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仪器的使用与电网络参数的测量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8
电子工程系学科设置ﻩ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ﻩ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ﻩ年本科开课目录ﻩ年研究生课程目录ﻩ各研究所教研室介绍信息光电子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课题组介绍()通信与微波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课题组介绍()通信技术方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ﻩ高速信号处理与网络传输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网络与人机语音通信研究所ﻩ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ﻩ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三、研究方向()ﻩ图象图形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三、联系方式ﻩ电路与系统教研室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ﻩ二、年在研的科研项目ﻩ三、研究方向()电子工程系学科设置专业设置本科生专业:ﻩ电子信息科学类研究生专业:一级学科ﻩﻩﻩ二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ﻩﻩﻩ物理电子学ﻩﻩﻩﻩ电路与系统ﻩﻩﻩﻩﻩﻩ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ﻩﻩﻩﻩﻩﻩ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ﻩﻩ通信与信息系统ﻩﻩﻩﻩﻩﻩ信号与信息处理ﻩﻩﻩﻩ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硕)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课题:、信息传输与接入、数字信号处理与终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的仿真与集成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内:微波与天线、信息光电子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跨系、所:微电子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工程力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方向:可视化的知识发现与知识表示研究课题:、通过可视化有效地组织和提取有用信息、通过可视化有效地表示有用信息重要生长点:汉字和语音地信息提取及由此进行人机直接对话多维空间的信息获取与显示信息融合、搜寻与决策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ﻩ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图形图象技术分室)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方向: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无线通信及其它射频系统技术、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应用技术研究课题:、射频及微波电路技术、无线通信及其它射频系统技术、电磁场理论及电磁波应用技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光电子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跨系、所:微电子学研究所、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航天中心、海洋中心物理电子学学科方向:物理电子学与光子学研究课题: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光电子与光子器件、光纤系统与网络应用技术、新型显示器件和新型电光材料与器件、相关应用技术与系统基础研究方面:、信息光电子学与光子学的新机制、信息光电子学新材料(电、光特性的理论与实验)、微光机电系统、非线性光纤光学(对系统的影响与应用)、纳米材料与薄膜基础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电信网络与通信系统集成跨系、所:纳米研究中心、微电子所:微光电系统信息纳米材料中心: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分析光盘中心: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兰绿光器件电路与系统研究方向:、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相关学术领域:通信与系统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工程系教学工作年本科开课目录年研究生课程目录各研究所教研室介绍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一、情况介绍和研究方向信息光电子研究所于年月由原物理电子技术教研组和光电子技术教研组合并成立,现有教职工名,其中教授名(中科院院士一名,博士生导师人),副教授名,讲师与工程师人,教辅人员人。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与测量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与测量 1. 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2. 实验设备与元器件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式万用表、交流毫伏表 3. 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表一起,可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
交流毫伏表屏蔽线函数信号被测电路双踪示波屏蔽屏蔽发生器器线线 Ui Uo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1)示波器示波器的应用很广泛,它可以用来测试各种周期性变化的电信号波形,可测量电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
示波器的种类很多,在本书实验主要使用双踪示波器,其原理和使用详细参见相关资料,现着重指出以下几点:1)寻找扫描光迹点在开机半分钟后,如仍找不到光点,可调节亮度旋钮,并按下“寻迹”板键,从中判断光点位置,然后适当调节垂直(??)和水平()移位旋钮,将光点移至荧光屏的中心位置。
2)为显示稳定的波形,需注意示波器面板上的下列几个控制开关(或旋钮)的位置。
a、“扫描速率”开关(T/div)——它的位置应根据被观察信号的周期来确定。
b、“触发源选择”开关(SOURCE)——通常选为内触发CH1或CH2。
C、“触发方式”(TRIG MODE)开关——通常可先置于“自动”位置,以便找到扫描线波形,如波形稳定情况较差,再置于“高频”或“常态”位置,但必须同时调节电平旋钮,使波形稳定。
2020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957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含信号与系统和电磁场理论)考试大纲——盛世清北本文由盛世清北查阅整理,专注清华大学考研信息,为备考清华大学考研学子服务。
以下为2020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957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含信号与系统和电磁场理论)考研考试大纲:电磁场理论部分:一、矢量分析与场论1. 矢量概念&运算矢量、位矢、点乘、差乘、导数、梯度、通量、散度、旋度、代数运算公式2. 矢量微分算子及恒等式微分算子、二重微分算子、包含微分算子的恒等式3. 矢量积分定理高斯散度定理、斯托克斯定理4. 正交曲线坐标系直角坐标、柱坐标、球坐标,及梯度、散度、旋度5.场的唯一性定理二、电磁场的基本规律1. 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电荷激发的电场、高斯定理(微/积分形式)、静电场旋度2. 电流和磁场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散度和旋度(以及积分形式)3. 时变电磁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感应定律、位移电流(麦克斯韦-安培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4. 介质的电磁性质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电极化强度矢量、束缚电荷密度、束缚电荷面密度、介质中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5. 磁偶极矩、磁化强度矢量、磁化电流(密度)、极化电流密度、磁场强度、磁导率、介质中的麦克斯韦-安培定律、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6. 电磁场的边值关系电场、磁场法向和切向边值关系三、静电场1. 电势电势的定义、点电荷激发的电势、连续电荷激发的电势、均匀电场的电势、电荷、电场、电势的“三角关系”2. 电势的微分方程、电势的边值关系3. 标量位多极展开适用的情形、展开式各项的意义和形式4. 静电场的能量与力5. 唯一性定理6. 分离变量法直角坐标系、球坐标系分离变量法7. 镜像法导体存在情况下镜像法、无限大介质平面的镜像法8. 格林函数法求解相应情况下的格林函数、利用格林公式求解复杂边界情况下的电势分布9. 有限差分方法四、静磁场1. 磁矢势及微分方程磁矢势的定义、磁矢势微分方程、磁矢势边值关系、电流-磁场-矢势的三角关系2. 磁标势及微分方程磁标势的定义、应用条件、磁标势泊松方程、磁标势边值关系、磁荷的定义和意义3. 静磁场的唯一性定理4. 磁多极矩和磁场的能量磁标势的多极展开、磁偶极矩、磁场的储能五、电磁波的传播1. 时谐电磁波和Maxwell方程组时谐电磁波的复数形式、时谐场的Maxwell方程组、时谐场波动方程2. 坡印廷定理坡印廷定理(时域)、坡印廷矢量(瞬时形式和复数形式)、物理含义3. 平面波平面波表达式、平面波的特征、波长、波矢、相速度、群速度、偏振(极化)、波阻抗、能量、能流4.电磁波在介质界面的反射和折射反射/折射定理、振幅关系和相位关系、N波和P波、TE波和TM波、布儒斯特角、半波损失、全反射、快波和慢波、消逝场(全反射时的透射波)5. 有导体存在时的电磁波传播良导体、理想导体、导体内部电磁波、衰减常数、非均匀平面波、穿透深度、趋肤效应、导体表面电磁波反射求解6. 金属波导和谐振腔波导/谐振腔、本征模式及其求解、TE/TM/TEM模式、截止频率/波长7. 介质和导体的色散色散的概念、介电常数实部/虚部的意义六、电磁波的辐射1. 电磁场的矢势、标势和推迟势电磁场矢势和标势、库伦规范、洛伦兹规范、达朗贝尔方程、推迟势2. 电磁辐射电偶极辐射、短天线、半波天线、天线阵、辐射电阻信号与系统部分一、基本概念信号的定义和分类,典型信号的表示方法,系统的定义和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和判别方法,因果性的定义和判别方法。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1、本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层次工程师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8)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2、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3、本科专业培养方案3.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大类领域(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五个本科专业)共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个性鲜明、能力突出,具备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卓越创新人才。
3.2 基本要求通过低年级信息大类培养和高年级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实验报告姓名:卢小祝班级:无11学号:2011011204名称:电子仪器的使用与电网络参数的测量教室:903日期:2012-03-212012-03-28一.实验预习1.正弦信号波形的参数2.矩形脉冲的波形参数要研究一个信号,首先就应知道它有哪些参数?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什么?或者说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才能描述它?这是一个实在的问题。
幅度Vm周期T有效值 Vrms=Vm/频率f=1/T脉冲幅度Vm 平均脉宽Tw 重复周期T 上升时间Tr 下降时间Tf 占空比D=Tw/T 顶部倾斜ΔVm3.熟悉了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并掌握了电压增益及其幅频特性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在实验中对操作比较熟悉。
二.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存储示波器(DSOX2012A)、函数信号发生器(EE1642C1)、直流稳压电源(DH1718E_4)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指标;2.熟悉示波器的正确调整方法,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电量的方法;3.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确调整方法,了解各个旋钮或按钮的物理功能;4.(最关键)结合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学习二端口网络的参数测量;三.实验方案及电路图1.RC网络(实验电路图)2.实验内容(方案设计)实验一:基本练习(1)对示波器的基本使用,认识示波器:观察示波器的校准信号,通过对波形的调节等操作熟悉示波器水平控制、垂直控制等基本方法;(2)用示波器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交流电压的幅度、周期和频率:✧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调节与控制,认识各个按钮的物理功能;✧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测量,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操作。
学习如何设置被测量参数,如何对光标进行控制,及如何使用示波器的FFT功能来查看谱线等操作方法(3)将正弦信号加至实验电路(RC网络),观察Vi和Vo在不同频率下两者之间的相位差变化:对输入电压要求为1Vp (即2Vp-p),调整信号频率(取100Hz、10KHz和20KHz三种情况),分别记录并比较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两者之间的幅度和相位差。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电子测量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二:电子测量仪器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三:电子测量实训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四:现代电子测量技术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八、说明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2、模块学时分配3、考核方法及手段4、注意事项5、其他说明一、课程名称: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
二、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系各专业、通信工程系各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电分析基础、路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等。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电子仪器与测量》课程是我院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测量用信号源、波形测量与示波器、频率与时间的测量、电压测量、频域测量、频谱分析和非线性失真的测量等。
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子仪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职业道德观得到加强。
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能力。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电子测量及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用信号源、电子示波器、电能量测量仪器、时间与频率测量仪器、频域测量仪器、常用元器件测量仪器、数据域测量仪器、现代电子测试技术与自动测试系统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答案篇一:实验报告_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对本实验室的示波器、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有基本了解,为今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2.学会对有源单口网络等效内阻的测量。
3.利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振幅和周期(频率)。
二、常用电子仪器的介绍1.直流稳压电源(DcReguLATeDpoweRsuppLY)本实验室采用DF1733和DF1731sb2A两种稳压电源。
DF1733是采用三只电源变压器,三路完全独立输出的三路直流稳压电源,三路完全相同,其中一路的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DF1733其中一路稳压原理框图由图1-1可见,直流稳压电源由整流滤波电路、辅助电源基准电压、电压(电流)采样电路、比较放大器、调整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
输入220V的交流电压经过降压变压器分别供给主回路整流器和辅助电源整流器。
主回路变压器的付边有二组抽头,使输出直流电压为0~15V和15~30V两档。
主回路整流滤波电路是由四只二极管构成桥式整流电路,每只二极管的最大电流为3A和一只大电容(2200μF)组成。
辅助电源产生三组电压,一组电压为(+12V)供比较放大器和集成电路的直流电源用。
另两组电压经过温度补偿的基准稳压二极管稳压后,分别提供电压比较放大器的基准电压和过载放大器的基准电压。
电压采样电路将输出电压采样送到电压比较放大器的反相端,基准电压送到电压比较放大器的同相端,经过电压比较放大器(实际上为差动放大器),比较放大去控制调整电路,使输出电压为0~15V和15~30V。
电流采样过载放大器的原理与电压比较放大器相似,区别只在于一旦发生过载,使调整管截止(约为1.5A),输出电流大小变小,保护稳压电源不至因电流过大而烧毁。
这时面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并发光。
调整电路由大功率晶体管和中功率推动管组成。
清华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数电《常见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清华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数电《常见电子仪器的使用》实验报告电子仪器仪表检测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报告射极跟随器实验报告篇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的实验报告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接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1( 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进行调节。
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操作要领:1)按下电源开关。
2)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波形输出开关按下。
3)根据所需频率,选择频率范围(选定一个频率分挡开关按下)、分别调节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在频率显示屏上显示所需频率即可。
4)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 交流毫伏表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操作要领:1) 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测量前(即在输入端开路情况下)应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2) 读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1”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10标度尺上的示数。
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3”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3标度尺上的示数。
3)仪表使用完后,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位置后,才能拆线或关机。
3(双踪示波器示波器是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及参数的设备。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一、发展简述电子工程系发源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的电讯组。
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
1969年,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1978年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
1989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信息科学和电子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从建系以来,该系就不断突破传统领域,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需要。
在电机系电讯组期间,任教的有任之恭、朱兰成、顾毓秀、章名涛、孟昭英、马大猷、叶楷、闵乃大、胡筠、范绪筠、常迥、张钟俊以及N.Wiener,K.L. Wildes等教授。
开设了电讯原理、电报电话学、电讯网络、无线电原理、真空管等课程。
1952年建系时,设立了无线电技术专业。
次年,增设了电真空技术专业。
1955年又增设了半导体物理、电子物理、无线电物理等专业。
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都先后来系兼职授课。
六、七十年代,专业陆续有所调整增设,如激光专业等。
1978年恢复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后,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调整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一直沿袭至今。
建系以来,已培养本科生(学士学位)7000余人。
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79人。
在中国全面恢复研究生培养并制定学位制度以来,该系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并被首批批准设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1993年后,划归微电子学所隶属)两个专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详细说明--------------------------------------------------------------------------------一、发展简述电子工程系发源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的电讯组。
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
1969年,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1978年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
1989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信息科学和电子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从建系以来,该系就不断突破传统领域,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需要。
在电机系电讯组期间,任教的有任之恭、朱兰成、顾毓秀、章名涛、孟昭英、马大猷、叶楷、闵乃大、胡筠、范绪筠、常迥、张钟俊以及N.Wiener,K.L. Wildes等教授。
开设了电讯原理、电报电话学、电讯网络、无线电原理、真空管等课程。
1952年建系时,设立了无线电技术专业。
次年,增设了电真空技术专业。
1955年又增设了半导体物理、电子物理、无线电物理等专业。
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都先后来系兼职授课。
六、七十年代,专业陆续有所调整增设,如激光专业等。
1978年恢复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后,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调整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一直沿袭至今。
建系以来,已培养本科生(学士学位)7000余人。
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招收研究生,截止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79人。
在中国全面恢复研究生培养并制定学位制度以来,该系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并被首批批准设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1993年后,划归微电子学所隶属)两个专业,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并掌握几种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提高我们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电子电路实验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用于观察电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等参数。
2、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电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3、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
三、实验原理1、示波器工作原理示波器是一种用于显示电信号波形的仪器。
它通过将输入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然后在显示屏上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
示波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垂直放大器、水平扫描电路、触发电路和显示屏等。
垂直放大器用于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水平扫描电路用于控制扫描速度,触发电路用于确保波形的稳定显示。
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各种周期性波形的电子仪器。
它通常基于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或模拟电路实现。
通过设置频率、幅度、占空比等参数,可以输出不同类型和特性的电信号。
3、数字万用表工作原理数字万用表采用数字测量技术,将输入的电学量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显示。
它可以测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流、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多种电学参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示波器的使用(1)连接示波器和信号源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并将示波器的接地夹连接到信号源的接地端。
(2)设置示波器的参数打开示波器电源,按下“Auto Setup”按钮,让示波器自动设置合适的垂直和水平刻度。
然后,根据需要手动调整垂直灵敏度、水平扫描速度、触发方式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稳定的波形显示。
(3)观察不同类型的信号波形通过函数信号发生器分别产生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并在示波器上观察其波形。
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周期,并记录下来。
(1)设置输出信号的类型通过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面板按钮,选择需要输出的信号类型,如正弦波、方波或三角波。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实验报告
姓名:卢小祝
班级:无11
学号:2011011204
名称:电子仪器的使用与电网络参数的测量
教室:903
日期:2012-03-21
2012-03-28
一.实验预习
1.正弦信号波形的参数
2.矩形脉冲的波形参数
要研究一个信号,首先就应知道它有哪些参数?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什么?或者说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才能描述它?这是一个实在的问题。
幅度Vm
周期T
有效值 Vrms=
Vm/
频率f=1/T
脉冲幅度Vm 平均脉宽Tw 重复周期T 上升时间Tr 下降时间Tf 占空比D=Tw/T 顶部倾斜ΔVm
3.熟悉了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并掌握了电压增益及其幅频特性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在实验中对操作比较熟悉。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存储示波器(DSOX2012A)、函数信号发生器(EE1642C1)、直流稳
压电源(DH1718E_4)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指标;
2.熟悉示波器的正确调整方法,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电量的方法;
3.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确调整方法,了解各个旋钮或按钮的物理功能;
4.(最关键)结合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学习二端口网络的参数测量;
三.实验方案及电路图
1.RC网络(实验电路图)
2.实验内容(方案设计)
实验一:基本练习
(1)对示波器的基本使用,认识示波器:
观察示波器的校准信号,通过对波形的调节等操作熟悉示波器水平控制、垂直控制等基本方法;
(2)用示波器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交流电压的幅度、周期和频率:
✧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调节与控制,认识各个按钮的物理功能;
✧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测量,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操作。
学习如何设置被测
量参数,如何对光标进行控制,及如何使用示波器的FFT功能来查看谱
线等操作方法
(3)将正弦信号加至实验电路(RC网络),观察Vi和Vo在不同频率下两者之间的相位差变化:
对输入电压要求为1Vp (即2Vp-p),调整信号频率(取100Hz、10KHz和20KHz三种情况),分别记录并比较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两者之间的幅度和相位差。
通过这些操作,锻炼了我们使用仪器的能力,增强了我们动手做试验的能力;
(4)对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使用波形选择按钮、频率调节按钮和幅度调节等按钮,使之产生一个低
电平为1V,幅度为5V,频率为100Hz,占空比为80%的矩形波;
✧保持其他不变,只改变波形,观察处于“正弦波“、”三角波“时,输
出波形的变化;
(5)测量脉冲波形的上升沿及下降沿:
✧输入控制: 幅度1Vp、低电平0V、频率5KHz、方波
✧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Vi与Vo的波形,Vo的上升时间Tr和下降时间Tf,
这个过程我觉得应注意光标位置,理解示波器的测量;
⏹实验二(重点):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量
(1)电路为上图RC网络,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1Vp;
(2)测量: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电压增益Av、电压增益的幅频特性并确
定Fl和Fh;
(3)该方案设计考察到了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压增益及其幅频特性的测量方
法,可以锻炼我们对面包板的使用能力及如何有效搭接电路能力,同时又进一步将示波器用于实用,体现了示波器的功能,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示波器在电子实验中的最基本但又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四.实验记录及数据分析
1.实验记录:
实验一部分
⏹示波器校准波形
⏹用示波器测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的相关参数
其经FFT产生的谱线图
⏹不同频率下波形比较
10KHz
此时紫色的
为其谱线图⏹控制输出特定方波,之后变三角波和正弦波
⏹测量脉冲波形上升沿及下降沿
实验二部分
⏹输入内阻
⏹输出电阻
✧开路输出电压
✧接入R后
⏹电压增益(f=1KHz)
⏹求电路电压增益的幅频特性
✧找Fl(下限)
找Fh(上限)
1.33
得到的幅频特性大致曲线
2.原始数据记录
1.37
Am=0,955
Fl=25.37Hz
Fh=8.9142KHz
3.数据分析及整理,得到我们所求
在上图中也有表示,我每组多测量几组值,然后平均法处理,减小误差得到结果如下: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 在第一次观察校准波形时,我发觉就一上一下两根线,当我设定测量值时,它显示为无边沿。
由于是第一次使用,真搞不懂为何这样;后来发现,原来我的触发类型为“边沿”,由于没显示完一个完整波,所以找不到标准,于是出现那样的结果;
2. 关于二端口网络测量部分,我发觉当我调整输入频率时,并没想到让幅度改变,但示波器上的数据让我惊讶:但我频率增大,幅度“自觉”地减小了,为什么呢?
我试着去思考为什么?但最终还是不太明白,我猜想这是由于电路结构影响的。
在之后的操作中就不得不同时关注两个数据的变化,确保输入电压不被改变,这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
3. 就是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调解中,为何就不能调到某些数呢?比如在测量电压增益的幅频特性时,我需要的是1.35V的数据,但就是调不出,于是我只好用1.33和1.37来模拟近似,然后去均值。
不过我觉得这是仪器的问题,而且在实际中可能这是无法避免的。
于是我们赢该更多的去思考如何去减小误差,而不是抱怨。
六.关于思考题
1.若已知被测电压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分别为1Vpp和10KHz,示波器的Y衰减器和时基旋钮应置于什么位置观察更有利?
Ans:不太懂,需要老师的讲解。
2.示波器的Y轴输入什么时候用交流耦合,什么时候用直流耦合?用示波器测量带有直流分量的信号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Ans:当我们想要快速测量信号的DC分量,直接用直流耦合即可。
一般查看低频率(最好低至0Hz附近)和无较大DC偏移的波形时,用直流耦合,而查看具有较大直流偏移的信号波形用交流耦合。
这儿,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若在交流耦合条件下去观察波形,直流分量基本上已被滤去。
3.用示波器的游标测量信号和幅度周期时,示波器应处于何种状态?
Ans:示波器应该处于“STOP”状态,这样方便我们进行观察和计算。
但我觉得没必要那样做,示波器自动测量挺好的,只需要用“STOP”或“SINGLE”按钮就能很好的测量,没必要自己去用光标测,那样反而会增大误差。
4.用100MHz的示波器测量一个理想脉冲信号,测得波形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大致是多少?
Ans:上升或下降时间都大致为3.5ns。
按理说,理想的脉冲应该是(Tf.Tr≈0),但此时电路的频率已经达到了上限,Tr(f) ≈0.35/Fh。
5.用上述示波器测量一个脉冲信号,如果屏幕上显示波形的上升时间为12ns,被测波形的上升沿大致是多少?
Ans:此信号显然为非理想脉冲信号,上升时间为12ns,它的上升沿应该是一条光滑曲线吧。
6.“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波形选择按钮调至‘正弦波’时,输出必定是正弦波“,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如何输出一个纯正正弦波信号?
Ans:不对。
输出波形还受直流电平和占空比的影响。
实验中,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若占空比没调到0,得到的波形会是旋转过的,而非纯正弦波。
若是想得到纯正的,需要在前者基础上,把直流电平和占空比都关掉。
7.在测量电路的输入电阻时,信号源和电路之间串联的电阻的大小应如何选择?为什么?
Ans:这是很有讲究的,而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对实验误差的影响。
测量输入电路时,我们应先大概估计它的值,然后去一个大小和它相近的电阻和它串联。
七.实验收获及心得
首先,给我感觉最大的我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第一次实验中,我对很多操作都表现的很生疏,尤其是示波器的使用。
当时很多同学都完成了实
验内容,但我还剩很多没做。
总体来说,难度不是太大,缺乏的是锻炼,而这次的实验进一步溺补了这个缺陷。
其次,我体会到了实验的真正含义,它在于“行”“观”“思”,而非一贯只为按书中思路完成任务。
其实如果细心地做实验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不足,包括自己或是仪器设计等。
相对于纯粹的操作,这些思考对我们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些。
再者,给我的感觉就是,做实验就像做人,行风就是人风。
实验过程中,我看到一个同学的过程,反复做了好几次还是不行,这是为何呢?原因出在自己身上,为何他不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呢?急求结果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最后,实验是一个渐进的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尝试,才会有所发现。
致老师和助教:
本次实验中的问题有些无法理解,希望能给些意见指导,帮助解疑。
还有就是,我觉得实验报告和实验本身应追求真实,所以图片有点多,望老师和助教理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