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

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

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
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

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

造词方法是孙常叙先生1956年在《汉语词汇》中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造词方法和造词结构是不相同。”“结构是就造词的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的。”“造词方法的研究是从造词活动方面来分析词的构成的。”[2]把属于语法学的“构词法”和属于词汇学的“造词法”区别开来是十分重要的,孙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构词法是共时的词的结构分析,造词法是历时的词的衍生方式的考察。孙先生指出造词法是关于造词活动的研究,这说法是准确的,但他又说造词方法是“使用具体词素组织成词的方式和方法”,这就又与“构词法”有些纠缠不清了。他把汉语的造词法分为“语音造词、语义造词、结构造词”三大系统,似乎也还没有准确地揭示语音、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关系。语言的三个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进入语词,一切语音便和语义相纠缠,语素之间所以能按照一定结构关系组成语词,也是以语素的意义为基础的。这种造词法分类还是没有跳出结构语法的框框。

李如龙在《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一文中提出了汉语造词法的四个大类:音义相生(因音生义和因义生音)、语素合成(多个语素合成复合词,包括词组的词汇化)、语法类推(用虚化的语素类推构成批量新词)、修辞转

化(把复音词的引申义凝成新义项或转化为新词)。[3]这种造词法分类可以称为以语义为中心的分类法。词汇的滋生是人们认识世界、为客观事物命名,把这些被认知的事物组成一个相关的意义单位的行为。造词法的研究应该以语义为依据,不能像构词法的研究那样,以语法为基础。四类造词法不但反映了成词之初的语音和语义的种种关系,也反映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在词汇衍生中的作用。现在看来,所有的语词大体都可以归入这四种造词法,并且还大体反映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过程,也符合人类认知世界、描述世界的进展。

如果说,从语义方面考察造词是语言学的考察,从口头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考察汉语的造词法便是言语学的考察,也是社会学的考察。口头语和书面语是最基本的言语变异系统,是社会语文生活中的两大应用系统,也是新词滋生繁衍的两片沃土。和口头语、书面语之间有异有同有交叉一样,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言语主体之间也是有区别、有交叉的。在古代中国,识字、读书、作文,和书面语打交道,只是少数上等人的事,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所接触的只是口头语,然而劳心者要治人就要和劳力者交往,彼此之间不能没有共同语言。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又分又合、亦异亦同的关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局面。

口语造的词和书面语造的词有什么不同呢?口语通行于口耳之间,口语造词首先着眼于音,古今的双声、叠韵等连绵词、切脚词、叠音词、合音词,应该都是口语造出来的,例如吩咐、担待、疙瘩、郎当、嘟噜、佝偻、轱辘、唠叨、葫芦、姑姑、爷爷、俩、仨、甭……书面造词则往往运用汉字,在字义上下功夫,往粗里合或者往细里分。例如:深:高深、精深、艰难、幽深、渊深、湛深、深厚、深广、深刻、深邃、深切、深透、深远、深重;大:博大、高大、浩大、宽大、庞大、强大、盛大、远大、重大、壮大、大气、大胆、大学、大意、大战等等。

汉语的方言自古以来就只流传于口头,缺乏书面形式,但它正是最广大的人群所使用的口语。口语词有许多都是在方言地区造出来的,现代汉语的口语词往往就是官话区里通行于不同范围的方言词。《现代汉语词典》1983版新标的844条口语词在“三版”取消(口)标号后,就有41条改标为(方)(方言词)。例如:踝子骨、搅和、半拉、老鸨、旱半天儿、昨儿、叨登、没治、起根。书面造词则常常向古书讨生活,起用文言词、生僻字或典故,有时就和古语词、文言词划不清。例如:萦回、璧还、夷平、悔恨、杞忧、歆慕、旷世、绝代、憾事、轶事、首事、滋事等等。[4]

因为口语是和语言与生俱来的,而且向来使用的人多,口语造词不但波澜壮阔,而且也是源远流长的。可以想象,

未经书面记录的口语词随着岁月流逝的一定是无法胜数的,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口语语料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而书面语借助着文字和典籍则大量流传、与时俱增,而且不断去粗存精,留下了许多富于表现力的语词和脍炙人口的语料。就现代汉语的状况说,它所形成书面语词数量庞大,古老成分多,规范程度高,艺术性也强;而口头语词文字记录少,近代以来语词多,虽然鲜活,却相对粗而俗。曹炜曾就在1983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口)语词和(书)语词(实际上是文言词)作比较统计,得出了以下的数据[5],见表1。

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汉唐兴起,往后愈甚。以上数据说明,口语词对于书面文言词来说是后起的。现代汉语的口语词是近代白话加上五四以来的创新而形成的,所以双音词多,多音词也不少,合成词多,单纯词少,由于历史较短,没有书面的传扬,词义的分解较少,单义词多,多义词少。这些方面都和书面文言词形成较大反差。

口语虽然较之书面语粗而俗,但是它却是生动活泼、多样善变、无限丰富的。词汇衍生中的新招都是首先在口语中创造出来的。例如“子、儿、头”虚化为名词的后缀就是宋元之后形成的。现代口语中得到很大发展,而在书面的文言词就极少见。以下是1983版《现代汉语词典》(方)、(口)、(书)的词目中带“子、儿、头”的比例数。见表2。

从词的音节数说,口语词中除了单音、双音词,还有三

音、四音、五音的;多音词中除了字义合成之外还有不少引申、比喻义构成的,可谓形式多样。例如:巴不得、疤瘌眼儿、八九不离十、半瓶醋、背黑锅、不是玩儿的、长虫(蛇)、吊儿郎当、二百五、赶趟儿、狗腿子、姑奶奶、闷葫芦罐儿、钱儿癣、穷光蛋、三天两头儿、手指头肚儿等等。尤其是三音节以上的运用修辞手段造出来的惯用语(如砍大山、开后门),近数十年间大有骤增之势。

此外,口语词和书面语词还有一些差异。从读音说,书面语词多文读音,口语词多白读音,书面语词有较多生僻字,口语词则多用常用单音语素、日常用语语素、与人体有关语素(“近取诸身”),例如1983版《现代汉语词典》的800多条口语词中除了“子、儿、头”之外,以下16个常用字所组成的词目就都不少。如大,25;小,21;老,14;打,11;下,11;不,11;人,11;活,10;半,10;天,9;黑,8;姑,8;上,6;脸,5;死,5。含有这16个常用字的词目和上文所说的含有“子、儿、头”(当然也是常用字)的词目加起来达到461条,扣除重复的条目,应该还占有总词目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常用字在口语词中占着很大的比例。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汇成了汉语词汇鲜活而丰富的洪流。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在汉语是纵贯古今的两大词汇系统,任何

时期都有这两个系统的对立和竞争。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是可唱可吟的诗歌,应该比较接近口语;《尚书》、《周易》、汉赋是精心雕琢的,是早期的书面语;到了中古,口语方面的典籍用敦煌的变文、曲子词和后来的话本,还有像寒山子、郑板桥那样拿口语入诗的文人之作。唐宋之后的“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则是典型的用书面语挤压口头语、以古代语言统制后代语言的文人们的举措。然而口语演变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宋元的白话终于逐渐地登上了历史舞台,光有“四大名著”开路还不够,直到维新运动和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才把近乎口语的“白话”扶正。然而从此之后,原来用早期口语写下的“白话”又成了书面语,新的口语则跟着时代的潮流在社会生活中变异、发展,滚滚向前。尤其是最近的20年,由于社会生活中的节奏加快,变动加大,方言的回潮,外来语(包括字母词)的批量涌入和随心所欲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手头的泛滥,又在口语系统中展现了许多新的景象。

然而口语和书面语之间除了对立和竞争之外,还有相互吸收和相互包容的一面。用哲学语言来说,便是既相互矛盾和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相容和转化首先表现在书面语中的夹用道白和口语中的成语典故的引用。《史记·陈涉世家》写到陈胜的农民老乡来探望他的王府时惊叹道:“夥颐,涉之

为王沉沉者。”“夥颐、沉沉、者”就都是他们家乡话的口语。《红楼梦》语言是与口语相近的,但也有不少书面语、文言词,尤其是官场上和文人间的用语,连有点文墨的小姐们也有许多典雅字句。但为了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文化,也用了不少“俗语”、“俗话”、“常言”这类当时民间通行的口语。例如刘姥姥:“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6]赵树理的小说、老舍的剧本已是加工过的书面语了,保留得最地道的当代口语也往往出于大众角色的对白。至于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则见于大量的成语和典故。成语通常是经过文人们锤炼的表现某种哲理、道德观念或生活经验的言语作品,后来记录成书面语,并在口语中流传开了。《红楼梦》的俗话有不少便是这类前代文人们加工过的成语。例如:“物不平则鸣”是韩愈用过的,“佳人命薄”出自苏东坡的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见于《道德经》,“远水救不得近渴”见于《韩非子》,“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水浒》用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国演义》用过。至于见诸话本小说就更多了。例如:“新婚不如远别”、“妻贤夫祸少”、“知人知面不知心”、“贪多嚼不烂”等等。

书面语词影响口语词还有古今两种事例。一是古代书面语词保留在方言口语之中。例如:畀(给)、睇(看)、髀(大腿)、浮泛(漂浮状)、卒之(终于)、新妇(媳妇)是粤

方言保留的古代书面语;不啻(不止)、瘥(病情好转)、殆(糟糕)、粞(米屑)、汝(你)、何如(怎样)、虫豸(小虫)、歆羡(羡慕)等是闽方言保留的古代书面语。另一种是现代生活中文化普及之后许多政治术语成为各种方言口语中的常用词,例如“封建、解放、合作化、国家、人民、革命、工作、建设、彻底、坚持、关系、同志、热情、重视、进行、优秀、模范”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口语影响书面语也有一些事例,一是古代和近代的文人们把口语词用于诗文之中,例如寒山子、郑板桥等人的诗中就不乏口语词。一是现代口语中多音的惯用语大量进入书面语,例如“开夜车、走后门、拍马屁、抬轿子、一刀齐、短平快、硬骨头、软着陆”等等。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南方方言的一些词汇也被吸收到现代书面语,例如港台的口语词:“太空人、香蕉人、怀葛、按揭、一族、作秀、打拼、生猛、收铁台、弊案、直选、职场、爆料”等等。

那么,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互相影响谁的作用力大呢?张中行《文言与白话》曾经说过:“文言和白话并存,难免互有影响,可是影响力量的大小不同,文言大,白话小。”

[7]他说的“白话”只指书面语。同是书面语,古代的文言依仗着久远的历史和众多的名家所造就的优秀典籍,自然比晚近的白话更有竞争力。况且,早先写白话文的人大多先通了文言,并以为文言优于白话,动辄就搬用文言。从现代白话

到现代口语,又是一个书面语和口头语竞争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文言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青少年中接触文言的机会和兴趣越来越少了,古代社会充斥的文盲也趋于消失,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读写不能过关,阅读量又不大,书面语词掌握少了,下笔为文,便只能以粗劣的口语为主,写一些半文不白,半土不洋的东西。语文程度好些的则还是有不同的偏好:远离口语或侧近口语。对于中国这样的文献大国和以汉字为书写工具和构词单位的汉语来讲,“目治”的传统,“求精”的风尚,都是很难退出历史舞台的。但是,虽然很难像采用拼音的语言那样做到“我手写我口”,逐渐地向口语靠拢,应该还是将来的书面语发展的主要动向。

总之,汉语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不是铁路的永不交叉的双轨,而是同源于巴颜喀拉山,又同是汇入太平洋西岸的长江和黄河。这两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有差别而又有共性的,它们各行其道而又不乏相互渗透。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交流是书面语与口语差异大的汉语词汇演变中的一大特点,也是汉语词汇不断得到发展的优点。口语丰富生动,与时俱进,提供了词汇发展的重要源泉;书面语规范细密、精雕细刻,富于表现力,是词汇规范化、科学化、艺术化的重要动力。数千年来,正是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共存和交往,使汉语词汇不断扩展、充实,逐渐锤炼得优美多采,拥有各种表达手段的宝藏,成为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

研究汉语的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30年前,陈建民按照吕叔湘先生的建议,录下人们说的话,研究人们怎样把口语提炼成书面语。几年后,他写了《说和写》和《汉语口语》[8]两本书。张志公先生在后者的序文中写道:“从古代到现代,人们研究语言一直是以书面语为准的。”由于录音装置的晚出,“加以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只重视书面,不重视口语,因而对口头语言的研究始终提不到日程上来。研究语言而不从实际的口头上的活语言入手,是个不小的缺陷”。“对于现代、当代汉语口语的研究是薄弱环节,并且很薄弱,这对全面深入的研究汉语是不利的”。

事过20年,汉语口语的研究不能说没有进展,至少还应该说进展不大。

1996年出版的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取消了1983年版的(口)标注。据编者的说明,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二版所标的原是北京口语,这些词语有“不少也多见于书面文字,不只限于口语了”,一是“有些词使用范围也不好确定”

[9]。后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了批评:“取消(口)标注所引起的负面效应,表面上看是在于未能妥善处理词语语体特点与言语形式的联系与区别,但仔细探究起来,恐怕还有编纂的思想、语言研究的准备不足等更深一层的原因。”[10]

口语和书面语在竞争中是会有变动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本来也就不可能像井水不犯河水那样划然分清。但这都不能成为标不标注(口)的理由。况且,如上文所述,汉语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并不只是“语体色彩”上的差异,而是牵连到汉语词汇本体——造词的本源及后来的流变的特征。汉语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差异之大、交往之深正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特征。比较研究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对于汉语词汇学来说,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从理论方面说,研究汉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对于理解汉语的特点,解决汉语词汇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可能是一个突破口。例如:书面语造词就是从汉字入手,运用汉字的字义组合来创造新词的。如果说,历史上的书面语造词是文人造词,口语造词是平民造词的话,这两种造词各有什么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在汉语词汇大系统中各占着多少比例?这种比例对于理解汉语词汇的特点又有什么意义?又如,除了明显的书面专用词和口语专用词之外,二者共用的又是哪些词?这些词在总词量中占着多少比例?如果说,书、口共用词就是古今汉语的基本词汇,从理论上和实际上是否经得起检验?长期以来,关于汉语的基本词是哪些,一直有争议,至今还是模糊不清;分清书面与口语词及其共用词有没有可能在这一点上寻求一条出路?还有,在书面语词和口头语词的竞争和消长上有没有规律可寻?书面语词进入口语和口语

词进入书面语,是词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还是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决定的?这些从专用变为通用的词语是否成了后一时期的基本词汇?考察汉语史上的基本词汇的变迁,能否从这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在汉语词汇的历时研究中,在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词汇的特点及其流变中,究竟应该侧重于书面语词或侧重于口头语词?抑或是两方面分别考察,再作综合比较,凡此种种都不妨从口头与书面的异同考察中作些思考。

从应用方面说,书面语词和口语词的比较研究首先应该为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贡献。汉语的母语教育历来只重读写训练,而置口语训练于不顾。至今为止,多数青少年的口语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或者说学校和老师把它推给了家庭和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决定在师范院校开设口语课,组织专家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20年过去了,是否应该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作一番新的部署?青少年的口语不过关,对于词汇差别大的东南诸方言地区的学生影响特别不好。如果语文教育只重读写训练而不注意口语表达训练,对于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为走上社会的青年准备好不可回避的应对本领,是否已经造成了制约?从青年学生们大量订阅《演讲与口才》,热情参与的演讲比赛、辩论会,可以看到他们确实有强烈的提高口语能力的需求,然而学校里的口语训练为什么总是做不开、落不到实处?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口

语训练和读写训练也有定位、定量的问题,还有汉字的教学如何配合的问题。眼下不少教学班回避了汉字教学,这种做法不但无法为书面语训练和进一步的汉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就是对口语词的理解也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如果不利用汉语的语素义的识别和类推也就无法使学生具备联词造句的能力,使他们主动地、持续地去掌握更多的词语。如果就汉语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作了深入的研究,一定可以为编写各类汉语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读物提供许多合理的思路和素质。

关于语言的表达,也是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研究所应关注的问题。书面语和口语的表达各有不同的要求,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以往把书面语和口语理解为“语体风格色彩”的不同,而且重点放在各类书面语表达的差异上,例如法律语言、辞书语言、广告语言、新闻语言等等,对于口语中的各种表达手段的研究往往束手无策而语焉不祥。问题更多的是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如何根据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表达效果,掌握好原则和分寸,使文学作品既合理、多样地适应不同题材和体裁的需要,也符合艺术创造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创作纯书面语的追求简古的书卷气少了,从整体上看,面向口语的语言风格占了上风,但是与此同时,对于各种口语(包括方言成分)如何进行筛选和加工提炼,多样化的同时如何体现通用化和艺术化,还

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100年内外的现代汉语词汇史究竟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看来,现代汉语词汇是从早期白话脱胎而来的,“五四”以来,逐步摆脱了文言的影响,经过几番欧化又吸收了一些域外的词汇,从主流来说,是逐渐靠近口语,贴近生活的,如果这样的估计是符合实际的,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悟到一些规律,为今后的词汇表达提出必要的预见和导向?

此外,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研究还应该为辞书编纂、词汇规范服务。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是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收了标注为(书)(书面的文言词)的词语3821条,标注为(口)(北京话口语词)的只有846条。作为现代汉语的词典,这个比例本来就失衡了,为什么不可多收一些普遍在官话方言区通行的口语常用词,而那么热衷地收录现代口语和书面语都很少用到的“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呢?到了1996年版干脆就把(口)类词分化处理,从而取消了口语词的标注,这种坚持词典只管书面语的通用规范的做法,难免要受到质疑的。至少,人们会问:没有在官话地区生活过的南方方言区的人和外国学生到哪里去分辨书面语词和口语词的差别呢?即使是官话区的人,多达10亿人口中,北京官话和中原、西北、江淮、东北官话之间还有不少差别呢?北京的相声、天津的评书、辽宁口音的小品、四川的摆龙门阵是不是大家都能接受

的呢?怕也未必。可见,哪些算是现代汉语通用的口语词?还是需要一番研究的。固然,坊间也有一些“口语词典”、“俗话典”,不是规模太大,便是良莠不齐,缺乏规范性。人们盼望《现代汉语词典》能提供一批口语词语,应该说是合理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音乐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

vibration 振动 sound 音 tone 音(乐音) musical tone 乐音 noise 噪音 acoustics 声学 psychoacoustics 心理声学 frequency 频率 intensity 强度 time 时间 wave form 波形 pitch 音高 loudness 响度 duration 时值 timbre 音色(tone color or quality) tuning fork 音叉 pure tone 纯音 complex tone 复音(composite tone) overtone(s) 泛音 (aliquot tone, harmonics, flageolet tone 即upper partials) overtone series 泛音列 partial(s) 分音(partial tone)

fundamental(tone) 基音(first partial) step 音级(scale step, degree) accidental(s) 变音记号 sharp 升号 flat 降号 double-sharp 重升号 double-flat 重降号 nature 还原号 intonation 音准 octave 八度 range 音域(compass) (voice) register 音区 small c 小字组c great C 大字组C contra C 大字二组C unaccented octave 小字组 one-lined octave 小字一组(one-line) two-lined octave 小字二组(two-line) three –lined octave 小字三组(three-line) four-line octave 小字四组(four-line) temperament 乐律 tempered scale 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语体特征比较知识讲解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语体特征比较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语体特征比较:口语体和书面语体虽然都是人类语言的符号和代表,但作为不同的语言交流形式,它们在诸多方面,如组成内容、表现形式、差异特征及语境依赖等具有明显的不同。当然,口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差异还不止本文中所提及的这些。 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达思想、实现相互沟通。特定的环境,不同的方式、场合、对象及目的,要求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社会交际功能的不同需求,使语言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变体,我们称这种不同的变体为文体(又称语体)。从文体的角度看,英语有亲密文体(familiar)、随便文体(casual)、口语文体(informal)、正式文体(formal)和庄严文体(frozen)之分[1]。口语体和书面语体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例如:口语包括日常对话、即兴发言、独白、讨论和演讲等;书面语包括一般文章,学术论文,科普读物,政治评论以及文献资料等。从私下个人交流到公开的法庭辩论及审判,不同的口语类别有不同的特征。同样,不同的书面语类别其特征也有所不同,比如私人信件和时政评论就相去甚远。 中国有句古语,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口语是语言的基本形式,是语言学研究素材的主要来源,在现代英语中,口语和书面语有很大差别。语言学家Evans 在“The use of English”中谈道:I would only saythe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are in the modern periods,so far apart that they almost constitute two differentlanguages. (我只想说,口语和书面语到了近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如两种不同的语言了)。 一、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的概念 语言是古人类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为了适应交际的迫切要求而产生的,并一开始就伴随着有声的语言。这一时期的人类交际只存在一种口头形式。伴随着新的交流工具———文字的出现,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也被创造出来,这就是书面语。 美国学者切弗(W.Chafe)教授认为,口语以其结构的不完整性(fragmentation) 和说话者与说话场合的紧密依存性(involvement) 为特点;而书面语的特点则为语言结构完整(integration),语言使用者不依赖于说话场合(detachment)。他还举例说,口语使用者在自然对话中多使用“and”和“but'’等词来连接简单句,或多使用单一动词结构,而很少使用复杂的并列句或从句结构。而且,在一般会话中,由于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高度参与,说话者常使用直接引语和通俗口语语言。与口语相反,书面语中频繁出现的是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表语等复杂的从句结构。而著名的英国学者H.E.帕麦尔和J.G.布兰德弗在他们合著德《英语口语语法》导论中对“口头”和“书面”英语作了概述,认为“口头”和“书面”这两个术语可以有许多种解释。“口头英语”可以是指受过教育的英国人“在通常的会话或写信给亲密的朋友时,一般所用的那类英语”,而“书面英语”则“包括我们通常在书籍、评论、报纸、正式书信中或是在正式会谈中(特别是在陌生

日常英语口语单词

日常英语口语单词 1.卧室 blanket 毛毯 cushion 垫子 quilt 被子 cotton terry blanket 毛巾被 feather quilt 羽绒被 cotton quilt 棉被 bedding 床上用品 mosquito net 蚊帐 pillow 枕头 bolster 长枕 pillow case 枕套 tick 褥子 carpet 地毯(一般指大的整块的,铺房间的那种)rug 地毯(一般指小块的,放在沙发等边上的那种)bed frame/bed base 床架 headboard 床头板 sofa bed 沙发床 folding guest bed 折叠床 loftbed frame 架在空中的床(下面可放沙发、桌子等)

bunkbed frame 上下铺的床 slatted bed base 板条床 sprung base 弹簧床 bedspread 床罩 sheet 床单 mat 席子 mattress 床垫(厚的那种) mattress pad 床垫(薄的那种) bed canopy 支在床上的篷子(一般用于儿童床上的装饰)bedside table 床头柜 2. 厨房 refrigerator 冰箱 automatic rice cooker 电饭锅 steamer 蒸锅 oven 烤箱 grill 烧烤架 toaster 烤面包机 egg beater 打蛋器 ice crusher 刨冰机

food processor 食品加工机 paper towel 纸巾 apron 围裙 tableware 餐具 plate 盘子 dish 碟子 bowl 碗 cupboard 碗橱 dining table 餐桌 larder 食品柜 drop-leaf table 可以折叠边缘的桌子chopping board 案板 cutlery tray 装餐具的容器 3. 卫生间 bathroom 浴室,厕所 flushing system 冲水系统 flush toilet 抽水马桶 flush pipe 冲水管 foul drainage system 排污水系统

一组在口语与书面语中读音不同的词

1、薄 2、剥 3、差 4、澄 5、逮 6、给 7、嚼 8、壳 9、勒 10、露 11、落 12、翘 13、塞 14、色 15、熟 16、削 17、血 18、钥 书面语 bó薄弱单薄淡薄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ō剥削剥夺盘剥 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错阳差差强人意 cī参差不齐犬牙差互 ch?ng 湖水澄清澄清事实 dài 逮捕力有未逮 jǐ供给配给补给给养给予家给人足 ju?咀嚼过屠门而大嚼 qiào 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la勒令勒索悬崖勒马 lǚ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 luò落差落地着落回落 qiáo 翘首以待翘楚 sa阻塞堵塞敷衍塞责 sài塞外要塞塞外 sa颜色脸色花色品种变色 shú熟悉成熟深思熟虑熟视无赌 xuē剥削阶级削减瘦削日削月割 xua贫血心血呕心沥血狗血噴头鲜血血债 yua北门锁钥 口语 báo 这被子太薄了。 bāo 剥皮 chà差不多差劲 chāi 差事当差出差 dang 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 dǎi 逮老鼠 gěi 拿给他给大家服务 jiáo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k?外壳儿鸡蛋壳儿脑壳 lēi 把绳子勒紧点 lòu 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 lào落枕没着没落 la4丢三落四 qiào 翘尾巴两头翘翘辫子 sāi 瓶塞儿活塞塞得严严实实 shǎi 掉色落色色子 shóu 烧熟了熟透了 xiāo削梨削球切削削铅笔 xiě流了不少血血淋淋 yào 钥匙 1、薄 2、剥 3、差 4、澄 5、逮 6、给 7、嚼 8、壳 9、勒 10、露 11、落 12、翘 13、塞 14、色 15、熟 16、削 17、血 18、钥 书面语 bó薄弱单薄淡薄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ō剥削剥夺盘剥 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错阳差差强人意 cī参差不齐犬牙差互 ch?ng 湖水澄清澄清事实 dài 逮捕力有未逮 jǐ供给配给补给给养给予家给人足 ju?咀嚼过屠门而大嚼 qiào 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la勒令勒索悬崖勒马 lǚ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 luò落差落地着落回落 qiáo 翘首以待翘楚 sa阻塞堵塞敷衍塞责 sài塞外要塞塞外 sa颜色脸色花色品种变色 shú熟悉成熟深思熟虑熟视无赌 xuē剥削阶级削减瘦削日削月割 xua贫血心血呕心沥血狗血噴头鲜血血债 yua北门锁钥 口语 báo 这被子太薄了。 bāo 剥皮 chà差不多差劲 chāi 差事当差出差 dang 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 dǎi 逮老鼠 gěi 拿给他给大家服务 jiáo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k?外壳儿鸡蛋壳儿脑壳 lēi 把绳子勒紧点 lòu 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 lào落枕没着没落 la4丢三落四 qiào 翘尾巴两头翘翘辫子 sāi 瓶塞儿活塞塞得严严实实 shǎi 掉色落色色子 shóu 烧熟了熟透了 xiāo削梨削球切削削铅笔 xiě流了不少血血淋淋 yào 钥匙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 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 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 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 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 万字的语料。总共 2.5 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 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 6 459个,四音节词语 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 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英语口语常用词汇分类表

英语口语常用词汇分类表 一、学习用品 (school things) ruler (尺子) post card (明信片) comic book (漫画书) newspaper (报纸) schoolbag (书包) story-book (故事书) notebook (笔记本) math book (数学书) magazine (杂志) dictionary (词典)calendar(日历) 二、人体(body) foot (脚) nose (鼻子) head (头) face (脸) hair (头发) mouth (嘴) eye (眼睛) ear (耳朵) arm (手臂) hand (手) finger(手指) leg (腿) tail (尾巴) tooth牙齿 back 后背 neck脖子 stomach胃throat喉咙heart心脏 knee膝盖finger手指 toe脚趾beard胡子 三、颜色(colours) colour (颜色) red (红) blue (蓝) yellow (黄) green (绿) white (白) black (黑) pink (粉红) purple (紫) orange (橙) brown (棕) 四、动物(animals) cat (猫) dog (狗) pig (猪) duck (鸭) rabbit (兔) horse (马) elephant (大象) fish (鱼) kangaroo (袋鼠) ant (蚂蚁) bird (鸟) eagle (鹰) beaver (海狸) snake(蛇) mouse(老鼠) squirrel(松鼠) monkey(猴) panda(熊猫) bear(熊) lion(狮子) tiger(老虎) fox(狐狸) zebra(斑马) deer(鹿) giraffe(长颈鹿) goose(鹅) hen(母鸡) turkey(火鸡) lamb(小羊) sheep(绵羊) goat(山羊) cow(奶牛) donkey(驴) squid(鱿鱼) lobster(龙虾) shark(鲨鱼) seal(海豹) whale(鲸) dolphin海豚camel 骆驼koala考拉penguin企鹅 parrot鹦鹉 ant蚂蚁 mouse老鼠 spider蜘蛛 goldfish金鱼chimpanzee(黑猩猩) 五、人物(people) friend(朋友) mother(母亲) father(父亲) sister(姐妹) brother(兄弟)uncle(叔叔,舅舅)man(男人) woman(女人) Mr(先生) Miss(小姐) lady(女士,小姐) mom(妈妈)dad(爸爸) parents(父母) grandma/ 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 grandpa/ 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 aunt(姑姑) cousin(堂表兄弟,堂表姐妹)son(儿子) baby(婴儿) kid(小孩) classmate(同学) queen(女王) visitor(参观者) neighbour(邻居) principal(校长) university student(大学生) pen pal(笔友) net friend(网友) tourist(旅行者) people(人物) robot(机器人) 六、职业(jobs) teacher(教师) student(学生) doctor(医生) nurse(护士) driver(司机) farmer(农民) singer(歌唱家) writer(作家) actor(男演员) actress(女演员) artist(画家) TV reporter(电视台记者)engineer(工程师)accountant(会计)policeman(警察) salesperson(销售员)cleaner(清洁工) baseball player(棒球运动员) assistant(售货员)reporter记者 inventor发明家 scientist科学家guide导游 waiter男服务生waitress女服务生 assistant助手businessman生意人 psychologist,心理学家author作家 photographer摄影师 musician音乐家violinist小提琴手pianist钢琴家coach教练clerk职员dentist牙科医生director导演 translator翻译 pilot飞行员 lawyer律师sailor水手 tutor家教collector收藏家 七、食品、饮料(food & drink) rice(米饭) bread(面包) beef(牛肉) milk(牛奶)water(水)egg(蛋)fish(鱼)tofu(豆腐) chicken(鸡

商务汉语常用词语表

1安装【拼音】ānzhuāng【词性】v 【释义】按照一定的程序、规格把机械或器材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 【例句】安装一台印刷机 B 2办理【拼音】bànlǐ【词性】v 【释义】经办处理 【例句】办理公务办理护照办理结婚手续办理业务 3榜首【拼音】bǎngshǒu 【词性】n 【释义】科举时代对乡试第一名的美称。泛指第一名 【例句】该队异军突起,一跃而居大赛的榜首。综合效益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荣登榜首。 4包裹【拼音】bāoguǒ【词性】n 【释义】由邮局寄送的包件 【例句】这个月邮出两个包裹。你怎么又邮起包裹来了? 5包装【拼音】bāozhuāng【词性】v/n 【释义】把东西打捆成包或装入箱等容器的动作或过程。 包装商品的东西,即起覆盖作用的外表、封套或容器。 【例句】产品的包装,对产品起保护作用。 经包装的物品,一年内不会变质,营养成份和口味不变。

6饱和【拼音】bǎohé 【词性】v 【释义】比喻事物达到最大限度 【例句】通过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当输入人脑的信息达到饱和时,人就疲倦,陷入沉睡 7保健【拼音】bǎojiàn 【词性】v 【释义】保护健康。 8保密【拼音】bǎomì【词性】v 【释义】保守事物的秘密,不使泄漏 【例句】这事绝对保密 9保险【拼音】bǎoxiǎn 【词性】n/a/ v 【释义】担保;保证 【例句】谁敢保险他今天一定会来。这样做一点也不保险。 10保有【词性】v 【释义】拥有 【例句】她自己的年纪很轻,还保有一张健康的脸、 11报价【拼音】bàojià 【词性】v 【释义】提出商品、股票或债券的当前价格的行为

【例句】经纪人就在交易所中大声报价,让每个在大厅里的人都能听到 他是个非常精明的商人,不可能接受第一个报价。 12报销【拼音】bàoxiāo 【词性】v 【释义】指将开支款项报告财务部门核销清账 【例句】向财务科报销报销医药费 13悲剧【词性】n 【释义】比喻不幸的遭遇。 【例句】谁也没有预料到,一场悲剧发生了 14背景【拼音】bèijǐng 【词性】n 【释义】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时代背景政治背景 【例句】舞台背景很好。这个人是有背景的,据说,他老爸是局长。 15本身【拼音】běnshēn【词性】n 【释义】自己;自身 【例句】在大公司内部,由于权力的变化,大公司本身的行为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16比重【拼音】bǐzhòng 【词性】n 【释义】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例句】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7币【释义】货币:硬币|银币|纸币|人民币。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

1. 英语口语与书面语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文法组织、句子结构、用字和动词等四方面. 口语与书面语在文法组织上是不同的.口语可不必跟随文法(grammar),只要听讲双方达到有效的沟通就可以,因听者有疑问,可即时向讲者发问,而讲者可从听者的身体语讠和神态,知道对方的反应.书面语则不同,因读者在远方或不知名,故文法和句子组织要求严格,以免误传讯息. 英语口语的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 是简短和可以较为松散,而书面语则可长可短,句子组织和结构可繁可简,但必定是严紧的.英文商业书信的句子偏向精简,而法律、新闻等文章则较长而复杂,因长句能有效地表达更多内容和资讯.实际上,我们很多时是随心或不加思索地说话,是不会如书写般可再三修改.用简短的句子说英文口语. 下列是英文口语最常用的十个动词. bring, come, do, get, give, go, make, put, run, take 这十个动词是多义词,试查看看,每个动词的解释占去字典起码两个篇幅.多看英语电影的对白,便发觉以上的动词,在对话中出现次数频密,故多用简单的英语词汇. 此外,英文口语常用片语动词(phrasal verbs).片语动词是由动词(verb)加介语(preposition) 或动词(verb)加副词质词(adverbial particle) 组合而成.最常见的是由英语中最简单的动词组成, 例如:bring, come, do, get, give, go, make, put, run, take, turn, throw, tear, stand, send, help等. Put(verb) + up with (preposition/adverbial particle) 忍受 give in 投降 show off 炫耀 英语口语常以片语动词代替与其同义的单个动词.例如: put up with(口语) , tolerate (书面语) 忍受 give in (口语) , surrender(书面语)投降 piling up (口语), accumulate(书面语) 累积 come in (口语), enter (书面语) 进来 blow up (口语), explode (书面语)爆炸 我们叫人进来只会说come in,而绝不会说enter. 2 一、引言 英语书面语是指书写时所用的英语,它要求规范、正式甚至注重文法,普遍用于书信、文件、档案、书籍文献等.口语,顾名思义,就是人在交流时用到的言语,它要求说话人语言条理、连贯,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恰当的运用重音、节奏、语调,对语法要求不高,尽可能用精悍、短小的句子表达.下面从礼节;语法、标点法及句子结构;沟通交流三方面将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比较.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比较 (一)礼节方面 首先,书面语要比口语更正式,书面语更注重文采.但是如果将书面语中那些很多文采的词语或显示语言艺术性的句子用到日常交流中来则会显得说话人笨拙或是故意要与人拉开距离.例如,我们日常见面时打招呼都会用“Hello!”“How are you?”即是陌生人首次见面也只说“How do you do?”但如果你很正式的问一句“How are you recently?”则会显得僵硬、呆板.通常状况下,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就像写作时那样规范正式,人们通常认为他待人冷漠甚至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二)语法、标点法及句子结构方面 在书面语中,作者除了要表达清楚意思之外,更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每一个句子的语法.如果一个人在一

英语口语最常用单词

英语口语最常用单词Absolutely!---- 绝对正确! Adorable! ---- 可爱极了! Amazing! ---- 太神了! Anytime! ---- 随时吩咐! Almost! ---- 差不多了!- Finished - Almost! Awful! ---- 好可怕呀! After you. ---- 您先。 About when ---- 大约何时 All set ---- 一切妥当 } Allow me! ---- 让我来! Baloney! ---- 胡扯!荒谬! Behave! ---- 放尊重点! Bingo! ---- 中了! Boring! ---- 真无聊! Bravo! ---- 太棒了! Bull太好了! ---- 胡说! C‘mon! ---- 拜托了! Check, please! ---- 唔该埋单! Cheers! ---- 干杯! ` Congratulations! ---- 恭喜啊!

Correct! ---- 对的! Crazy! ---- 疯了! d*amn! ---- 该死的! Deal! ---- 一言为定! Definitely! ---- 当然! Disgusting! ---- 好恶心呀! Drat! ---- 讨厌! Encore! ---- 再来一次! Exactly! ---- 完全正确! ' Fantastic! ---- 妙极了! Farewell! ---- 再见啦! Fifty-fifty! ---- 对半分! Foul! ---- 犯规了! Fresh! ---- 好有型!帅! Gesundheit! ---- 保重!(特别用于对打喷嚏的人说)Gone! ---- 跑了! Gorgeous! ---- 美极了! Great! ---- 太好了! Hey! ---- 嘿! 。 Hopefully! ---- 希望如此!有希望的话... Horrible! ---- 好可怕!

(完整word版)工程材料常用词汇表(中英文)

工程材料常用词汇表 A 奥氏体 austenite 奥氏体本质晶粒度 austenite inhorent grain size 奥氏体化 austenitization, austenitii zing B 白口铸铁 white cast iron 白铜 white brass, copper-nickel alloy 板条马氏体 lath martensite 棒材 bar 包晶反应 peritectic reaction 薄板 thin sheet 薄膜技术 thin film technique 贝氏体 bainite 本质晶粒度 inherent grain size 比强度 strength-to-weight ratic 变质处理 inoculation, modification 变质剂 modifying agent,modificator 表面处理 surface treatment 表面粗糙度 surface roughness 表面淬火 surface quenching 表面腐蚀 surface corrosion 表面硬化 surface hardening 玻璃 glass 玻璃态 vitreous state, glass state 玻璃钢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玻璃纤维 glass fiber 不可热处理的 non-heat-treatable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布氏硬度 Brinell hardness C 材料强度 strength ofmaterial 残余奥氏体residual austenite 残余变形 residual deformation 残余应力 residual stress 层状珠光体 lamellar pearlite

浅谈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

浅谈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 发表时间:2012-07-12T10:18:25.623Z 来源:《赤子》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田雨[导读] 相较于书面语,口语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也更为频繁地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田雨(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英语教研室,辽宁大连 116000)摘要:相较于书面语,口语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也更为频繁地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研究表明,口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 30%,听力45%,而写作则仅占9%。这些数据表明和书面语相比,口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作为英语教师,如果我们能分析各种形式的口语,如计划性和和无计划性演讲的语言,讲故事和对话时所用到的语言,并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这将是非常有趣和有用的。 关键词:口语;书面语;正式;语法 口语和书面语的比较: (1)礼节方面 首先,书面语要比口语更正式,书面语更注重文采。但是如果将书面语中那些很多文采的词语或显示语言艺术性的句子用到日常交流中来则会显得说话人笨拙或是故意要与人拉开距离。例如,我们日常见面时打招呼都会用“Hello!““How are you?“即是陌生人首次见面也只说“How do you do?“但如果你很正式的问一句“How are you recently?“则会显得僵硬、呆板。通常状况下,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就像写作时那样规范正式,人们通常认为他待人冷漠甚至骄傲自大,不可一世。(2)语法、标点法及句子结构方面 在书面语中,作者除了要表达清楚意思之外,更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每一个句子的语法。如果一个人在一篇文章中使用了错误的语法,就等于这篇文章彻底失败.口语与书面语在文法组织上是不同的。口语可不必跟随文法(grammar),只要听讲双方达到有效的沟通就可以,因听者有疑问,可即时向讲者发问,而讲者可从听者的身体语言和神态,知道对方的反应。书面语则不同,因读者在远方或不知名,故文法和句子组织要求严格,以免误传讯息。英语口语的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是简短和可以较为松散,而书面语则可长可短,句子组织和结构可繁可简,但必定是严紧的。英文商业书信的句子偏向精简,而法律、新闻等文章则较长而复杂,因长句能有效地表达更多内容和资讯。(3)下面是几个口语和书面语差别的例子 下面是内科医生马修·杜蒙在美国一个大城市中劳动人民常去的一家酒馆里听到的一段对话: Don:Cancer is from too many cigarettes. John:John Wayne smoked five packs a day and they took a piece of his lung out. Don:I just take a couple of drags from each butt. Tom:I heard a guy who got cirrhosis of the liver and he never took a drink in his life. Jack:Yeah, but most of it“s from too much booze and no food. Don:You get holes in your liver. (唐:癌是吸烟过多引起的)。 约翰:约翰·韦恩一天抽五包烟,他们动手术把他的肺切掉了一块。唐:每个烟头我只抽几口。 汤姆:听说有个人得了肝硬化,可他一辈子没喝过酒。杰克:也许是,不过,大多数肝硬化都是因为玩命地喝,而吃得少。唐:那样喝,肝上不全是洞了!) 上面引的是几个失业工人的闲谈,他们经常到酒馆去打发时间,在这段话中,他们随便聊聊抽烟和喝酒对人们健康的影口向。先从癌症谈起,转到肝硬化。只有两句话同前一个说话的人的话题有直接联系:约翰提到约翰·韦恩那句话,杰克那句简短的评论。就是这两句话也省略了一些与前一句话有关的词,然而,这个对话的内容不难理解。语法学家会说工heard a guy who got——不合话法规范,应为这工heard about a guy who got——有些人会不喜欢 booze(烈性酒),drags(吸口烟)及butt(烟头)这类俚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一般是事前有构思,后者或多或少是自发的。写作时有时间思考、推敲、斟酌词语、讲究修辞,使文章更有文采,更有感染力或说服力。作者有时间修饰、润色,必要时可以改写或全部重写。然而,在说话时,人们的话和思想是在谈话过程中出现的。事先没有构思,也未经推敲,在表达一个思想或说一个句子中间往往有犹豫不决、改变主意、省略或重复词语或句子的现象,一般多用简单、常说、容易想到的词语。通常想不到要“润色“就脱口而出了。书面语和口语各有特点:前者是有准备、有计划的,后者则是无准备、无计划的,因此,书面英语结构严谨,时而有来源于拉丁语的大词,而且往往用修辞手段使文章更生动。口头英语有时条理不清,句子结构松散;有时“不合语法“,常用不完全句和省略句,有不少口语词和俚语词。 以上所说书面语的特征主要是指正式的、标准的书面语的特征。书面英语和其他语言的书面语(包括汉语)一样,文体不止一种。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征或标准。官方文件或法律文件(如合同)的语言与烹饪书中告诉人如何做蛋糕的语言大不相同。哲学论文的语言措辞讲究,同一篇评论体育锦标赛双方实力的新闻稿不同。在语气上,一封推荐信与好友之间的叙家常的信大不一样。因此,注意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是很重要的。

英语口语必备词汇

God works. 上帝的安排。 Not so bad. 不错。 No way! 不可能! Don't flatter me. 过奖了。 Hope so. 希望如此。 Go down to business. 言归正传。 I'm not going. 我不去了。 Does it serve your purpose?对你有用吗? I don't care. 我不在乎。 None of my business. 不关我事。 It doesn't work. 不管用。 Your are welcome. 你太客气了。 It is a long story. 一言难尽。 Between us. 你知,我知。 Sure thin! 當然! Talk truly. 有话直说。 I'm going to go. 我這就去。 Never mind. 不要緊。 Why are you so sure?怎么这样肯定? Is that so?是这样吗? Come on, be reasonable. 嗨,你怎么不讲道理。When are you leaving?你什么时候走? You don't say so. 未必吧,不至于这样吧。Don't get me wrong. 别误会我。 You bet! 一定,当然! It's up to you. 由你决定。 The line is engaged. 占线。 My hands are full right now. 我现在很忙。Can you dig it?你搞明白了吗? I'm afraid I can't. 我恐怕不能。 How big of you! 你真棒! Poor thing! 真可怜! How about eating out?外面吃饭怎样? Don't over do it. 别太过分了。 You want a bet?你想打赌吗? What if I go for you?我替你去怎么样? Who wants?谁稀罕? Follow my nose. 凭直觉做某事。 Cheap skate! 小气鬼! Come seat here. 来这边坐。 Dinner is on me. 晚饭我请。 You ask for it! 活该! You don't say! 真想不到! Get out of here! 滚出去!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第一讲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1.2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20世纪中国语言学由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问世,可以说是我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研究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0年代,唐兰先生强调“文字的形体研究”,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标志着的汉字学的建立。近二三十年还加强了对汉代以后,现代汉字以前的文字的研究,特别是俗字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了汉字学的一个新分支——现代汉字学。70年代末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训诂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该时期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解释文献字词。汉语语法研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下面主要从语法、语音、词汇、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交叉学科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1.2.1现代汉语语法方面: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中要属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汉语语法研究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开始的,《马氏文通》是一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但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于1924年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本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40年代出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鼎盛时期,王力的《中国现代汉语》和《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是该时期的代表作都采用了“三品说”(丹麦叶斯柏森《语法哲学》首品——

主语、宾语、中心语,次品——谓语、定语,末品——状语、补语)。当今世界语言学领域普遍关注和运用的一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如“动词中心说”、“语义格”、“动词配价”、“范畴论”、“语用分析”、“变换分析”、“篇章分析”等等,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论述和阐释。(如朱德熙著作中的动词的“向”,就相当于“价”)新中国成立后,吕叔湘和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起到了“匡谬正误”的作用。语法知识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随着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李荣译)一书的翻译出版,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方法开始影响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这个时期(50-60年代)的语法一直停留在词语和句子成分的充当上。 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自《马氏文通》以后,还有以王力(50年代)为代表的研究古代汉语为主的语法学家。他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时研究,这为汉语语法史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了可喜的变化。不论在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研究理念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有明显的时代观点,语料不可古今杂糅”、“必须注重语法的系统性,要从语法系统去思考问题”、“要注意吸取各种语言学理论中有利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东西”、“加强专书、断代语法研究”以及“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等,开展了语法化的研究,出现了一批较好的研究成果。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始于20年代末,黎锦熙和吕叔湘分别发表了很多研究近代汉语“把”字结构和个别代词、量词、虚词的研究。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