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导游词(1)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2020安徽导游词安徽寿县导游词3篇_0111文档EDUCATION WORD安徽导游词安徽寿县导游词3篇_0111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一路上,车子有点颠簸,人一直在车子里晃悠,时间一长,有点想吐的感觉,后悔劲油然而生。
车子驶入八公山地区(八公山是豆腐的发源地),没过多远,一座古城楼就呈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古城寿县。
,据说这是安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
“哇,是不是和西安古城一样呢?”下车后,城门口车水马龙的景象令我应接不暇,好奇心驱使我随着人流进入古城。
路口没有红绿灯,但交通却秩序井然。
漫步青石板路,伴随着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令人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
“大救驾”,听说过吗,这里的一种食品,来源于历史典故。
据传,公元267年,当时的皇帝由于战乱逃到这来,因为没有吃的,当地百姓就做了这种食品给皇帝吃,最后,救了皇帝的命……随后,我们去了国家二级博物馆——寿县馆。
这里有许多历史名人的照片,还有许多名贵文物。
其中镇馆之宝——一只大水缸,在我们眼里只是一口普通的大水缸,但一看年代,你就会咋舌——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楼上还有楚都遗珍厅,汉魏流韵厅,古窑之光厅,宗教艺术厅,向我们展示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遗存。
寿县,虽是一个不大起眼的地方,但毛主席来过,邓小平爷爷、xx爷爷也来过。
博物馆里,珍藏着他们视察时的照片。
走前,妈妈买了两盒“大救驾”,因为不知道什么味道,所以我尝了一下,“好吃、好吃。
”怪不得救了那位皇帝的命,要知道,皇帝可是很挑剔的。
寿县,这座古城,不仅美丽,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真是不虚此行。
文化名城寿县千年巍峨古城墙,刀光剑影血战场,八公山上风涛吼,安丰塘畔稻花香。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
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都诞生于此地或于此地相关。
有500多条成语出自寿县。
寿县古城墙是中国现今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
所以要修筑古城墙来保护古都抵御外来侵略。
今寿县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明清时曾多次修复,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城墙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古城略呈方形,棋盘式布局。
城墙周长7147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
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
寿县古城墙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它是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自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不断进行整修。
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两朝风格。
此古城墙不仅是中国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防体系。
目前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单。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迫于秦国势力,只的得向东迁移到寿县(寿春),历经四王,统治18年。
源于江汉地区以荆州为中心的楚文化也随之东渐江淮地,特别是楚国迁都寿春后,汉江楚文化与淮夷土著文化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以寿春为中心的江淮楚文化。
江淮楚文化最大的成就,首先体现在水利科学上,孙叔敖为楚国令尹(宰相),楚庄王时,孙叔敖主持修建了芍陂。
它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主持治水,倾尽家资。
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一篇全面介绍寿县古城的文章——《一城人文半城孙》当您来到寿县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呈四方形的古城墙魏巍壮观,在东西南北城墙的中间,各屹立一座雄伟古朴的城门,与四门相通的四条大街,呈十字状,连接着城内各个街巷和绕城公路。
站在城门楼上俯瞰,满城景观尽收眼底。
寿县古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筑城史,历经战火灾害的毁坏,数度重建、移建、改建。
如今的寿县古城,是宋朝所建,明朝改建,明清后数度维修,她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墙。
古城总面积为3.6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为7100米。
南北东都有护城河,西门临寿西湖,南门曰“通淝”,北门曰“靖淮”,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定湖”。
因城南门人流量最大,原南门难以满足交通需要,于1975年经寿县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拆除了城南门瓮城,并对南门进行了改建。
在原南门瓮城的东墙上,曾经镶嵌着一块石刻,上面刻着一个行刺状的石人,这就是著名的寿州内八景之一“门里人”。
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就是在南门的瓮城里死于门里人之手的。
南门通淝门寿州内八景之一“门里人”城东宾阳门,如今是寿县古城的象征。
来到古城旅游,如果不去宾阳门,就等于没到寿县城。
宾阳门形制完整,墙体以土夯筑,外壁砌条石后贴砖,墙高约8,宽约6米,通体向内倚斜,层层分收,内外两门平行错置,这种巧妙的设计,是为了防御和抗洪。
东门上建有宾阳楼,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彰显古城风韵。
雄浑朴质的瓮城四壁青砖历历,城楼上古藤盘绕,树木茂盛,古老城墙的砖缝里,在湿漉漉的空气中,涵养着千年而生长出的古墙草也成了文物。
寿县城的古老,您可以从东城门道中光洁的石板上,那深深的车辙印痕而得到见证。
登临宾阳楼瞭望,平畴绵远,“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的景象,立刻呈现在您的眼前。
王宝强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其部分镜头就是在东门拍摄的实景。
画面中恍惚再现了昔日那金戈铁马、战火烽烟的已经远去的历史。
东门宾阳门城西定湖门,也是1975年经县里决定拆除其瓮城的。
六安之寿县古城文化我的家乡——寿县,是一座历史古城,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
它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是隶属六安市的一座县城。
寿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称寿春、寿阳、寿州,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
自古及今,这片深厚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有句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寿县的饮食文化有必要也介绍一下。
中华饮食文化世界独一无二,人们赋予其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讲究饮食的氛围和方式。
寿县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味道各异。
地方特产有“大救驾”、八公山豆腐还有回王鱼等等。
当然,这些特产是有些名堂的。
所谓的“大救驾”舒相传赵匡胤攻打南唐时疲劳过度、茶饭不思。
有个厨师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红丝、核桃仁等材料做了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急流漩涡状。
赵匡胤只觉一股香气袭来,再看桌上摆着的点心形状美观,不觉心动。
他拿起一只放进嘴里,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
再仔细看那馅心,有如白云伴着彩虹一般美丽清爽,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
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县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
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
”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 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就在寿春城边。
刘安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
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
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
赞美寿县台词1古都寿县,今名寿春。
历史名城,皖北明珠。
屏八公山而衔两山,襟淮淠而带三湖。
古属淮夷部,夏为扬州域;商周州来国,春秋归于楚;三国为魏地,唐宋是重镇。
山河形变,扼淮淠之中流;历史悠久,增华夏之芳蕴。
2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一颗一直向往的心情,和友人乘车来到了寿县,一到寿县,就被这气势恢弘的城门吸引!赶忙拿出相机,拍下了她的尊容!3到了寿县南城门,高大的青石古城门有三个入城门洞,正中高悬这“通淝”二字,门前人流熙攘,商贩云集。
我们看了旅游线路图才知道这里古迹遍布,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远在春秋时期这里已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的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都城建都于此。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
4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楚国流通的金钣(饼),是安徽寿县博物馆的特色藏品。
以其品种多、藏量丰富,而居全国博物馆之首。
楚国境内盛产黄金,在许多古代的书籍和文献中屡见记载。
在《管子·揆度》和《管子·轻重甲》中有“黄金起于汝汉水之右衢”;“楚有汝汉之黄金”。
在《战国策·楚策》中,楚惠王在与张仪对话炫燿道:“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可见,楚国在当时就是著名的黄金盛产地,有着充足的黄金储备。
5古哉寿县,宇宙洪荒。
淮夷先民,渔猎于斯。
郢寿春,城池高筑;铸大鼎,礼乐雍照。
孙叔敖之辟芍陂,良田万倾;春申君之礼宾客,三千髦英。
水阔波缓,月照安丰一塘;人杰地灵,日高十丈腾烟。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肥水河边,投鞭断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国人皆知。
寿县:楚文化的故乡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淝水之战古战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淮南子》的诞生地,发源于此的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中国豆腐制法、“天下第一塘”安丰塘,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寿春楚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寿县历史悠久。
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
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
三国时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
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令尹春申君的建议,“东徙都寿春”,寿春即今天的寿县。
公元前248年,楚考烈王将江东即今天的上海、苏州、无锡一带,列为春申君的封地,春申君黄歇因此成为历史上开发上海的第一人,楚国接受春申君建议迁都寿春,寿县才有了历史上第一次建都的荣光;春申君受封江东,大上海才得以走出蛮夷,成就了今日世界大都市的辉煌。
春秋时,楚国势力逐渐转向东方扩展。
穆王四年(前622年),楚灭六、蓼,后又灭舒入巢,楚文化开始进入江淮地区。
庄王时,楚令尹孙叔敖造芍陂(即今安丰塘),加速了此地经济的增长,从而为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怀王时(前328-299年),楚已据有两淮地区,楚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加深。
考烈王元年(前262年)此地为春申君黄歇的食邑。
在黄歇的积极经营下,建筑、熔铸、农业等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徙都寿春,寿春的地位发生了巨变,使寿县很快成为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都会,是楚国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说起寿州楚文化,必然要提及博物馆。
寿县博物馆位于寿春镇古城西大街中段的南侧,北与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古建筑群隔街相望。
环境优雅、古朴,交通便利畅达。
寿县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0月,是安徽省建馆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淮南市寿县发言稿大家好!我是淮南市寿县的一名普通公民,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发表一次演讲。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寿县,以及我对寿县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寿县的基本情况。
寿县是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安徽省东部。
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寿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和遗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同时,寿县还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一个农产品丰富的产地。
另外,寿县交通便利,素有“云洲咽喉”之称,这对于寿县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然而,寿县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
首先,寿县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交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虽然寿县的交通便利,但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很严重,这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其次,寿县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寿县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够理想,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最后,寿县的环境保护工作还不够到位,有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特别是交通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继续修建新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提高寿县的通行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从而减缓交通拥堵的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
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发展,提高寿县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业产业化。
寿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县域经济增添新动力。
最后,我们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可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推广环保技术。
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引进环保产业,促进环保经济的发展。
安徽寿县导游词(通用8篇)安徽寿县篇1“苍苍八公山,清清安丰塘,一轴山水画,千年梦之乡……”这首歌所唱得就是我的家乡——寿县。
寿县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歌中所唱的八公山是寿县三大景点之一,我也非常喜爱这座山。
八公山是历史文化名山,不过这座山却很小,海拔才200米左右,是大山家族里的小孩子。
虽然它很小,但它却小的可爱,是个“小土豪”哦!它的肚子里藏着许许多多的紫晶石呀!走近八公山,你会看到很多绿树,树下全是红褐色的石头,有的迎着阳光还闪闪发光呢!呵呵,那闪光的红色石头里就藏着不少紫水晶呢?进入八公山风景区的大门,你向前几步,会看到一个大石碑,石碑上的文字是对“淝水之战”的介绍。
在走到半山腰,你会看到一棵老树,那是许愿树,树上系着很多红丝带,每条丝带上都写着人们的愿望。
听老人说,只要在此树上挂上许愿的红条,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呢!走到八公山山顶,你会看到一座庙,叫做奶奶庙。
此庙香火鼎盛,历久不衰,民间的善男信女,若有灾喜,都会来此朝拜,尤其是每年的三月十五,那可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当走到山顶时,你朝远方看去,寿县古城和淝水尽收眼底,再深呼吸山上清新的空气,你会觉得心旷神怡。
介绍完了八公山的秀丽景色,让我再和你说说和它有关的“淝水之战”吧!“公元383年,前秦国王苻坚征兵80万进攻东晋。
由于苻坚的大军内部不团结,首战接连失利,当他登上寿县城墙观察军情,看到淝水对岸的八公山上被风吹动的树木,以为那都是东晋的伏兵,苻坚被吓得胆战心惊。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草木皆兵“的来历。
说到八公山,不得不说,八公山有名的食品——豆腐。
八公山可是豆腐的发源地哦!相传淮南王刘安有八大著名的谋士,号称八公。
八公在炼制仙丹时,不小心让豆浆和石膏相遇,并结晶成块状,这便形成了现在的豆腐。
豆腐的形状是方方正正的,颜色是嫩白色的,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豆子香气,吃起来爽嫩可口,清凉润胃。
据说,豆腐可是养生的绝佳食品,多吃豆腐,对身体有益,还能延年益寿呢!我的家乡还有闻名天下的寿州古城墙,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详述了。
介绍寿县的小小讲解员作文嗨,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小讲解员,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寿县。
寿县在哪呢?它就在咱们中国的安徽。
这个地方啊,那可真是历史悠久得很呢。
就像一个装满故事的古老宝盒,一打开就有无数精彩蹦出来。
咱们先来说说寿县的城墙吧。
这城墙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寿县不知道多少年了。
它可是全国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哦。
当你站在城墙脚下,抬头往上看,哇,那高大厚实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惊叹。
城墙的砖头一块一块的,摸上去特别有质感,每一块砖仿佛都在悄悄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比如说哪一块砖曾经被古代的士兵靠过,哪一块又见证过激烈的战斗。
而且呢,这城墙可不仅仅是用来看看的,你沿着城墙走一走,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风在耳边吹过的时候,就好像是那些古代的声音在轻轻低语呢。
再说说寿县的博物馆吧。
那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宝藏世界。
一进去,就像是走进了时光隧道。
各种各样的文物琳琅满目。
有古代的兵器,那些刀剑啊,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是依然能让人想象到当年在战场上它们的寒光闪闪。
还有那些精美的陶器、瓷器,上面的花纹细腻得不得了。
就像古代的工匠们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画在了上面。
我记得有一个小瓷器,上面画着的小花就跟真的一样,感觉凑近了还能闻到花香呢。
在博物馆里,我就像一个寻宝者,每发现一个新的文物,就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心里乐开了花。
寿县的美食也是一绝啊。
首屈一指的就是寿县的大救驾。
这名字听起来就特别酷吧?传说这可是救过皇帝命的美食呢。
其实啊,大救驾就是一种点心,它的外皮层层叠叠的,酥得掉渣。
咬上一口,里面的馅料就满口香。
那馅料甜甜的,还有各种果仁,口感丰富得很。
每次我吃大救驾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像是古代的皇帝在享受御膳一样。
除了大救驾,寿县的豆腐也超级有名。
寿县的豆腐又白又嫩,就像小娃娃的脸一样。
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菜,什么豆腐汤啦,麻辣豆腐啦。
豆腐汤就像白玉掉进了清泉里,清清白白的,喝上一口,那叫一个鲜。
安徽寿县导游词安徽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安徽省北部,距离合肥市约125公里。
寿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寿县就是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交通要道之一。
今天,寿县是一座兼具现代化与古老文化风貌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自然风光,深受游客青睐。
一、寿县概况寿县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农业生态景观县、中国休闲农业十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寿县总面积183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共计231个行政村,人口约57万。
寿县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拥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距离中国首都北京约800公里,距离中国商业中心上海约280公里。
寿县是中国黄花籽的产地和中国古代冶铁文化的发源地,是南北文化交汇的古老城市。
二、地理环境寿县地理环境优越,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
寿县位于中国黄河中下游平原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春、夏、秋季气候宜人,比较适合旅游。
寿县境内大片的沃野平原,优美的田园风光,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成为了国内最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寿县还拥有着广阔的森林、草甸、沼泽、湖泊等自然风景。
其中,九华山、七里山、眉山、义堂山等众多山峰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围小河、洼地、稻田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三、历史文化寿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在周朝的时代就已经有了活动的痕迹。
春秋战国时期,寿县是南北民族交流的中心地带,当时的铜雀台是真正意义上的南方与北方交通枢纽。
在寿县的百里松堆墓群中,出土了众多的文物,其中以铜器为主,这些文物的出土证明了当时寿县地区的文化繁荣与中原文化的深厚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变,寿县陆续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如荀子、张骞等。
周恩来总理曾经到来过寿县,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照片。
四、旅游资源1、自然风光寿县是一个自然风光独特的城市,拥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寿县---南唐古寿春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国、蔡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以及南朝宋国都曾在此建都。
这里还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有与“都江堰”齐名的世界最古老的人工水利工程安丰塘,还有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寿县的古城墙气势雄伟,它有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包括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
在古代形容它为“金城汤池”或“固若金汤”,历史上有“铁打寿州城”之说。
如今现存的城墙为南宋时期所筑,周长七千多米,高八米多。
城垣保存完整,墙体以石作基,以土夯筑,外侧贴砖。
城墙砖石之间用糯米汁拌石灰等物弥合,非常牢固。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为历代州郡府治所。
台湾《远望》杂志总编孙以苍先生说,寿春城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
奴隶主住在城内,农闲享乐,农忙敛粮。
如此算来,古城当有多年的历史。
围城的古城墙,呈平面方形。
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始动工修筑,起初为土墙;南宋为抗元,改成砖墙,并在四门筑有“瓮城”,每处可藏精兵千余,至今仍然可从城墙上见到印有“建康都统许俊”字样的城墙古砖。
明朝时,又有城墙改造加固,使其兼有防洪的功能。
古城四门,名号有趣,由北至东,分别为“靖淮”、“定湖”、“通淝”、“宾阳”。
如此命名,实为古人之愿望。
北门临淮河水,常遭水患,取名“靖淮”,乃企望淮河平静、地方安靖之意;西门三临西湖,古人意愿,西湖之水不来危害古城,定名“定湖”;南门护城河南通淝水,故名“通淝”;“宾阳”,东迎嘉宾太阳,为春天紫气东来、盛世吉祥之意。
城门的护门瓮城,内外门洞均为砖石券顶结构。
西瓮城门朝北,北瓮城门朝西,东瓮城门与内门平行错置4米。
这种巧妙设置是基于军事防御上的考虑:即敌军突破瓮城后,需改变方向才能攻击城门,守军可乘机关门打狗,消灭瓮城内之敌。
古城东南两面有护城壕,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护城石堤,一边紧贴城墙外壁,另一边滨临护城河,以条石垒砌。
介绍寿县的小小讲解员作文嗨,大家好!欢迎来到寿县,我就是今天的小小讲解员啦。
我呀,对寿县可熟悉了,就像熟悉我自己的小手指头一样。
寿县的历史那可真是老长老长了,就像一条看不到头的长河。
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好几千年的历史呢。
你要是在这儿走一走,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
先说说寿县的城墙吧。
这城墙可不得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卫士,守护着寿县这么多年。
它又高又厚,站在城墙上,往远处看,哇,那景色可美了。
城墙的砖头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战争,但是依然稳稳地站在那儿。
我每次走在城墙上,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古代的士兵,在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再讲讲寿县的安丰塘吧。
这安丰塘可是个大宝贝,它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你看那一大片水域,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古时候的人们可聪明了,建造了这个安丰塘,它就像一个大水库,既能蓄水,又能灌溉农田。
它可是养活了好多好多代寿县的人呢。
到现在,安丰塘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老黄牛。
还有寿县的美食,那叫一个香啊!首屈一指的就是寿县的大救驾了。
这名字可有趣,传说是宋朝的时候,赵匡胤吃了这个糕点,救了他的驾,所以就叫大救驾啦。
咬一口,酥酥脆脆的,里面的馅料甜甜的,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
还有八公山豆腐,这豆腐嫩得就像小婴儿的皮肤一样。
因为寿县的八公山有好水,用这儿的水做出来的豆腐,那口感,绝了!无论是做成小葱拌豆腐,还是麻婆豆腐,都超级美味。
寿县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
这儿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像抬阁、肘阁。
那些表演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可厉害了,他们把小孩子们打扮得像小仙女、小神仙一样,高高地抬在空中,还能做出各种好看的动作,就像在空中飞舞一样。
每次看到这些表演,我都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寿县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不管你是喜欢历史,还是喜欢美食,或者是喜欢民俗文化,寿县都能让你找到乐趣。
希望大家在寿县能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像我一样爱上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哦!。
寿县各位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徽省,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萍,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
我会用我的真诚去服务各位,用我的笑容去感染大家,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愉快。
今天,小王要带大家穿越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去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淳朴的民风。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在安徽中部八公山下淮河南岸有座美丽的古城,这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远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的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都曾建都于此。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这里拥有闻名中外的安丰塘、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珍宝汇聚的楚文化博物馆,全县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
全县文物古迹160余处,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前方就是寿县古城了,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壮观雄伟的古城墙,寿县古城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城垣的修筑。
现存的城墙是北宋熙宁年间修建的,整个城墙呈方形,周长有7147米,高有7米多,城墙基以块石圈切,中间用黏土夯实,外面再贴一层特大青砖,这还不够,在砖石的缝隙,人们用桐油,糯米汁拌石灰浆加以填满。
这样高质量的工程让寿县在历史上享有“打不坏的寿州城”之说法。
寿县城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分别是东门宾阳门,北门靖淮门,西门定湖门,和我们面前的南门通淝门。
现在我们去保存最好的东门宾阳门去看一看吧。
东门名宾阳,意思是东门每天第一个迎接的嘉宾是万物景仰的太阳。
走进城门我们能看到它里面还有一个瓮城。
什么叫瓮城呢?据说取自瓮中捉鳖之意,在城门外再修一座小城垣,构成两道城门。
用来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我们寿县的瓮城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仔细看应该发现了,翁城的内外门并不在同一条轴线上,大家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告诉大家,这样安排是有其特殊用意的,一来当敌人攻入瓮城后,易在短时迷失方向,便于城墙上的守兵乘机围攻。
更重要的一点,寿县地处淝水入淮口,地势低洼,四面临水,据寿州志记载,自宋到清,寿县总计发生水灾80多次。
语文园地介绍一个地方寿县作文篇一《寿县:充满韵味的古城》说起寿县,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
这个地方不大不小,但到处都透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韵味。
我一到寿县,就直奔那城墙。
哎呀,那城墙可真厚实啊,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守护者,默默屹立在那里不知道多少年了。
我沿着城墙走,脚下的砖块一块一块的,有的平滑得很,有的却坑洼不平。
我就想啊,在这墙上走过的人得有多少呢?说不定以前也有个像我一样的游客,一边走一边嘴里嘟囔着“这墙可真够老的”。
这些砖块有的还能看到模糊的刻字,也不知道是啥意思,就像是很久之前的人故意给我们留下的小谜语。
寿县的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街两旁的房子多半是那种古旧风格的,木门木窗。
有些人家门口还摆着小摊子,卖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儿。
我看到有个老大娘在卖一种手工做的香囊,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
我走过去拿着一个看,老大娘就热情地给我讲这香囊的好处,什么能驱虫啊,放在屋里能让空气香喷喷的。
我就跟老大娘打趣说:“您这香囊不会是有啥魔法吧。
”老大娘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城里还有不少馆子,我进了一家看起来挺热闹的。
点了一碗那里的特色牛肉汤。
哎呀妈呀,那味道简直了。
汤是浓浓的,上面飘着葱花香菜,牛肉块切得不大不小,正好一口一块。
我呼噜呼噜地喝着汤,感觉一天的疲劳都没了。
周围的人操着本地口音谈天说地,虽然有些话我听不太懂,但是就觉得这种氛围特别的舒服,像到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大观园,每个人都在尽情地享受生活。
寿县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从古老的城墙到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从有趣的小物件到美味的食物,它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自己独特的故事,等着人去一页一页地翻看呢。
篇二《寿县:独特之旅》寿县啊,就像一颗遗落在时光缝隙里的明珠。
我初次去寿县,可没少闹笑话。
刚进城,就瞅见那些迂回的小巷子,我一头就扎进去了。
进去之前我还寻思呢,这有啥难走的,不就是些小胡同嘛。
嘿,我可错大了。
这些小巷子就像迷宫似的,七拐八拐。
我走着走着就迷糊了,本来想着找个标志性的建筑比如那高高的城墙当参考方向,可是在巷子里啥都看不见了。
寿县面试导游词
各位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徽省,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萍,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
我会用我的真诚去服务各位,用我的笑容去感染大家,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愉快。
今天,小王要带大家穿越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去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淳朴的民风。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在安徽中部八公山下淮河南岸有座美丽的古城,这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远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的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都曾建都于此。
这里是楚文化的故乡,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这里拥有闻名中外的安丰塘、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珍宝汇聚的楚文化博物馆,全县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
全县文物古迹160余处,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前方就是寿县古城了,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壮观雄伟的古城墙,寿县古城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城垣的修筑。
现存的城墙是北宋熙宁年间修建的,整个城墙呈方形,周长有7147米,高有7米多,城墙基以块石圈切,中间用黏土夯实,外面再贴一层特大青砖,这还不够,在砖石的缝隙,人们用桐油,糯米汁拌石灰浆加以填满。
这样高质量的工程让寿县在历史上享有“打不坏的寿州城”之说法。
寿县城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分别是东门宾阳门,北门靖淮门,西门定湖门,和我们面前的南门通淝门。
现在我们去保存最好的东门宾阳门去看一看吧。
东门名宾阳,意思是东门每天第一个迎接的嘉宾是万物景仰的太阳。
走进城门我们能看到它里面还有一个瓮城。
什么叫瓮城呢?据说取自瓮中捉鳖之意,在城门外再修一座小城垣,构成两道城门。
用来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我们寿县的瓮城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仔细看应该发现了,翁城的内外门并不在同一条轴线上,大家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告诉大家,这样安排是有其特殊用意的,一来当敌人攻入瓮城后,易在短时迷失方向,便于城墙上的守兵乘机围攻。
更重要的一点,寿县地处淝水入淮口,地势低洼,四面临水,据寿州志记载,自宋到清,寿县总计发生水灾80多次。
面对如此严峻的洪涝威胁,必须做好防洪工作。
而内外门位置偏离正起到了防洪的功能,当来势凶猛的洪峰冲破外门进入瓮城后,水流受挫,由直线冲击转为瓮城漩涡,减轻了洪水对瓮城内门的压力。
如此精巧的设计,可见古人的良苦用心。
门口的东淝河就是过去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东晋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胜了貌似强大的前秦,取得了胜利。
并留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
参观完古城墙,我们再到寿县博物馆看一看,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在安徽省的地位仅次于合肥的省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在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隔街相望。
寿县博物馆以收藏寿县本土的历史文物为主,上自新时期时代,下至近现代,各类藏品多达80000多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2件,二级文物163件套。
下面我们就走进寿县博物馆,去感受一下寿县城博大精深的历史。
我将向大家展示寿县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
大家这边请,这是我馆的第一件镇馆之宝——越王者旨于赐剑,它是战国时期越国的青铜兵器。
1996年1月出土,剑由剑身、剑格、剑柄和剑首四部分组成。
喇叭状剑首,柄上有两道箍,其上用绿松石镶嵌出精美的勾连云纹。
在剑格的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极富美感的空心鸟篆铭文:“越王者旨于赐”。
剑身通长54.5,宽3.5至4.6厘米。
“卧薪尝胆”这个历史典故可谓家喻户晓,这把剑就是越王勾践他儿子的剑,后来被转赠于蔡国,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当时寿春是蔡国的国都,这把剑也光荣的见证了这段历史。
下面这个展厅为楚都寿春,楚国给寿春留下了大量的珍品,珍品中的代表作就是这边我馆的第二件镇馆之宝——楚金币。
我馆收藏的楚金币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总重量达41斤,大大小小竟有200多块,为全国之最;二是种类全,有郢爰、卢金等,它每块的重量都控制在250克到280克之间,用起来也是十分方便的,把他切割下来放在后面的天平上,用砝码等量来使用,这种钱币都是过去在皇宫内所使用的钱币,所以又通称为上币,而且它每一克的含金量都在98%以上。
这是我馆的第三件镇馆之宝——金棺, 大家看,它不光工艺精细,造型讲究,而且上面还雕刻着精美的牡丹图案。
金棺重91.5克,纯金制造,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这是1977年拆除报恩寺内一座塔时在地宫里发现的。
当时两平方米不到的地宫中间放着一个石匣子,石匣子里面奇迹般地放有一件银棺。
在考古人员打开银棺之后,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口金棺。
同时更让考古人员觉得神奇的是,金棺里居然装满了舍利子。
但是关于这些舍利,没有更多的记载,它是哪位高僧留下的,目前也无从知晓。
走出寿县博物馆,我们今天的寿县之旅就全部结束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一路配合和理解,如果小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
再次感谢大家。
最后祝各位在今后的生活里,六六大顺,安康和美。
谢谢。
编辑:孔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