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68.50 KB
- 文档页数:5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成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新课程标准将其定位于理解的层次,对它的探究过程及应用的考查是本章的重点。
例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晓敏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橡皮泥等器材进行试验,如下图所示。
(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选填“A”或者“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重合;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在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晓敏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因此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和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选填“合理”或者“不合理”);理由是。
(3)小倩同学建议用点燃的蜡烛代替棋子进行试验,她的理由是。
讲析(1)在A侧观察,能看到A通过平面镜成的像,说明像与物体位于平面镜的异侧;B与A 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体等大;在白纸上没有A的像,说明是虚像。
(2)使用刻度尺能测量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并且能连接像和物体,研究它们的连线与镜面的垂直关系。
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结论,以偏概全,不能说明规律的普遍性。
(3)用棋子做实验,容易因为棋子不发光而看不清楚像,可以利用点燃的蜡烛代替棋子,只是需要注意两支蜡烛要等大,并且蜡烛燃烧时间不要过长,应测量多组数据才能得出普遍的结论。
答案(1)A白纸上没有棋子的像(2)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合理一组数据太少,应测量多组数据才能得出普遍的结论(3)用棋子做实验时,容易因为棋子不发光而看不清楚像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
本题展示了探究过程,考查了同学们探究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亲自完成实验,才能做到能力和知识的结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
二、平面镜成像的注意点
1、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镜子,是为了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而且玻璃板要薄,若较厚会出
现两个像,这是因为较厚时,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了两个像。
2、实验时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是替代法的应用,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大小光系。
3、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是为了使蜡烛与像重合。
4、用光屏的目的是探究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镜中做,这样观察到的像更清晰。
6、实验要做多次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避免偶然性。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2、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5、镜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6、像和物与平面镜对称。
专题03 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⑤像和物“左右相反”.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平面镜成的像一定要画成虚线。
3.平面镜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成像应用有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二、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法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里考查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频繁出现,分值是4——5分。
考查的要点有(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B;(2)玻璃板要与纸板垂直放置的要求;(3)实验中用到两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4)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性质。
2019年或者以后,如果再考这个实验,下列总结出来的命题点需要引起重视: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择玻璃板做为平面镜。
2.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是完全相同.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实验中玻璃板垂直于桌面.6.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的影响事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7.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8.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9.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10.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11.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12.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的原因是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13.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14.多次实验要改变蜡烛的位置.15.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16.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17.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8.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什么环境中进行?较暗处。
平面镜成像的四个特点
平面镜是一种光学仪器,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介质性质:平面镜的表面是一层光学玻璃,具有折射作用。
在这种特性下,它能够把激光束或者其他光束发射到固定的方向上。
2、反射性质:平面镜的表面是一层金属膜,能够反射微弱的光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看不到的物体反射出来,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功能。
3、平衡性质:由于采用了优化的装配方法,使得平面镜内部电子学参数处于平衡态。
因此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费用开销来保证产品质量。
4、耐用性质:平面镜上覆盖有一层金属涂料,不但抵抗外部海气或者其他物理作用,而且还能抵御一定热量影响。
因此有利于保证其耐久性。
总之,平面镜因其多种特性而享有盛誉。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其可以满足大多领域中对图像成像方便快捷的要求。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面镜随处可见,比如家中的穿衣镜、商店的试衣镜等等。
当我们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像,这就是平面镜成像。
那么平面镜成像到底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什么是虚像呢?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当我们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无法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来承接这个像,这就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其次,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
无论物体距离平面镜是远还是近,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相同。
比如,一个人靠近平面镜或者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并不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传播规律决定了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再者,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距离平面镜3 米,那么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3 米。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
在一块平整的大平面镜前放置一个物体,然后用尺子分别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会发现两者是相等的。
此外,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垂直的。
想象一下,你站在平面镜前,你的身体与镜中的像就好像是以平面镜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身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块平面镜、一个蜡烛和一张白纸。
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点燃蜡烛,在白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
然后观察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在白纸上记下像的位置。
通过测量可以发现,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蜡烛和像的大小相同,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这些特点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牙医会借助平面镜来观察患者口腔内不易直接看到的部位;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来纠正自己的动作姿势;在潜水艇中,通过潜望镜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
总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如下:
1. 位置不变:平面镜成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物体的位置不变,成像位于物体的同一侧,与镜子相距相等。
2. 图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成像的图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这意味着平面镜不会产生物体的放大或缩小效应。
3. 图像形状与物体形状相同:平面镜成像的图像形状与物体形状相同,这意味着如果物体是正的,图像也是正的;如果物体是倒的,图像也是倒的。
4. 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图像是虚的,即不能在屏幕上投射出实际的光线形成图像。
虚像的特点是光线不会在实际位置交汇,而是在看似位置上交汇。
5. 反转性:平面镜成像的图像是左右反转的,即镜像与物体的左右位置是对称的。
这些特点使得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化妆、照相、车辆后视镜等。
1/ 1。
平面镜与凸透镜的成像知识点总结一、平面镜的成像知识点平面镜是指反射面为平面的镜子,根据成像原理,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角度相等。
2. 线像关系: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对于一个物体点和其对应的像点,它们和镜面之间的连线与法线重合。
3. 成像特点:以物体点为中心,与镜面对称的像点被称为虚像,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呈镜像对称。
4. 物像距离关系:对于平面镜而言,物体和像的距离是相等的,即d物 = d像。
5. 放大缩小关系:平面镜只能产生物象的放大缩小,不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高度。
二、凸透镜的成像知识点凸透镜是由两个凸面组成的镜面,它的成像原理与平面镜有一些不同。
1. 球面折射定律: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时候,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正弦比在两侧折射光线与法线的正弦比相等。
2. 线像关系:根据球面折射定律,对于一个物体点和其对应的像点,它们和透镜之间的连线在入射侧与法线重合,在出射侧与透镜面法线重合。
3. 成像特点:凸透镜可以产生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光线会交叉在一点上,虚像是光线不会交叉而只是看起来会从特定位置射出。
4. 物像距离关系:对于凸透镜而言,物体和像的距离满足倒数关系,即1/v + 1/u = 1/f,其中v为像的距离,u为物体的距离,f为焦距。
5. 放大缩小关系:凸透镜可以产生物象的放大和缩小,其放大率等于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比值。
综上所述,平面镜与凸透镜在成像的原理和特点上有所不同。
对于平面镜,成像是通过光的反射实现的,而凸透镜则是通过折射实现的。
在物像距离关系上,平面镜的物像距离相等,而凸透镜的物像距离满足倒数关系。
在放大缩小关系上,平面镜只能实现物象的等大小,而凸透镜可以实现物象的放大缩小。
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图所示,发光点S 发出射向平面镜的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两条反射光线呈发散状态,不能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就会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判断物体的位置,认为物体在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 ′处,觉得光线好像是从镜后S ′处射来的,其实镜后面并不存在发光点S ′,所以是虚像. (3)理解平面镜成像时应注意:①物点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从物点发出的所有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实际并不存在,是虚像.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才是实像②物体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像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简称具有对称性知识点睛知识框架中考要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③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时,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对称性先确定像的位置,再补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4)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①作图须规范,应该用作图工具规范作图,切不可随手画.②虚实应分开,实际光线画实线,法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等辅助线画虚线;实像画实线,虚像画虚线.③箭头不可忘,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箭头应在图中画出,但虚线不加箭头.【例1】 影子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不同,影子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形成的.【例2】 人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A .比人小的实像B .比人小的虚像C .与人等大的实像D .与人等大的虚像【例3】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的像应该是图中的()【例4】 如图所示,一条走廊的两侧竖立着两面平面镜MN 和PQ ,//MN PQ ,相距d 米,在走廊中间将一橡皮小球垂直指向镜,以速度v 沿地面抛出,若抛出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观察到在两个平面镜上分别形成的第一个像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是()A .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互靠近,相对速度为2vB .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为零C .小球指向MN 镜时,两个像靠近,相对速度为2vD .小球指向MN 镜时,两个像远离,相对速度为2v例题精讲【例5】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东开),为了能清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A.朝东B.朝西C.朝北D.朝南【例6】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当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右转弯,这辆车实际上是()A.向南行驶左转弯B.向南行驶右转弯C.向西行驶左转弯D.向北行驶左转弯【例7】如图所示,在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者要看到a和b的像重合在一起的情景,其眼睛应在()A.通过a、b的直线上B.通过a、b像的直线上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例8】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通过P孔能几次看到S所发出的光()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例9】如图所示,M1、M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发光点S在这样放置的两个平面镜中成像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无法确定【例10】下图中所示为平面镜所成的一块手表的像,若手表所指的时间为4时45分,在图中正确的是:【例11】游泳池边梳直墙上有一只挂钟,某同学看到了水面下挂钟的像如图所示,挂钟指示的时间是点分.【例12】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速度2m/s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A.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B.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C.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D.在S上看到的像沿S S'方向以速度向S靠近【例13】1.6米高的人站在竖立的1.5米高的平面镜前1.7米远处,人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___米;如果要使人的像在水平方向,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是____.【例14】小军同学身高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1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例15】小立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__m,像高_______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例16】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m,像与他相距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例17】一般人脸(包括两耳)宽约18cm.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cm.两眼光心离头和下巴分别为10cm和13cm.当平面镜竖直放置时.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例18】平面镜MN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移向点光源S,移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移动方向成60°角,如图所示.则S在镜中的像S′移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以速度v水平向右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沿SS'连线向S移动D沿SS'连线向S移动【例19】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例2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例21】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M中所成虚像点的位置,要使S的虚像点落到"S处,要适当地移动平面镜M,请画出M移动后的位置.【例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1)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2)实验数据如下表:【课1】平面镜成的像是像,是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课2】如图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小Array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其中合理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课3】当站在平面镜前的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A.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B.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距离变大【课4】如图所示,M是一个放在桌面上的方格盘,N是垂直于盘面的一块玻璃板,盘中有两粒黑色棋子,它们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课5】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小【课6】某同学身高1.60米,现有一长为0.8米的平面镜,若把镜子挂在适当的高度,则该同学能在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那么像的大小是()A.小于1.60米,大于0.8米B.小于0.8米C.1.60米D.0.8米【课7】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课8】晓伟面对平面镜,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相对他的速度是()A.0.25m/s B.0.5m/s C.1m/s D.2m/s【课9】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m处,从镜子里只能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则()A.应后退到距镜2m远处B.应前进到距镜0.5m远处C.应后退到距镜4m远处D.无论前进后退都不能实现【课10】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海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成的像会变大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课11】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双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应该()A.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C.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D.弯腰或下蹲【课12】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镜面之间靠近平面镜插入一块不透明的平板CD,CD下端D与物体AB中点等高,则在平面镜内()A.只有AB上半部的虚像B.只有AB下半部的虚像C.不出现AB的虚像D.仍有AB完整的虚像【课13】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A.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关系都是一致的B.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都是相反的C.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关系是一致的,而左右关系是相反的D.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关系是相反的,而左右关系是一致的【课14】用如图所示的潜望镜观看物体AB时,看到AB的像,和原物体AB相比,水平方向的视距及像的性质是()A.距离变大,倒立的像B.距离变小,倒立的像C.距离相等,正立的像D.距离变大,正立的像【课15】某人身高1.8m,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这人与他的像间距离是3m,若人向平面镜走近0.7m,则这人的像长是m,像与镜面的距离是m.【课16】某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子里的像离他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子,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m/s.【课1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2.1m B.2.5m C.4.6m D.5m【课18】在墙上竖直挂一个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平面镜(镜的下沿离地面1m高).身高1.2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从镜子里观察其身后3m远的竖直墙壁(墙壁足够高).则此人在镜中可以同时看到墙壁的一段高度是()A.40cm B.60cmC.120cm D.140cm【课19】下面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乙:.【课20】如图所示,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课21】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到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挡板左侧找出这个发光点的位置.【课22】如图所示,AB和BC是两块相互垂直的平面镜,P为点光源.由P射出的一细束光线先后经两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Q点.(1)作出光路图;(2)在图中标出光线第一次射到平面镜上的位置K.【课23】如图所示,由A点竖直向上射出一条光线,经A点上方某处的一块平面镜反射,其反射光线恰过B、C两点.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平面镜.【课24】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因此实验可以研究: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课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ABC(1)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能”) (2)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课2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我们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2)实验结果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课27】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 、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 、B 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 .保持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课28】 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______________移动.知识点2.球面镜成像(凸面镜和凹面镜)反射面相当于球的外表面的镜子称为凸面镜,凸面镜能使平行光发散;反射面相当于球的内表面的镜子称为凹面镜,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一点,这一点称为焦点.知识点睛【例1】 反射面为_______的球面镜叫凸面镜,反射面为_______的球面镜叫凹面镜;【例2】 凸面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凹面镜对光起_________作用.【例3】 汽车的倒后镜是______镜,其作用是_______;若把点光源放在凹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被______镜反射后,将成为_________,其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___.【例4】 (多选)一束平行激光照射到一块面镜上,反射光在光屏上留下比激光束直径大的圆形扩散亮斑,那么,该面镜()A .一定是平面镜B .可能是凹面镜C .可能是凸面镜D .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都有可能【例5】 五官科医生给病人检查耳道时,戴一个中间有小孔的镜子,这种镜子是()A .凸面镜,作用是增大照射范围B .凹面镜,作用是会聚光线C .凹面镜,作用是发散光线D .凸面镜,作用是形成虚像【课1】 常用凸面镜(而不用同样大的平面镜)做汽车驾驶室外的观后镜.主要是为了()A .使观察到的物体更大些B .使观察的距离更远些C .使观察到的范围更大些D .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课2】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面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允许选择,效果最课堂检测例题精讲佳的应当是()A .凹镜面B .凸镜面C .平面镜面D .乳白平面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2.球面镜成像【作业1】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 .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 .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D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业2】一人站在直立的平面镜前,当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A .变大,像与人的距离也变大B .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C .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D .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作业3】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 为玻璃板,b 和c 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 .实验时玻璃板a 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 .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 前应先将点燃 D .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作业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A .30°B .45°C .60°D .90°课后作业总结复习【作业5】小峰身高1.70m ,眼睛距头顶8cm ,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m .【作业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m .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 ,如图,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_____.【演兵1】(2011.燕山二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30°,则反射角是°.【演兵2】(2011.西城二模)人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镜m 。
平面镜成像原理与特点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面镜打交道,无论是在化妆时使用的梳妆镜,还是在交通工具上的后视镜,平面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与特点。
一、成像原理平面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它的反射面是一个平整的面。
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原理来解释:1.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原理当光线以一定角度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反射角。
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平面镜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关于法线对称。
这意味着光线在平面镜中的反射方向可以预测和控制。
2. 光线与法线垂直入射的特殊情况当光线与法线垂直入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重合。
这时,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本身重合,形成实像。
实像的特点是可以被观察到,并且可以通过摄影机等设备进行捕捉。
3. 光线与法线非垂直入射的一般情况当光线与法线非垂直入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平面镜后呈现出交叉的形态。
这时,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受到一定的放大或缩小,并且呈现出上下左右颠倒的情况。
这种像称为虚像,虚像的特点是不能被观察到,并且不能通过摄影机等设备进行捕捉。
二、特点分析1. 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具体取决于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当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像的位置会相应地向平面镜后方移动。
而当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像的位置会相应地向平面镜前方移动。
2. 像的放大与缩小平面镜成像的另一个特点是像的放大与缩小。
当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大于平面镜的焦距时,像会被放大。
而当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小于平面镜的焦距时,像会被缩小。
3. 像的左右颠倒与上下颠倒平面镜成像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像的左右颠倒与上下颠倒。
当物体在平面镜前方时,像会在平面镜后方,且是左右颠倒的。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子中会出现一个正立蜡烛的像,但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蜡烛像的位置时,光屏上却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可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存在的,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
4.凸面镜特点: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后成为发散光。
5.凹面镜特点: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知识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分析论证(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相等;(2)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实验中注意事项(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3)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错位,难以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重合;(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大小相等③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对称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6、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问题一般分为两类:①已知平面镜、物体和像的三者中的两者的位置关系,求剩余一项的位置。
此种类型的问题,我们能够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②求可见范围,此种类型问题,我们能够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规律总结:作图的方法有两种: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具体用哪种方法,要根据题目的要求。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先要确定像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先要画出法线。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离开平面镜越来越远时()A.像越来越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B.像越来越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小C.像的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D.像的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2.决定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的放置C.物体的大小D.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3.如图4-3-1所示,是从平面镜内看到钟表的钟面指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A.1时15分B.2时15分C.9时15分D.9时45分4.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4-3-2所示,一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相对镜子()A.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5.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该()A.朝北B.朝南C.朝东D.朝西6.池中水的深度是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千米,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A.2米B.4米C.7.6×105米D.3.8×105千米7.平静的湖面所映出的岸上景物,平时常叫作倒影,它是景物所成的()A.正立的虚象B.倒立的虚象C.缩小的实象D.放大的虚象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D.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二、填空题1.一个人立在平面镜前,当它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像跟人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以上可以缩句为:“物像等大、连线垂直、等距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
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
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解释:
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
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
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
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
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
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
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
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人的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小孔成像及平面镜成像的区别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科学方法:
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我们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像的原因是因为像是虚像,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它在哪里,用蜡烛与像重合,也就确定了像的大小及位置,我们这样确定像凭的是视觉效果相同,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或等效代换。
有关成像规律的计算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由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变化了多少,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化多少。
若变化的时间相等,则物体移动的速度和像移动的速度相等,像相对于物体的速度是物体速度的2倍。
例一个人站在镜子前2.5m的地方,则人和像的距离为__m,人向前1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缩短了__m,此人在镜子中的像的大小将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人和像的距离应为2.5×2=5m。
人向前1m,像也向前1m,故两者距离缩短2m。
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等大。
答案5 2 不变
用对称法解决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对称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思想,应用于平面镜解题时,可启发直觉思维,使许多问题不必进行全面周全的论述,借助于对称性即可直接做出判断。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这种对称性广泛地应用在了平面镜作图上。
如图所示,是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几个变式。
不管物体如何复杂,平面镜位置如何变化,还是考查角度如何变化,但有一条始终不变,那就是像和物的“对称性”。
例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关于平面镜对称,成的像是虚像。
分别作A、B相对平面镜的对称点A’、B’,再用虚线连接A’B’。
答案:如图所示
例2:如图所示,物体位于平面镜前方A点,眼睛位于平面镜前方C点。
请作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的光路图。
解析:(1)过A点作MN的垂线AE,延长AE至A',使A'E=AE,A’为物A的像。
(2)连接A'C与MN交于0点,0点为入射点(DC 是反射光线)。
(3)连接AO,并在AO、OC上画出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AO就是入射光线,OC是经平面镜反射通过眼睛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巧解平面镜的时钟问题
(1)逆向读法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和成像性质,镜中“钟面”与实际钟面总是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即实际时钟(如图甲所示)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走动时,镜中“钟面”内表示钟点的数字是按上“12”、下“6”、左“3”和右“9”排列。
如图乙所示的实际时刻为7:30。
(2)还原法
由平面镜成像的性质,镜叶1“钟面”与实际钟面左右对称。
因此,镜中“钟面”的“背面”与实际钟面相对应.即还原出一个实际的钟面。
这样,对印刷在书籍或试卷上的镜中“钟面”,只要从其背面对着光亮处透视“钟面”并直接从中读取钟点数,即为实际钟点数?如图乙所示镜中“钟面”读得实际点数为7:30.
(3)对称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性质——像与物左右对称。
.镜中“钟面”内的“指针”位置与实际钟面内的指针位置对称。
因此,求解这类“镜中时钟”问题,只要由镜中“钟面”作出以上“12”下“6”为对称轴的指针位置图形,再对作出的图形按实际钟面读出钟点数。
图所示虚线为实线所示镜中“指针”的左右对称图形,读得实际钟点数为9:40。
等效替代法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等效替代法就是在保证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替代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主要有:物理模型的等效替代,物理过程的等效替代,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以及物理图形的等效替代等形式例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存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刻度K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
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关系。
(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存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 (选填“实”或“虚”)像。
(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解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研究像的大小、倒正及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等,采用玻璃板的目的是利用了玻璃板能透光,在物A侧能观察到另一侧的情况,这样当A的像与另一侧B重合时,说明B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用刻度尺测出A、B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就可判断两距离大小和像的大小。
当取走B,放上光屏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而只能用眼睛存物一侧观察玻璃板才能看到,所以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当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6)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各成一个像
同一物体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变化问题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即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平面镜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例: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住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问的距离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问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解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我们平常说的所谓远小近大,只是人的视觉造成的错觉。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知道,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因为该同学的大小没有变化,所以像大小小变;而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变小,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在变小,从而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在变小。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