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评价要素与用表
- 格式:xls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评分
?
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和CRB-65病情评分
临床指标分值
意识障碍 1
血尿素氮>7mmol/L(19mg/L) 1
呼吸频率≥30次/分 1
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
1
≤60mmHg
年龄≥65岁 1
总评分分值
CURB-65评分死亡率(%)
建议#
*
低危,院外治疗
1
2 短期住院,或密切观察下院外治疗
3 14
重症肺炎,住院或ICU治疗
4或5
CRB-65评分死亡率(%)
建议#
*
0 死亡危险极低,一般不需要住院
1
死亡危险增加,可考虑住院治疗
2 12
3或4 高危,需要紧急住院治疗
CURB-65=意识障碍,血尿素氮,呼吸频率,血压和年龄
CRB-65=意识障碍,呼吸频率,血压和年龄
*:数据来自于有效的研究结果
#:与英国胸科学会指南一致,临床判断优于指南的建议
CRB-65省略了血尿素氮结果,分值范围为0~4,适用于没有血液化验结果的情况下。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年龄18周岁及以上非免疫缺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
以下临床情况,本指南仅供参考,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粒细胞缺乏、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治疗者罹患肺炎。
第一部分CAP的定义和诊断一、定义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成人CAP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目前,我国缺少CAP年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数据。
三、成人CAP病原学特点CAP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目前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 的重要致病原。
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呼吸道病毒在我国成人CAP病原学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主要病原体耐药方面,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3.2%~75.4%。
对口服青霉素、二代头孢菌素、注射用青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4.5%~36.5%、39.9%~50.7%、1.9%和13.4%。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高耐药率是我国CAP病原学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另一特点,但仍对多环西素/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
四、CAP的临床诊断标准1. 社区发病。
2. 肺炎相关临床表现:(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表2 不同类型病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3.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符合1、3及2中任何1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督察内容及评分标准 (40 分)1.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年龄≥65 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糖尿病;③慢性心、肾功能不全;④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⑥吸人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人的因素;⑦近 1 年内曾因 CAP 住院;⑧精神状态异常;⑨脾切除术后;⑩器官移植术后;⑩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⑩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①呼吸频率≥30 次/min;②脉搏≥120 次/min;③动脉收缩压<90mmHg;④体温≥40℃或<35℃;⑤意识障碍;⑥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4)存在以下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之一:①WBC>20×109/L 或<4×109/L,或中性 粒 细 胞 计 数 <1 × 109 / L ; ② 呼 吸 空 气 时 PaO2<60mmHg 、 PaO2 / FiO2<300 , 或PaCO2>50mmHg;③血肌酐(SCr)>106μmol/L 或血尿素氮(BUN)>7.1mmol/L;④血红蛋白<90g/L 或红细胞压积(HCT)<30%;⑤血浆白蛋白<25g/L;⑥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⑦X 线胸片显示病变累及 1 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不满足 CAP 的临床诊断标准扣 3 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2006 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不符合指南制定的住院治疗标准扣 3 分(诊 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2006 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氧合评估。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1)一、符合住院标准,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非重症)(ICD-10:J15.901)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或(和)闻及湿性罗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以下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1、意识障碍。
2、呼吸频率>30次/分。
3、PaO2<60mmHg,氧合指数(PaO2/FiO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4、血压<90/60mmHg。
5、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
6、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晚发性发病(入院>5天、机械通气>4天)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亦视为重症。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呼吸科肺炎PSI评分表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评分表二、氧和评估时间入院24小时内(吸氧前)接受动脉血气分析;入院后1小时内行指脉血氧仪检查。
三、实施病原学检查时间入院24小时内,在首次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经验性用药选择)入院4小时之内,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并要求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
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督察内容及评分标准(40分)1.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1)年龄≥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糖尿病;③慢性心、肾功能不全;④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⑥吸人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人的因素;⑦近1年内曾因CAP住院;⑧精神状态异常;⑨脾切除术后;⑩器官移植术后;⑩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⑩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脉搏≥120次/min;③动脉收缩压<90mmHg;④体温≥40℃或<35℃;⑤意识障碍;⑥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4)存在以下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之一:①WBC>20×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②呼吸空气时PaO2<60mmHg、PaO2/FiO2<300,或PaCO2>50mmHg;③血肌酐(SCr)>106μmol/L或血尿素氮(BUN)>7.1mmol/L;④血红蛋白<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⑤血浆白蛋白<25g/L;⑥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减少;⑦X线胸片显示病变累及1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不满足CAP的临床诊断标准扣3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不符合指南制定的住院治疗标准扣3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氧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