就是8加几。
(3)通过多媒体展示8加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8加几的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4. 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8个小朋友加上几个小朋友是10个小朋友?(2)引导学生发现8加几与10以内数的加法的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 总结评价(5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8加几的计算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8加几的计算方法。
七、板书设计1. 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8 1 = 98 2 = 108 3 = 11...8 9 = 17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2024年最新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2. 数数与比多少3. 分类与排序4. 认识图形5. 10以内加减法6. 认识人民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认识,能进行数数和比多少。
2. 培养学生分类、排序和观察图形的能力。
3. 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分类排序、图形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2. 形状模型3. 人民币道具4. 加减法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回顾数字110的认识。
2. 新课导入:学习分类与排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3. 实践活动:分发形状模型,让学生识别并分类各种图形。
4. 例题讲解:以10以内加减法为例,讲解运算方法,展示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布置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认识2. 分类与排序3. 图形识别4. 10以内加减法运算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写一写:从1数到10,写出对应的数字。
答案:(1)1 2 3 4 5 6 7 8 9 10(2)水果:苹果、香蕉、梨;学习用品:铅笔、橡皮、尺子(3)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4)7 2 8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购物时使用人民币,观察生活中的图形等。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强化学生对数字的认识,通过游戏、实物等多样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字概念。
2. 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使用计数棒、算盘等教具,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8加几 (13)-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8加几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8加几的计算过程,熟练运用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8加几的计算过程。
2. 采用例题讲解法,让学生通过例题学习,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复习7加几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8加几的计算过程。
(2)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3)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4.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8加几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8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8加几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意见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8加几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探究新知的重要性探究新知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加几2 西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加几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八章“8加几”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8加几的概念,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8加几的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8加几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8加几的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8加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8加几的概念,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人数,提问:“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人?”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8加几的计算方法,讲解8加几的概念。
2. 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8加几的计算步骤。
三、随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8加几的掌握情况。
2. 选取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3分钟)2. 强调8加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板书设计(2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8加几的计算过程。
六、作业设计(3分钟)8 + 1 =8 + 2 =8 + 3 =8 + 4 =8 + 5 =2. 答案:8 + 1 = 98 + 2 = 108 + 3 = 118 + 4 = 128 + 5 = 13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8加几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PT展示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8加几 (15)-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8加几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8加几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8加几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8加几,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3. 讲解:教师对8加几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8加几的计算。
5. 应用:让学生运用8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为西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8加几部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8加几,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对于这个重点细节,以下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探究的重要性探究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8加几 (10)-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计算8加几的结果。
2. 通过计算,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3.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8加几的计算规律,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5. 总结反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计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
注:本教案为西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8加几的内容,适用于一年级上学期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巩固练习”环节。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8加几 (17)-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解决与8加几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8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8加几的计算过程,熟练运用8加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算盘、小棒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加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8加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计算器,让学生观察8加1的计算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8加1的结果是9,即在8的基础上,再添上1个单位。
(3)教师让学生用算盘或小棒进行8加1的计算,加深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8加1的计算方法,解决8加2、8加3、8加4等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与8加几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8加几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8加几的计算方法是否掌握?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部分,即学生对8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过程。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补充和说明:在“探索新知”部分,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自主发现8加几的计算规律。
教案:8 加几课程目标:1. 理解并掌握 8 加几的计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进行 8 加几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8 加几的计算方法。
2. 8 加几的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8 加几。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8 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8 加几的计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给出答案。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并进行讲解。
四、巩固提高(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8 加几的计算题目。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辅导。
2.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8 加几的计算方法。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重点关注的细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8 加几的计算方法。
补充和说明:一、个别辅导的重要性在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个别辅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8 加几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