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动物的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53
实验动物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实验动物是指在实验室内用于科学研究目的的动物,为了保护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科学研究常常需要进行动物实验。
以下内容将介绍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一、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1.实验动物种类常见的实验动物种类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猴子、猪等。
其中,小鼠和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因其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于养殖和管理,且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较高。
2.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实验动物需要有严格的饲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
饲养设施应具备合适的空间和设备,如饲养箱、自动饮水器、饲料箱等。
3.实验动物的繁殖和饲养实验动物的繁殖需要注意选配合理的配对,控制种群数量和质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对实验动物进行规范、科学的饲养,提供合适的饲料、清洁的饮用水、舒适的环境等。
二、实验中的基本操作1.动物体重测定动物体重是评估动物生长、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
测定体重时,可以用电子天平称量,将动物置于天平上并记录体重。
2.手术操作一些研究需要进行手术操作,例如在动物体内植入微电极等。
手术操作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消毒手术器具、获取麻醉剂等。
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区域清洁、注意操作技巧,保护动物的生命安全。
3.采集生物样本实验动物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样本等,是研究动物健康状况和药物效果的重要依据。
采集血液时,可以通过尾静脉抽血、眼眶静脉抽血等方法。
采集尿液时,通常采用代谢笼或尿液收集器。
1.长期观察法长期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行为表现等来推断不同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例如,用不同饲料供给量观察动物的生长速度,用不同光周期观察动物的行为改变。
2.剖析法剖析法是通过解剖实验动物,观察和记录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组织病理变化,从而了解不同因素对动物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影响。
例如,观察动物心脏、肝脏、肺等器官的大小、形状和病理损伤。
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的种类及特点一.小白鼠(mouse)小白鼠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
其温顺易捉,繁殖力强,价格低廉,对实验动物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因此是药理学实验最常用的动物,特别适用于需要大样本的实验,如药物筛选、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等。
小白鼠对多种疾病有易感性,可以复制多种疾病模型,如癌症、肉瘤、白血病、血吸虫病、败血症、癫痫、药物依赖性、痴呆症等。
二.大白鼠(rat)大白鼠亦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受惊时有攻击性,易对实验者造成伤害,应注意防护。
大白鼠也可用于多用实验和复制多种动物模型,如复制水肿、炎症、缺氧、休克、发热、胃溃疡、高血压以及肾衰等动物模型;大白鼠的垂体-肾上腺功能很发达,常用来作应激反应、肾上腺及垂体等内分泌功能实验。
大白鼠的高级神经活动发达,因此,也广泛用于脑功能定位、神经元细胞外记录等实验中。
三.家兔(rabbit)家兔属哺乳纲,啮齿目,兔科。
其特点是性情温顺,易于饲养。
常用于与呼吸功能、泌尿功能、心血管功能有关的实验中,如呼吸运动的调节及呼吸衰竭的处理、血压的调节和心衰的处理等。
因家兔对致热源敏感,故常用于研究解热药和检查热源。
此外,因家兔耳长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故也广泛用于药物的血管刺激性及溶血性的研究。
四.豚鼠(guinea-pig)豚鼠又称天竺鼠,荷兰猪。
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
其特点是性情温顺,对组胺和结核菌敏感。
常用于复制哮喘、组胺过敏、结核病模型,以研究平喘药、抗组胺药以及抗结核药的作用。
也用于药物安全性试验中的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
五.猫(cat)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
与兔相比,猫对外科手术的耐受性强,血压相对稳定,但极具攻击性。
常用于去大脑僵直、下丘脑功能以及血压方面的实验。
六.犬犬常用于观察动物对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降压药及抗休克药的研究等;经过训练,可与人合作,很适用于慢性实验,如条件反射试验。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1.小鼠(Mus musculus)小鼠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它们具有以下优点:体型较小,易于养殖和繁殖,生命周期短,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基因操作和遗传研究。
小鼠的基因组也已经被完整测序,因此具有强大的遗传研究价值。
此外,小鼠与人类的基因和生理相似性较高,对于疾病模型和药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大鼠(Rattus norvegicus)大鼠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用作科学研究的模型动物。
与小鼠不同,大鼠体型较大,更接近人类。
它们也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易于驯化的特点。
由于大鼠具有相似的生理和解剖结构,能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因此在药物筛选、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中得到重要应用。
3.猴类(Macaca)猴类作为体型最接近人类的实验动物之一,被广泛用于神经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它们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社会行为和与人类相似的生理特征,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研究神经系统发展、认知和行为等。
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和伦理问题的存在,猴类的使用受到严格的监管。
4.兔子(Oryctolagus cuniculus)兔子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尤其在毒理学和皮肤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兔子的皮肤较为敏感,与人类相似,因此在皮肤刺激和过敏性反应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兔子的相对较大的体型和较长的寿命,使其在一些慢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优势。
5.豚鼠(Cavia porcellus)豚鼠是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常用于研究心血管、消化系统、免疫功能等方面。
它们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与人类相似,且易于养殖和繁殖。
豚鼠对药物的代谢和毒性反应也较为敏感,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
总结起来,常用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猴类、兔子和豚鼠。
它们各具优势和特点,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研究这些动物,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理与病理过程,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
然而,随着伦理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对于动物实验的道德问题也需要持续关注和探讨,推动替代方法的发展,以减少动物实验对动物的伤害。
常用实验动物的了解和解剖器械的使用一、常用实验动物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猫、兔和狗等。
在医学实验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而选用不同的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蟾蜍可以用于观察离体心脏搏动情况的实验,小白鼠常用于样本很大的实验(如药物的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等),猫常用于测定脑内电位的实验,而狗是局解手术中常用的实验动物。
在我们细胞生物学实验中,除应用培养细胞外,最常用的动物是蟾蜍和小白鼠,下面对其特点及基本处置做一简单的介绍。
蟾蜍蟾蜍是两栖类动物,由于其取材方便,常用于各种实验。
其细胞较哺乳类动物的细胞大得多,因此常用于观察细胞形态的实验。
1.雌雄鉴别通常雄性蟾蜍较雌性的为小,且在其前肢的l~3趾基部有被称为婚垫的黑疣。
2.捉拿及处死方法:常用捣髓法处死蟾蜍,即用解剖针捣毁其脑组织和脊髓。
具体方法是,左手握住蟾蜍的身体和四肢,使其腹部贴着掌心,食指压住蟾蜍头部前端使其尽量腹屈。
在头与躯干之间可触及一凹陷(即枕骨大孔所在处),右手持解剖针直插入此凹陷约l~2mm,随即将针尖转向头侧插入颅腔捣毁脑组织。
然后将解剖针抽回并转向尾侧刺入脊椎管内捣毁其脊髓。
如此直至其四肢松软,呼吸消失为止。
小白鼠小白鼠是哺乳动物,是最为常用的实验动物。
1.捉拿方法:将小白鼠放在鼠笼盖铁网上,用右手持其尾巴向后拉,小鼠则会尽力向前蹬。
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其头顶部皮肤,然后用左手小指与手掌之间夹住其尾巴。
2.处死方法:处死应以安乐死为原则,即使之无痛苦而迅速死亡。
常用的方法有颈椎脱位法,断头法和二氧化碳吸入法等。
断头法需用特殊的断头器,二氧化碳吸入法则将小鼠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即可。
颈椎脱位法的具体方法是: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小白鼠的头部,左手捉住其尾巴迅速向后猛拉,使其颈椎脱位而立即死亡。
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种介绍毒理学研究是指通过研究化学品或物理因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反应机制,评价和预测化学品或物理因素的危险程度、毒性和副作用,以及生物防御、代谢和修复机制等的一门学科。
而在毒理学研究中,使用实验动物进行测试是广泛实践的一种方法。
不同的实验动物品种有着不同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和限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种及其特点。
1. 小鼠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毒理学研究。
小鼠具有体型小,繁殖周期短,易于管理和处理的优点。
此外,小鼠的疾病模型已经长期开发和研究,能够提供与人类相关的结果。
2. 大鼠大鼠也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
大鼠和小鼠一样,具有生理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相似性,可用于毒理学研究中的大部分领域。
相对于小鼠而言,大鼠更适合进行长期的实验,如慢性毒性实验和癌症研究。
而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研究,大鼠则更为合适。
3. 兔子兔子是另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主要用于皮肤和眼睛的毒性研究。
兔子的皮肤结构类似于人类,因此在皮肤刺激的测试中有较高的可靠性。
而兔子的角膜也和人类相似,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因此被广泛用于眼部刺激性检测。
4. 猴子猴子是哺乳动物中智力和行为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之一。
因此,在某些领域的毒理学研究中,猴子具有特殊的优势。
例如,体内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然而,由于猴子的体型大,价格昂贵,并且存在一定的道德争议,因此使用猴子进行毒理学研究需要更高的道德标准,并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
5. 大豆田鼠大豆田鼠是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和毒性评估中用于代替小鼠和大鼠的新型实验动物。
大豆田鼠与小鼠和大鼠相比,更为健康,对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的耐受性较高。
在药物代谢与毒性方面,与哺乳动物间接相关的差异较小,因此大豆田鼠对毒理学的研究也更为准确。
总之,实验动物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类型和功能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充分了解实验动物品种的优点和限制,可以提高毒理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小鼠近交系BALB/c来源:1913年,贝格(Bagg)从美国商人欧希尔(Ohio)处购得的白化小鼠原种,以群内方法繁殖。
麦克•多威尔(MacDowell)在1923年开始作近交系培育,至1932年达26代,命名为BALB/c品系。
安德尔文特(An dervont)等人使BALB/c广为传播和应用。
1985年我国从美国NIH引进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为BALB/c 第180 代。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用乳腺肿瘤病毒诱发时发病率高;卵巢、肾上腺和肺的肿瘤在该小鼠有一定的发生率。
②易患慢性肺炎。
③对放射线甚为敏感。
④与其他近交系相比,肝、脾与体重的比值较大。
20月龄的雄鼠脾脏有淀粉样变。
⑤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鼠均有动脉硬化。
⑥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
对利什曼原虫属、立克次氏体和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主要用途: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C57BL来源:1921年立特(Little)用艾比•拉特洛坡(Abby Lathrop)的小鼠株,雌鼠57号与雄鼠52号交配而得C57BL1937年从C57BL分离出C57BL/6和C57BL/10两个亚系。
1985年从Olac引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毛色:黑色。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
②12%有眼睛缺损;雌仔鼠16.8%,雄仔鼠3%为小眼或无眼。
用可的松可诱发腭裂,其发生率达20%。
③对放射物质耐受力中等; 补体活性高;较易诱发免疫耐受性。
④对结核杆菌敏感。
对鼠痘病毒有一定抵抗力。
⑤干扰素产量较高。
⑥ 嗜酒精性高,肾上腺素类脂质浓度低。
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⑦常被认作“标准”的近交系,为许多突变基因提供遗传背景。
主要用途:是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品系。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品系根据我国实验动物的使用情况和国外文献报道的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种为: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犬、猫和非人灵长类中猕猴。
有些专业或课题或教学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鸡、鸭、鸽、长爪沙鼠、棉鼠、雪貂、羊、猪和树鼩等。
一、小鼠(mouse,musmusculus)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品系多,可供选用的范围广,性周期短,生育力强,产量大,饲养管理方便,一次可以获得数量较多、健康素质一致的动物,价较廉。
加上对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比较了解,遗传学工作做得比较深入和广泛,实验积累的资料也较丰富,因而素为科研工作者所乐用。
小鼠形体小,听嗅觉好,视觉差,生来有五怕:怕过冷过热、怕饿怕渴、怕强光噪音、怕惊吓疾病、怕挤拥暴力。
室温差2~3℃就能引起它们生理上的改变,低温性周期延缓、食量增加,深低温易感冒或冻死。
过热生育能力下降,母鼠不哺育幼鼠,雄鼠睾丸萎缩,成精能力下降,高温则死亡。
怕饥饿,供水量不足造成脱水,精神萎靡不振。
强光造成视网膜损伤,影响生殖能力。
噪音、超声波小鼠烦躁不安,小鼠能听到超声波段音响、DBA/2出现听源性癫痫、有些品系则瘫痪不能走动。
小鼠的疾病颇多,病毒性疾病就有20多种,细菌性疾病10多种。
挤拥做成小鼠应激,影响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反应。
对小鼠饲养管理、实验操作粗暴都会带来小鼠应激和异常反应,改变其生理状态,给饲养繁殖生产、实验研究带来不良的影响。
按照遗传学的要求和饲养繁殖的不同方法,实验动物小鼠可分为近交系(inbredstrain),封闭群(远交系)(closedcolony,outbredstock),和突变系(mutant)小鼠。
(一)近交系1985年小鼠标准化遗传命名国际委员会第8次公布近交系233个品系,其中有我国TA1,TA2,6153个品系,被列为国际公认的品系。
一个品系或基因型相似的品系,经过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的品系称为近交系。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简介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被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例如疾病模型、基因编辑、药物筛选、器官移植等。
这些实验动物不仅能够帮助生物学家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遗传和行为等方面特征,而且可以更好地探索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黄鼠狼、兔、鸡、鱼等。
一、小鼠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为它们不仅易于繁殖而且基因组相对于人类的相似度很高。
小鼠被广泛用于药物检测、疾病模型、基因编辑、组织移植等研究。
特别是转基因小鼠常用于对基因功能、代谢过程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小鼠天生就容易发生肿瘤,正常以及转基因小鼠可以用作治疗癌症的药物研究。
二、大鼠大鼠一般比小鼠大一倍左右,相比小鼠的优点在于繁殖容易、细胞相对于人类的相似度很高、更能反映出某些重大疾病的特点。
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
而且大鼠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形态比小鼠更接近人类,因此更适用于研究疾病的生理机制和新药的开发。
大鼠还可用于面部移植,因为大鼠的神经、血管和皮肤与人类相似度很高。
三、兔兔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为它们容易繁殖。
兔子的眼睛较大,结构也较为复杂,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眼科研究。
例如,新型眼睛疾病治疗方法的开发。
此外,兔子还可用于研究各种物质过敏反应、血液学、疫苗研发等。
由于兔子的相对较大,人体和体内器官结构比较接近,因此也被广泛用于药物毒性试验对毒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转化等综合指标进行评估。
四、黄鼠狼黄鼠狼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研究动物,但是它们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黄鼠狼的直肠结构和人类很相似,它们被广泛用于肠道疾病的研究。
例如,用于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微生物群落调整研究,这些研究对研究结肠癌、红肉消化不良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鸡鸡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物学研究动物,尤其是在发育遗传学方面。
与人类相比,鸡的胚胎发育速度快、胚胎形态可观察、易于操作。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引言实验动物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型生物,它们具有很多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它们在科研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及其典型的生物学特性。
1. 小鼠(Mus musculus)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生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以下是小鼠的几个典型生物学特性:•生命周期短:小鼠的生命周期大约为2年左右,相对较短,这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快地获得实验结果,并进行连续多代的繁殖实验。
•易于繁殖和饲养:小鼠的繁殖周期短,雌雄个体繁殖能力强,孕期相对较短,这使得小鼠在实验室条件下易于繁殖和饲养。
•基因工程技术发达:小鼠的基因工程技术相对成熟,可以通过选择性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等手段,制造特定的突变体,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模型。
•解剖结构相似:小鼠的解剖结构与人类类似,对于人类疾病的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
2. 斑马鱼(Danio rerio)斑马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类,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以及药物筛选等领域。
以下是斑马鱼的几个典型生物学特性:•透明胚胎: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过程是透明的,便于观察和图像记录。
这一特点使得斑马鱼在发育过程研究以及药物筛选中具有独特优势。
•繁殖能力强: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短,雌鱼每次可产千余个卵子,适合大规模实验和遗传分析。
•高度可塑性:斑马鱼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在实验条件下容易地进行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等技术,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机制。
•遗传工具齐全:斑马鱼的基因组已经被测序完整,具有完善的遗传工具和资源,包括突变体库、基因敲除技术等。
3. 大鼠(Rattus norvegicus)大鼠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大型实验动物之一,主要应用于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科学等研究领域。
以下是大鼠的几个典型生物学特性:•运动能力强:大鼠的运动能力和机动性较强,有利于行为学研究。
•更接近人类:大鼠的生理结构和代谢特征更接近人类,对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有较高的代表性。