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平面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7.65 MB
- 文档页数:48
糖尿病足截肢平面选择标准1981 年,Malone 提出确定最佳平面需符合的原则:①使用血管重建方法最大程度地保留肢体;②选择截肢平面的数量化评估;③在保证伤口愈合的前提下实现最远端的截肢;④有利于假肢的安装恢复;⑤在康复的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⑥有效地节省资金;⑦匹配的医疗和假肢的护理。
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部位最严重的是膝以下血管,胫动脉和腓动脉及其分支。
坏疽患者在休息时有疼痛及广泛的病变不能手术者,要给予有效的截肢,尽可能在膝以下截肢。
因本病主要累及下肢的大、中动脉即股动脉和动脉,且病人多年老体弱,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截肢平面不宜过低,应行股部或小腿截肢术,手术平面的选择即为是否保留膝关节。
因膝关节附近有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及膝降动脉等组成的膝关节动脉网,所以病人即使是股动脉或动脉闭塞,若侧支循环形成良好,亦可行小腿截肢术.如有可能,截肢前最好做血管造影,以决定截肢平面.用于了解下肢血管闭塞程度、部位,既可为决定截肢平面提供依据,又可为血管旁路手术做准备。
在DSA 造影过程中即可行动脉硬化闭塞段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微创治疗,使截肢平面降低成为可能.彩色多普勒也可以帮助确定糖尿病足的截肢平面.一种观点认为:在糖尿病足截肢病人中,位于动脉完全闭塞平面以近截肢安全经济;位于动脉完全闭塞平面以远10cm内的截肢也是相对安全的;位于动脉完全闭塞平面以远10cm外截肢乾是不安全的.谷涌泉DSA下肢动脉评分:评估标准。
正常动脉①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胖动脉各为10分②完整的足部动脉弓5分。
病变动脉一处<50%狭窄-1一处>50%狭窄-2一处短段闭塞<5CM -3一处长段闭塞>5CM -5动脉正常腔至小腿下1/3处闭塞-7动脉正常腔至小腿上1/3处闭塞-9整条动脉闭塞-10多处<50%狭窄-5多处>50%狭窄-6多处闭塞-8整条狭窄动脉<50%正常直径-6部分通畅的足部动脉弓-3小腿上有丰富的侧支+2足背部有丰富的侧支+1结果<12分多膝上截肢12-19分多膝下截肢者20-25分可以考虑半足截肢。
截肢平面选择的总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尽量保留肢体长度,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考虑病变累及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合考虑创缘愈合潜力和功能康复潜力,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充分告知病人再次截肢的危险,并控制血糖、积极随访与足部护理,以预防溃疡复发并避免再次截肢。
在手术前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以及多学科协作,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剁手”有什么讲究?讲讲关于截肢的那些事双十一过去,许多人在这一天完成了一项流传已久的手术——“剁手”。
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剁手”本身也并非易事,其中大有讲究,“剁手”不当,可能导致感染、皮肤坏死等情况发生。
准备双十二剁手的小伙伴也不要因此而绝望,小编已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全面的截肢攻略,让你放心“剁手”。
一起来看看关于截肢的那些事吧!前言截肢(amputation)是经过一个或多个骨将肢体的一部分切除;而将通过关节部位的肢体切除称为关节离断(disarticulation)。
需要进行截肢的原因有许多种,对于儿童,截肢术的指征常包括先天畸形、外伤和恶性肿瘤;对于成年人,其指征包括外周血管疾病、外伤和恶性肿瘤,但对于合并慢性感染的关节置换术患者,或者是其他重建手术失败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截肢术。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保肢不能获得更好的功能,也可以考虑行截肢术。
截肢手术绝非是一种单纯破坏性的手术,其目的是为了保全患者生命和为被截肢者创造一个有功能的肢体,提供一个理想的、无痛、且有动力的残端,为能安装和佩戴假肢做准备,是截肢者康复(重返家庭和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此,骨科医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为了适合现代假肢的良好佩戴和发挥最佳代偿功能,对残肢条件提出以下要求:残肢为圆柱状的外形、适当的长度、皮肤和软组织条件良好、皮肤感觉正常、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肌肉力量正常、无残肢痛或幻肢痛等。
截肢适应证因疾病或外伤导致肢体血运丧失,且不可能重建和恢复时是截肢手术的唯一绝对适应证。
截肢虽然有总的适应证,但是对每一个病例,每一个肢体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更全面更周密地考虑,才能作出截肢的选择。
1.严重创伤性截肢要严格掌握截肢手术的适应证。
只有当肢体确实无法修复存活才是外伤性截肢的绝对适应证。
或者当肢体存活后无实用功能,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还不如截肢后安装假肢的功能好时,是截肢手术的适应证。
2.肿瘤截肢对某些就诊较晚,肿瘤已侵犯范围较广、保肢手术后复发者,或由于肿瘤造成肢体无功能者,截肢手术仍为骨科肿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下肢深度冻伤截肢平面的选择杨威;周伟平;唐新杰【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深度冻伤截肢平面的选择和对于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下肢严重冻伤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为下肢深度冻伤,受伤部位可见水疱、皮肤呈青紫色、灰白或紫黑色.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对患者提出了截肢方法和残端处理建议,通过采用不同的截肢术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残端切口大部愈合良好,植皮及转移皮瓣均获成活,无骨髓炎、败血症,DIC等并发症发生,一期愈合率为92%,患者均康复出院,为后期装配和运用假肢提供了保障.结论对于出现了下肢深度冻伤的患者进行截肢方法和残端处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深度冻伤患者残端的愈合,截肢后便于安装和使用假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3【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冻伤;截肢平面;残端;假肢【作者】杨威;周伟平;唐新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烧伤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烧伤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烧伤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1我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冬天较长,气温相对较低,在户外停留时间过长易出现冻伤。
重度冻伤患者截肢率较高,夹心坏死及皮肤坏死是下肢深度冻伤的特点[1],如何保证截肢残端愈合后便于装配和使用假肢,以及提高残端一期愈合率,显得较为复杂。
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8例下肢深度冻伤进行截肢治疗的病例的分析,提出了截肢方法和残端处理建议,认为彻底去除坏死组织,以健康肌肉包埋骨残端,尽量以皮瓣修复截肢残端是提高残端愈合质量的关键。
残端丰满,富有弹性是较为理想的转归。
术中如何确切辩认坏死组织是提高一期愈合率的重心,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