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方言口语中上声的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189.51 KB
- 文档页数:5
年月第期总第期社会科学家Ⅲ 【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变化许苊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摘要文章通过调查发现中古全浊上声字在大部分方言中多数已变为去声在少部分方言中多数仍保留上声在个别方言中多数归入阴平、阳平在极个别方言中归入去声与其它调类的数量基本相当。
根据全浊上声字的变化比例或变化方式可将归入同一调类的方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浊上变去”是一条强大的语音演变规律谰型调值相似是全浊上声归入其他调类的重要原因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并不均衡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尚不稳定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受地域影响明显。
关键词全浊上声宇现代方言发展特点考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浊上变去即全浊上声字变成去声字是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一条重要规律。
此变化早在唐代就已在北方方言中开始发生。
【岍—田然而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并不稳定并非整齐划一地全部变为去声。
为全面考察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发展变化的情况我们选择了个方言点进行考察结果发现中古全浊上声字在大部分方言中多数①已变为去声在少部分方言中多数仍保留上声在个别方言中多数归人阴平、阳平在极个别方言中归入去声与其它调类的数量基本相当。
本文拟对其不同的变化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本文以丁声树、李荣先生《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对所收字中古音韵地位的描写为依据全浊声母有十一个蓝、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
用以统计的方言材料来源有二①八十年代以来发表于学术刊物的论文及专著包括同音字表、调查报告、方言志等②《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主编。
一、多数全浊上声字归去声一在考察的个方言点中有个点多数②全浊上声字归入去声约占方言点总数的。
其中涉及各个方言区除徽语外其它各方言区均有一半以上的方言点发生此类变化④ 由此可见浊上变去是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发展的主流方向。
唐山方言中的几个特殊声韵现象【摘要】唐山方言以其特有的声调,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唐山方言活的灵魂和韵味是其声韵特点和因声韵的变异待来的特殊词汇点。
本文就唐山方言的几个典型的声韵现象做了简单列举,以飨读者。
【关键词】唐山方言声韵现象儿化韵零声母韵头一、唐山方言的归属唐山方言,以其特有的声调为全国熟知,其中几个特殊的声韵,也是唐山方言重要组成部分,非唐山人要想模仿唐山方言,在这几点上是很难注意到的。
学说唐山方言,只模仿声调而缺少了这几个声韵点,也只能算是学得皮毛和蜻蜓点水。
唐山方言属冀鲁官话的保定·唐山片方言,其中包括唐山·遵化小片和滦县·昌黎小片两个方言小片,唐山市属的5个区10个县市和承德秦皇岛部分县市。
二、几个特殊声韵的列举1.零声母字不规则加声母现象。
加韵母的基本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以唐山市区为界分别加声母n,鼻韵母n,鼻韵母n的儿化。
例如“袄”,玉田、遵化、丰润方言会直接说成nao,加出来的声母的发音是声母的原读音。
唐山市区则把加出的声母发成前鼻韵母。
东南各县区则在前鼻韵母做声母的前提下,儿化了韵母,读音:[naur]。
零声母音节的辨异,可以在唐山范围内准确确定说话人的常驻地域,由语音面貌判断说话人的惯常活动区域和交际范围。
2.e-o-uo的变异。
在唐山方言里,韵母o、uo常被读作e。
如“佛”“挪”。
有的地区又把韵母e异读做uo,如“天太热”被读作“天太弱”。
3.韵头改变现象。
韵头是韵母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方言中存在着几个典型的韵头变异现象。
(1)韵头丢失的现象。
最典型的音节是“会”。
在唐山西北部几个县,尤其以玉田遵化与天津蓟县交界的地区较为突出。
[hui]被读作[hei],省略[uei]的隐含韵头。
仅在唐山地区内,不同县区的人就会以这一个字作为取笑次方言区人说话的小素材。
(2)特殊字的变异。
“女,绿”关于ü的变异。
在这两个音节里,韵母ü,被读作ui,在唐山整个方言区比较普遍。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作者:李琰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2期摘要: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现代普通话中,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高平调、高升调、降升调、全降調,声调调值变化主要是由声母的变化造成。
从中古音到现代汉语,声调变化可以总结为: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关键词:声调演变史;调值;音韵普通话中,大约有400多个基本音节,因此,声调在区别意义方面有重大作用,声调与声母、韵母的地位同样重要,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这也是与世界其他语言具有区别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声调是指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节高低升降变化,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调值的语音特点有二:第一,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比如,男女生理结构不同,声带有别,男生声音更加低沉粗重,女生声音更加高亢尖细,因此,虽然读同一个词语音高格式相同,但是,具体数值却不同。
第二,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
考察上古声调主要是《诗经》用韵,从押韵的角度看,《诗经》主要是同调相押,表现出声调之别。
从《诗经》用韵看,声调大体为平上入三声,而去声犹在萌芽,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调类。
王力先生提出上古音调可分为舒促两类,舒声有平声、上声,促声有长入、短入。
中古时期,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而《切韵》、《广韵》等都是按照四声分韵。
在我国南朝齐梁之际,受佛教转读佛经声调影响,开始用宫商角徽羽五音读音,随后,出现平上去人四声,并且广泛应用于诗歌创作和韵书编制等各个领域。
因为平声长且平,而其它三声或转折或急促,所以又被分为平仄两大类;在古代诗词创作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可使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人有音乐旋律的美感。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明确指出,近代音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与现代北京话四声大体相同。
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变化
许芃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家》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文章通过调查发现,中古全浊上声字在大部分方言中多数已变为去声,在少部分方言中多数仍保留上声,在个别方言中多数归入阴平、阳平,在极个别方言中归入去声与其它调类的数量基本相当.根据全浊上声字的变化比例或变化方式,可将归入同一调类的方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1)"浊上变去"是一条强大的语音演变规律;(2)调型调值相似是全浊上声归入其他调类的重要原因;(3)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并不均衡;(4)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尚不稳定;(5)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受地域影响明显.
【总页数】4页(P152-155)
【作者】许芃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7
【相关文献】
1."辫"的性质及中古全浊上声在江西中西部地区的表现--兼与张双庆、万波先生商榷 [J], 龙安隆
2.赣语昌都片方言中古上声字今读类型及演变特点 [J], 卢继芳;李军;徐采霞;刘小川
3.中古全浊声母字在萍乡方言中的读音分析 [J], 谭娇;都兴宙
4.“辫”的性质及中古全浊上声在江西中西部地区的表现——兼与张双庆、万波先生商榷 [J], 龙安隆
5.几组全浊上声字未变去声探因 [J], 田范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言的调查报告遵化二中吴雪莲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语言往往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就悄然出现.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影响,中国各地的语言也有所不同,加之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我们的语言也随之变化和发展.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关于遵化方言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进一步的认识。
方言随着时间变化着,在此,我总结了关于方言的几个方面。
一、调查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遵化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比较分析研究遵化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对于遵化人说好普通话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调查的背景遵化是北方地区,北方方言相互融合,影响和丰富了方言的内涵。
遵化方言发展到今天是与北京方言,特别是东北方言的影响分不开的。
据史书记载,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唐山为北平郡、辽西郡所辖,原居住在燕山北麓的鲜卑人开始南迁。
到了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不勒建立后越,南迁的鲜卑人更加多了起来,长城以南地区,曾有鲜卑人独立的村落。
这时民族文化出现了一次大融合,地方语言也相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变化。
元末明初,冀东战乱,来自山东地区的唐山人因生活所迫,举家东迁,流落东北,与唐山建立了往来的通道,长期的联系,东北的风土人情、方言习惯流传到唐山,也融入遵化的语言之中。
明太祖元年,内蒙、山西、浙江一带大量向冀东移民,屯田开荒,移民屯田住地叫屯。
另外,清朝以后,大批满族人进关,随着历史发展,满族语言逐渐被北方方言所融化.唐山、遵化属于八旗子弟的封地,尤其是清东陵的建造,遵化、玉田满族后裔在当地繁衍起来,统治阶级代表的满族风土文化很快占据了这块土地。
与津、京接壤,交流京城语言,对唐山语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影响最大的是遵化方言。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遵化方言。
三、调查对象遵化的父老乡亲、街坊邻居四、调查的时间2013年四月、五月五、调查内容在遵化,有相当数量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现将遵化方言中,与普通话有差异的常见土语选录如下,并与普通话词语进行对照比较。
单位:遵化市苏家洼镇题目:浅谈遵化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作者:苏家洼镇李建军浅谈遵化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苏家洼镇李建军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而方言,作为地方性语言,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有些方言土语却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只有了解本地方言特色,去糟粕,取精华,才能使方言服务于普通话,充实普通话的词汇,使二者相得益彰,异彩纷呈。
下面主要谈谈遵化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遵化语音带在唐山方言中最接近普通话。
在遵化,有相当数量的方言土语,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总体来看,语音差异比较明显;语汇、语法差异相对较小。
一、语音方面1、阳平说不准。
在语音方面,遵化方言与普通话最明显差异是人们读阳平读不到位,包括学生在内。
普通话中阳平的调值是35,而人们说的时候,上扬高度不够,甚至有些人将阳平调读成了阴平调,阳平字的调值变成了55,这就使人觉得说话时语调直平,语音浓重,听着不舒服。
这就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
2、遵化方言中还有许多土音,比如:有人把“蝴蝶(húdié)”说成“pút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把“鸟”说成“qiǎor”,把“花生(huāshēng)”说成“làoshēng”,把“塑料(sùliào)”说成“suòliào”把“上学(shàngxué)”说成“sh àngxiáo”这些土音,远远背离了北京语音。
3、人们习惯性地把零声母读音前加上声母“n”。
如:人们把“安全(ānquán)”说成“nānquán”,把“棉袄(miánǎo)”说成“mi ánnǎo”,把“饿(è)”说成“nè”,把“爱(ài)”说成“nài”这一说法在学生当中也非常普遍,看来有些根深蒂固。
七十年前湖南方言入声的状况贡贵训【摘要】文章以1935年调查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为蓝本,分析了七十年前湖南方言中入声的情况,入声字在当时有喉塞尾短促调、独立舒声调和分派入其他声调三种形态,其中全浊声母入声字最先变化,变化后的归向与相邻强势方言模式一致.【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2页(P188-189)【关键词】湖南方言;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入声【作者】贡贵训【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永州,42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湖南方言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分布在湖南省境内的方言。
湖南境内的方言比较复杂,现在已经调查清楚的有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话、湘南土话以及乡话。
我们根据1935年秋季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调查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提供的材料,分析湖南省境内的七十五个县市方言的古入声字的分派情况,以期发现七十年前湖南方言入声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根据陈晖、鲍厚星(2007)对湖南境内方言的分区结果,我们把七十五种方言放到不同的类别中考查。
湘语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此外还涉及广西、四川、陕西、安徽等省。
湖南境内的湘语可分为5个片。
长益片共8个点,其中5点有入声,入声有4点为中升调,调值24;1点入声为高短调,调值55。
另外3点无入声,入声派入阴去。
无入声点大部分分布在益沅小片。
娄邵片共9点,有入声的6点,其中4点为中升调,调值24;1点为中平,调值33;1点低升,调值13。
无入声3点,其中安化的入声大部分阴去,少部分全浊阳去;绥宁县清入归阴平、次浊归阳平、全浊入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会同县入归上声,少部分全浊入归阴去。
值得注意的是,有入声的6点中有2点部分入声已派入其他声调:湘乡的清入保持,次浊归去,全浊部分归去;武冈的次浊入大部归去,全浊部分归去。
说明有入声的部分已经出现松动。
从分布上看,没有入声的主要集中在绥会小片。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音变——变调音缀和音缀持续发音时,此中有些音缀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就叫变调。
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缀的声调影响而引起的。
在平凡话中,最多见的变调有下面所开列几种:一、上声变调上声变调属于语音学上的异化征象,由于上声的音值为214,变调比力庞大,单念或者在词和词组末尾时念上声,声调不变。
下列环境下则读成阳平或者半上声:1. 上声——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换上像阳平,如:厂长、场所、美好、领导、永恒、引导。
2. 在阴平、阳平、去声字前的上声字只念半上211。
如:上声——阴平首都、北京、统一、古今、仿生、每周、闪光上声——阳平古国、海洋、语言、主席、表彰、法庭、品格上声——去声解放、土地、巩固、诊断、主动、有效、手套3. 在轻声前的上声字变调环境有两种:(1) 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变阳平。
如:想起、讲讲、手里、打起、逛逛、把儿、可以。
(2)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也包括一部分上声)变半上。
如:尾巴、起来、宝贝、伴计、口袋、斧头、诚恳、火候、本领、潇洒、祖母、姐姐、椅子、每个、听觉、草率、冷僻。
2、三个上声字相连有下面所开列几种变调方法3个上声相连,除末尾一个音缀保持原调外,前两个按词和词组的不同结构,均孕育发生不同的音变。
1.(双单格)当词和词组由前两字构成的词根,加另外一个词根时,第一和第二个上声音缀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
如:蒙古语、选举法、勇敢者、导火索、水粉笔、洗脸水、举手礼、果品厂、讲演稿。
2.(单双格)当词和词组由一个词根加后两字构成的词根,第一个音缀为需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为半上211,第二个音缀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
如:党小组、纸老虎、很抱负、厂党委、省体委、好导演、水产物、女选手、冷措置惩罚、小雨儿雪。
3.要是三个上声字呈平列结构时,把第一第二两音缀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
如:甲乙丙、好好好、稳准狠、某某某、逛逛走、软懒散、卡塔尔、索马里、马祖卡、短小好。
上声名词解释
嘿,朋友!今天咱来唠唠“上声”。
你知道啥是上声不?上声啊,其实就是咱汉语普通话里的一种声调。
你看啊,咱平时说话,那声音可不是平平的,而是有高有低,有起有伏,这上声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个呢!就好像音乐里的一个音符,能让话语变得更有韵味。
比如说“好”这个字,读成上声的时候,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在强调什么似的。
你想想,要是所有字都一个调调,那说话得多无趣呀!上声就像是给话语加了点调料,让它变得更有味道。
咱平时说话交流,不就是靠着这些声调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嘛。
上声有时候能表达出一种疑问,就像在问“真的吗?”;有时候又能体现出一种亲昵,就像在说“宝贝儿”。
它多神奇呀!
你再想想那些好听的歌曲,很多不也是靠着声调的变化来吸引人嘛。
上声就像是歌曲中的一个小高潮,能让你一下子就注意到。
总之啊,上声可重要了,它是咱汉语丰富性的一个体现呢!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声调,它能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所以呀,一定要好好认识它、感受它,你说是不是呢?上声真的很有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